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科学 > 正文

人民锐见:党报评论君谈网络水军之一、二、三、四,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时间:2022-07-05 11: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党报评论君谈网络水军之一:是时候斩断黑灰产业链了 | 人民锐见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5 09:54 发表于北京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为期6...

党报评论君谈网络水军之一:是时候斩断黑灰产业链了 | 人民锐见

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5 09:54 发表于北京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为期6个月,引发广泛关注。

网络水军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仍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可见其复杂性、长期性,必须持续治理、久久为功。

网络水军乱象,散播在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从电商平台的删差评、刷好评,到社交平台的“僵尸粉”;从直播间的“假人气”,到点评网站影视剧“未播先评”……在需要数据、需要热度、需要评价的地方,或鼓吹“好好好”、或齐刷“差差差”、或谩骂“坏坏坏”,总是活跃着一些网络水军。殊不知,这些行为已严重搅乱网络空间、影响市场秩序,甚至涉嫌违法,他们蹦得越高、牟利越多,也会摔得越狠。

删帖、刷单、改数据,只是网络水军的常规操作。一般来说,商家发布需求,水军公司承接业务,层层分发,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黑灰产业链。网络水军们主要是在键盘上动动手,一些动歪心思的平台、商家的购买和实施成本也不高,可谓“无本厚利”。结果是,商家找到刷单“捷径”,消费者被假象蒙蔽,而水军们赚得盆满钵满。利来利往,各种乱象都与“有偿”二字息息相关。斩断这一黑灰产业链,必须斩断利益链。

整治网络水军,断链重在断流。黑灰产业链、利益链的背后,潜藏着“流量链”。一些平台、商家让水军“注水”,就是想以好看的数据换取更大的流量,是一桩短期算来颇为“划算的买卖”。斩断网络水军的黑灰产业链,从根本上斩断利益交换链,要改变一些平台、商家的流量至上思维。优化推荐算法、调整评价方式、强化异常流量监测等,都有助于堵上这一转换通道。截流、抽水、捞干,那些潜伏在水底的水军们才能干枯而衰。

网络空间并非利益空间,流量经济需要正当得利。网络空间的清朗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能被水军们侵蚀。加强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全过程、全链条的治理,从源头斩断利益链、产业链,定能让网络水军无处藏身,让广大网民放心舒心。


党报评论君谈网络水军之二:该合力压实平台责任了 | 人民锐见

 钟于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6 09:54 发表于北京
从网购平台到分享社区,从社交网站到直播间,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网络水军的影子。刷好评、删差评,流量造假、打榜控评,种种乱象污染网络空间、侵蚀清朗风气,让不少网友深受困扰。
近年来,我们在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平台严格自律上,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从出台《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到采取依法约谈、专项整治、限期整改等方式,相关部门合力监管,释放出“守土不尽责必担责”的鲜明信号。
如果说黑灰产业链让网络水军“有利可图”,那么部分平台责任缺失,则让他们“有空可钻”。比如,有的平台奉行数据为王、流量至上,对销量造假、流量注水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不法分子利用投诉规则漏洞,在短时间内就某条差评向购物平台提出海量投诉,迫使平台删除差评。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是部分平台应该亟待正视、尽快补齐的短板。
“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这是常识。互联网经济是诚信经济,只要流量不要质量、只要热度不要态度、只看商业价值不看社会价值等做法,不仅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蚀互联网的信任基石,无异于杀鸡取卵。整治网络水军乱象,平台绝不能袖手旁观,而且用户越多、流量越大,责任也越大。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在甄别、发现、防范“水军”上大有可为,必须主动扛起责任、牢牢把住关口,答好这道发展考题。这需要平台从建设发展的角度来时常检视:平台社区规则完善了吗?账号运营管理规范了吗?内容审核机制健全了吗?信息内容质量提升了吗?重点功能管理加强了吗?这些都是平台自身建设的重点,也有助于构筑起打假防“水”的坚实堤坝。其实,把好网络平台关,以管理促规范,激发其履职尽责的内生动能,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容不得作假和注水。网络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管机构久久为功,最大限度压缩网络水军的生存空间,网络空间才能充盈清风正气,网络平台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党报评论君谈网络水军之三:当共同涵养网络生态了 | 人民锐见

