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美国联邦政府(全文)简历介绍

时间:2021-10-19 19:1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美国联邦政府美国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

全球经济不是美国政治游戏的抵押品
10-19 16:3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本文转自【海外网】;

近日,美国联邦政府再次因债务问题险些“关门”。截至9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8.7万亿美元。尽管美国国会众议院已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运转到12月,但始终悬而未决的债务上限问题,让债务危机成为悬在美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将世界经济置于炉火之上。

“美国正拖着世界奔向悬崖。”美媒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国债市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流动性的债券市场,美国国债已与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深度捆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警告,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美国白宫经济学家也多次提出,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缓解债务危机,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球各国的共同关切。美国如何走出债务困境?解铃还需系铃人,能帮美国的只有美国自己。

从短期看,走出债务困境的钥匙,攥在美国两党手上。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背后,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间的政治博弈。目前,解决本轮债务上限问题最大的阻碍,来自两党意见差异:民主党不愿为特朗普政府前期大规模举债埋单,共和党不想与民主党共担提高债务上限带来的政治风险。两党在美国国会的僵持,已贻误及时处理债务上限问题的时机,导致多次风险事件。尽管美国国会众议院已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运转到12月,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解决债务上限问题,需要美国两党以真正的国家利益为先,而非以各自党派的政治利益为重。

从长期看,解决债务危机的根本,在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债台高筑已成为美国经济常态。美国采取的持续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增加美国负债,更是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等连锁反应。2020年3月,特朗普政府推出7000亿美元“无上限”量化宽松计划,实施多轮财政刺激计划。财政货币政策只着眼短期的经济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一味提高债务上限,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方法。大肆扩张财政赤字,也绝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途径。释放经济活力,合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开源节流,才是美国政客需要钻研的“生意经”。

从全球看,债务问题的形成与美国霸权行径脱不了干系。自立国以来,美国的债务问题与其军事扩张行动一直“如影随形”。二战时期,由于巨额军费开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急剧攀升,一度高达GDP的100%,创下美国立国后的债务新高。冷战爆发后,美国军事开支再度攀升,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再度恶化,困扰历届政府。此后,美国在中东“反恐”战争的巨额军事投入,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除了军事领域,美国频频在经济领域大搞霸凌、制裁,对美国本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美国对华贸易战令美国损失20多万个就业岗位,加征关税迫使美国企业利润骤降,还造成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少想着打压他国,多想点本国发展,美国的债务问题恐怕也不至于积弊至此。

美国政客应当明白,债务上限不是两党政治博弈的筹码,美元信誉不是美国可以肆意挥霍的政治资产,全球经济也不是美国政治游戏的抵押品。在当前经济复苏放缓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世界尤其需要一个稳定“给力”的金融基础。如果美国继续挥霍其国际信用,放任财政赤字扩张,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大搞经济霸凌,美元终将失去全球“安全港”的地位,美元霸权的衰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高 乔)

美国联邦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
政府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如课税、财政、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等。
2018年12月,据美国白宫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宣布联邦政府于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关闭。
中文名:美国联邦政府
外文名: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定义:国家机关
组成:国会、总统、联邦法院
权力: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

历史
试验阶段
试验阶段(1788—1828):不能统治的政府
在十八世纪末,局限于联邦政府的内部动员形成了最初的两大敌对党派:联邦党和“杰弗逊共和党”。这些党派在国会内建立“决策会议”操纵总统提名与选举过程,使宪法提供的选举院制度有名无实。从1788到1799年,联邦派在政府中占据上风。该党派崇尚贵族政治,主张“君子不党”;华盛顿总统在离任前特地“庄严警告”党派斗争的危害。

两大敌对党派
1800年,杰弗逊领导国会的反联邦党势力,在总统与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自此开始了“杰弗逊时代”。 在此后二十年中,“共和党”赢得四分之三的众议院席位与总统选举人,和五分之四的参议院席位。除了最高法院之外,联邦党在政府中的势力自此衰落。
联邦党的衰落使政党竞争过早消失,政党活动因而失去组织目标。
“共和党”的压倒性胜利反使自己内部分裂,党派斗争转化为在“共和党”内的派系斗争。因此,杰弗逊时代的政党活动亦主要局限在政府内部;它们并不具备1832年杰克生在政府外组织的现代化、大众型政党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时期,民众的政治参与极为有限;政党组织松散而力量脆弱。宪法整个忽略了政党领导的可能性,党派也不预备组织选民与领导政府的能力。
建国伊始,作为联邦首都的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不起眼的穷山僻壤。新政府规模小,缺经费。来自各州的国会议员几乎无人愿意在此常驻。在开始四十年中,年年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议员离任去州或地方政府另谋它职,众议院平均每两年的更新率高达42%。

联邦首都的哥伦比亚特区
国会即由这些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选民基础,并且大都由互不相识的议员组成。宪法设想他们在没有总统或其它外来力量的干预下,独立地制订联邦的法律。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人人都小心谨防来之铁柏河的另一侧对“三权分立”的侵犯。华盛顿时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曾欲专程到国会面谏立法提案,国会却忌讳开创行政官员直接影响立法机构这个先例,要求他写下书面意见转交国会。
总统之所以不能领导国会,主要原因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杰弗逊时代的总统没有个人助理,不能独立游说国会。各内阁部门自成一统,直接和国会相应的负责其事务的委员会打交道,俨然独立王国,不受总统控制。相反,总统取决于内阁和国会进行政治联络,获得立法与行政信息。
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各内阁部门和谐一致,对政府目标具备共识,从而获得统一政策以有效地领导国会。可惜这一目标也是不可实现的。不错,每个内阁部门相当于行政决策委员会,要比国会委员会更为团结。但部门内部的团结似乎以部门之间的敌视为基础。
既然内阁成员的任命要经过参院批准,部门成分的配制便反映了国会的地区利益派别的比例。扬认为至少有四种因素造成了部门之间的分裂:在内阁内部不同机构之间的结盟,在政府外与不同地区利益集团之间的结盟,对不同的国会委员会负责,以及和国会内不同帮派的联合。
这些分裂因素使各个部门如同国会委员会一样各自为政。总统是唯一可能的统一力量,但杰弗逊时代的总统心有余而力不足。杰弗逊凭着个人领导能力尚能维持内阁的团结,但这种团结随着他的离任而消失。各个内阁部门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彼此不相往来。后来甚至个人之间反目为仇,家庭之间断绝关系,惶论共事合作。

1788—1832年是经典的“三权分立”理论的实验阶段。它证明这一宪法规定的政体本身是不可运转的;纯粹像《联邦论丛》第十篇所设想的利益集团政治,提供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弱政府。在这一时期,“宪法原则获得胜利,却是以牺牲一个可行的政府为代价”。
毕竟,统治人民的要求和代表人民的要求殊为不同;代表各地选民利益的国会不能领导自己来完成立法功能。在没有政党或总统的领导下,以国会为中心的政府成为一个不能统治的政府。要组织有效的政党只有实行大众民主;要使总统具备领导能力必须从机制上给他提供权力。美国先后尝试了这两条途径;让我们以下考查它们所得出不同的结果。

民主化阶段
民主化阶段(1829—1860):大众政党的兴起
1824年,“杰弗逊共和党”分裂为四个派系,此后杰克生领导的派系成立了第一个现代政党:民主党。该党第一次在政府外组织大众动员,把大批以前具有选举权,但未参与政治过程的民众带到投票箱,因而首次实现了总统民选,使得民主党在1829年的总统与国会选举中获胜。“杰克生革命”开创了民主党时代:在此后三十年里,民主党统治白宫与众院24年,参院26年。

与此同时,联邦的大多数州迅速取消过去对选民资格的财产限制,使美国成为第一个实行大多数白人男子普选的国家,这比欧洲至少早了30年。
当时,美国仍有80%的农业人口。因此,和欧洲大陆的民主不同,美国在工业资本主义和都市化之前首先迈入大众民主。为了与新兴的民主势力相抗衡,以前的联邦党联合反对派系在1834-40年间组成了辉格党,从而标志着现代两党系统的成熟。1948年,民主党成立了全国委员会,美国的政党结构此后少有变化。

