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饭还是先喝汤,先涮肉还是先涮菜?当中有何讲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21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饭菜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也高,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利于体力和精力恢复。不过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多需注意的小细节,特别是吃饭顺序,不妨来看一看。
吃饭都有哪些讲究?
1、先吃饭还是先喝汤
通常日常饮食并不会把饭菜分开吃,大部分都是一口饭一口菜,不管饭菜先吃还是后吃在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多无差别,不过食物被消化系统吸收后可分泌大量胃酸和胃蛋白酶,从而刺激食物消化。因此,先吃饭菜,等六分饱的时候再喝汤,能避免胃酸或胃蛋白酶被稀释,进而降低消化酶活性。不过有的患者需掌握进食顺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先吃菜类,最后再吃主食,这样能降低餐后血糖,也能降低胰岛素水平,久而久之改善餐后血糖波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炒菜时先放盐还是先放其他调料
烹调食物时离不开调料,放油的目的是传热和提高食物香味,放酱油醋或盐等调料是为了改善食物味道和着色。因此,炒菜的时候先放油,再放醋和酱油,等快要出锅的时候再加入适量盐。这种顺序能更好地控制钠摄入,避免钠摄入超标而引起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不过炒菜时应控制好油温,不能等油冒烟之后再放菜,不然会损耗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又或是产生太多聚合物。一天烹调油用量在25克左右即可,以免引起身体肥胖;成年人一天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而且要警惕隐形盐。
3、涮火锅先放菜还是先放肉
海鲜和肉类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先涮海鲜或肉类煮的时间较长,会使得太多嘌呤进入汤中,从而升高嘌呤含量,所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先涮蔬菜再涮肉,不过最为主要的是控制食材组合,荤素搭配着吃,同时要控制量。为能获得食物原有的口感,应先涮海鲜和肉类,然后涮蔬菜。若提前涮蔬菜,会使得蔬菜中的有机酸和多酚溶解在汤中,从而影响肉类口感。
糖尿病患者科学的吃饭顺序应该是怎样呢?
1、先喝汤
15分钟的时间就能让胃部有饱腹感,所以先喝汤,再吃蔬菜和肉类,这样能提升饱腹感,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2、再吃蔬菜和鱼肉
吃蔬菜时搭配低脂肪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和鱼肉等,鱼肉应制作的清淡点如水煮或清蒸。
3、最后再吃主食
糖尿病患者应把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当做主食如燕麦、高粱和糙米等,在肠胃中消化时间长,防止餐后血糖升高。
温馨提示:
不管吃饭的顺序是怎样的,都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这样能保证营养均衡且全面。值得注意的是,炒绿叶菜时应大火快炒,不能长时间烹煮,不然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另外,食物洗之后再切,这样能防止营养素流失。吃饭时应做到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
快资讯万万想不到!吃饭时换个顺序,差距竟然这么大
饭,大家都关心每天吃什么。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也更多关注血糖变化。
那么,吃饭顺序到底哪个先哪个后?不同人群又有何差别?一起来看进餐顺序如何影响血糖?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对血糖贡献最大,而我们的主食--米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血糖指数的食物。
人们以往传统的进食顺序:先吃主食,然后在吃蔬菜或者肉类,最后喝汤。
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优先进食主食(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会骤然升高,进食时主食、蔬菜、肉一起吃,餐后的血糖反应第二高,而与此同时,如果先吃蔬菜或者肉类,再吃主食,血糖就相对比较平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主食(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应较高,而蔬菜和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血糖反应较低,同时增加了饱腹感,减慢了胃的排空,延缓了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菜、肉、主食先吃哪个?
01进餐时间
首先,进餐时间要有区别。
因为血糖升高时间在早中晚有差别,一般是中午、晚上时间血糖升高较快,因此在进餐时早、中、晚的进食总量要进行科学控制,早、中、晚餐比例为20%、40%、35%。
对于低血糖的人员,可以选择少量多次,在三餐中间增加进餐次数,总量不变。
02进餐顺序
其次,要选择进餐的顺序。研究表明,选择科学的进餐顺序确实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有研究对以下四种不同的进餐顺序进行考察,餐后的血糖差别较大:
1.先吃菜,后吃肉和饭;
2.先吃肉,后吃菜和饭;
3.菜、肉、饭,顺序间隔进餐;
4.菜肉饭混在一起吃;
5.先吃饭,后吃菜和肉。
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反应最高的是第5个顺序(即先吃饭,后吃菜和肉),血糖反应第二的是第4个顺序(即菜肉饭混在一起吃)。第1、2、3的进餐顺序,餐后的血糖变化不是很显著。
当然,如果在吃菜之前,先喝汤,效果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按照汤→菜→肉→饭的顺序间隔进餐,不仅能够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有助于减低血糖。
不同人群有啥区别?