 长空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7 10:15 发表于北京
有偿删帖,恶意刷单,流量造假,制造网暴……网络水军是不少网络乱象的源头,扰乱网络秩序,污染网络生态。坚决打击网络水军,才能让网络家园更美好。
近年来,从“清朗”到“护苗”再到“净网”,一个个专项行动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基础,为管网治网长效机制建设积累经验。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汇聚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应看到,网络水军伴网而生,打着互联网发展的烙印,也变着花样寻求生存空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拓展、“流量经济”的兴起,网络水军以各种形式或隐匿、或公开地活动,既狡猾又善变,以至于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正因此,互联网越是发展,网络形态越是丰富,净化网络生态就越重要,依法整治网络水军就越必要。
健康的网络生态,需要时常查体强身、杀菌去毒。纵观网络水军的种种所为,不管是发布黑帖文案还是有偿删帖刷单,都是以虚假遮蔽真实,说到底是一块“抹黑布”。倘若任其发展,必然养痈成患,侵蚀网络生态的健康。这既不是互联网发展应有的面貌,也不是广大网民想要的空间。
网络生态治理要用技术工具,该翻土时翻土,该平整时平整。网络水军往往借助技术手段任意乱为,需要对症下药,加强技术管控,做到信息过滤、发布审核、账号清理、安全预警等多技齐发。扎紧技术篱笆,就是筑牢网络生态“防护墙”,只有不断升级迭代,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时至今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与此相关的经济、文化现象都需要有诚信底色,都不能踩法治底线。长远看,需要持续涵养全民的诚信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塑造健康向上的网上网下共同体,才能让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越来越好,让包括网络水军在内的乌烟瘴气彻底消散。
常治常新,长治久安。治理网络水军是持久战,既依法治网又依法上网需共同参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正气充盈的网络空间一定会造福于民。

让仿冒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骗 之四| 人民锐见

 李君强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8 11:17 发表于北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应用的普及,各类App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个别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用户钱财和隐私信息,仿冒一些知名软件推出“李鬼”式App,诱骗用户下载安装使用,使得不少人频频“中招”。国家网信办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仿冒App时有出现,为净化手机应用市场环境,确保用户财产和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仿冒App的名称和图标,多与官方正版App相近或相似,运行界面也相差无几,容易让用户信以为真。它们抓住部分用户“赚快钱”或急于获取贷款的心理,以“小额返利”“贷款利息低”“放款速度快”等广告为诱饵,再以交纳保证金、验资费等为由,诱导用户打款。等用户觉察出异样,往往为时已晚,不仅钱款难以追回,个人隐私也已被盗取。利用仿冒App进行诈骗,侵犯用户财产权和个人信息权,涉嫌骗取流量,为黑产引流,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治。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对各类App的规范治理工作,安全监测与审核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监管,一些仿冒App有意规避平台审查,诱导用户通过浏览器页面或二维码等方式下载。国家网信办近期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的仿冒App在用户申请贷款后要求其交纳保险费;有的则连哄带吓,告知用户账户存在洗钱嫌疑,为“风险账户”,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此外,仿冒App的背后,存在着从开发到售后提供各项服务的黑色产业链。因此,整治仿冒App,还需相关各方多管齐下,形成更有效的治理合力。
让仿冒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骗,关键在于消除其生存空间。现实中,个别应用商店、社交软件对上架App、下载链接审查不严,让仿冒App得以钻空子。对此,平台当严格履行审查义务,加强对各类App尤其是金融类App的监测与管理。在此基础之上,监管部门要加大监测和惩罚力度,提高仿冒App的违法成本,对应用商店、网站、社交软件是否落实审查义务进行有效监督,重点整治为仿冒app制作及包装提供技术服务的黑色产业链。正版App生产商可以广开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发现仿冒行为后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并依法维权。当仿冒App没有容身之地,或者一经发现就能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自然就难以诱人受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操作中凡是涉及到钱财的,必须慎之又慎。作为用户,有必要擦亮眼睛,加强自我防范,对号称有优惠,能轻易“占便宜”的App始终保持警惕。识骗防骗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监管始终在线,才能让网络环境更加有序,推动移动互联网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景星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7-09 10:16 发表于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内容建设,是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的关键。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网络主播行为进行系统性、全面性规范。


近年来,随着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络直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拥有众多粉丝、自带流量的网络主播,在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应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看到,当前,通过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逐渐形成。同时,也有少数网络主播存在失范行为。比如,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在直播中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格调低下的内容。这提示我们,网络直播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网络主播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必须加以引导和规范。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共18条内容,旨在进一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对网络直播从业人员进行正确引导。比如,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引导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合理消费;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如实申报收入,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这些规定,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底线和红线,为净化互联网传播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长远来看,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需要加强网络主播职业道德建设。网络表演、网络视听平台和经纪机构要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义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主播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规范引导。对向上向善、模范遵守行为规范的网络主播,进行正向激励;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强化警示和约束。对相关部门而言,应加强对网络表演、网络视听平台和经纪机构以及网络主播的监督管理,切实压紧压实主管主办责任和主体责任。发现网络主播违规行为,应当及时责成相关网络表演、网络视听平台予以处理。各有关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建立健全网络主播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需要每一位网络直播从业者在努力赢得公众关注的同时,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更好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才能让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也才能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