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中关村论坛 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

时间:2021-12-11 21:1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中关村论坛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自2007年起,中关村论坛以...

这场重磅论坛,下周见!

科技日报 2022-11-18 18:16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11月18日,记者从2022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关村论坛将于11月25日-30日在京举行。本届中关村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论坛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主题,共举办126场活动,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地举办相关活动。

记者了解到,论坛期间多项重要活动同步展开,其中,11月25日晚将举行论坛开幕式,26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开幕式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出席,并在14个国家设立22个海外分会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将设立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重点展示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脑科学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第二次青藏科考、院士创新成果等特色展区也将精彩亮相,并设置云上展览。

同期举办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将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机构参会,3000余项高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此外,论坛继续举办2022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以及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科学家硬科普演讲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平行论坛扩容  开源芯片脑机接口引人注目

据介绍,本届论坛共举办60场平行论坛,论坛数量为去年的2.4倍。聚焦工程创新、开源芯片、脑机接口、能源安全、碳中和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将充分碰撞智慧、共商合作。

“60个平行论坛中,有27个由国家部委和中央单位牵头或参与主办。”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回答科技日报提问时说,平行论坛聚焦四个重点方面:一是开放创新、国际参与度高,如全球工程创新论坛、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等,推动与重点国家多领域创新交流合作;二是前沿重大,围绕全球热点设置话题,如举办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论坛、第二次青藏科考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论坛等;三是资源共享,引入京外、境外资源共同举办;四是品牌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等为每年持续举办。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说,今年平行论坛呈现三个特点:话题新、国际参与度高、举办机制活。

一方面,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汇聚领域内中外知名院士、科学家与企业家,聚焦探讨脑机接口前沿科学问题,共绘技术与产业创新蓝图;另一方面,围绕双碳、科技向善等热点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女性创新论坛系在中关村论坛中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精心设计天宫寄语、揭榜挂帅、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倡议等环节,充分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

本届论坛还首次纳入中国科幻大会,使其成为平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举办,紧扣“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主题,以“元宇宙”概念作为核心元素,将呈现一场极具想象力和体验感的科幻盛宴。

28项重磅成果亮相  展示科技创新实力

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是中关村论坛的重要板块,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强介绍,有28项重磅成果将在中关村论坛隆重推出,充分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磅成果包括:

——国家级科技计划与报告。相关国家部委、国家科研机构等,聚焦碳中和、资源环境、科幻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发布重量级、权威性的科技计划、报告;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指数。国际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科研城市指数等评估结果,揭示世界创新版图变化及全球创新城市排名;

——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最新成效。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支持中关村实施的24项重大改革措施,在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税收优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等方面,展示最新阶段性成效;

——原创性颠覆性硬科技成果。这类成果在此次发布中共有22项,占总数近八成。其中,既有国家科研单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发布的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也有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端芯片等领域发布的重大原创成果。


我国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11-18 18:19发表于北京

11月18日,2022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主要成效等热点话题,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解读。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据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

在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十三五”以来,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共支持与6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联合研究合作,涉及农业、能源、环境、资源、信息通信、生命健康等领域,共支持立项项目近2000项,项目总经费近100亿元人民币。

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方面,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已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等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清洁能源等全球创新治理,在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上合组织科技部长会晤、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中主动提出创新议题和发出合作倡议。

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方面,我国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4项行动。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国家、非洲、上合组织、拉美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我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67家。

在持续推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我国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促进全球知识共享。积极支持外籍专家牵头或参与我国科技计划。自2015年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以来,已吸引一大批外籍科学家担任项目或课题负责人。

“我们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地方等积极开展对外合作,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论文数量已达18.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比2015年的7.1万篇增长了1.5倍多。”梁颖达说,目前,我国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专家学者超过1200人。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抗疫国际合作行动”,与美国、英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几十场双多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研讨会,与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南非等17个国家围绕药物、疫苗、检测等开展联合研究,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走出去”,建设3家传染病防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启动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建设。

“离中关村论坛开幕还有7天,我们期待着与全球朋友一起相聚北京、共商合作,为促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梁颖达说。

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发展,去年已正式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中关村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已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介绍,目前,在科技部、北京市的推动落实下,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总体稳步推进,部分领域或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在税收支持方面,允许企业出资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公益性基金的支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可在3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进一步增强创新主体研发活力。

在成果转化方面,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允许注册在海淀园的中央单位适用《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采取“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许可费”等方式授权中小企业先行试用科技成果;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在人才服务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常态化;发布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支持和鼓励境外专业人员来京创新创业。

在开放创新方面,加快创建以促进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发布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团队试点项目指南,支持外籍科学家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领衔科研团队开展研究。

“我们相信,随着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诸多改革红利将在更大范围加速释放,创新创业主体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将不断增强。”梁颖达说。

许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在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脑科学、应用数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中关村企业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科技抗疫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超过8.4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600亿元,占总收入的5%以上;主导创制标准累计超过1.5万项,其中国际标准超过600项;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位居全国首位。

“总体来讲,中关村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良好基础。中关村的创新发展,较好地支撑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许强说。