内战与重建时期
内战与重建时期(1861—1900):“国会政府”
1854—1860年间南北分裂,两党制暂告结束。在此前后,辉格党、自由土地者和北部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组成了共和党。内战的结束标志着共和党时代的开始,直到大萧条的到来才结束了它的霸权。在这段时间内,共和党作为真正制订联邦政策的政党,一直占据着联邦政府的各分支。

内战
在从内战到新政之前的六十多年中,共和党统治白宫55年,众院50年,参院60年。从1874年开始的重建时期开始,两党在南北地区进入独特的僵持阶段:在北部共和党具有绝对统治地位,在南部民主党则占据绝对多数。因而根据地域,在地方上形成了“两个一党统治”。

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
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利高于各州权利

分割中央权利:
1.立法权——国会
2.行政权——总统
3.司法权——联邦法院
二、“1787年宪法”的意义
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3.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白宫
白宫(White House)是美国的总统府,坐落在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
由爱尔兰移民建筑师赫本(James Hoban)设计的。1792年10月13日,华盛顿总统亲自破土安放基石,到1800年建成,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首先入内居住。它的原始颜色是灰色,在1814—1817年重建后被漆成了白色,1902年由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正式命名为“白宫”,又称它为天字第一号讲坛(BullyPulpit)。
1792年始建时是一栋灰色的沙石建筑。从1800年起,它是美国总统在任期内办公并和家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只留下了一付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火烧过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此后这栋总统官邸便一直被称为“白宫”。190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和“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共同成为美国政府代名词。

立法
美国宪法的第一章赋予了所有的联邦法律权利于美国国会,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在美国宪法的定义下,参议院是由美国各州选派的两名参议员组成。
众议院的成员数量是基于各州人口数量的,所以美国宪法亦未对其进行明确的限定。在这种关系下,众议院现在由435名众议员组成。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成员都是多数制选举产生的,但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是一个特例,这两个州实行两轮选举制。
美国宪法并未明确的委任美国国会议员的工作细节。然而,伴随着国家的成长,确实是需要对未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更加彻底的审查。例如,第108届国会(2003-2004)就有19个众议院委员会和17个参议委员会是固定的,再加上来自参众两院的4名联合参/众议员负责国会的图书馆,印刷,税务和财政。另外,参众两院都可以命名特殊的或选择其议员去研究特定的问题。因为不断增加的工作量,这些固定委员会组织了近150个附属委员会。
国会有责任去监控和影响行政机关的各个方面:国会的监督可以制止浪费和欺诈,保护公民自由和个人权利,保证依法执政,为制定法律而搜集信息,教育公众,评估执政业绩。

国会的监督包括许多方面:
国会委员的质询和听证,向总统提出正式建议和接受总统报告,对总统之任命和对外条约。参议院提出建议和赞成案,依据美国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如果总统不能作为,或者副总统办公室空缺时,参众两院代理执行举行立法官员和执行官员的非正式会谈,政府委员会中派出国会成员。国会委员和国会的辅助机构包括国会预算办公室,政府会计责任办公室等国会下属机构进行研究工作。

美国国会的辅助机构包括:
国会大厦、美国植物园、美国政府会计责任办公室、医疗保险支付顾问委员会、美国开放世界领导中心、政府印刷办公室、斯坦尼斯公众服务中心、国会图书馆、国会预算办公室。

行政

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称为总统(the President),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
总统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
副总统
美国副总统是总统的第一继任人选,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
办事机构
白宫办公厅、副总统办公厅、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经济顾问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政策制定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行政办公室
美国联邦行政部门
总统和副总统领导的行政分支设有15个部和多个专门机构,它们构成日常所说的“政府部门”。这些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提供各种政府服务。
美国联邦行政部门
美国联邦行政部门是美国联邦行政机关内最古老成立的主要团体。美国国务院、战争部、美国财政部均于1789年内各相差几星期内成立。每一位联邦政府行政部门首长,均是受政治任命的美国内阁部长;从1792年起,联邦法例规定内阁部长制定为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合要求的成员之一。
美国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
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由美国国会通过各法例而成立的独立行政机构;直接向美国总统负责。 每建制法定权利(Organic law/statutory grant)受权某独立行政机构自立范围;及若有的,定立联邦监管条例(administrative law)的定义。 联邦监管条例与一般联邦法律有同等效力。 以下为一些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
中央情报局(CIA) - 职责于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海外情报;对海外进行宣传活动(propaganda);并为总统执行秘密行动。 中央情报局向国家情报主管(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汇报日常工作。
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 监管美国境内期货市场交易。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 与各州、本地政府缩减及控制全部环境污染;EPA规定及执行环境标准,评估污染的负影响力;管理清理有毒废料地区的基金。
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 职责于任何境内州际和美国对外通讯渠道的监管、发牌、价格管理等。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 Board) - 美国的中央银行;管理及规范银行业、通过买入及售出美国国债来执行货币政策、维持坚挺的支付系统。
联邦贸易管理委员会(FT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 职责于执行联邦反垄断、及消费保护法例;调查非公平贸易事件。
美国总务署(GSA,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 向联邦政府供应日常物流服务。
中央情报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1957年创立,负责太空计划,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宇宙研究。
国家档案记录署(NARA,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 保存、管理美国历史文献遗产。
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 实施主要联邦劳工法例(国家劳工关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兼受权预防或赔偿非公平营业,保障员工成为和行使组织工会内的权利。
国家科学基金(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经金钱奖励方式,支持科学及工程的教育研究;鼓励大专院校与全球各地工业及政府科研合作。
人事管理处(OPM,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 联邦政府的人事机构;兼保持联邦政府公务员的政治中立。
Peace Corp- 1961年成立,派出训练的自愿人士至海外,未来两年协助发展中地区的基建。
小型企业总署(SBA,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1953年成立,协助美国小型及少数种族企业发展及生存。
社会保障总署(SSA,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 管理美国社会保障系统。
证券交易监管委员会(SEC,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 保障证券投资者权利;规定上市公司须申报一切营运资料,令有更多透明度;调查和检控公司任何欺骗行为。
美国国际发展局(USAID,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管理提供外国经济和人道援助的美国金钱。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 向美国政府部门及国会提供贸易范筹的专门知识;及起诉违犯知识产权违例者。
美国邮政(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1971年起承担全国邮政服务的自治公营机构;经万国邮政联盟互通国际邮件。
美国邮政价格委员会(Postal Rate Commission)- 1971年成立,专门提倡邮政价格及2007年获受更大监管权力。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Board)-1967年成立,专责陆、海、空及管线运输的安全及事故调查。

