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学技术传播 > 正文

“披荆斩棘”的大国工匠——电视剧《麓山之歌》为何值得一看!麓山之歌:致敬时代变局下的“三工”真情!

时间:2022-08-20 19:19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披荆斩棘”的大国工匠——电视剧《麓山之歌》为何值得一看!2022-08-20 12:5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电视剧《麓山之歌》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芒果TV播出。这个夏天,一部致敬2亿技...

“披荆斩棘”的大国工匠——电视剧《麓山之歌》为何值得一看!

2022-08-20 12:5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电视剧《麓山之歌》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芒果TV播出。

这个夏天,一部致敬2亿技能劳动者和5800万高技能人才的故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艰难转型的“智造化”道路的电视剧——《麓山之歌》被搬上荧屏。

演员有观众们熟悉的杨烁、焦俊艳、侯勇、颖儿,曾执导《功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平凡的世界》的导演毛卫宁,将《麓山之歌》这部电视剧的主题表达凝练为一句话,那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有知识”。

8月19日起,电视剧《麓山之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芒果TV播出,该剧播出后,热度口碑持续上涨,知乎开分9.1,独播平台芒果TV播放量已破亿,欢网、酷云收视率稳居上星综合频道第一。另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该剧播出以来每集平均到达率2.259%,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到达率第1。有剧评人认为,作品找到了新工业美学的共情化表达,将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在大国重工的故事中,令人耳目一新。

时代答卷:解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

《麓山之歌》,可以说是真正讲述“披荆斩棘”的大国工匠的故事。

该剧以龙头国企——“麓山重工”的发展变革为缩影,从2016年装备工程制造业跌入低谷开始,面对智造转型大潮的冲击和国际行业巨头的伺机围猎,站在发展和命运十字路口的“麓山重工”必须做出重大的选择:是坚守主业不放弃,还是转向金融赛道求生存?

危机当头艰难求变、求新,不服输的“麓山重工”人在内忧外患中披荆斩棘,逆风而上。

剧中卫丞(杨烁 饰)、方锐舟(侯勇 饰)、金燕子(焦俊艳 饰)分别代表了科研人员、企业家、新时代工人,他们努力冲破技术封锁的奋斗经历,构成了故事的主线,“麓山重工”发展变迁的轨迹也再现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转折、奋进、变革的波澜历史。

主创人员坦言,做一部展现重工业的剧,既是湖南装备制造业硬实力的聚力呈现,更是回应制造业跌入低谷后如何重新崛起的时代答卷。

编剧王成刚接到创作任务后,带着“十万个为什么”,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研究,了解装备制造业,感悟何为重中之重,访问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为期三个月的三轮采风工作,创作组共计采访工程师、工人工匠、市场营销人员、经营管理者等50余人,收集整理素材近百万字。

为求讲好中国故事,筹备期间,剧组还组织主演换上工装,扎根车间,体验工厂生活,向工人拜师学艺,饰演工人之前先让自己变成工人,力求让观众从剧中看到自豪与热爱,有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与热爱,也有对劳动的自豪与热爱,对工人职业的自豪与热爱。

——杨烁饰演的卫丞是双料博士,麓山1号研发设计者。在他身上,科研工作者的严谨、较真与理想主义者的执着、纯粹交融在一处,为圆心中的技术梦,他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通过这个角色对于技术的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重工人心中的星辰大海。剧中有一个细节,卫丞背圆周率,作为一种解压的方式。为形成台词“肌肉记忆”,杨烁勤学苦练,到开机拍摄时,他已经能背到小数点后200多位了。

——侯勇饰演的方锐舟作为“麓山重工”董事长,在公司里霸气果决,大部分精力都贡献给了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国企,但在生活里,却是典型的事业家庭难兼顾,对于妻女只能是一身的无奈和歉疚。侯勇为了饰演企业家的角色,提前进组,在正式开拍前逐一拜访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国铁建、山河智能的领导,充分沟通交流,总结企业家人物形象的共性,最终在表演中把这些人物形象的种子带入角色。

——焦俊艳饰演的金燕子是“麓山重工”的一名精英焊工。相对而言,大众对焊工的大致形象、工作特点有既定印象——一把焊枪、一副面罩、焊花四溅,不算陌生。而焦俊艳自己就是在工厂长大的,母亲就是车工,她从小对工厂就很熟悉,剧中所有的电焊、开挖掘机的镜头,她在拍摄前都学会了,角色演绎十分生动活泼。

至于更加多元、更深层面的工人形象:金燕子的师父马大庆,以及全国劳模、大工匠宋春霞。两代工人,一代是压舱石,端得住老手艺的碗;一代是生力军,吃得上新技术的饭。

从科研人员、一线工人到企业管理者,作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一个个典型的群体。

当中国制造业历经深度转型,工业迈上了更为智能化的台阶,必然需要像《麓山之歌》这样的作品出现,为新时代的工人画像,探索工业题材的创新表达。

这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电视剧,这是一幅写照中国重工行业从业者自强不息的画卷,是一次对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践成果的艺术呈现。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中国装备制造业,用工人的视角、企业家的视角、决策者的视角,呈现伟大变革中的人、故事和思想,呈现如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探讨技术和人的关系。

