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科学 > 正文

人民锐见: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①②③

时间:2022-07-13 19: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① | 人民锐见原创 刘云喜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11 15:18 发表于北京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

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① | 人民锐见

 刘云喜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11 15:18 发表于北京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青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颇为繁重。
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打造网络面试间,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指导各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为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高校和用人单位当增进协同配合,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校企长期合作,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该校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楼实训室内,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右)调整工业机器人的位置。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精准施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政府部门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为增强企业动力,相关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为拓展就业空间,有的省份大力开发高校公共服务岗位,鼓励国有企业今年拿出30%的岗位定向招聘本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多想办法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持续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新的就业机会就能不断涌现。
精细摸排,做实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人才培养单位,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实际需要。中国农业大学大力推进“国家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为每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精准提供5个以上岗位需求信息;中央民族大学构建一对一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在摸清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高校的实践证明,更加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高质量就业。
精心对接,加强校企长期合作。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各地高校主动到民企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接下来,要继续推动民企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学融通,努力将短期校企招聘转化为人才供需长效机制。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民企实习实训,在技术创新前沿、产业发展阵地中提升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力才能持续增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广大用人单位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把就业工作做细做实,定能护航高校毕业生求职之路,让更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切实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困——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② | 人民锐见

 周春媚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12 14:09 发表于北京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一段时间以来,从发放求职补贴到优先推荐就业,从提供见习机会到安排公益岗位,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困难高校毕业生身上多承载着帮助家庭稳定增收的希望。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既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然要求。
客观地说,与一般毕业生相比,困难高校毕业生往往面临更为特殊的就业难题。比如,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普遍面临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难以负担求职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食宿成本;受成长环境影响,人际交往、沟通表达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自信心不足;缺乏社会资源支持,求职视野不够开阔,职业选择面较窄等等。相关各方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前,各地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陆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多个地方还主动向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提供临时住所和路费补贴,有效解决了求职的后顾之忧。针对岗位资源不足、就业选择有限等问题,重庆要求为困难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岗位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广西举办面向困难高校毕业生的专场双选会;河北设置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兜底安置……一系列政策红包,致力于解决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痛点、难点,为的就是让学生们都能实实在在受益。
从高校角度看,一方面要全面摸排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情况,落实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另一方面要将职业辅导关口前移,帮助困难高校毕业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从招聘平台角度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信息优势,通过集合智能匹配系统、线上直聊直播设施与行业研究力量,分享更多求职经验,让毕业生“看全国机会,面全国岗位”。事实证明,就业服务越全面、越细致,越有助于提高困难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然,除了有效的外部支持,毕业生自身也要奋发努力,保持进取姿态和乐观心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少困难高校毕业生来自偏远山区,熟悉农村情况,有基层工作优势,择业时不妨打开思路,将目光投向辽阔的西部、广袤的乡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专业所学回报桑梓,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职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各方凝心聚力,多出实招,多重实效,就能更好为包括困难业高校毕生在内的就业重点群体纾困解难,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求职求助有渠道,就业服务常在线——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③ | 人民锐见

 李心萍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13 19:07 发表于北京

毕业季来临,1076万名青春学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如何确保对毕业生的服务不断线、工作不断档,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答题。

不久前,人社部印发通知,于7月至12月启动实施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完善实名帮扶机制,对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推动政策性岗位和公共部门岗位加快落地,扩展基层就业空间……一系列暖心举措,将有力保障毕业生求职之路走得更加顺利。接下来,还需联合相关部门、高校做好衔接、协同推进,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就业服务。

做好衔接,帮扶不落一人。毕业生从高校步入社会,身份发生了转变,服务毕业生的主体也从高校转为各地的人社部门。这就要求各省级人社部门提前与教育部门、高校对接,尽快获取未就业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及时建立台账。值得注意的是,6月底人社部已开放了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允许未就业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确保毕业生求助有渠道,服务不断线。

精准施策,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进校园,从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实践证明,更细致的就业服务工作,能有效提高毕业生找到合适工作的效率。从高校转入社会,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需延续之前的好做法,不断提高服务精准性。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如果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可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见习机会等服务;若其缺少岗位信息,可加大岗位推介力度。对暂无就业意愿的,也应做好状态记录,及时跟进服务。

创造条件,畅通求职渠道。在校期间,校园招聘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毕业生离校后,各类社会化专场招聘活动应承接起校园招聘的功能,当好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桥梁。特别是要发挥好线上招聘平台的重要作用,广泛应用智能匹配系统与直聊、直播等新型求职招聘设施,推进直播带岗、线上宣讲会、无接触面试等新模式,加快岗位信息省级集中、全国联网发布,畅通信息发布渠道,让毕业生能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取岗位信息。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组织线下招聘活动,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7月以来,各地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好做法、真招数、新路径,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打造良好社会环境。有的地方为求职毕业生提供住宿、交通便利,有的重启各种延期的就业招考,有的归集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岗位。相信随着一系列支持、帮扶举措的接续落地,广大毕业生一定能抓住就业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