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大健康产业管理委员会 > 正文

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动态清零”?背后有四个原因!病毒是否北强南弱?康复后会二次感染吗?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时间:2022-12-27 13: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新型科研咨询、服务、培训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有效期至2021年11月24日法人证书到期)简称中管院,由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和裴丽生、马洪等20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发起,于...

康复后返岗,这六件事要注意!

新华网 2022-12-20 22:01 发表于北京

近期,很多人及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如何安全返岗?疾控部门从六个方面,温馨提示大家如何安全上班↓


建议1:坚持佩戴口罩


上班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厢式电梯时,均应规范佩戴口罩。


在办公场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建议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景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


建议2:保持办公场所空气流通

通风时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空调使用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时,确保室内新风量达到卫生标准要求,但应定时开启外窗加强通风。


建议3: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到达工作场所后先洗手,工作期间,接触快递、清理垃圾、饭前便后等情况下,均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建议4: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电梯按钮、打卡机、办公桌、会议桌、麦克风、门把手等公用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洁和消毒。用含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即可。


建议5:安全就餐

员工食堂尽量避免人员密集,餐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购(取)餐注意手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就餐时分散就座、不扎堆,不聊天,避免面对面就餐。


建议6:“阳康”后也要做好防护


目前正处于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除了新冠还有其他传染病。


新冠康复后仍然做好呼吸道防护,不要降低防控标准。返岗后,在人多密闭的公共场所坚持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咳嗽、喷嚏等礼仪。


“阳康”后再次感染几率有多大?会有什么后果?专家回应

新华社 2022-12-21 20:17 发表于北京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感染过目前国内流行的BF.7和BA.5.2的变异株之后,再次感染新的变异株的几率有多高?如果多次感染会有怎样的后果?会不会对人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所谓再次感染,也叫二次感染,是指感染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的。现在我们感染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高于德尔塔和原始毒株。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同一毒株的再次感染概率是极低的。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轻型。

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这和我们体内的抗体免疫有直接关系。瑞典的一个研究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以后,二次感染或者三次感染奥密克戎不同的毒株症状非常轻,基本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

我们一直强调,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状态下,要关注老年人,把老年人保护好,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尽管感染过了,在出现新的病毒流行株以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此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是非常明确的。意大利有项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感染以后也降低住院的概率。所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我们还要强调去接种疫苗。


病毒是否北强南弱?康复后会二次感染吗?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新华社 2022-12-22 10:30 发表于北京

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康复后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早阳早好”?能否及时监测到病毒最新的变异情况?……针对当前公众关切的诸多疫情热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进行解答。


热点一:病毒是否存在多个“版本”且北强南弱?


近期,网络上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南北方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导致北方的感染症状比南方的更明显。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其中,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


从临床医学角度看,两种略有不同的毒株是否有症状强弱之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只要这个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至于有人会发烧明显一点,有人会咳嗽明显一点,主要还是因人而异,同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


热点二:康复后二次感染的概率高吗?


部分群众非常关心,自己感染奥密克戎并康复后,是否会二次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二次感染是指感染康复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二次感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


王贵强表示,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这和人体内的免疫抗体有直接关系。


热点三:康复者为什么有的“复阳”?


不同于二次感染,“复阳”指的是感染者在同一感染周期中两次出现阳性结果。


王贵强表示,准确地说,“复阳”应该叫“再检出”,在既往研究中并不鲜见。实际上病毒核酸持续存在,只是因为检测、采样方法不规范以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出现时阳时阴的情况。是否“复阳”,应该以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王贵强介绍,从传染性来看,以往大量研究中没有从“复阳”感染者体内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其导致进一步的传播,因此,“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从危害性来看,只有个别人出现咳嗽、不适等残留症状,“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


热点四:是不是“早阳早好”?


王贵强表示,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但感染后仍有部分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为避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对医疗机构造成巨大压力,专家不主张、不建议主动感染病毒。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尽量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感染奥密克戎之后,仍存在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风险比例会更高一些。接种疫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建议尽快接种疫苗或完成加强接种。


热点五:居家患者如何判断症状加重需尽快就医?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下降,从目前数据看,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重症病例非常少,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居家监测和治疗。如何判断症状加重需尽快就医?


