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 正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

时间:2021-05-20 08:20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文名:贺龙
别名: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96年3月22日
逝世日期:1969年6月9日

人物关系
薛明(妻子)、贺捷生(女儿)、贺晓明(女儿)、蹇先任(前妻)、贺满姑(妹妹)、向轩(外甥)、贺文玳(堂弟)、贺炳炎(战友)、刘震(战友)、吕正操(战友)。

人物生平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
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 1937年9月,率师主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日军发起忻口战役,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转入晋西北管涔山区,率部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进攻,接连收复岢岚、五寨等七座县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进冀中,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第120师和八路军第三纵队转战冀中平原,先后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四战四捷。他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在这次战斗中,他身中毒气,仍坚持指挥,为部队作出表率。
1939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0年率部返回晋西北,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晋西北军民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指挥晋绥军民“把敌人挤出去”,创造了许多光辉战例。他领导晋绥人民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使晋绥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巩固。
1942年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日军投降后,贺龙率领晋绥部队主力挥师北上,解放了晋中广大地区,并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一起进行了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协同晋冀鲁豫部队发起了吕梁、汾孝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工作。他积极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他与邓小平、刘伯承一起领导了清剿土匪,恢复生产,建设边疆,以及改造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部队等工作,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4年初,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与叶剑英、罗瑞卿等组织全军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
1974年9月29日中央发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决定中充分肯定了贺龙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

人物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已收入《贺龙军事文选》。

大事年表 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贺龙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书。在家乡艰苦地渡过了当佃户、赶骡马(跟随马帮贩运盐、桐油和药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3年,驻军四川涪陵,扣押了为北洋军阀运送军火的日轮“宜阳丸”,缴获全部军火。
192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湖南的沅陵、澧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作。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是“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而“异常奋勇”的“钢军”,成为当时著名的左派名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这期间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军团长, 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等职。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
1937年9月,率师主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转入晋西北管涔山区,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进冀中,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他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
1939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0年率部返回晋西北,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
1942年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率领晋绥部队主力挥师北上,解放了晋中广大地区,并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一起进行了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先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此后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
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4年初,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与叶剑英、罗瑞卿等组织全军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终年73岁。

人物评价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朱老总是开国元帅之首,可为何当年001号元帅命令状给的却是贺龙
历史达人05-19 21:48名垂青史

1955年解放军进行首次大规模授衔,期间评定出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以及798位少将。

作为军中翘楚,十大开国元帅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十大元帅之首是朱老总,作为红军之父,朱、毛历来不分家,朱老总在军中的地位,非常崇高,身居十大元帅之首,可谓是名至实归。

然而,1955年授衔之时,当时所签发的共和国开国元帅001号命令状,授予的元帅却不是朱德,而是贺龙。

那么为何贺龙会成为共和国首位元帅呢?如此庄严的授衔,任何细节都不会是无意间的纰漏,授予贺老总首位元帅必然是中央慎之又慎的抉择。

当年之所以会将首位元帅命令状签发给贺龙,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贺龙当年曾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

而南昌起义则是中国革命军队踏出第一步的重要时刻,从那一刻开始,一支由党领导的队伍,开始建立、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了胜利的彼岸。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同年七月,思想日趋反动的汪精卫也在武汉宣布“分共”,一时间,全国上下,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倒在了反动派的屠刀之下,白色恐怖大肆盛行,大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在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进行了重组,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于7月13日发布了《对政局宣言》,揭露汪精卫的反革命行为。

其后,中共中央派出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赴江西九江,准备组织北伐军部分力量,联合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一起举行起义。

然而不久,李立三等人却发现张发奎与汪精卫联系日渐密切,愈发不可靠起来。随后,李立三向中央建议,抛弃依赖张发奎思想,发动独立军事行动。

当时所定的起义的地点,便是南昌。而中共能够依靠的军队,只有贺龙的第二十军,叶挺的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及朱德的第三军官教导团。

作为起义军主力,南昌起义能不能成功,贺龙的态度很重要。
1927年早在共产党找贺龙之前,蒋介石曾派人拉拢贺龙,并许下高官厚禄。

当时蒋介石给的条件不仅丰厚,而且非常有诚意——五百万光洋,武汉卫戍司令,外加汉阳兵工厂。给钱,给武器,给高官,在如此巨大的诱惑之下,贺龙最终还是拒绝了蒋介石的“美意”。

其后,与贺龙关系不错的朱培德、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黄琪翔、第9军军长金汉鼎纷纷来找贺龙,希望他能跟他们去汪精卫麾下,也被贺龙断然拒绝了。

因为他已经决定,今后要跟随共产党干革命。
随后,周恩来亲自拜访贺龙,虽然当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两人的这次见面非常坦荡。

贺龙当时对周恩来说:“我认定共产党是很好的党,只要你相信我,我就别无所求了。”
周恩来则说道:“你真心诚意地拥护共产党、支持工农运动,我们当然相信你,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你,贺龙同志。”

短短几个时辰的谈话,贺龙彻底打定了跟随共产党一直走下去的念头。
可以说,当时贺龙为了革命,舍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转而选择了一条通往光明,但却荆棘遍地、艰苦非常的革命道路。他的这个选择对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贡献,更对即将举行的南昌起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内,枪声大作,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军起义,起义军与国民党激战五小时,最终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肆虐之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用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了共产党员不畏强暴,坚持革命,决心用血和火反抗暴虐和反动的决心。

使得那些身处困境之中的共产党员们,在无限迷茫中,再次看到了值得坚守的希望。
正如毛主席当年曾经描述过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向南进发,虽然沿途遭遇不断围剿,但它所散播的革命种子,却最终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可以说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这些军队的前身都是当年南昌城内的那支不屈之旅。

1955年解放军授衔之时,在这个军队最高光的时刻,最不应该忘记的,便是当年那群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的起义将士们,而将001号元帅命令状授予贺龙,也是中央对当年那群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