机构
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由美国国会通过各法例而成立的独立行政机构;直接向美国白宫问责。 每建制法定权利(Organic law/statutory grant)受权某独立行政机构自立范围;及若有的,定立联邦监管条例(administrative law)的定义。 联邦监管条例与一般联邦法律有同等效力。 以下为一些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
中情局
中央情报局(CIA) - 职责于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海外情报;对海外进行宣传活动(propaganda);并为总统执行秘密行动。 中央情报局向国家情报主管(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汇报日常工作。
美国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
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
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 监管美国境内期货市场交易。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 与各州、本地政府缩减及控制全部环境污染;EPA规定及执行环境标准,评估污染的负影响力;管理清理有毒废料地区的基金。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
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 职责于任何境内州际和美国对外通讯渠道的监管、发牌、价格管理等。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 Board) - 美国的中央银行;管理及规范银行业、通过买入及售出美国国债来执行货币政策、维持坚挺的支付系统。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
联邦贸易管理委员会
联邦贸易管理委员会(FT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 职责于执行联邦反垄断、及消费保护法例;调查非公平贸易事件。
总务署
美国总务署(GSA,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 向联邦政府供应日常物流服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1957年创立,负责太空计划,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宇宙研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档案记录署
国家档案记录署(NARA,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 保存、管理美国历史文献遗产。
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
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 实施主要联邦劳工法例(国家劳工关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兼受权预防或赔偿非公平营业,保障员工成为和行使组织工会内的权利。
科学基金
国家科学基金(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经金钱奖励方式,支持科学及工程的教育研究;鼓励大专院校与全球各地工业及政府科研合作。
人事管理处
人事管理处(OPM,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 联邦政府的人事机构;兼保持联邦政府公务员的政冶中立。Peace Corp- 1961年成立,派出训练的自愿人士至海外,未来两年协助发展中地区的基建。
小型企业总署
小型企业总署(SBA,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1953年成立,协助美国小型及少数种族企业发展及生存。
社会保障总署
社会保障总署(SSA,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 管理美国社会保障系统。
证券交易监管委员会
证券交易监管委员会(SEC,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 保障证券投资者权利;规定上市公司须申报一切营运资料,令有更多透明度;调查和检控公司任何欺骗行为。
证券交易监管委员会
国际发展局
美国国际发展局(USAID,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管理提供外国经济和人道援助的美国金钱。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 向美国政府部门及国会提供贸易范筹的专门知识;及起诉违犯知识产权违例者。
美国邮政
美国邮政(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1971年起承担全国邮政服务的自治公营机构;经万国邮政联盟互通国际邮件。
美国邮政
美国邮政价格委员会
美国邮政价格委员会(Postal Rate Commission)- 1971年成立,专门提倡邮政价格及2007年获受更大监管权力。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Board)-1967年成立,专责陆、海、空及管线运输的安全及事故调查。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
司法
司法分支的职责是,对向国会的立法提出异议或要求予以解释的司法案件作出裁决,以及审理涉及触犯联邦法的刑事案。在涉及宪法的诉案中,联邦法院具有超越州法的上诉管辖权。联邦法院还负责审理涉及一个州以上的或关系到一个州以上公民的案件,以及涉外案件。
美国最高法院
司法分支由最高法院和下级联邦法院组成,其中包括上诉法院(亦称巡回法院)、联邦地区法院,破产法院,以及联邦索陪法院。联邦法庭受理来自州法庭的民事和刑事上诉。联邦法庭的初审管辖权包括有关专利、商标、联邦索赔、破产、金融证券、海事法,以及国际诉讼等。
司法分支是独立于联邦政府其他两个分支的三个分支之一。它受到的唯一制约是美国宪法确立的相互制衡。独立的联邦司法体制被视为确保法律对所有公民公正与平等的关键。美国宪法中有两项有利于司法独立的重要规定。
第一,联邦法官任职终身。即除非受到国会弹劾并被定犯下“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否则法官不得被免职。
第二,宪法规定,联邦法官的薪资“在其任职期间不得减少”。换言之,无论总统还是国会都无权减少联邦法官的工薪收入。这两条规定有助于使法官免受公众情绪或政治势力的影响,办案独立。
虽然美国宪法起草人使司法体系避免受到政治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但是遴选法官的程序如今变得相当政治化。最高法院大法官、联邦下级法院法官均由总统提名,并且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才能就任。
根据法律规定,最高法院由9名法官组成。联邦下级法院,包括其司法辖区、法官人数和经费均由国会确定。所有联邦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才能得到终身任职。但是,总统有权在国会休会期间任命非终身任期的法官。主要负责交保、签发逮捕或搜查等司法令和一般违规听证的联邦地方行政法官则由联邦地区法院任命,任期为8年。

渊源

进步党时代(1901—1932)
(1)国会内部的权力转移
进入二十世纪,当国会权力在政党领导下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也正是它走向衰落的开始。在十九世纪后期,政党实行党魁统治,靠施予职位保持政党的竞争力,导致在党内和地方政府腐败横行。众院发言人集中了控制立法的权力,凭自己的喜怒实行“单人统治”。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因缺乏民主监督而逐渐堕落为金钱政治;参院成为腐败政府的象征,被戏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
在这时期兴起的进步党在清除政党腐败和国会的“沙皇统治”的同时,也削弱了国会和政党的领导力量。进步党联合部分共和党人攻击众院发言人坎农的统治地位,终于在1910年“摘去了沙皇的皇冠”,解除了发言人的大部分权力,把他的作用限制在协调国会讨论等次要方面。控制众院立法程序的规则委员会不再包括发言人,并由全体议员选举。同时,两党成立专门委员会(Committee on Committees)选举各委员会的主席和成员。
1911年,众议院的权力中心从发言人暂时转移到多数党的决策会议(Caucus)。由决策会三分之二通过的决议约束所有党员随后在众院的表决,违者遭到党纪惩罚。参院早已于1903年采纳了类似的“三分之二规则”,因而决策会同时在两院成为立法主要战场。但只有政党在政府内高度团结的时代,这一机构才可能真正具备约束力。因此,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决策会议就因民主党的内部分裂而衰落。它在众院仅存在了两年。
在二十年代,国会进入了“诸侯时代”(Era of Barons)。国会机构发生了专门化。众院规模太大,必须分化成高度专门化的委员会和分会独立进行立法工作。参院人数较众院少,专门化的压力相对较小,但也逐渐复制了众院的机构与规则,采纳了委员会系统。
权力中心从多数党的决策会议,分散到各个常务委员会主席身上。为了保证委员会事务不受未来的“沙皇”或“国王决策会议”的干涉,各委员会严格实行资历规则(Seniority Rule):即由在国会任期最长的委员担任握有实权的委员会主席职位。这一自动提升原则在两院实行了半个世纪之久。主席和委员的任期都类似终生制:除非退休、死亡或未能获选,他们就一直担任同样的委员会职务。
在诸委员会中,仍以“规则委员会”最为重要,由于它控制着立法程序,主席几乎可以窒息任何立法提案。共和党规则委员会主席坎贝尔(Campbell)一度扬言说:“我即常委……提案就在我的口袋里呢,并且它将留在那儿”。只有在众院三分之二多数的议员在“释放申请”(Discharge Petition)上签名,被规则委员会扣压的提案才有机会“重见天日”,从而受到众院的讨论与处理。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主席权力表明,政党对近代国会的领导能力已大不如前。
(2)大众政党开始衰落
进步党对美国的政党体制也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改革。在这个时期,联邦在坚固的民主党南部和同样坚固的共和党北部存在着“两个一党制”。地方主义的两党体系不是为了提供竞争,而是为了消除竞争。地方政党组织缺乏中央的统一领导,陈旧的政党机构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工人阶级则尚未成熟,且受种族分裂影响,不能形成团结有效的独立政党。政党竞争的消失引起选民的政治参予骤然下降,以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选举参予率只有现代西欧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间。因此,正是在现代工业化产生社会危机时期,美国的政党开始衰落。这和进步党同时从几个方面削弱政党发展有密切关系。
(3)总统成为行政总经理
政党与国会的衰落伴随着总统权力的兴起。尽管进步党时期的总统尚不具备经济调控或领导国会的机构权力,他们个人已能对国会施加影响,并获得了对内阁与行政机构的统一管辖。早在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开始独立制订政策,并向国会提出广泛而强烈的建议。1912年,塔夫特总统首次向国会正式递交立法草案,结果遭到普遍反对。但威尔逊总统于次年控制了政党,加上国会在发言人失去权力后不存在独立的领导力量,因此两院普遍接受总统的立法领导。
革命性的变化发生于1921年哈丁总统的任期内。在此之前,总统无须向国会提供年度财政政策,因而对整个政府缺乏全盘计划;各内阁部门直接向国会申请拨款。第一次大战给联邦政府带来了巨额开支和预算赤字。为了提高政府效率,联邦政府必须合理规划预算与财政政策。这个任务主要落在了总统身上。1921年通过了“预算和会计法”,它要求总统为各行政部门提供统一的年度计划;总统成为政策发起者和财政领导人,他必须每年负责制订政府的财政计划。同时,国会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的总审计办公室,以主管稽查。
如果把这个时期的国会比作公司的董事会,总统就好比总经理。只是对于三权分立的政府,这个“总经理”通常不能由“董事会”选举或罢免。“董事会”有责任授权、资助与监督“总经理”的执行活动,并在必要时给“总经理”委代更多的权力。