王贵强介绍:一是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二是经过药物治疗后仍发烧超过38.5℃,持续3天以上;三是原有基础病加重,用药也控制不住,或出现心前区疼痛;四是儿童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等情况;五是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胎动异常等情况。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提醒,有呼吸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容易给原发基础疾病带来进一步变化,患者可以通过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热点六:部分地方买药难何时能缓解?


近期部分地方感冒药、退烧药紧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正在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我国医药工业基础坚实,相关药品的产能会很快得到释放,能够有效保障群众的用药需求。


精准投放药品,是解决资源错配、避免药物浪费的关键。周健表示,已经指导各地有关方面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患者优先、精准投放的原则,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同时,组织大型网上药店开发患者线上购药平台。


热点七: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王贵强表示,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了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阿兹夫定,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但这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都应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其中,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兹夫定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热点八:发热门诊排长队问题如何解决?


近一段时期来,部分城市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进一步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很多地方也开设了发热门诊的简易门诊。


同时,推动分级诊疗,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焦雅辉介绍,基层主要是实施健康监测,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二级医院提供技术、人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满足一般诊疗的需求;三级医院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通过这些方式,削减医疗机构瞬时的就诊高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热点九:如何保障老人、孕产妇、慢病患者基本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表示,已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对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


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转诊衔接工作。高光明表示,轻症、无症状和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患者,还是建议在家进行隔离,进行居家治疗。对于重症和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要把宝贵的120急救资源留给行动不便或者急危重症的患者使用,保障120生命通道始终高效畅通。


热点十:能否及时监测到病毒最新的变异情况?


许文波介绍,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之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上传测序数据。


许文波表示,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我国流行的动态和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以及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的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核酸和抗原等诊断试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近期北京感染患者情况如何?怎样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救治?专家解答

新华社 2022-12-23 17:27 发表于北京
怎样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为加强医疗救治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21日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

老年人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诊?怎样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的救治?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作出解答。

热点一:近期北京感染患者情况如何?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表示,冬季天气寒冷,特别在广大北方地区,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多种因素导致近期北京的重症患者在增加。

李燕明介绍,北京医院也是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老年患者较多。部分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重症,但经救治后,总体来看预后状况还可以。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朝阳医院的日均急诊量、发热门诊量在综合医院中比较有代表性。从近期统计来看,该院发热门诊日均350例至400例,急诊日均约500例。

热点二:老年人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诊?

李燕明提醒,老年人在家中一旦出现发热,一定要加强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肢体活动或精神状态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越早,救治成功率越大。

李燕明介绍,尤其是照护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时,要重点观察以下几点:

一是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变化,比如进食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尿失禁等。

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及神志状态,假如出现明显失智、认知障碍或者言语失去逻辑,都是危险信号。

三是新的异常情况,比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或者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是老年人可能合并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阻肺病、哮喘、冠心病、糖尿病等,若感染奥密克戎后原有基础疾病加重,也要及时就医。

热点三:年轻人什么时候应去就医?

李燕明表示,年轻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感染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就医:一是用药后体温持续不降;二是出现了呼吸困难;三是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李燕明呼吁,疫情高峰期间,患者相对较多,应尽可能将医疗资源特别是120急救资源,让给儿童、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童朝晖介绍,从当前病例来看,青壮年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肺炎的很少,病情相对可控。

热点四:怎样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救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三级医院要充分发挥医疗救治兜底保障作用。当前全国的重症患者逐渐增加,三级医院不仅要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加强救治,也要对一些核酸阳性合并更多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加强救治。高龄老人合并基础疾病的、低龄儿童发生病情变化的,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

焦雅辉表示,各省份要发挥指导作用,做好三级医院的“分区包片”。三级医院负责辖区内的所有高风险人员,同时不得以不在“分区包片”范围内为由拒收患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已建立监督制度,将对三级医院收治重症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建立日报告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

焦雅辉还表示,根据要求,各地要提前做好预案,120急救车辆要重点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畅通120急救电话,各地要扩容、增加120接听电话的坐席。同时,为减少部分咨询电话占用120资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开通24小时互联网医疗服务和线上咨询服务。

热点五:农村出现重症患者如何及时转运?

