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中文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外文名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英文)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OTAN)(法文)属性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社团地址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日期1949年8月24日
发展历史
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1952年2月18日,希腊、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82年,西班牙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2004年3月29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9年4月1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成员国数量提高到28个。2016年7月8日,北约首脑峰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将讨论包括北约向波兰和波罗地海三国派遣4个营兵力的决议。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成为北约的第30个成员国。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进入挪威展开训练。2017年11月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同意设立“大西洋司令部”和“地区司令部”。这是北约20多年来首次增设军事指挥部门。2018年6月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美国和德国增设两个司令部,同时增加1200名军事机构工作人员。6月26日,北约公布了《联合空中力量战略》,这是其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空军战略文件。北约旗帜北约旗帜是由白色北极星图案、蓝色背景、白色线条组成;四角星是北极星的图案,象征着这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宗旨是防止当时东方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西扩,维护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安全和稳定;蓝色的背景,除了象征着海水之外,还象征着成员国的历史渊源都属于“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白色的线条,象征着维系团结的纽带。
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秘书长北约自1949年4月4日成立以来至今,先后有13任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 )。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曾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挪威经济学者,挪威工党领袖和挪威王国前首相。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在政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对内主张福利与社会公平、务实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曾于2000年和2005年两度出任挪威首相,其第二个首相任期持续到2013年。2014年10月1日接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任北约第十三任秘书长。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语言有英语、法语2种。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华约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声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议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尔召开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波黑冲突等问题。会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随后,北约正式批准向波黑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1997年3月20—21日,美俄就北约东扩、军控和双边经贸合作在赫尔辛基举行特别首脑会议。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决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地中海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约旦、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1998年6月北约驻波黑维和部队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1998年5月28—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科索沃、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1999年3月24—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4月23—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20日,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2011年3月20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2011年3月2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已经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在政治上指挥行动。22日,北约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据北约军事官员介绍,北约成员国将有16艘军舰参与这一行动。北约制订了三项有关利比亚的军事计划:人道主义救援,武器禁运和实施禁飞区。这三项计划都得到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批准。北约22日已经决定启动武器禁运行动计划,其他计划何时启动还要得到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联合国安理会在2011年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利比亚政府在2011年3月18日表示,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2011年3月19日美国接到的报告显示利比亚军队与反对派仍在班加西激战,为此巴黎峰会与会各方觉得不可再拖延下去。2011年3月19日下午5点45分(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2000年5月3日,约瑟夫· 罗尔斯顿接替克拉克出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8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访问芬兰时表示,欧盟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应是坦率和透明的,欧盟建立与北约并行的结构无论从经济上、军事资源和计划能力方面都是不明智的。罗同时表示,美考虑从科索沃撤军将使北约组织受到削弱。18~19日,“北约在未来欧洲中的作用”会议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美、英、法及9个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外长和国防部长与会。9个申请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在2002年吸收它们入北约。5月24~2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相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在北约外长理事会上,美通报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但未能消除欧洲盟国的疑虑。俄外长伊万诺夫参加了中断一年多的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会议,双方重申致力于建立坚固、稳定和持久的合作关系,北约方面提出尽快在莫斯科设立北约联络处。