除了糖尿病人,一些肥胖、体重超重的人群,或者是妊娠期间孕妇,以及年老人群中血糖有异常的人群,也需要注意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适当的注意调整进餐时间安排以及进餐的顺序。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除了监测控制血糖,还需要特别控制脂肪和胆固醇,餐桌上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增加鸡肉、牛肉食用,也适当多吃鱼类,同时还要少吃动物内脏及猪脑、羊脑等。
有一些肥胖或者超重引发的高血压人群,也需要监测控制血糖,并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2022年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做到平衡膳食,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奶制品依然是重要的食物。
谷薯类:仍然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g~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g~150g;另外薯类50g~100g。
蔬菜: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
水果:每天摄入200g~350g;
鱼、禽、蛋类和瘦肉:平均每天120g~200g;
当然每天还需要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同时适量吃坚果。
想加餐,需要注意的事项
饿了想加餐,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餐要控制加餐食物总能量。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高血脂人群,高血压人群,要控制总能量,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地安排加餐,但加餐也需要控制总量,采用少量多次进餐。
二是选择低升血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食用。
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大麦、小麦全谷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以选择比如牛奶、鸡蛋、鱼、虾等。
三是严格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
含糖的饮料尤其要严格控制,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食物,少食用如煎炸类食物。
本文专家:谷瑞丽,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副主任技师
本文审稿:刘智勇,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科普中国)
大家都关心每天吃什么。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也更多关注血糖变化。那么,吃饭顺序到底哪个先哪个后?不同人群又有何差别?一起来看↓↓↓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对血糖贡献最大,而我们的主食——米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人们以往传统的进食顺序: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蔬菜或者肉类,最后喝汤。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优先进食主食(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会骤然升高,进食时主食、蔬菜、肉一起吃,餐后的血糖反应第二高,而与此同时,如果先吃蔬菜或者肉类,再吃主食,血糖就相对比较平稳。究其原因主要是主食(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应较高,而蔬菜和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血糖反应较低,同时增加了饱腹感,减慢了胃的排空,延缓了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因为血糖升高时间在早中晚有差别,一般是中午、晚上时间血糖升高较快,因此在进餐时早、中、晚的进食总量要进行科学控制。对于低血糖的人员,可以选择少量多次,在三餐中间增加进餐次数,总量不变。其次,要选择进餐的顺序。研究表明,选择科学的进餐顺序确实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有研究对以下几种不同的进餐顺序进行考察,餐后的血糖差别较大: 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反应最高的是第5个顺序(即先吃饭,后吃菜和肉),血糖反应第二的是第4个顺序(即菜肉饭混在一起吃)。第1、2、3的进餐顺序,餐后的血糖变化不是很显著。综上所述,按照汤→菜→肉→饭的顺序间隔进餐,不仅能够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有助于减低血糖。除了糖尿病人,一些肥胖、体重超重的人群,或者是妊娠期间孕妇,以及年老人群中血糖有异常的人群,也需要注意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调整进餐时间安排以及进餐的顺序。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除了监测控制血糖,还需要特别控制脂肪和胆固醇,餐桌上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增加鸡肉、牛肉食用,也适当多吃鱼类,同时还要少吃动物内脏及猪脑、羊脑等。有一些肥胖或者超重引发的高血压人群,也需要监测控制血糖,并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做到平衡膳食,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奶制品也是重要的食物,同时,还需适量吃坚果。饿了想加餐,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高血脂人群,高血压人群,要控制总能量,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地安排加餐,但加餐也需要控制总量,建议采用少量多次进餐方式。二是选择低升血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食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大麦、小麦全谷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以选择比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含糖的饮料尤其要严格控制,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食物,少食用如煎炸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