中关村论坛

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自2007年起,中关村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努力打造成为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2022年11月25日至30日,2022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文名:   中关村论坛

外文名:   ZGC Forum

创办时间:   2007年

永久主题:   创新与发展

主办机构: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

中关村论坛11月25日至30日在京举办

11月25日至30日,2022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为保障本次活动顺利进行,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有关规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决定对国家会议中心周边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主题定位

中关村论坛定位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北京科创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面创新,服务于科学、技术、产品、市场全链条。论坛致力于搭建创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传播平台、新科技新产业的前沿引领平台、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交易平台、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的共商共享平台,着力打造高层次、综合性、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努力成为代表国家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推动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国家级国际化重大活动。

中关村论坛围绕“创新与发展”这一永久主题,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每年设置不同议题,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等共同参与,纵论创新,交流分享,产生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引发科技创新领域和创新创业主体广泛关注,不断传播新思想、提炼新模式、引领新发展。

历届论坛

2007年

2007年,首届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9年

主词条:2019中关村论坛

2019年10月17日,2019年中关村论坛开幕。本次论坛以“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为主题,分别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脑科学、硬科技创新、耐心资本、知识产权等热点的话题充分地展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全球顶尖科学家依次走上论坛,就各自领域的主题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

2019年的中关村论坛首次采取“会议+展览+发布”的新架构即“1+18+1+1”,论坛密集推出1场开幕式暨全体会议,18场平行论坛,1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1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前沿科技成果展上,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微软、英特尔、西门子等国内外116家单位的167项科技成果将在展会上集中展示,70多家单位首发100项新技术新产品,其中有近1/5来自海外。

2020年

主词条:2020中关村论坛

2020年9月17日至9月20日,2020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科技抗疫、全球创新合作等主题,将开展“会议+展览+交易+发布”四大板块50余场活动。论坛全程线上直播,公众能在云端享受这场科技“盛宴”。

2021年

2021年9月24日至9月28日,2021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1年9月18日报道,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的重要赛事板块,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领域决赛即将在9月27、28日举行。大赛总决赛前三名将分享百万元奖金,冠亚季军分别获得6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金。各分领域前3名中符合中关村前沿技术项目申报条件的企业,可直接进入项目评审绿色通道,有望获得最高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2021年9月27日,记者从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了解到,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邀请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国际国内技术转移机构、4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领军企业参与,汇集了近3000项技术交易项目、700余项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和600多项数字化转型应用技术需求。

2022年

2022年3月18日上午,中关村论坛执委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22中关村论坛筹办工作。

2022年8月22日,从举行的2022中关村论坛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2022中关村论坛将于9月22日至9月27日在京举办,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设立分会场。

2022年9月15日,中关村论坛执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2022中关村论坛延期举办的公告》。根据公告,原定于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2022中关村论坛将延期举办。

2022年11月16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2022中关村论坛期间对部分道路采取交通管制的通告。通告显示:2022中关村论坛定于2022年11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

主席贺信

2019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19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嘉宾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增进共识、促进合作,使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于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

支持单位: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

发展历程

202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中关村论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为办好中关村论坛,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中关村论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2022中关村论坛定于11月25日至30日在京举办。本届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论坛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首钢园等地举办共126场相关活动。各主办单位共同策划了平行论坛、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6大板块。

本届论坛共举办60场平行论坛,论坛数量是去年的2.4倍。围绕工程创新、开源芯片、脑机接口、能源安全、碳中和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将充分碰撞智慧、交流思想、共商合作。本届论坛将设立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重点展示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脑科学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第二次青藏科考、院士创新成果等特色展区精彩亮相,并设置云上展览。本届论坛将举办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机构参会,3000余项高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推动构建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生态圈。本届论坛将发布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权威研究报告,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实施成效、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将在论坛重磅发布,还将签约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2022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将有来自全球2500余个拥有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参赛。论坛期间,还将举办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新型实体企业论坛、科学家硬科普演讲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主会期外,还将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关村论坛,今年已举办15场中关村论坛常态化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发展,去年已正式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总体来看,今年论坛围绕“一个目标”,彰显“三大特色”。

“一个目标”,就是深化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国家部委和中央单位牵头或参与主办27个平行论坛,约占论坛总数的一半。引入雄安新区、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上合组织等京外和境外牵头主办的论坛。目前已吸引来自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企业参加论坛各板块活动,共同探索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彰显“三大特色”,就是聚焦论坛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全面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再上新台阶。一是彰显开放合作特色。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科技组织机构、世界一流科学家、知名企业家通过发表致辞、合作举办平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等形式参与论坛,共商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彰显高端专业特色。各项议题聚焦全球热点和科技发展趋势,力争在论坛上涌现和碰撞出高质量务实成果,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支撑。三是彰显创新品牌特色。将举办多场全球关注度高的品牌论坛,集中展示青藏科考等重大任务的标志性成果,遴选优质项目近千项参加前沿技术大赛,努力呈现一场前沿科技云集、创新智慧闪耀的科技盛会,以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