创作组将这部电视剧主题表达,凝练为一句话,那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有知识”。

主流叙事与工业美学的“双向破题”

在风格上,《麓山之歌》力求探索出一条主流叙事与工业美学的“双向破题”之路。

《麓山之歌》有两 “重”:第一个“重”即“重工业”,第二个“重”是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人。这两个“重”需要用硬核而昂扬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来表现今天中国的工业产业之美、工业技术之美、工业人之美。

一提起工厂,大家可能会想到巨大的厂房和铁水、油炉,宛如万马奔腾的巨型机器,操劳的工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工业发展已经非常现代了,《麓山之歌》展现出来的工厂环境干净整洁,还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与大众以往印象可能完全不一样。

《麓山之歌》中所讲述的“麓山重工”,其实是很多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缩影。而剧中这些有历史根据的剧情,也已经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豆瓣网友“又怎敢独自走”称:看完前两集,就体会到了改革发展的艰难与不容易,钱、技术、工人的利益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麓山重工董事长方锐舟真不容易。

网友黄皓羽表示,“麓山一号”科研项目面临资金困难,项目负责人卫丞抵押自己的房产用于“麓山一号”的研发。尽管如此,他依然拒绝国外工程机械巨头的高额投资收购,将工程机械装备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为了打破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对这一领域的垄断。正如剧中邱副省长所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要有关键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卫丞的这种奋斗精神和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麓山之歌》将历时性与共时性融于一体,既“求实”也“求似”,在还原产业历史的同时也不拘泥于产业原貌,以当代视角观照工业发展,以此反思和再现工业、工厂和工人的演变。希望《麓山之歌》能把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渗入到观众的内心去。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多处从场景取自长沙,当我们看到绿色中联重科、黄色三一重工、青色山河智能、红色中国铁建……大型重工企业的设备一字排开的时候,桌上丰盛饭菜是剁椒鱼头的时候,此情此景,相信不少湖南人看剧时能会心一笑。

“师傅——”

剧集片尾别出心裁的创意化短片,也令人动容。艾爱国、付玲、龙卫国等多位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与剧中主演同框出镜,一声“师傅”在演员和真正的劳模工人之间传递,非常有感染力。

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脊梁。在新时代,令工业这个行业越走越远、越走越深的大国工匠精神、科研精神、企业家精神,值得被长久传承,也值得被更多的影视作品书写和记述。

麓山之歌:致敬时代变局下的“三工”真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30 13:5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三人两字一条心,书法“争峰”的背后,凝结着上一代重工人誓为中国机械工程争夺话语权的一腔勇毅。坚守主业、自主研发、国际竞争……身处行业低谷,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这一代重工人需要搏击的风浪又何止这些。

创业就是一代接着一代干。CCTV-1《麓山之歌》正在展开的,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困境突围、勇攀行业顶峰的创业史,也是一代代中国重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怀着赤诚初心、驰而不息的奋斗史。

《麓山之歌》由毛卫宁任总导演,王成刚编剧,张彤导演,杨烁、侯勇、焦俊艳、颖儿、夏德俊、田小洁、刘威等主演。如今播出近半,一幅当代大国重工的画卷在荧屏铺就:经由对工人、企业家、领导者的三层叙事,故事垒筑起一个时代的横截面。其中,有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也有稳中求进的观望者、保守者;有人理想飞扬,也有人欲望扩张。创作者还将镜头拉远,从重工行业逐渐探入更广阔的现实生活,由此研磨出了一卷氤氲着烟火气的“生活启示录”,为原本粗粝的冷调工业题材平添几分动人的暖意。

正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底色,《麓山之歌》成功还原、致敬了时代变局下工业、工厂、工人“三工”的真情——当个人梦想与时代风云热烈激荡,人物成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在竞争中逐渐懂得坚守的意义、传承的价值、劳动者的力量。

打开多层次视角,读懂“三工”的改革演进

电视剧从工程机械的行业凛冬讲起,从一场不得不深入推进的改革讲起。

2016年,有着超过70年历史的龙头国企麓山重工已连年亏损,面临被退市风险。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董事长方锐舟决意推行“重工换金融”重组计划,为企业“续命”,但另一位企业管理者明德江似有不同见解。事实上,工人、科研人员、企业家甚至领导者,面对改革的不同选项,各有思量。《麓山之歌》跟随人的命运,打开多层次视角,从工人、科研人员、企业家、领导者的关切与权衡中,将改革背后的抉择、改革需要经历的急浪险滩,为观众和盘托出。

企业即将转换金融赛道的消息传来。工人群体中有人期待,盼着置换后的金融资产能换来好效益,连带着手里的股票可以增值;也有如金燕子、宋春霞、马大庆等新老工匠满心不舍,他们留恋与机器朝夕相处的时光,为自己的手艺再不能实现价值而怅惘不已。

