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研究院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2022年十大新闻,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

时间:2022-12-30 17: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环球时报2022年十大新闻原创 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网 2022-12-30 09:37 发表于北京2022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在继续,世界经济尚未复苏,而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却风云骤变:俄乌军事冲突...

环球时报2022年十大新闻

 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网 2022-12-30 09:37 发表于北京

2022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在继续,世界经济尚未复苏,而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却风云骤变: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不仅让莫斯科和基辅“手足相残”、欧洲陷入二战后最大的地区冲突之中,其后续引发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也让整个世界恢复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加沉重。这一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街头遇袭身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因病去世,两国政局走向不确定的未来。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既对中国强力施压,也对盟友“釜底抽薪”。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行,中国的航天员在太空留下更多足迹。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则令世界更新了对阿拉伯国家的印象。2022年注定将成为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以下是《环球时报》评选的年度十大新闻,带您回顾这一年国际风云的跌宕起伏。

1.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

“一起向未来”口号团结世界


2月4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3月4日至13日,2022年冬残奥会举行。这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3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双奥之城”,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选手同台竞技。中国运动健儿也在这一体育盛事上创下史上最好成绩:在冬奥会上获得9金4银2铜,名列金牌榜第三;在冬残奥会上,获得18枚金牌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本届奥运会以清新和浪漫开局,在欢乐和赞誉中落幕,为身处寒冬的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希望,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与团结的宝贵力量。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更是向世界发出呼吁: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只有更团结,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2俄乌冲突爆发影响深远

多重危机叠加挑战世界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同一天,基辅当局宣布与俄罗斯断交。之后,美国牵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制裁,涉及经济、金融、科技、文体等多个领域,并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与此同时,欧美还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它们也对俄罗斯进行孤立。截至2022年年末,这场冲突已经持续10个多月,其爆发既是北约在冷战结束后持续东扩的恶果,也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世界秩序面临极大挑战。


从政治和安全层面看,在冲突爆发后,中立国家芬兰和瑞典要求加入北约,并已获得绝大多数北约成员国的同意,北约从“脑死亡”中复活,并开始北扩。德国计划将军费提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日本则借机推动修宪并出台二战以来最大的扩军计划,加剧地区军备竞赛风险。从经济层面看,美欧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并对俄油进行限价,以及“北溪”海底天然气管道被炸,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能源危机。欧洲多国电价“一飞冲天”,民众在寒冬中缺少足够的天然气取暖,制造业更是加速“逃离”欧洲。许多其他国家也被牵累。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导致斯里兰卡等国发生债务违约。此外,因为俄乌是粮食出口大国,因此两国间的冲突严重影响全球粮食供应,推升粮食价格,还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美国成为这场冲突的最大受益者,不仅通过援助乌克兰持续削弱俄罗斯,还打断欧洲的战略自主之路,让欧洲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同时,美国通过向欧洲出售液化天然气等赚得盆满钵满,还借机吸收从欧洲“出走”的制造业。


3安倍晋三街头遭枪杀

日本推动修宪及军力扩张


7月8日,日本前首相、自民党前总裁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遭41岁男子山上彻也枪击身亡,终年67岁。这是二战后日本现任或前任首相首次遭暗杀身亡,加上安倍是日本宪政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累计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此次暗杀事件对日本政坛乃至地区局势造成巨大冲击。“安倍时代”的落幕让日本来到十字路口,自民党内派系斗争暗流涌动,权力格局加速重组。安倍之死与统一教的关系也使得岸田政府支持率大降。


在安倍遭暗杀两天后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因民众同情大获全胜,使得修宪势力在参议院拥有2/3以上席位。至此,该势力在日本众参两院中的议席均已超过2/3,具备了在国会中发起修宪动议所需要的条件。获得稳定执政“黄金三年”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多次表示,将继承安倍遗志,努力实现修宪。随着日本右翼鼓噪修宪,日本政府12月16日敲定包括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3份安保政策文件,其中写明日本将拥有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力争2026年部署射程较远的美国产“战斧”巡航导弹,大幅增加防卫费等。日本谋求军力扩张的企图将给地区以及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4佩洛西窜台