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00年6月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访问意大利时提议,俄与欧盟和北约共建全欧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7日起,北约和波罗的海地区的11个国家在波罗的海海域举行为期10天的海上军事演习。10日,美国防部长科恩在维尔纽斯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国防部长就北约东扩和地区安全问题举行会谈时表示,北约东扩的步伐不会停止,俄罗斯对北约的决定没有否决权。2000年12月5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防部长科恩警告说,如果处理不好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将会削弱美国与北约和北约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北约有可能变成"历史遗迹"。14日,美总统布什的外交顾问、负责北约东扩事务委员会主席布鲁斯表示,北约将争取使所有申请国在2010年前加入该组织。14~1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外长理事会主要讨论了北约与欧盟两个机构在防务领域的关系问题,强调欧洲防务不是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双方将以华盛顿首脑会议确立的原则为基础处理两机构间的关系,并初步商定双方的会晤机制。因土耳其的坚决抵制,会议未能就欧盟共享北约指挥系统问题达成一致。北约与俄就进一步恢复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并就北约在俄开设联络处一事达成一致。2001年1月,北约与欧盟建立“常设磋商安排”,规定双方外长每年开会两次,大使级会议每季度召开3次。2001年2月20日,北约驻俄新闻处成立,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赴莫斯科出席仪式。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北约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办民事应急计划和军民两用合作培训班,哈和其它中亚邻国均派员参加。2001年5月29~30日,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达佩斯举行。外长理事会主要涉及马其顿危机、巴尔干地区和平、北约与欧盟合作以及导弹防御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北约各国重申了对东南欧安全与稳定的承诺。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称,北约曾为结束欧洲的分裂发挥了关键作用,21世纪初正在为拉近欧洲大陆各国的距离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北约与欧盟举行第一次正式部长级会议,就加强合作和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2001年6月7~8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内部的欧洲防务特性和导弹防御等问题。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美拟研发导弹防御系统向盟国作了进一步解释,但未能完全消除盟国疑虑,各国决定就此继续进行磋商。2001年6月12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与欧盟军事委员会在北约总部举行第一次会议,由北约军委会主席文图罗尼和欧盟军委会主席哈格兰德共同主持,双方主要就发展安全合作交换了有关情况。2001年6月13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北约组织总部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下一轮东扩、马其顿安全形势以及北约军事力量现代化等问题。北约秘书长罗伯逊重申将在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峰会上实现第二轮东扩。2001年8月22日,北约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向马派出3500人的部队,执行名为“收获行动”的维和使命,负责监督停火和收缴并摧毁阿族战斗人员的武器。2001年9月12日,北大西洋理事会就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事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并表示准备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对美国进行支援。随后,北约又分别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表联合声明,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2001年9月27日,北约宣布,“收获行动”已顺利完成,应马其顿总统要求,以德国部队为主的北约"红狐行动"即日实施,为期3个月,到期后视情可延期。2001年10月2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宣布北约正式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支援美国对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北约欧洲成员国于2001年10月7日向美国本土派遣预警飞机并提供空中走廊,支持美反恐军事行动。2001年10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首次访问北约总部。2001年11月21至23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就北约与俄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一事赴俄活动,并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提交了关于双方在反恐等领域进行深化合作的一揽子建议。2001年12月6日、7日,北约秋季外长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重点讨论了北约与俄建设新型关系问题。同期召开的北约与俄常设联合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双方将在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基本文件基础上,在2002年5月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之前建立一个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共同行动的新机制。该机制的性质和涵盖范围有待双方在今后几个月内通过谈判确定。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表示,新机制将使俄成为北约的“全面伙伴”,俄外长伊万诺夫称,此举是双方关系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美国务卿鲍威尔强调北约将在所有问题上保持其独立决策和行动权,不会在任何问题上给予俄否决权。2001年12月7日,北约宣布,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在马其顿的"红狐行动"将延长3个月,直至2002年3月26日。2001年12月18日、1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了反恐、加强北约应对新型危机的能力和发展北约与俄关系等问题。2009年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2011年3月19日,北约成员国英、美、法对利比亚实施打击,3月24日由北约正式接管利比亚任务。2022年2月2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宣布,北约正在调遣其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作出迅速反应。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成员国24日决定启动防务方案,据此调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陆、海、空力量,但他没有解释这些兵力将部署何处。据德新社报道,地面部队可能被派往罗马尼亚。斯托尔滕贝格还说,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兵力将前往挪威演练,这也是北约首次出于“威慑”与“防卫”目的在北约范围内调遣这支部队。2022年2月25日,北约成员国领导人视频峰会决定,向北约东部成员国增派反应部队和可快速部署的先锋部队,但不会向乌克兰派兵。2022年2月2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北约正在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反坦克武器及其他援助。