科研人员的态度都很明确,已经运行了四年的“麓山一号”研发绝不能停,因为这将是解决重工领域核心技术的关键一招。但对于研发成功之后的路该怎样走,“麓山一号”的负责人卫丞和他的伙伴张彬,尚有些犹疑需要廓清。

决策者的层面,方锐舟与明德江选择了改革的不同选项;而在省委、省政府,一次次深刻的调研、论证,也在持续推进。剧中有场重头戏让观众看到了改革中一次重大决策的诞生。省里的常务会议,面对省委已经批复过的麓山重工重组计划,被再次上会讨论。副省长邱沐阳不仅把卫丞和他研发成功的“麓山一号”请到会议现场,还道出了一本关乎民生、经济、产业布局、国际竞争等等“大账”“小账”的考量。邱沐阳说,对于麓山重工的重组计划,他考虑最多的就是三件事,“我省还要不要坚持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的支撑?要不要扭转实体产业脱实向虚的倾向?麓山重组后,6000名职工和由此波及其产业链中上万名职工的下岗之痛,我们能承受吗?”该省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在振聋发聩的提问间,在严谨的科学论证、反复调研中,在高质量发展远重于“班子面子”的账本里,“重工换金融”计划被紧急叫停。

事实上,改革从来不是一马平川。重组计划被踩急刹车,企业股价大受震动,上万职工的的饭碗里有没有“肉”是眼前的难题。就连“麓山一号”的专利收购费用,麓山重工都显得捉襟见肘。而在省里的协调下,环保机械销售似乎冲出了一条新路,能解企业燃眉之急,但于主业重工的发展依然无法“长筋骨”。随着《麓山之歌》展开社会横截面的群像,观众能透过不同层面人的命运,读懂“三工”的演进,读懂改革路上关关难过关关过的迂回曲折。

观照现实生活,用人的情感为奋斗史心灵史导航

《麓山之歌》专注“搞事业”,但也忠实于现实逻辑,把镜头拉远到了生活。通过对工人、科研人员、企业家等人的生活观照,以人的情感为他们的奋斗史心灵史导航。

以男主角卫丞的形象塑造为例。他身上闪耀着科学家精神:醉心科研、实事求是,情愿抵押房产也要拒绝试图高价买断专利的外企,经受高原极寒、狼口逃生的冒险,只为了在极端环境中获取“麓山一号”的试验数据。这些都是事实的萃取,也是同类型题材的常见叙事。

《麓山之歌》进一步丰富了科研人的内心层次。性格上,卫丞有着“科学怪咖”的一面,早把圆周率小数点后的几百位都刻在骨子里,却会在授课时走错教室;是个磨咖啡必先数好咖啡豆的偏执狂,也是会和自制AI机器狗“斗嘴”的幼稚鬼。情感上,他执拗于多年前“断臂事件”的真相,那是他靠近父亲内心的途径,也是他想要找到治疗失智父亲的药方。由此,一记灵魂拷问浮现出来:卫丞埋头科研,究竟为了什么?仅仅是把专利技术转让给麓山重工,知识变现为父亲治病吗?

剧中有两场戏触动了卫丞的内心,为一位科研工作者的精神跃升廓清迷雾。一场戏是邱沐阳与卫丞的对话,“高精尖不是只有高高在上,它是能弯下腰,融入到生活里,进而改变世界的”。一番话疏通了科学家心里“我只管闷头搞科研”的一时别扭,也让观众看到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每一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都和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而无数个体的美好生活实现是能最终改变世界的。另一场属于回忆,方锐舟、卫冲之、盛传学,如今的他们命运迥异甚至断了联系,但曾经,三人是攻关路上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那条“争峰”的字幅,便是三人共同写就的。他们的燃情岁月里,卫冲之亦即卫丞的父亲曾说,做科研的,骨子里都要有英雄情结。科研人的英雄情结,就是要争口气,凭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登上行业顶峰,要争中国机械工程在世界的话语权。这样的事,是值得奋不顾身去做的。父亲的往事正渐渐点燃卫丞心里属于科研人的英雄情结,促使他去做那个危机出现时挺身而出的人。

金牌焊工金燕子的爱与痛,也与麓山重工的二次创业紧紧牵系。她和青梅竹马董孟实分道扬镳,不单单是和见异思迁者的果断告别,还是一次职业理想上的志不同不相为谋。出于同样动因,能吃苦受累又技术过硬的姑娘和曾经针锋相对互呛互怼的科学家,在上高原做极端环境试验后,一步步靠近了彼此。

随着剧情推进,麓山重工还要接连解决“卡脖子”的难题,携手科学家一同冲破海外技术垄断,直到在世界上由我们制定行业标准。同时,为了解决自身生产力不足的问题,麓山的智能制造也要迅速提上日程,宋春霞、马大庆、金燕子、胡七对等两代工匠,将迎接全新挑战,去证明“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有知识”。

一幅写照中国重工行业从业者自强不息的画卷,因为这些人的生动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