新政时期(1933—1952)
(1)总统权力的崛起
所有行政机构亦受到总统的统一领导。除了其司法功能之外,独立行政机构亦被纳入总统属下的行政等级系统。1934年总统成立了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所有行政机构的提案都必须经过它的批准。1937年这个功能转移到预算局(Budget Bureau),由它决定行政部门的提案是否符合总统计划;如不符合,提案必须作出修改,否则即告取消。1939年的政府重组法成立了总统执行办公室,下分五个部门,其中包括预算局。总统从原来的总执法官扩充为总行政官。
1945年,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象征福利社会的第二人权法案。总统建议联邦政府必须“保障经济稳定、人人富足,和保障所有人在工业、商店、农场与矿山对有用和有偿职业的权利”。1946年通过的“雇佣法”(Employment Law of 1946)最终修改了这些激进字眼,要求政府连续从事积极经济干预,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这项法律为联邦政府制订了新的标准:现在联邦政府负责为公民普遍福祉提供适当条件。政府的作用超越了十九世纪的利益代表功能;它必须为社会提供生产与服务,并分配与传递福利。新的政府功能在总统领导下完成;总统现在不但是行政总长官,而且成为主要的经济稳定力量。从1921年的预算法到1946年的雇佣法,在七个主要政策领域:预算、经济、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环境、住房和城市建设,总统成为立法领导者。
1946年雇佣法确立了总统对国会的领导能力,最终标志着“国会政府”时代的结束。由于总统当时恰好是两院多数党的领导人,国会对“立法自杀”不存戒心,因而自愿放弃了传统的立法功能,把大部分政策制订任务委代给总统与行政机构。国会不再是立法的起源,而更象是总统提案的过滤器;它主要通过、修改或拒绝接受总统提案,并对行政机构进行立法监督。
(2)“国会政府”的衰落
1946年的“立法重组法”从管辖、人事制度与民主程序上改革了委员会组织,把两院委员会总数从81削减到34个。但在实际上,这项改革增强了现存委员会的规模、权力与独立性。各委员会增添了助理人员,并使下属分会数目迅速增至250多个,因而国会的权力结构更为分散。
威尔逊教授在十九世纪末就曾指出:“(国会)像一支没有军官的军队,缺乏共同思维--或即使具备思维,也没有机制去改变它;它由一二十个委员会率领着,其成分必须保持固定不变,并且为数太多,也太欠缺相互联系来与之抗衡”。这种描述同样适用于二十世纪的国会,只是委员会数目更多,也更加独立。
事实上,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委员会主席手中的权力,经常成为阻碍多数党实行新政策的手段。尤其是规则委员会主席可拒绝批准提案获得国会的讨论,使立法无疾而终。在新政时期,这种机制曾为共和党提供便利,联合南部民主党的保守势力提供便利来反对总统政策。例如1938年的工资与工时法案以二比一的多数通过了参院,并得到众院劳动委员会的赞许,可是规则委员会就是拒绝放行。最后,只是在众院以218名议员的签名获得“释放申请”之后,它才得到众院讨论,并以314对97票的压倒优势获得通过。
1946年的“立法重组法”要求每个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并在会议上由全体委员会成员决定议程。在该法通过后,情况有所改观。十年后,两院中三分之二的委员会结束了主席的“单人统治”。但在另外三分之一的委员会内,主席仍然把持着立法进程,其中包括规则委员会。民主党的史密斯在该委员会作了12年主席,却从不定期开会。 1958年,他拒绝把“公民权利法案”交付众院讨论,竟在国会开会期间回到自己的弗吉利亚农场,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得该法案被拖延一年才获通过。次年,只是在众院的“释放申请”签名仅差10票时,才由史密斯“主动”释放。由于禁止任何纪律处分,政党首领对委员会主席无可奈何。在六十年代,即使颇负众望的参院多数党领导人约翰逊和众院发言人雷伯恩也只有靠耐心说服,唯恐激怒了“诸侯”。
因此,国会的制度化一方面导致在国会内部的权力分散;另一方面,国会实权职位的年龄要求不断提高。在十九世纪,众院发言人的平均任期是七年,领导人的平均年龄在30-40岁之间。到二十世纪,发言人的平均任期增长到23年,领导人平均年龄则达到60-70岁。同时,资历规则鼓励议员长期连任,造成议员对职位恋恋不舍。从1900年到1957年,在众院连任五届以上的议员从总数的9%增加到45%,连任十届以上的从总数的1%增长到14%。这使得国会人员替换不勤,新血不能及时获得补充。
资历规则还阻碍了国会与行政部门在人员上的交流。行政部门和国会具有不同的代表基础:议员多来自乡间小镇,且长期居住本地,因而较少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行政与企业代表则大半来自都市,且通过全国性政治组织的网络晋升,因而几乎与地方政治隔绝。
因此,行政代表了全国性功能利益,国会则代表了地方性特殊利益。由于中途进入国会意味着仕途的重新开始,内阁与行政部门的精英一般不愿意成为国会议员。国会在人员交流上的中断增强了它的地方主义色彩,使它更缺乏处理现代经济产生的全国问题所需要的经验。 国会的地方主义体现在议员的首要考虑:注重本地区的选民服务以获得连任。由于众议员是由地区选民选出,议员的中心任务是争取使本地区尽可能多地获得联邦福利以取得选民的好感。因此,议员的个人兴趣和国会的机构功能发生某种利益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议员是“通过反对国会来竞选国会”:出于合理利益计算,议员首先考虑个人政绩,其次才从国会的角度去考虑国家问题。基于这个原因,议员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对机制改革讳莫如深。议员个人希望委员会有更多的独立性以增加个人影响,而维持分散的委员会和分会系统就等于维护了自己的个人权力。
在某种程度上,“国会政府”在二十世纪的命运似乎是在劫难逃。联邦宪法造就的三权分立政府注定是个弱政府,政府分支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之不能和谐与果断地处理国内外危机。它有利于社会的既得利益,反对任何迅猛的变革。然而,二十世纪的经济与社会现实要求一个强大并能及时行动的中央政府。结果,权力从立法机构转移到执法机构。在二十世纪,“进攻性精灵”已不是国会,而是总统与行政机构。 与此同时,国会的中心功能从立法转移到行政监督;在1950-1962年间,国会所作的调查超过了整个十九世纪国会所作调查数量。因此,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美国的议会也未能保持立法权力,国会的工作中心从制订法律过渡到通过、修改或控制政府立法,并监督行政行为。
为此,亨廷顿指出了国会政府在二十世纪的矛盾:“国会只有拒绝立法才能保持其独立性,并且只有放弃其独立性才能立法… 如果国会制订法律,它从属于总统;但如果它拒绝立法,它就疏远公众舆论。国会能够坚持其权力,或者通过法律;但它不能同时实现两者”。
(3)“第四分支”:独立行政机构的兴起
新政在造就了一个“总统政府”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行政政府”。立法权的重心不仅从国会转移到总统身上,而且通过广泛与抽象的委代法律,转移到独立的行政机构之上。从1933到1939年的短短几年内,联邦政府预算从46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公民服务队伍从1933年的57万增加到92万。庞大与独立的行政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在国会、总统与法院之下,成为名副其实的联邦政府的“第四分支”。
这些第四分支虽然从属并受制于具有宪法地位的立法、执法与司法权力,却同时集三权于一身。因此,现代化职业官僚机构的兴起,构成对传统的三权分立教义的重要修正。
事实上,早在1813年,联邦最高法院就承认执法机构可以被委代某些“准立法”和“准司法”功能。1822年,国会建立了第一个独立行政机构,标志着美国政府的实践偏离了洛克关于议会的立法权力不可委代和孟德思鸠的绝对分权理论。
1887年的州际贸易法创立了第一个现代形式的独立机构:州际贸易委员会(ICC)。1913和1915年相继建立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交通委员会(FTC)也具有类似性质。新政一开始就成立了三个权力广泛的独立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和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
到现在为止,联邦政府共有52个独立行政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七大头”:州际贸易、证券交易、联邦交通、联邦通讯、联邦能源(FEC)、全国劳工关系和民航委员会(CAB,已被取消) 和内阁不同,这些独立机构具有人事上的独立性。虽然内阁也属于行政机构,但他们在总统的赏悦下行使职权,并在原则上可被随时解雇。独立机构的最高阶层则是由3-5人形成的执行委员会;它们由总统提名,参院批准,并具有3-5年的固定任期,总统无故不得解雇。执行机构的成员一般由两党共同组成:在五名最高官员中,同属一党的成员通常不得超过三名。因此,独立行政机构通常保持政治中立。
在委代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绝大多数独立机构都有权制订行政规章、确定私人或企业法人的行为是否违规、并作为起诉官指控违法行为。例如它们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颁发营业执照、确定运输与能源价格、调控私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禁止不公平竞争或劳工行为。从1887年以后的一个世纪中,联邦的67个政府单位先后制订了7,500个调控规章,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国会立法。只要处于立法授权的范围之内,这些行政规章就和立法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因而对美国公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新政显著扩充了独立行政机构的权力范围。路维在《自由主义的终结》一书指出,在新政以前,委代法律的名目具体而范围狭隘,内容则限于禁止不当行为。在新政之后,委代法律变得笼统、抽象,致使行政机构具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且多要求行政机关制订良好的行为规则。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35年的全国工业恢复法案,授权行政机构确定“公平竞争准则”。在该法案之下,罗斯福政府在其生效的一年半时间内建立了700多个规章,下达了一万多条行政命令与判决。 宪法学权威考尔文(Corwin)教授把它称为“真正的立法巨物和新政的原始化身。它试图从烫印衣裤到生产钢铁,横括全美的整个企业结构。法律开段就宣称‘庞大失业和工业失序’造成全国紧急状态,并给‘州际与国外贸易’带来负担,从而影响了‘公共福利’,并降低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标准’”。
行政法学专家施瓦茨教授指出:“所谓的公平竞争准则包含了对有关企业进行全面调控的条款:工资、工时、价格、生产限额、竞争与其他企业活动、广告、销售技术--这些和更多方面统统受到控制,并经常到最为琐碎的细节”。
在1935年的巴拿马炼油公司和谢克特家禽两案中,这项法案终因委代缺乏合适标准、范围过宽而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它们是法院宣布委代违宪的最后两个案例:在1937年后,联邦法院对联邦政府的经济调控权力最终作出了让步。此后,国会尚无一个法律因缺乏合适委代标准而被宣布违宪。
当然,行政权力并非不受立法与司法控制。如果公民权利受到行政机构的非法侵犯,公民总是可以上诉法院,要求它根据法律或规章宣布行政行为无效,并为所受损失获得补偿。国会可以修正立法,从而调整对行政的限制,甚至完全取消立法规定的行政机构。
另外,国会的拨款委员会可以拒绝为行政机构提供资金,而总统属下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可以控制机构的预算。最后,1970年的立法重组法加强了国会委员会对相应行政机构的立法监督。行政机构必须定期报告或召开听证会,答复委员的质询。委员会也可以举行证实听证,以保证行政机关及时完成立法规定的任务,并要求它答复公民提出的抱怨。尽管如此,由于行政事务庞多繁杂,行政机关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处于立法和司法的有效控制之下,因而经常被戏称为“无头的第四分支”。