中国强硬回击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窜访台湾。中国外交部对此进行强硬回击。解放军东部战区演习从8月2日晚拉开序幕,其中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多个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8月8日至9日,解放军东部战区继续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实战化联合演训,重点组织联合反潜和对海突击行动、制空作战、空中加油、对海支援等课目。10日,东部战区宣布,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部队系列联合军事行动,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此次军演震撼全球,同时创造了多个“第一次”:最逼近台岛,“解放军飞行员在目视距离俯瞰祖国宝岛海岸线和中央山脉”;数次台海危机力度最大、反应最激烈、最具威慑力的一次,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打击效果。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加大对美台的批评力度。


佩洛西窜台使岛内多数民众认识到,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只会使台湾陷入兵凶战危的境地,美国所谓“协防”的承诺根本靠不住。在11月26日的“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大败,蔡英文被迫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有媒体表示,这显示民进党当局长期操弄的“抗中保台”失效。


5华盛顿利用补贴“掏空”他国

美联储激进加息“收割”全球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签署为法律,向在美国的芯片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同意“不在中国发展精密芯片制造”。与此同时,美国加速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组建全球半导体产业“小圈子”。8月16日,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包含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意在鼓励本国及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本土,让欧洲产业面临被“掏空”的潜在风险。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的冲击下,欧洲企业已经大量迁往美国,华盛顿的《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欧洲各国的广泛不满。与此同时,为遏制通胀,今年美联储数次激进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输入型通胀,使得这些国家资本大规模外流,多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并出现社会动荡,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6女王去世两易首相

英国政坛动荡不安


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之后,她的长子、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被称为“现代英国的基石”。9月19日,英国举行盛大国葬,世界各地500多位政要齐聚伦敦,向女王致以最后敬意,也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伊丽莎白二世经历了英国后帝国时代的结构性转变,见证了英国的兴衰起伏。她在位的最后几年,英国因为“脱欧”和欧盟关系紧张,贸易战一触即发。这两年英国政坛更是丑闻频出、动荡不已:前首相约翰逊因深陷“派对门”和包庇下属丑闻遭逼宫下台;继任的特拉斯实施不切实际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令英镑汇率崩盘、经济震荡,也让自己成为英国史上“最短命首相”,还将自己此前击败的对手苏纳克送上首相宝座。此外,英国还面临着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公共服务危机和分裂危机等多个挑战,苏格兰独立呼声再起,一些英联邦成员也加快“远离”英国王室的步伐。伊丽莎白二世被很多人视为“确定性”的象征,她的“离去”让英国未来何去何从处于未知状态。


7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征程号角吹响


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人民大会堂亮相,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此确定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之时,二十大不仅成为中国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也吸引着世界高度关注的目光。与此同时,中国今年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习近平主席开启疫情以来首个线下高访季,相继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等多场国际会议,为世界注入确定性、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


8中国有序调整疫情防控

发展预期提振全球信心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居民购药等十项防控措施再度进行优化。之后,我国再次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一天之后,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称,明年1月8日起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


中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防疫政策,在做好脆弱易感人群的预防工作和医疗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随着各地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全国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各地商场人流量增加,“烟火气”渐渐回归。在相关措施陆续出台后,亚洲旅游和消费类股票上涨,多国旅游局纷纷在微博上发帖,欢迎中国游客到访。外企期待在华开展更多业务。多国看好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认为这将惠及世界。


9卡塔尔成功举办世界杯

阿拉伯文化广泛传播


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二十二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最终夺冠。本届世界杯创下多个“首次”,包括阿拉伯国家自1930年世界杯出现以来首次举办、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首次有女裁判执裁男足、首次启用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首次采用每场比赛每队最多可换5人的规则。