科索沃行动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1998年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安理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9年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利比亚内战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截至2020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30个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乌克兰放弃申请加入北约2013年10月23日的报道,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当天表示,乌克兰已放弃加入北约的努力,但将继续寻求与北约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更大的合作。这个有4500万人口的国家在2006年前申请加入北约。它在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它参加了以北约为首的军事演习,并参与了诸如干涉波黑的作战行动,以及索马里海岸附近打击海盗的巡逻行动。乌克兰还为以北约为首的驻阿富汗国际部队贡献了一个医疗团队。但加入北约的努力引发了来自邻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它在频频对基辅施压。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北约的东扩计划。北约计划将苏联的其他几个国家纳入其中。2021年6月12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霍姆恰克就“乌克兰获得北约‘增强伙伴国’地位一周年”发表讲话称,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世界上最强大的集体安全体系”不仅将有助于增强乌克兰的防御能力,也有助于北约自身的壮大。 乌克兰外交的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有效利用这一地位,并最终成为北约正式成员。中断与俄罗斯合作关系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在当天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说,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的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北约和乌克兰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双方要加强合作,北约将协助乌克兰进行防御体系改革。双方还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当前领土问题。宣布不会向乌克兰东部派兵2015年9月11日,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举行2002年以来最大军演在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时,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展开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少。2015年10月4日开始,北约国家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展开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将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提高部队的备战水平。这场名为“三叉戟接点”的演习将从2015年10月3日持续到11月6日,涉及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万名官兵将参与演习,包括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的军队。此外,演习还将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行动。
军方车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爆炸袭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2015年10月11日上午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北约军方一列车队遭到攻击,其中一辆被炸毁,伤亡情况暂时不明。哥伦比亚成为北约在拉美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18年5月25号,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发表电视讲话称,哥伦比亚将在5月31号正式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他同时强调,哥伦比亚并不会直接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哥伦比亚国内舆论认为,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改善哥伦比亚内战后的国际形象。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桑托斯的任期将于2018年8月结束,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产生,哥伦比亚在内政外交领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因此哥伦比亚近期加入世界经合组织、北约等组织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的军事大国,军费开支仅次于巴西。美国寻求削减在北约的开支2019年11月,据美国国防官员和北约外交官透露,特朗普政府已采取行动大幅削减了在北约的开支,而减少的这部分将由北约成员国承担。成立70周年峰会2019年12月3日,英国伦敦,北约成立70周年峰会召开,英国女王携王室成员接待,共有29个成员国元首在白金汉宫齐聚一堂。与中俄关系据美国《商业内幕》新闻网站报道,刚结束不久的北约峰会聚焦于中国和俄罗斯带来的所谓“挑战”,但几乎没有对中俄军事联盟的有关事项进行讨论,这让美国领导人及其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感到担忧。关于中俄关系越走越近的问题,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托德·沃尔特斯(Gen.Tod Wolters)于4月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Senate Military Committee)表示,他认为中俄合作充其量只是表面,这种战略层面上的合作几乎是虚假的。前美军印太战区司令菲利普·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则表示,尽管中俄交流频繁,但在战略层面的合作较少,纵观这一切,仍需对此抱有一定的警觉。他补充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俄罗斯一年一度的战略演习,这展示了他们之间紧密的关系。”2022年联合军演2022年1月24号到2月4号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28个国家在亚得里亚海举行代号“海王星打击22”联合军演,共有两支航母作战大队参加了军演,包括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以及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作战大队,总共有15艘战舰和90多架各型战机。两支航母作战大队演练了联合机动和同时发起攻击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听从北约指挥部统一指挥,这是冷战后的首次。
