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管理委员会 > 正文

2020年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趋势及网络安全建设

时间:2021-04-17 06:37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2020年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网04-16 15: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2020年4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全球危机进一...

2020年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趋势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04-16 15:3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2020年4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全球危机进一步推进了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数字解决方案、工具和服务的使用。” 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5G、增强现实云、3D视觉感应、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纳米级3D打印/4D打印等具有代表性的新兴技术相互作用形成支撑,在未来数年将会作用于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在此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融合而生的新经济在当下全球经济和文化格局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优化产业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成果大规模商用下沉,文化产业从技术、经营和服务模式、消费者群体到偏好都会产生巨大变革,这将在未来几年内以文化创意领域为核心快速开辟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模式,驱动新增长。

本文根据每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所列出的新兴技术,对我国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文化产业统计分类中涵盖的行业进行全景式扫描,甄选出每个门类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案例,编译并分析每个案例的技术运用和业态创新,由此归纳出了2020年国际文化科技融合的八个新趋势。

第一,5G技术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5G 在2020年进入了期望膨胀期,距离技术成熟还有2—5年时间。随着几十亿台物联网设备遍布全球各地,5G技术有望打破空间的局限,产生更多的内容消费“接触点”,推动数据量的爆发和个性化服务内容的衍生,催熟体验式消费模式,在教育、文娱消费及智慧家居等多个生活场景优化人们的生活。

第二,人工智能渗透所有行业。人工智能是所有技术中对文化产业影响、渗透最为广泛的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在人力层面,人工智能将深度参与海量创意锁频,挖掘更具潜力的创意从业者。在企业层面,内容自动生成将成为创意生产的重要辅助;更好的用户画像将直接影响内容匹配方案和智能定价策略;在行业层面,可以看到在音乐和视频、影视、游戏、旅游、创意设计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创作、生产、推送、消费环节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第三,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再次来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是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技术发展之一,无数的商业和娱乐应用希望能够被掌握AR技术的企业所利用。但早期受数据、网络传输、传感器等诸多周边技术的限制,AR、VR技术始终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随着5G网络的发布,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AR、VR技术再次被业界重新热炒。从应用发展来看,AR技术根据尺度的不同,将在设计预览、体育赛事沉浸式显示、名胜古迹游览、剧院演出服务、城市空间数字化等领域实现商业落地。

第四,区块链构建智能环境下的信任机制。区块链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区块链具备分布式、不可篡改、价值可传递和可编程等特性,可以在不可信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机制。区块链正在改变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是未来在数字经济中构建新型信任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特别是在5G时代内容场景碎片化、智能合约确权、数字内容高效动态定价、产品身份认证体系建立和直面式粉丝营销等领域,被认为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第五,3D视觉传感器打造AI视觉新纪元。视觉传感技术是传感技术七大类中的一个,作为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部件,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新材料、3D打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未来将会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3D视觉传感器(3D传感)目前已应用于多媒体手机、网络摄像、数码相机、机器人视觉导航、汽车安全系统、生物医学像素分析、原型设计、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无线远距离传感、显微镜技术等;特别是在体感游戏、3D动作捕捉、3D扫描仪等产品中的应用,将为游戏、文化遗产、影视特效、文物数字化等文化产业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第六,知识图谱:构建面向知识的服务。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图谱是文物数字资源建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知识图谱可实现世界范围内文物知识的集成和共享; 知识图谱可实现文物知识精确检索、全面摘要; 知识图谱可实现文物知识聚集、关联分析和挖掘、知识可视化呈现; 知识图谱有逐渐演变并发展为智能机器的大脑知识库之趋势。同时,知识图谱支持了文化企业或机构的多种应用,如智能检索、智能推荐、用户画像、精准营销、商业智能、智能问答等。

第七,纳米级3D打印/4D打印。纳米级3D打印/4D打印是 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中近几年的关注热点,打印技术和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为娱乐与创意产业的生产制造带来更快捷、更迅速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缩短创意与市场转化的距离。时尚和设计领域是目前4D打印技术应用案例最多的文化领域,据咨询公司预计,至2024年4D打印服装市场规模可达500亿—1000亿美元的总量。在时尚领域,目前已有多个知名品牌开始布局4D打印技术,如运动服装公司Nike申请多项4D打印专利、New Balance与4D打印企业Formlabs合作开发运动鞋新产品(2018),4D 打印带领时装领域进入真正的私人订制时代。

第八,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变革。随着云技术、大数据和运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AI)成为谈到创新时绕不开的话题。在设计领域,应用机器学习的一大优势是,能推动设计风格从以设计师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也就是说,从设计师的个性化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定制化。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将替代部分劳动力,颠覆整个业务流程。因此,设计作为人类对于事物的规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前所未有地重视。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如果想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抓住技术变化带来的机遇,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变革来适应智能时代。