本届世界杯的举办国虽然只是卡塔尔一国,但这一国际赛事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团结的高光时刻,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争端和分歧被暂时搁置。在比赛期间,沙特王储与卡塔尔埃米尔积极互动,土耳其总统和埃及总统在开幕式间隙会面并热情握手,显示出两国关系解冻的迹象。巴勒斯坦事业在此次比赛期间也得到热烈支持。


本届世界杯不仅为各国观众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比赛,还向世界宣传了阿拉伯文化,同时冲破傲慢与偏见的藩篱,展现出不同于西方描述的伊斯兰世界风貌和足球运动。


10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

空间站在轨建造胜利收官


11月29日,中国航天再度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与3名在轨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直到12月4日,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全部安全返回地面,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胜利收官。


今年以来随着问天、梦天实验舱陆续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天舟五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先后“拜访”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也首次迎来三舱三船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两拨“太空出差三人组”同时入住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的“太空会师”。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还开展了包括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发育的全过程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2022年,中国航天捷报频传: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10月9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12 月13 日,“夸父一号”卫星首批太阳观测科学图像发布。根据中国航天白皮书规划,未来5年,我国还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 2022-12-30 16:36 发表于北京

2022年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01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鼓舞世界

  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先后在北京举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创造了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02
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25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留下宝贵经验、深刻启示。“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03
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图谋

  8月2日,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外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人、中共中央台办、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分别发表声明或谈话,强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以贯之,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晚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8月5日,外交部宣布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制裁并对美方采取8项反制措施。8月16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宣布对列入清单的一批“台独”顽固分子等人员实施制裁。

04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继续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担任中央军委主席。

05
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科学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成功与之前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随后梦天实验舱完成水平转位,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三舱“T”字构型。11月30日清晨,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共6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完成了中国航天历史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06
元首外交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其间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三年来首次中美元首面对面会晤。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开展一系列重大元首外交行动,从2月“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到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9月中亚之行到11月东南亚之行、12月中东之行……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我们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为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07
保障和改善民生惠及千家万户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实施。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一系列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兜牢民生底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上调4%,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得以提高。我国就业、物价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8
沉痛悼念敬爱的江泽民同志

  11月30日,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以各种形式沉痛悼念、寄托哀思。12月6日上午,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悼词。

09
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0
科学精准优化完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面对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调整为“保健康、防重症”。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 2022-12-30 18:26 发表于北京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启航。一年来,成员国间零关税产品比例大幅提高,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推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与各方携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RCEP生效实施再次表明,共谋发展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

1月14日和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海底火山猛烈喷发并引发海啸,喷发威力超过任何一次核爆试验以及20世纪以来其他火山喷发,羽流高达57公里,为有记录以来最高。人类第一次观测到火山喷发的羽流通过平流层进入中间层。这次火山喷发对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灾害发生后,国际社会向汤加施以援手,中国政府率先提供首批应急救援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方宣布在乌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美国等北约国家持续“拱火”,对俄方实施制裁,向乌方提供军援。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乌克兰危机激化欧洲地缘政治矛盾,导致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面对危机,大多数国家拒绝跟风制裁俄罗斯。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伴随这场危机,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3月16日,美联储为缓解高通胀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这一年,美联储连续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这一“强收缩”导致多国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点,输入性通胀压力陡增,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国收紧流动性,拉升美元汇率,向外转嫁危机,致使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欠发达国家经济造成损害。

