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5:27 来源: 编辑:admin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 人民观点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1-03 17:43 发表于北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①本报评论部编...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①
本报评论部
编 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学习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
2020年10月,正值丰收的金秋时节。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百年复兴路,苦难铸辉煌,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气象万千、前景光明。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必须看到,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一些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工业化和现代化,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贫富差距反而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凭自己的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擦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底色;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见证了中国发展牢牢占据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再到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分配提供更充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富裕”体现效率,“共同”体现公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等作出详细部署,有助于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整体迈入现代化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加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我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亿万人民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前进道路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缺乏自立于世界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发展进步,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新时代这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时至今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这十年,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活动,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征程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物质财富的积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塑造,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起绿色底色。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十年来,我们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当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当绿色冬奥成为美好的时代记忆,当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奏响新的生态乐章,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树立起人类现代化新的文明标杆。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只有高楼大厦、没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宁夏贺兰山砂石矿区整治修复后成为葡萄酒庄,产业转型带来丰厚回报;黑龙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良好生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江苏连云港周边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渔获丰富起来……回望过去,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刻昭示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兼顾、实现共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既不能走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就能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从69岁拍到77岁,蓝天照一年比一年多。”家住河北石家庄的资深摄影爱好者王汝春,自2014年起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片天空。从最开始“镜头里的蓝天白云成了稀罕物”,到后来蓝天白云照越来越多,数千张照片组成的“天空日记”,真切地记录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的非凡历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保护者、建设者。新时代新征程,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我们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探索走出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对外合作新平台,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疫情冲击,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树立了大国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实践充分证明,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既是始终如一的价值坚守,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建交国总数增至181个,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辩证统一中走通走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新征程上,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有两句标语,一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句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见证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和平发展新动力,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前进道路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前进道路上,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无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还是落实“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大部署,无论是兑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庄严承诺,还是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14 12:10 北京 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任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观察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04 08:54 北京以“新格局......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5-16 08:17 北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原创 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15 08:11 北京 以改革创......
人民日报任平: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09 08:09 北京 1959人听过...
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4-08 15:32 北京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活力奔涌。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
人民日报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 任仲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钟华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8-09 17:33 发表于北京 “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
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7-31 17:36发表于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
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西、河北、辽宁最多
02-09人民日报仲音: 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02-18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
01-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
10-16检察日报评论员文章: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①②③④⑤⑥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