战后时期(1952至今)
(1)政党的衰落
半个世纪以后,进步党时期削弱美国政党的一系列措施终于在统计数据上显示了效果。路维在《个人总统》中指出,政党组织的衰落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澳大利亚选票制度使选民分票轻而易举。从1942年到1972年,在投票中选择同一政党的总统与国会议员的选民比例从62%下降到38%。在1980年这个比例是37%;当年里根获选就是因为他获得了28%的民主党选民支持,而卡特却只获得12%的共和党选民支持。
其次,在国会内部,议员投“党票”的表决直线下降:本世纪初为50%,新政时期23%,第二次大战结束时15%,六十年代初为8%,到1970年则只有1%。 同时,“双党表决”不断上升:在新政时期是35%,二战结束时45%,五十年代末为60%,到七十年代初则达到70%。在八十年代,有10%的众议员更经常地投票赞成反对党。与以上趋势相吻合,无党派的“独立派”相应崛起:从1952年到1980年,民主党占选民的比例从47%下降到40%,共和党从27%下降到23%,而同期独立派比例则从22%上升到37%,可谓和两大党鼎足而立。 与此同时,政党在地方初选中失去了控制提名总统候选人的能力。政党的领导能力表现之一,就是在地方初选减少对政党指定候选人的挑战,而近年来这类挑战的频率不断上升。就纽约市而言,四十年代只有10-20%的初选发生对候选人的挑战,五十年代上升为20%-30%,而七十年代则达到50%-60%。
因此,在五十年代初,地方政党领袖尚能控制候选人的名单,但到七十年代以后,政党控制在大多数州不再奏效。在全国会议上的第一轮投票中,初选产生的代表团很少偏离党员选民所直接选举的候选人。最后,政党的信誉普遍下降,公众对政党和政府缺乏信心。
民意测验表明在六十年代尚有70%-75%的选民相信政府有正确作为,水门事件之后却只有45%的选民持有这种信仰;到七十年代末,公众对民主党政府的信任下降到40%,而对共和党信任只有35%。进入八十年代后,对两党的信任率都低于35%。
缺乏政党组织的结果是“投票选民消失”:参予选举的选民比例显著下降,以及参予率的强烈阶级扭曲与年龄差距。如果用实际参予政治选举的选民占有资格选民总数的比例来衡量政治民主化的程度,那么美国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在今天却远不如西欧国家民主。
在西欧,选民广泛积极地参予政治过程。政党具备有效的集中组织能力,不但动员广大选民参加投票,而且提供大众政治教育并负责制订国家政策。另外,社会民主党实行自动登记,降低了对政治参予的初始障碍。最后,和地区单一代表制不同,比例代表制消除废票,增加了选民参予的动机。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欧洲选民的政治参予。
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选民参予率连续下降。在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总统选举的参予率保持在70%,而国会在总统选举年和非总统选举年的参予率则分别在50%与65%上下。但七十年代参予率陡降,总统选举的参予率勉强超过50%。
1988年,只有半数具有选举权的公民参加了总统选举;国会选举的参予率则更低。各州行政首脑通常只由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选民选出。1976年,纽约市的联邦政府选举的参予率达到150年以来的最低点(42%),次年的市长选举达到自1834年的第一次选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因此,如果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公民缺乏真正的民主选举权,那么拥有这种权利的美国人却似乎不太看重它的行使。
在造成低选举参予率的同时,政党组织的薄弱也增加参予率的阶级扭曲和年龄差距。在美国,下层劳动力的政治参予远较中产阶级为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从1968年到1976年,中产阶级对下层工人的参予率之比从1.42增长到1.65;而同年瑞典的同样比例仅为1.03。虽然种族问题和经济密切相关,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异超过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
1972年,美国具有中学文凭的白人劳工只有41%参加选举,而具有大学文凭的经理阶层则有86%参加选举,超过下层工人的两倍。另外,美国的政党亦未能有效地把众多青年带入政治过程,致使年青人参加选举的比例远少于中年人。在七十年代初的联邦选举中,美国的平均参予率在60%上下,不同年龄组类之间的最大差距高达23个百分点;而同期联邦德国的参予率超过90%,不同年龄之间最多只差10个百分点。
伯恩纳姆指出,政党组织的衰落是选民参予下降和阶级扭曲的共同原因。对于那些缺乏其它信息来源的选民来说,政党是提供这些选民计算参予功利的重要捷径。由于获得政治信息的能力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政党宣传为社会下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信息。
因此,政党作用的消失不但降低了选民的整体参予,也使原来就笃信命运、不信政治、倾向弃权的下层更少参予。用伯恩纳姆的话说:“美国政治不是按照阶级斗争的术语来组织的… 真正的阶级斗争不在于积极参予竞选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竞争,而是在于两个不同整体之间的对立:一个是积极参加投票的选民,另一个则是不参加投票的那一半成年人口”。
政党同时是加强政府与公民联系、减少统治与被统治者距离的手段,它提供向政府反映社会需求的渠道,并通过这种反馈过程为政府提供统治合法性。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的统治危机,要求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改变政治观念,并改革政党结构,使之能把四千万“消失了的选民”带回政治过程。只有这样,“美国的民主”才能真正代表全体选民的利益--而非某些阶层的特殊利益。
(2)“个人总统”
在政党组织衰落的同时,我们看到总统作为一项独立权力的崛起。自从新政时代,总统开始在竞选中脱离政党控制,并直接和选民取得联系。这离不开两个相关层面的发展:与政党独立的大众媒介和现代化通讯技术,尤其是无线电与电视广播。
在十九世纪,报纸是最重要的大众宣传媒介。由于在财政上依赖政党的赞助,报纸无例外地成为政党的喉舌,为政党的政治目的服务。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报纸通过刊登商业广告而获得经济独立,因而产生了独立于政党控制的宣传媒介。老罗斯福和威尔逊都曾利用报纸杂志联络选民。无线电广播普及后,小罗斯福则不失时机地利用新的通讯技术和选民获得直接交流。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政治竞争从以前的劳力密集型转化为资金密集型。这些高技术手段包括民意测验、电视大众媒介、自动控制的电话库和大批量直接邮递竞选传单等。尤其是大众媒介和直接邮递传单需要大量经费,使得庞大的竞选经费成为竞选成功的先决条件。政治依赖金钱;竞选开销不断上涨。路维与金斯伯格合著的《美国政府》一书列举了历年全国所有竞选的总开支:1956年的总开支为一亿半美元,1968年即达到三亿美元,到1976年又将近翻了一倍,而1984年则突破了十亿美元大关。
高技术政治所要求的庞大开支也对大众型的政党政治产生不利影响。以前的劳力密集型政治有利于受到社会下层所支持的政党,使之通过发动下层的政治参予,有效地利用人力,并以数量优势来抗衡反对派在经济与机构资源上的优势。相反,资金密集型政治更有利于社会中上层所支持的政党;新技术不但使之能更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财源,而且使具备雄厚资金的候选人得以脱离政党支持,进行独立竞选。
(3)国会权力的有限复苏
在近年来,国会议员的连任竞选达到空前的成功率。在1986和1988两年,凡是竞选连任的众议员,98%都再次成功获选。参议员连任的成功率也不下85%。同时“安全选区”的数量上升,国会选举的竞争性下降。原因是在职议员具有众多无偿获得的竞选资源,包括通过选民服务和已经与选民建立起来的感情,并在竞选中充分利用它们为自己创造良好形象。连任议员也能获得更多来源的竞选经费。国会竞选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联邦政府、私人、政党和派克斯。
1988年的众院选举中,政党资助只占6%,而派克斯的贡献占了36%。这些资金的流向显著有利于连任议员。1980年派克斯80%的资助捐给竞选连任的议员,10%给挑战者,另外10%流向在前任议员退位后,那些有意角逐空位的竞选者。通过筹资与借款,连任议员每人平均可以募捐18万美元,花费36万美元;而挑战者平均只能获得4.2万美元,花费10万美元。
参院亦存在类似情况:竞选连任的议员人均集资300万,而挑战者只有100万美元(Wirls,p.21)。连任议员在资金上的优势不下非连任候选人的3倍,使得前者能够靠建立“备战金库”,无须花费分文即可吓走挑战者。这样,具有良好素质的潜在竞选者就消失了;不能积累足够经费,人们就不敢贸然进入竞选战场。选民面临着有限选择:若非连任议员,即是第三流的挑战者。这也降低了选举的实际意义,使选民更加缺乏兴趣主动前来投票。
(4)“双重主权”与机构争斗
对于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政党衰落的最后结果是政府内部国会与总统的分裂。费耳林纳指出,在内战与重建时期,由于政党的联系,国会议员存在个人动机支持总统当选。每当一党取代另一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时,国会的党派成分也相应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使国会多数党和总统的党派一致。然而,现代总统和国会缺乏在选举上的联系,总统是否当选和议员切身利益无利害关系。既然进行独立竞选,议员所依靠的既不是政党,也不是总统,而是地区选民的好感。
1984年,里根在总统选举中大获全胜,共和党在国会却只增加14个席位。当年有44%国会地区的议员和总统处于对立党派。因此,在战后时期,两党长期各据半壁江山,在联邦政府内形成以民主党控制国会、以共和党控制总统的“双重主权”,继而引起旷日持久的“机构争斗”。
(5)美国联邦政府时隔17年再关闭 政府雇员停薪休假
纽约时间,2013年10月1日本周一晚间,美国国会两党有关政府支出法案的僵持最终没能在本周二零点之前的最后期限内获得解决。自10月1日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停摆。涉及美国安全等方面的政府雇员继续工作,但薪水在国会恢复拨款后到位,这部分员工的人数达一百万,而另有超过八十万的非例外部门的雇员会开始停薪休假。
从上周日众议员提出以将奥巴马医改法案延后一年并减少税费作为附加条件的支出法案之后,各方舆论已经倾向于认为政府铁定关门。奥巴马政府及其幕僚在之前已经明确表明,不会接受会影响新医保法的任何支出法案,民主党认为共和党应当支持一个相对“干净的”、不带有附加条件的支出法案,与此同时,众议院共和党人对于奥巴马医改法案的立场未发生动摇。
周一晚,众议院和参议院就要求奥巴马医改延迟一年的预算法案进行了“打乒乓”式的反复商议与投票。最后众议院对于修改过的议案已经不再寻求投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周一晚上11点的记者会上表示:“针对选举过后的一个结果进行的争执,在政府一个分支产生的内部纷争不应影响到整个政府的运行。”在零点前约半小时,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准备执行部分政府部门停止运转的计划。10月1日0点开始,美国政府关停。
此前,美国共和党控制的众院通过将奥巴马医改计划推迟一年的议案,以便“省下钱”为政府提供运营资金;众院以248对174票通过废除医疗设备税,并以231票对192票通过将医改推迟一年提议。但参院随后对这一议案进行否决。
当地时间10月1日到来前数分钟,白宫下令联邦各机构关闭。这也是美国政府17年来发生的又一次关门停业事件。
上一次美国政府停业发生在1995-96年度的克林顿政府时期; 起因是共和党反对克林顿总统提出的全民医疗保险计划。
分析指出,一旦上述情况再次发生,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再次发不出工资、养老金、抚恤金等开支,全美数以万计的公务员被迫放无薪假,并且可能永远无法讨回政府拖欠的工资。
(5)10月17日,正式结束了美国联邦政府持续16天的关门
美国国会众议院16日晚投票通过议案,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拨款,同时调高其公共债务上限。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7日凌晨签署议案,正式结束了美国联邦政府持续16天的关门风波。
美国政府已经要求联邦政府部门雇员从17日返回工作岗位上班。不过,这份议案并未解决根本问题,美国政府在几个月后再次面临“关门”的危险和考验。