美国再次对俄发难,公开邀两国“加入”北约,俄方发出直白警告七号观察室2022-02-02 17:57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大谈邀请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对此俄罗斯发出警告,瑞典芬兰两国外长明确表示暂不考虑加入北约,但两国对乌克兰都已提供支援。瑞典和芬兰在俄罗斯西北面,芬兰还和俄罗斯接壤,如果把这两个国家拉入北约,将大大增加俄罗斯的防卫压力,一旦俄罗斯和北约发生正面军事冲突,将大大延长俄罗斯的战线,俄罗斯将疲于奔命。拜登最近放出烟幕弹,在和北约国家领导人的一次谈话中他表示,北约欢迎拥有共同价值观并寻求加入北约的欧洲国家敞开大门,并考虑瑞典和芬兰加入的可能性。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立刻警告说,如果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被迫采取报复措施。瑞典和芬兰在经济上同属欧盟国家,但在军事上他们是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因此加入北约这样的军事组织我觉得基本上可能性不大,也就是拜登想想而已,说出来给俄罗斯一些压力,让俄罗斯紧张一下。瑞典和芬兰外长已经明确表态暂不会考虑加入北约。我觉得除非俄罗斯明确有入侵他们的可能他们才会加入北约谋求自保,但是俄罗斯南面威胁那么多,绝不会在西北面轻易树敌的。不过根据民意调查,这两个国家都有超过40%的人希望加入北约,如此高的民意支持确实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难度。虽然瑞典和芬兰暂不加入北约,但是作为欧盟成员国,这次还是响应了欧盟统一制裁俄罗斯和支援乌克兰的行动。这两个国家已经各自提供了5000万美元和5000万克朗。另外瑞典还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总价值4亿瑞典克朗的反坦克火箭筒、防弹背心、头盔各五千,另外还有十三万五千份野战口粮,约合2.69亿人民币。芬兰准备向乌克兰提供2000件防弹背心,2000顶头盔和两支急救队伍。现在乌克兰已经得到了资金和武器的支援,北约国家还在不断调派部队和武器往东欧集结。乌克兰和周边的整个东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已经是个超级火药桶。单看美国和北约给了多少钱和武器,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分别去单看各个国家出了多少力,就会感觉形势很紧迫,俄罗斯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抛开经济制裁不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总价超过6亿美元的“致命性武器”,另外还在乌克兰周边国家屯兵。英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2000枚反坦克导弹,另有1000名士兵和皇家空军已经部署在东欧。法国也已经派出了1500名士兵支援东欧,还将提供3亿欧元资金支持和一定数量的防御装备。德国已经派出480名士兵进驻立陶宛,还向乌克兰提供1000 件反坦克武器,500 件毒刺防空系统和400件火箭榴弹炮发射器和弹药。比利时派出了480名军人加强北约东翼防线,并援助2000挺机枪和3800吨燃料等。基本上欧洲各国都或多或少的出钱出力,外加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说要提供致命性武器等。感觉第三次世界大战近在咫尺。俄军这两天进展缓慢,估计和乌克兰得到这些先进武器不无关系。即便北约积极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进行抵抗,俄罗斯也不会那么轻易收手,在没有得到北约的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如果现在收手,那么一开始发动进攻的意义就没有了。
在俄乌战事胶着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急着喊话要“加盟入约”,其实就是要加入欧盟进入北约。
“欧盟”“北约”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在电视广播中听到这两个词,但有些人却搞不清欧盟与北约的关系,那么北约守的什么约?欧盟是个什么盟呢?通俗地说,北约是美国人领着欧洲人组成的“干架团伙”,性质上是军事组织,类似于军事联盟;欧盟是由欧洲各国组成的“搞钱团伙”,性质上是经济组织。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缩写为NATO;法语: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缩写为OTAN)的简称,是欧洲及北美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创建的国际组织,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设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美国、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的防务体系。
1949年4月4日,出于对“苏联西扩”的担忧,美国以提供“合理”保护为由,拉拢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北约的主要机构为北大西洋理事会(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计划与分析委员会、常任代表理事会、国际秘书处和军事委员会。其中,北约理事会是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它经常举行大使级的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级会晤,必要时举行元首会议。军事委员会为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下辖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区域联合防空计划小组等,军委会每年开会两至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其主席由军委会成员选定,任期两到三年。除法国、西班牙和冰岛外,所有成员国都指派一些本国军队由北约统一指挥。
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截至2020年3月,北约的成员国分别是: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最新成员北马其顿于2020年3月27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由跨域欧洲和北美的30个国家组成。
《北大西洋公约》 第五条规定,对北约任何成员国的任何武装或军事侵略,都等同于对其所有成员国的攻击,这就是北约最重要的共同防御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所有国家都必须采取军事行动保护被袭击的国家,无论是通过调动部队,还是向该国提供武器和装备。
欧盟是“欧洲联盟”(德语:Europäische Union,法语:Union européenne,缩写为EU)的简称,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陷入衰落困局,美国彻底将其超越之时,出于所谓的“欧洲荣誉”,虚弱的欧洲国家里的政客们开始思索联合起来,让欧洲重现辉煌。而此时欧洲战后急需恢复经济发展,因而在怎样联合这个问题上,政客们选择了以经济为突破口,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诞生、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通过三个共同体的磨合,欧洲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迎来飞速发展,基本恢复了战前水平,这样的结果直接让欧洲各国开始意识到“欧洲联盟”可能是解决欧洲“衰落”不错的方案。1965年4月8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成立“欧洲共同体”,整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
1991年借着“欧洲复兴”的势头,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机构设置非常全面。由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以及各成员国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参加的欧洲理事会来决定欧盟的“大政方针”,欧盟的“立法机构”是欧洲联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是欧盟委员会,欧盟的“司法机构”是欧盟法院,欧盟的“中央银行”是欧洲中央银行,欧盟的“审计机构”是欧洲审计院。
欧盟总部也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截止到2020年,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为创始成员国,于1951年结盟。其他成员国分别是:奥地利、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原本加入欧盟的英国已于2020年1月正式“脱欧”。
欧盟成立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体化”,欧盟越来越具有“超国家组织”的性质,就目前来看,就像一个“邦联实体”。比如,目前在欧盟的19个成员国中使用统一的流通货币欧元,22个欧盟成员国和4个非成员国之间已经取消了边境管制,欧盟公民在各成员国都享有工作权。欧盟成员国把一部分国家主权的事务(比如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外贸等)让渡给了欧盟。
在目前的欧盟27个成员国中,芬兰、奥地利、瑞典、爱尔兰、马耳他这5国是永久中立国,不加入任何“武林帮派”,另外还有一个塞浦路斯,除了以上6国外,欧盟其他21个成员国均为北约成员国。在北约中,欧盟国家就占了多数。并且,长期以来,欧盟国家的防务依赖北约。
因为欧盟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北约,欧洲国家参与国际争端时,往往都会头顶“北约成员国”“欧盟成员国”的双头衔。同时由于欧盟成立之时,要求成员国之间有义务在政治上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因而当北约要讨论说什么的时候,各成员国会将消息传回国内讨论,而受欧盟成员国需集体协商对外口径义务的影响,当事国的内部讨论往往就会变成欧盟的会议讨论。如此一来北约很多时候做决定和发声的时候,往往就会让人产生北约要听欧盟话的“错觉”,而这错觉就是部分人搞不清北约和欧盟关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