元旦和春节“两节”将近,人员流动性增加,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压力也有所增加。

焦雅辉表示,要加强县级医院的医疗救治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机制,所有三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在“两节”期间,三级医院要加强对县级医院指导,派员在县级医院驻点。

焦雅辉表示,各地还要利用巡回医疗车,派出巡回医疗队,加大对农村地区巡回巡诊的力度,做到关口前移,及时发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变化,及时送到医院就诊。县级医院要做好床位、设备、设施、人员等相应准备,建立城市和县之间的支援和转诊机制,保障农村在出现重症患者时能够及时转运。

热点六: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如何保障救治?

据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对各地社区老年人群体进行健康状况的摸底调查。

焦雅辉表示,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医疗救治安排,对于养老院和福利院等老年人集中的重点场所要特别重视。各地卫健部门要与民政部门建立联系,医院要对口支援一些养老院和福利院,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一旦发现老年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及时就医和转诊。


国内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株?权威回应来了

新华社 2022-12-27 16:09 发表于北京
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毒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怎么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近期,部分地方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各地想方设法保健康、防重症。目前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作出解答。

我国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

近日,网络上有传言称,我国部分地区同时流行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9个流行的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国内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株?

许文波介绍,从12月初至今,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1142个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和BF.7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两者合计超过80%。此外,还有7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也在流行。

许文波介绍,这些亚分支中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都是境外输入而来。12月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输入国内,其中也包括正在国外加速传播的BQ.1、XBB等亚分支。

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通常越轻,间隔时间长了,症状就偏重。因此,这轮疫情过后,大家仍要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

王贵强介绍,高龄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一般在5天内使用。

王贵强表示,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

感染后是否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康复期如何做好营养管理?——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近期,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进入康复状态,但仍遗留咳嗽、嗓子不舒服等一些症状。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就医?康复期如何做好营养管理,能否进行运动锻炼?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会影响心血管系统?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介绍,感染新冠病毒5-7天后,大部分人群能够症状好转、逐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肌,一般发生在感染新冠病毒两周以后。但只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科学防范,就可以避免损伤,安全度过窗口期。

据介绍,病毒感染对心脏造成的损害大多和免疫反应联合叠加产生,而人体免疫反应驱动会有所滞后。比如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烧退烧了,只是度过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个恢复期,不能掉以轻心。此后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仍要注重休养,做好生活方式管理。

同时,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着重控制好基础疾病,按时规律服用药物,药物的增量、减量、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就医?

周玉杰提醒,假如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康复期内出现严重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晕厥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可通过观察是否存在轻微症状的突然变化,判断主观感受与就医信号的不同。假如前述症状出现由轻到重的快速变化,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心肌炎一般在中青年人群中居多,一般通过血液检查能够看到心肌损伤的标志物,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也能及时诊断。

康复期如何做好营养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要把营养管理贯穿于整个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前中后全过程。康复期食物要尽可能易消化、种类多。

良好的营养基础对提升老年人免疫力十分重要。一些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或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长期吃得较为单调素淡,身体营养基础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免疫状况。

于康建议,老年人饮食要做到荤素搭配、丰富多样,摄入优质蛋白质。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可以补充一些复合维生素等营养补剂。把功夫用在平时营养摄入,对维持整体抵抗力非常有帮助。

康复期能否进行运动锻炼?

周玉杰表示,更好度过康复期和免疫反应窗口期,不能突然剧烈运动,要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做好生活方式管理。

据介绍,有氧运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过度的无氧运动也会造成乳酸堆积。在心脏心肌的修复窗口期,要避免做连续打羽毛球之类的剧烈运动。

同时,也要“动静结合”,不能躺着一点也不动,容易出现血栓等栓塞性疾病。科学适量运动,可以将运动标准下降到低于原体能的1/3。


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为何回归乙类管理——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一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执行“乙类甲管”已近3年的调控政策,此次为何调整为“乙类乙管”?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调整是否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调整之后会带来哪些改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特邀权威专家、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

问: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当新发传染病出现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认识,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变异特征尚不清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自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有效经验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但随着对疾病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积累,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问:有网民认为,这种调整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将使疫情更快更大范围传播,会这样吗?疫情防控今后的重点是什么?