奥巴马17日凌晨签署法案
这项由参议院共和、民主两党领袖提出的议案16日晚间在参议院通过后,众议院连夜开会,随后以285票赞成、144票反对的结果也通过了这项议案。根据这一议案,联邦政府各部门获得预算运营到2014年1月15日,同时把财政部发行国债的权限延长至2014年2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7日凌晨签署法案,给持续半个多月的美国联邦政府“关门风波”画上句号,暂时平息了国际市场对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忧。

政府雇员恢复正常工作
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西尔维娅·马修斯·伯韦尔说,联邦政府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在过去半个多月时间里被要求无薪休假的联邦机构雇员从下一个工作日起恢复正常工作。对于绝大多数联邦政府雇员来说,17日是他们在政府“关门风波”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联邦政府雇员在17日早上回来上班,”西尔维娅·伯韦尔说,“对政府雇员来说,他们在过去几周里经历了很具挑战性的时刻。我要向那些不断为美国民众服务的公务员表示感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对美国两党达成协议以避免债务违约表示赞赏。她同时表示,美国政府提高债务上限造成了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今后,能够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是非常关键的。

财政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10月17日是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大限”。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此前说,为避免美国债务违约所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只能维持到10月17日,届时财政部仅有约300亿美元资金,难以应对联邦政府的所有开支压力。对于美国两党在债务违约前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方案,在各方的预期之内。

美国联邦政府
不过,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份议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政府面临的一系列财政问题,只是将这个棘手的难题推迟到明年年初。如果届时,美国两党议员仍然没有解决这些财政难题,那么美国政府再次面临“关门”的危险。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保罗·瑞安对这项议案投下了反对票,他说:“今天的议案无助于减少我们快速增长的债务。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突破,我们只是喘了口气。”

美国🇺🇸历任总统   任期   党派如下:

第一任:乔治华盛顿

任期:1789-1797 党派:联邦党

第二任:约翰亚当斯

任期:1797-1801 党派:联邦党

第三任:托马斯杰斐逊

任期:1801-1809 党派:民主共和党

第四任:詹姆斯麦迪逊

任期:1809-1817 党派:民主共和党

第五任:詹姆斯门罗

任期:1817-1825 党派:民主共和党

第六任:约翰亚当斯

任期:1825-1829 党派:民主共和党

第七任:安德鲁杰克逊

任期:1829-1837 党派:民主党

第八任:马丁范布伦

任期:1837-1841 党派:民主党

第九任:威廉哈里森

任期:1841-1841 党派:辉格党

第十任:约翰泰勒

任期:1841-1845 党派:辉格党

第十一任:詹姆斯波尔克

任期:1845-1849 党派:民主党

第十二任:托卡里泰勒

任期:1849-1850 党派:辉格党

第十三任:米勒德菲尔莫尔

任期:1850-1853 党派:辉格党

第十四任:弗兰克林皮尔斯

任期:1853-1857 党派:民主党

第十五任:詹姆斯布坎南

任期:1857-1861 党派:民主党

第十六任:亚伯拉罕林肯

任期:1861-1865 党派:共和党

第十七任:安德鲁约翰逊

任期:1865-1869 党派:共和党

第十八任:尤利塞斯格兰特

任期:1869-1877 党派:共和党

第十九任:拉瑟福德海斯

任期:1877-1881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任:詹姆斯加菲尔德

任期:1881-1881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一任:切斯特阿瑟

任期:1881-1885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二任:格罗弗克利夫兰

任期:1885-1889 党派:民主党

第二十三任:本杰明哈里森

任期:1889-1893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四任:格罗弗克利夫兰

任期:1893-1897 党派:民主党

第二十五任:威廉麦金利

任期:1897-1901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六任:西奥多罗斯福

任期:1901-1909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七任:威廉塔夫特

任期:1909-1913 党派:共和党

第二十八任:伍德罗威尔逊

任期:1913-1921 党派:民主党

第二十九任:华伦哈定

任期:1921-1923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任:卡尔文柯立芝

任期:1923-1929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一任:赫伯特胡佛

任期:1929-1933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二任:富兰克林罗斯福

任期:1933-1945 党派:民主党

第三十三任:哈里杜鲁门

任期:1945-1953 党派:民主党

第三十四任: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任期:1953-1961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五任:约翰肯尼迪

任期:1961-1663 党派:民主党

第三十六任:林顿约翰逊

任期:1963-1969 党派:民主党

第三十七任:理查德尼克松

任期:1969-1974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八任:杰拉尔德福特

任期:1874-1977 党派:共和党

第三十九任:詹姆斯卡特

任期:1977-1981 党派:民主党

第四十任:罗纳德里根

任期:1981-1989 党派:共和党

第四十一任:乔治布什

任期:1989-1993 党派:共和党

第四十二任:比尔克林顿

任期:1993-2001 党派:共和党

第四十三任:乔治 W 布什(小布什)

任期:2001-2008 党派:共和党

第四十四任:贝拉克奥巴马

任期:2008- 2016 党派:民主党

第四十五任:特朗普

任期:2016-2020 党派:共和党

第四十六任:约瑟夫.拜登

任期:2020到现在,党派:民主党,80岁的拜登还能坚持几年?



塔利班,一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的代称

塔利班(Taliban),是taleb的复数形式,在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是“寻找(知识)者”的意思,通常被用来指伊斯兰宗教学生。“塔利班”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兰经学校,或者叫伊斯兰学校(madrassas),这些学校主要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地区以及俾路支斯坦地区,塔利班现象主要作为一个普什图族运动而出现。
1989年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出之后。随之而来的各派军阀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内战使阿富汗宗教、民族、政治统一体四分五裂。1994年夏,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中的宗教学生以“塔利班”为名,高举“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家园”的旗帜,得到了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的阿富汗人民的支持。
1996年9月,在外界的帮助下,塔利班成功夺取了阿富汗政权,控制了全国90%的土地。由于他们对伊斯兰教法的严苛解释及其在国内实行的极端政策,使他们迅速地失去了群众的支持。
9·11事件之后阿塔因为庇护本·拉登而被美国击溃,残余成员逃入巴基斯坦之后促成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形成。起初巴塔是阿塔的一个重要分支,之后巴塔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政治诉求,与阿塔也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
巴基斯坦塔利班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定的恐怖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公开表示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阿富汗领土威胁其他国家,近年同阿富汗政府和国际社会保持着对话接触,但仍在联合国的制裁名单上。
2021年8月31日,俄媒:塔利班将于9月3日宣布组建新政府。(概述图来源)
中文名: 塔利班
外文名: Taliban
塔利班头目阿洪扎达确认于去年死亡
当地时间10月15日,塔利班证实了他们的首领阿洪扎达(Hibatullah Akhundzada)在去年巴基斯坦的一次自杀式袭击中丧生。
新闻2021-10-16

发展历程
对抗苏联
1979年,为了扩张势力范围,苏联出兵控制阿富汗。苏联此举让中东地区的巴基斯坦、沙特和一直想对抗苏联的美国联合了起来,将来自全球各地的“圣战者”们源源不断的送到巴基斯坦北部接受训练,然后再让他们进入阿富汗的群山之中与苏联人打游击战。
苏联扶植起一个由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领导的傀儡政权,在美国、沙特、巴基斯坦等国支持的阿富汗“圣战者”游击队面前不堪一击,造成苏联不断失血。
1987年起,苏联军队开始逐渐撤出阿富汗,到1989年,苏军完全撤出阿富汗。
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出之后,这些“圣战者”们便失去了目标,随之而来的各派军阀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内战使阿富汗宗教、民族、政治统一体四分五裂。
1994年夏,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中的宗教学生以“塔利班”为名,高举“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家园”的旗帜,得到了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的阿富汗人民的支持。
1996年9月,在外界的帮助下,塔利班成功夺取了阿富汗政权,控制了全国90%的土地。
1997年10月,塔利班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并得到巴基斯坦、沙特和阿联酋等主要伊斯兰国家的承认,塔利班还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互派使节。
在此期间,阿富汗塔利班还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极端主义色彩的行径,包括残酷处死苏联扶植的领导人默罕默德·纳吉布拉、限制妇女权利、炸毁巴米扬大佛等。最为重要的是,为国际恐怖大亨本·拉登提供庇护。

被美国击溃及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形成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警告正在阿富汗执掌政权的塔利班:要么交出本·拉登,要么品尝恶果。塔利班的回应非常明确:本·拉登曾是参加抗击苏联“圣战”的穆斯林,交出他不符合我们的待客之道。于是,从2001年10月7日开始,美国与西方联军开始攻打塔利班和“他们的客人”。2001年11月13日,西方联军攻占了首都喀布尔,大量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逃到了巴基斯坦和伊朗,隐匿在许多乡村地区。