新兴技术间的融合开启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大门,综观各国都在积极制定激励战略,加速数字元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数字化转型。在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催生的“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仍有大量产业技术短板和瓶颈问题亟待破解——在文化产业不断与新兴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足和隐患。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使文化产业遭受重创,另一方面也成为一道分水岭,大大加速了线上媒体消费、在线办公、自动化生产、在线教育的进程。面向未来,我们更应做好充足的准备,逐步建立灵活敏捷的管理机制,重视创意人才的培育,增加就业的灵活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把握住新兴技术的生命周期,切实推动文化科技的进一步融合,才能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将危机转变为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十四五开局之年 数字中国建设亟待网络安全建设再升级②
04-16 17:2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央广网上海4月16日消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渐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的突破融合发展为重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新时代。根据埃森哲战略于201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到2025年,数字经济创造的总经济价值将占到全球经济价值的一半,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将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活跃和广泛的经济活动。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拥有正反两面一样,数字化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信息泄漏这个“潘多拉”盒子。近日,据外媒cybernews报道,语音社交平台Clubhouse的130万用户SQL数据库正在某黑客论坛上被免费泄露。而在此不久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和职场社交软件LinkedIn共有超10亿条用户信息在网上公开出售……

“全民上云”、万物互联,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网络安全这一命题也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数字化背景下,网络安全威胁何止“信息裸奔”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安全威胁普遍依靠“老三件”来应对,即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杀毒。但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内外网界线进一步被打破,网络安全开始出现更多风险。

2018年,因为WannaCry病毒的肆虐,全球多国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电脑主机系统均遭到攻击,造成约100亿美元的损失。根据欧盟官方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全球每天发生超过4000起勒索软件攻击事件,某些勒索病毒攻击甚至达到准网络战的级别,直接导致某些国家的关键信息设施出现停摆。

诸多事实已经说明,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所需要应对的网络安全事件已不仅仅是互联网“裸奔”,更上升到产业经济、军事甚至国家安全层面。为应对花样百出的威胁,网络安全注定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网络安全相关工作一直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并已取得一定建设成果。根据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企业已超过3000家,覆盖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服务、安全软件、安全集成等网络安全各环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

2015年,新版国家信息安全法正式施行,对包含信息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两年后,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发布,这也意味着网络安全正式以单独立法的形式提升到了国家层面。

随着网络安全业态逐渐丰富,以及国家立法工作的配合,近年来,我国因网络安全事故而造成的损失逐年下降。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境内网站被篡改数量为243709个,同比下降22.7%。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61948个,同比下降39.7%。政府网站被植入后门的数量由1045下降至276,同比下降73.6%。

但同时,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仍旧居高不下。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数据,2020年我国信息系统安全漏洞20721个,同比增长28.%,高危漏洞数量为7422个,同比增长52.2%,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建设数字中国,要打好网络安全组合拳

正如前文所述,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全球各国普遍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以期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取得更多优势。根据相关调查统计,2019年全球47个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31.8万亿美元,占GDP比重由上一年度的40%.3增长到41.5%。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接入互联网时间较短,尚属于后来者。但历经顶层设计的完善和基础构架的快速建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拥有良好市场环境,发展规模目前已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另据信通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00万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强国建设,我国已出台纲领性规划。2020年10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其中,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的数字经济建设蓝图被单列成篇。由此,我国正式系统性的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明确提出发展目标。

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数字化改革的根据,网络安全建设之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则不言自明。据了解,自2020年开始,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立法工作进入快车道,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结合2017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国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的基础性法律架构逐渐成型。

至此,我国数字经济转型工作完成了规划蓝图的指导。未来,随着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推进,网络安全作为重要护航力量,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顶层设计之下,网络安全更需行业引领落地

事实上,行业内关于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相关探索早已开启。2012年,首届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西湖论剑峰会在杭州召开。发展至今,西湖论剑已实现从萌芽破土到枝繁叶茂的快速成长。往届西湖论剑始终围绕数字化、云平台等话题展开讨论,为行业提供数字化时代融合发展的对话平台,同时提供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观点建议,为网络安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网络安全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不稳定因素,行业在纲领性规划之下,亟需更多可落地的指导策略和启发。4月24日,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首场顶级网络安全大会——2021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下称“西湖论剑”)将于杭州拉开帷幕,并将紧抓“安全:数字化改革之根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具体来看,今年的西湖论剑将主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赛事网络安保等热点话题,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通过主题分享和圆桌对话等形式,展开网络安全话题的相关讨论。除此之外,今年西湖论剑还将针对目前网络安全建设的成功案例及成熟技术,进行集中的展示。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推动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传播共享,共建网络安全新生态。

更为重要的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立法工作日趋完善的背景之下,今年的西湖论剑还拥有另一层重要战略意义。大会将邀请相关行业主管单位领导及行业专家解读网络安全产业政策、法规、标准,探讨影响社会民生的网络安全趋势,共同构建在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规划指导下,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的良性基础,为数字化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