答:调整后,将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乙类传染病,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继而引发药品供应不足、公众恐慌等现象,为此,我们积极针对这些风险准备应对方案,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当前,我们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合理用药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和以平常心应对新冠疫情。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人员,合理安排工作。七是加强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问:当前,病毒变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政策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

答: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后引起重症、死亡等情况,以及国际上疫情形势变化作出的决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重症、减少病亡,维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问:为什么说我们已经具备了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答: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决策。应该说,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都为这次调整创造了条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为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

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得到普及。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三是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实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

四是我国已具备包括中药、西药在内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生产和供给能力。

五是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逐渐提高。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发布、居家治疗常用药的普及,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居家进行健康监测和对症处置。

政策调整后,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特别需要关注病毒变异监测、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监测,切实做好保障健康、降低重症、减少死亡等工作。

【新闻链接】

“乙类乙管”:医疗资源够吗?如何降低重症发生?——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二


“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


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动态清零”?背后有四个原因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12-19 19:19发表于北京

国家颁发的新十条防疫政策,预示着中国疫情防控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出行不再受到健康码行程码的限制,小区也不再强行封控,人们开始逐渐进入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但是疫情全面开放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全国各地感染者数量激增。为求自保,民众开始抢购各类药物,人人自危,这让不少人感叹,还不如之前的严格管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动态清零”呢?背后有四个原因。

        一、为何一开始坚持动态清零

在弄清楚为何放开之前,我们要明白此前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首先,在疫情初期以及后续的变异阶段,奥密克戎的病毒性绝不是大号流感那么简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奥密克戎的致死率看出来。

美国从奥密克戎流行开始,因新冠致死的平均七日死亡人数达到400人左右,由此推算,保守估计美国一年奥密克戎致死人数在12万。但是按照美国公开的数据显示,以往美国因流感致死人数在一年5-6万,可见新冠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流感。

而我国之所以在新冠中后期没有多少死亡病例,是因为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阳性或者潜在的阳性患者进行严格管控,杜绝了大范围的感染事件,保证了医疗资源能利用在重症患者身上,不会造成医疗系统的瘫痪。这就是“动态清零”的好处。

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不再继续动态清零,反而彻底放开了呢?

        二、放开管控的4大原因

        1、财政压力大

从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投入就从未停止过。免费治疗费用、疫苗免费接种、核酸检测、建设方舱等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0.63万亿,财政缺口进一步扩大。

各地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仅有五个省份实现正增长,无论是穷省还是富省都因为疫情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大大增加,很多公职人员连发工资都成了难题。要是继续保持这样的势态,必定会导致大的社会问题。

        2、民生压力大

疫情带来的困扰由大的国家遍及到小的家庭。疫情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限制出行、频繁封控导致很多人无法稳定工作,虽然没有上升到温饱问题,但是下滑的收入与各种房贷车贷、生活支出相比确实让很多人压力剧增。

对此,不少民众对于封控都提出了异议,认为疫情反复不是封控就能解决的,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国家也是采纳了民众的建议,综合考量做出放开的决策。

        3、奥密克戎毒性减弱

决定疫情是否真的能放开的主要因素,还是看病毒对人体的影响是否严重。从疫情初始阶段,重症和死亡人数占比较多,到最近十几万感染者中重症患者不足10人,可以看出尽管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很强,但是病毒的毒性已经在逐渐减弱。

专家指出,如今奥密克戎并不会对人体有太大的损害,症状与流感无异,大家无需恐惧。通过接种的疫苗再加上药物配合治疗,感染后5-7天就可自行好转。

        4、国际大环境的要求

早在我国放开之前,很多欧洲、亚洲国家都已经全面放开,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疫情反扑带来的阵痛,但是如今都已经回归到正常生活了。相比之下,我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势必会对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阻碍,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恢复。

全面放开是注定的结果,国家拖不起,人民更拖不起。尽管在放开到疫情平缓会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好在国家已经为我们争取了三年的时间,剩下的需要我们自己做好疫情防控,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总结:疫情三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人失业、有人生病,但是生活依然还是要继续。如今的病毒性和医疗水平已经让我们不再对新冠产生太大的恐惧,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走出疫情的阴霾,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