5月1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首张照片。这一年,人类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不断前行。7月11日,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宇宙深空图像对外公布。9月26日,美国进行世界上首次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测试。中国人巡天探宇的脚步从未停歇。神舟十四号飞船将“太空三人组”送上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完成。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中最耀眼的“中国星”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向世界展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传递新时代中国一如既往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烈信号,在全球引发广泛回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大对世界影响深远,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强大稳定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10月30日,巴西左翼领导人卢拉在大选中击败对手当选总统。此前,哥伦比亚左翼领导人佩特罗于6月当选该国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到年底,拉美地区主要人口大国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都选举产生了左翼政府。如何实现经济振兴和民生改善,是拉美左翼政府面临的现实挑战。左翼力量的强势回潮深刻改变拉美地区政治版图,也对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11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说,过去8年或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一年来,多国遭遇罕见高温以及随之而来的严重干旱和森林火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遭受特大洪灾,保护地球刻不容缓。年终岁末,三个全球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相继举行。《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武汉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彰显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疫情反复延宕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给世界经济和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加剧供应链紊乱,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各国应着眼人类共同福祉,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在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公共卫生、贸易金融、粮食与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结束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后回国。这一年,习近平主席开启“冬奥时间”,世界目光聚焦东方。习近平主席还3次出访,到访5国,主持或出席中国-中亚、中阿、中海、金砖、上合组织、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会议,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会晤。中国元首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大力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取得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RCEP生效奏响一体化“亚洲强音”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启航。一年来,成员国间零关税产品比例大幅提高,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推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与各方携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RCEP生效实施再次表明,共谋发展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

二、汤加火山猛烈喷发威力罕见

  1月14日和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海底火山猛烈喷发并引发海啸,喷发威力超过任何一次核爆试验以及20世纪以来其他火山喷发,羽流高达57公里,为有记录以来最高。人类第一次观测到火山喷发的羽流通过平流层进入中间层。这次火山喷发对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灾害发生后,国际社会向汤加施以援手,中国政府率先提供首批应急救援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乌克兰危机加速百年变局演进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方宣布在乌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美国等北约国家持续“拱火”,对俄方实施制裁,向乌方提供军援。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乌克兰危机激化欧洲地缘政治矛盾,导致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面对危机,大多数国家拒绝跟风制裁俄罗斯。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伴随这场危机,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四、美联储“强收缩”损害全球经济

  3月16日,美联储为缓解高通胀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这一年,美联储连续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这一“强收缩”导致多国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点,输入性通胀压力陡增,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国收紧流动性,拉升美元汇率,向外转嫁危机,致使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欠发达国家经济造成损害。

五、太空探索蓬勃发展亮点频现

  5月1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首张照片。这一年,人类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不断前行。7月11日,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宇宙深空图像对外公布。9月26日,美国进行世界上首次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测试。中国人巡天探宇的脚步从未停歇。神舟十四号飞船将“太空三人组”送上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完成。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中最耀眼的“中国星”。

六、中共二十大对世界影响深远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向世界展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传递新时代中国一如既往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烈信号,在全球引发广泛回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大对世界影响深远,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强大稳定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七、拉美左翼强势回潮重塑政治版图

  10月30日,巴西左翼领导人卢拉在大选中击败对手当选总统。此前,哥伦比亚左翼领导人佩特罗于6月当选该国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到年底,拉美地区主要人口大国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都选举产生了左翼政府。如何实现经济振兴和民生改善,是拉美左翼政府面临的现实挑战。左翼力量的强势回潮深刻改变拉美地区政治版图,也对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八、各国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1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说,过去8年或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一年来,多国遭遇罕见高温以及随之而来的严重干旱和森林火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遭受特大洪灾,保护地球刻不容缓。年终岁末,三个全球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相继举行。《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武汉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彰显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九、疫情反复延宕持续冲击全球

  疫情反复延宕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给世界经济和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加剧供应链紊乱,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各国应着眼人类共同福祉,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在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公共卫生、贸易金融、粮食与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十、中国元首外交书写时代新篇

  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结束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后回国。这一年,习近平主席开启“冬奥时间”,世界目光聚焦东方。习近平主席还3次出访,到访5国,主持或出席中国—中亚、中阿、中海、金砖、上合组织、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会议,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会晤。中国元首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大力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取得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