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管理委员会 > 正文

北斗和5G,天生一对。

时间:2022-01-19 05:18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北斗和5G,天生一对!◎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今年在我的家乡湖南石门县,北斗监控系统提前预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

北斗和5G,天生一对!
◎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今年在我的家乡湖南石门县,北斗监控系统提前预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8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现身说法”。
据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雷家山于7月6日发生大型山体滑坡,滑动面总长度约600米,滑坡土方约3000万立方米,是该县近7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山体滑坡。得益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山体滑坡发生前所有危险区居民被转移安置,没有人员伤亡。
冉承其介绍,依靠北斗卫星系统,地面建设了一张高精度增强网,国内有近3000个地面站,最高精度能够达到实时处理厘米级、事后处理毫米级。这套系统加上相应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实时形变监测,例如对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预警、转移人员,为抢救赢得时间。
“高精度将是北斗今后无往而不胜的一张牌。”冉承其说,“高精度应用进入手机未来可期,届时开车可以实现车道级导航。如果叫出租车,可以让出租车闭着眼睛开到你身边。”
发布会上,冉承其以及来自北斗系统的专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做了解答,一起来看看。
Q:中国北斗会跟其他导航系统兼容吗?
A:合作进展良好
北斗系统从建设之初,一直把向全球提供更好服务作为追求目标。冉承其表示,兼容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简单讲就是要解决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在信号层面互不干扰,并且要实现“1+1>2”的应用效益。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北斗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无论和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有双方兼容互操作政府间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冉承其说,虽然这仅仅是合作第一阶段,后续要进一步推动在应用、技术、后续发展等方面合作,但中国有信心,也有实力和愿望,继续推动和其他系统的合作。
Q: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技术会落伍吗?
A:可在线升级
北斗卫星的寿命约为10年至12年,加上重大技术攻关通常需要十年时间,等卫星进入寿命末期,所用技术已经是20年前的了,会落伍吗?
“这是个难题,在工程初期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说。
林宝军介绍,通常设计一个系统,都是按照短板理论来做,简单说就是一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由短板决定,那么这个系统只要满足当时的需求和指标就行了,不用过多考虑余量。但这对于长寿命、高可靠的卫星来讲并不很合适。“我们的做法是,不拘泥于当下能够实现的指标,而是通过系统的持续创新把长板和短板结合,持续改进硬件系统的先进性,通过在轨赋能来解决卫星发射上天后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他说。
据介绍,北斗工程设计之初,科研人员打破以往新技术不超过30%的惯例,在配置上尽量进行前瞻性规划,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新技术甚至超过70%。
例如,为解决地面覆盖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相控阵”星间链路方案,这是国际上从来没有过的技术,其成为北斗很重要的创新。“通过这项技术,把整个北斗星座连成很大的网,国内测控站可以实现对全部卫星的测控,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 林宝军说。
同时他表示,卫星发射上天以后硬件没有办法更改了,但通过在轨赋能技术,可以解决后续升级问题。“就好像手机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更新系统,我们也可以下载新的APP,增加新的能力。” 林宝军说,这在卫星上叫做“软件重构和在轨赋能”,发射上天的北斗卫星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完成性能、能力的持续改进。
Q:北斗芯片是短板吗?
A:水平国际一流
芯片是北斗系统最核心的地方。北斗发展这么快,“中国芯”能跟上吗? 冉承其介绍,现在北斗产业链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线等已实现量产。 “北斗芯片规模已经过亿,22纳米的芯片也即将大批量量产,在国际上卫星导航芯片最高的工艺也就是这个水平。所以我们现在水平应该是国际一流。”他说。
据介绍,随着中国企业的参与,导航芯片产品的价格大大降低。冉承其说,现在最便宜的芯片价格约为6元,而且含税;10年前卫星导航高精度板卡价格最贵时达到十几万元,如今中国企业生产的北斗高精度板卡,在国内售价不到3000元,企业还有足够的利润。
“我们特别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冉承其表示。
Q:北斗会与5G“牵手”吗?
A:天生一对儿
新基建最近成为热词,5G和卫星互联网都属于这个范畴。那么,5G和北斗有没有相结合的地方?
冉承其表示,随着5G的到来,对时间和位置会提出更高要求。在可以认知的未来,只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所以,5G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天然融合性。
“我们特别希望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融合,这一定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冉承其说,5G到来以后,可以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化。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方面开展创新应用。无人化、智能化必将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
Q:北斗的未来什么样?
A:将服务拓展到深海、深空
对于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冉承其表示,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们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
例如前文所述高精度应用,目前仅是中国地区能享受到。如何能将高精度服务向全世界分享?冉承其说,我国即将建设一个天基低轨星座系统,有望于2025年前,把高精度这张网要搬到天上去,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
另外,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例如进入室内会有一定影响,水下导航会碰到很多困难,还有未来面向遥远深空的导航,这都是后续要解决的问题。
冉承其说,我国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以卫星导航作为核心和基础,实现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
“我国将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他说。


数字人民币推出新功能、无网无电手机也能支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01-18 08:36发表于北京

你是否经历过手机没电无法支付的窘境?最近,数字人民币推出新功能——“无网无电支付”,手机关机仍能“碰一碰”收款终端完成支付。

无网无电如何完成手机支付?

日前,全新升级的数字人民币App新增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再次引起人们关注。部分用户在数字人民币App硬钱包的“支付设置”中开启该功能后,即便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碰一碰”完成支付。

一旦发现手机电量“岌岌可危”,而支付需求又迫在眉睫,用户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App中的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并设置好关机后可支付的次数和额度,一度困扰用户的无网无电支付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记者了解到,在该功能推广初期,目前只支持部分使用安卓手机系统的机型,未来或将有更多机型加入。

为何要推出无网无电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的高效便捷自不必说,但其也会受到手机电量、网络环境的制约。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就是针对这些支付痛点,探索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数字人民币。

“这样使用数字人民币就如同使用纸币一样,可随时取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人士介绍,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要体现作为现金支付的便利性。虽然无网无电是小众场景,但作为法定货币应考虑在内。

2022年10月人民银行曾发文指出,要推出多种形态的硬件钱包,探索软硬融合的产品能力,并针对“无网”“无电”等极端场景,研发相应的功能。时隔数月功能落地,展现出数字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劲头。

手机遗失如何保障支付安全?

不用开机也能支付,这也引发一些人担忧:一旦手机落入别人手中,数字人民币会不会被“盗刷”?

业内专家提醒,如果手机丢失,用户可通过另外一个手机设备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及时关闭无网无电支付功能,防止资金损失。

使用数字人民币如同使用纸币一样,在享受便捷支付体验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一位参与功能研发的银行人士向记者解释,为了避免这种极端情况下的资金损失,用户可设置该功能的可支付次数和免密额度限制。在无电支付时,如果交易金额超过了免密额度,需要用户在受理设备上输入支付密码,后台系统校验通过后,交易才可进行。同样,如果在无电情况下支付次数超过限制,交易也无法进行。

图片为数字人民币App关于钱包类型与限额说明的截图。

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扩围”?

除了新功能上线,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近期数字人民币App上显示的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围”。

对于开展试点最早的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四川省的用户均可以下载数字人民币App进行体验。此外,还增加了山东省济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和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新的试点地区。

近日召开的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日前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逐步深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稳步扩大,交易金额、存量也不断增加,相关管理和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和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自2022年12月起,数字人民币数据被纳入流通中货币(M0)统计口径。2022年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有序推进,产品和应用创新不断强化,未来数字人民币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支付需求,为便捷的数字生活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