塔利班武装人员
当地的普什图族部落与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人同文同种,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在2001年之前,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塔利班同情者和盟友并不被视为“塔利班”本身。
2001年之后,随着很多前阿富汗塔利班成员退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这一地区成立了许多小型的武装组织。
随着阿塔残余力量以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作为避难之处,他们对巴基斯坦的渗透不断加强,巴基斯坦本土塔利班趁机而起。
2006年夏天,塔利班的活动范围开始触及西北边境省府白沙瓦和首都伊斯兰堡,观察家一般称这个过程为巴基斯坦塔利班化。
在塔利班化这一过程中,巴基斯坦塔利班(下称“巴塔”)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于阿富汗塔利班(下称“阿塔”)的本土化特色。2003年至2007年是巴塔积聚力量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段时间内给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进行了意识形态灌输。在斯瓦特(Swat)、巴乔尔(Bajaur)和瓦济里斯坦地区的巴塔武装团伙,最初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未形成正式的组织结盟。
2007 年巴塔步入了正式形成阶段。2007年“红色清真寺”事件之后,二十多个相对独立的武装团伙逐渐合并成一支有组织性的游击运动,它们和阿塔的诞生一样引人注目。
2008年以后,在巴塔正式诞生后不久便进入了独立阶段。在此之前巴塔是阿塔的一个重要分支,步入独立阶段的巴塔是一个从政治诉求、组织结构到活动方式都与阿塔不同的组织。
巴塔实际由许多实力不等的武装团伙组成,在这些武装团伙兴起的过程中,贝图拉·马赫苏德(Baitullah Mehsud)在南瓦济里斯坦建立了他的大本营,北瓦济里斯坦由萨迪格·努尔(Sadiq Noor)控制,伊拉克·阿拉伯·阿布·卡沙(Iraqi Arab Abu Kasha)在米拉利(Mirali)有自己的堡垒,毛拉·法兹鲁拉(Maulana Fazlullah)的势力在斯瓦特(Swat)地区的崛起也十分惊人,他是“执行伊斯兰法运动”( Tanzeem-e-Nifaz-e-Shariat-e-Muhammadi,TNSM)领导人苏菲·穆罕默德(Sufi Muhammad)的继子,曾在贝图拉·马赫苏德的领导下行动。在这些武装分子中,贝图拉·马赫苏德的力量曾一度最为强大,他领导的一连串的游击战曾重击了巴基斯坦政府军。2007 年底由贝图拉·马赫苏德领导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ehreek-e-Taliban-e-Pakistan, TTP)正式成立,他指挥着训练有素的两万到三万名战士。
2007年12月15日,由40名阿塔高级成员组成的舒拉(Shura,即议会),任命了贝图拉·马赫苏德作为巴塔的领导人,使他不仅指挥着瓦济里斯坦的武装团伙,还控制着斯瓦特及其邻近地区。最初,TTP宣称其目标仍然是打击阿富汗的西方军队,也称被迫在巴境内进行防御性“圣战”措施。“以TTP的成立为标志,部分塔利班力量在组织上团结起来,高举反美和支持阿富汗解放的旗号,同时聚焦于巴基斯坦内部政治,以在部落地区扩大政治控制范围、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恐怖活动等形式,公开挑战巴中央政府权威,行动力明显增强。
2008年夏秋开始,TTP与政府的对抗全面加剧,直接导致2009年联邦政府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以前,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作为攻击阿富汗政府的补给站,阿塔在此训练成员并恢复设施,后来这一地区的大量武装分子加入了巴塔。现在,巴塔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与阿塔针锋相对。巴塔有许多像贝图拉·马赫苏德这样的指挥官,他们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崎岖的山区中有自己的避难所;他们在巴基斯坦城市和部落地区发动新的地面战斗,利用自杀性袭击发挥破坏性作用;他们在一个有核的伊斯兰国家产生,而且这个国家的各项体制要相对比阿富汗更加健全。
2021年8月当地时间15日,阿富汗塔利班新闻发言人扎比胡拉·穆贾希德在社交媒体宣布,由于在喀布尔的阿富汗安全部队已放弃职责、四散而去,塔利班武装人员已进入喀布尔市内。同时,塔利班还宣布已经控制了阿富汗总统府。

成员构成
世界上最早知道塔利班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塔利班在波斯语中是学生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也称“学生军”。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塔利班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它的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最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不以为然。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而且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和拥戴。

阿富汗塔利班的人员构成
第一,阿塔成员中有为了不断减少的工资而战斗的农民,有在伊斯兰宗教学校被灌输思想的年轻人,也有受部落或宗族长老引导的村民。塔利班指挥层大多由参加过抗苏“圣战”的退伍军人组成,许多年轻的武装分子也与北方联盟战斗过。前线战士由阿富汗各地受雇的普通塔利班成员组成,他们可以“兼职”——当武装活动告一段落后便返回他们的村庄。阿塔中还有大量外籍“战士”的存在。例如巴基斯坦军队于 2004 年 12 月在巴阿边境展开的军事行动中逮捕的 656 名武装分子中,80%是外籍人员,主要有阿富汗阿拉伯人、乌兹别克人、车臣人以及一小部分来自中国的维吾尔族人。巴基斯坦国内外官方人员认为这些数字是外国伊斯兰极端分子渗透巴部落地区的确切证据。又如一名负责窃听塔利班通讯的工作人员在2008年6月说,“许多塔利班成员具有赫尔曼德和坎大哈的地方口音以及阿富汗东部地区的口音,而且还有一些外国语言,11 个月之前我听到了阿拉伯语,几天前我听到一种奇怪的语言,可能来自车臣”。

第二,阿塔成员的分类。有人将最初的塔利班运动称为一个混杂的“车队”。这个描述至今看来依然正确。这些年来阿富汗人用“塔利班”这个词汇描述各式各样的人,并将塔利班主要分为:参加战斗或叛乱的塔利班(Taliban-e shuri),与未参加战斗的塔利班(Taliban-e dari,主要指宗教学生)相对应;真正的塔利班(Taliban-e asli)或纯洁的塔利班(Taliban-e pak),通常指致力于伊斯兰教义的纯洁性与公正,指“未受侵蚀”的塔利班,与暴力的塔利班或致力于破坏国家福祉的塔利班相对应;本土塔利班(Taliban-e mahali),与那些更加暴力的、漠视民众利益的外来塔利班相对应,当然,本土塔利班也有一些“残忍”的成员。还有盗贼-塔利班(Taliban-e duzd),用来形容那些打着塔利班旗号掠夺民众的暴徒,以及无所事事的塔利班(Taliban-e khana-neshin,Taliban sitting at home),指那些曾经参加过塔利班,但自从该政权倒台后再没有涉入该组织的活动的成员。
从目标上来分,又可将塔利班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力量于阿富汗国内,致力于在阿富汗重掌政权,实际行动逐渐集中于获得政治影响力,他们更倾向于传统普什图根源,不仅代表普什图人利益,也代表了所有传统的穆斯林,并吸引了大批被边缘化的普什图人追随;
另一类是在国际伊斯兰运动影响下,其斗争具有全球性目的和计划,而较少关乎阿富汗人民利益,他们与基地组织联系紧密,大多十分激进。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随着本·拉登将更多资金投入从阿富汗转移到伊拉克,塔利班阵营的传统派获得了更多主导性力量。但是,尽管本·拉登的影响力减弱了,外国因素在塔利班的演变过程中依然起到重要作用。
Majbur(“被迫的”塔利班)和 Naraz(“不满的”塔利班)这两个概念也被一些分析人士用来形容那些和塔利班有联系的人。Majbur 指受到政府机构和西方军队不公平对待或受到公开羞辱的塔利班(如当众被戴上面罩、手铐或剥夺财产等)甚至是从前与塔利班有联系的人。在普什图族习俗下,尊严和仇恨对男人至关重要,许多人除了加入叛乱活动之外别无选择。Naraz 指那些在长时期内受到的待遇与其地位不相符的本地领导人,他们对未能授予其政府职务或权威以及不能参与重大事件的讨论感到十分不满。这两种人对塔利班的未来走向将起到重要作用,应引起注意。另外还有一类塔利班,他们是曾经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塔利班成员,被释放以后组成了一个新的塔利班派别叫做“名人”(notables)。他们在被捕到被释放期间并未参加过任何叛乱活动,却有着很高的“精神地位”,在塔利班运动中影响力很大。
总体而言,塔利班成员动机各异,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外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反对西方试图强加给阿富汗的法制和秩序,希望在沙里亚法的基础上成立伊斯兰国家。

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人员构成
巴塔主要由巴基斯坦部落民组成,其成分比阿塔更加复杂。它既有贫苦的农民,也有来自宗教学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许多对巴基斯坦政府不满的民众和流氓、地痞、罪犯等,同时也有一些主要来自中亚的外籍“战士”。在巴塔成员的民族构成上,巴塔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后期吸取了大量旁遮普人。
巴塔成员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圣战”的宣传使他们极端化,西方联军进入阿富汗以后尤其如此,因而出现了“支持阿塔”的巴塔出现;第二,受到普什图文化(Pashtunwali)的影响,他们对陌生人有种本能的不信任感,还有抵抗的传统;第三,他们经常被利用作为巴基斯坦的代理人“战士”,以弥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实力差距;第四,抗苏“圣战”时期,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ISI-CIA)与伊斯兰政党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训练战士并对其“洗脑”,从那个时候起,塔利班的形象就被巴基斯坦部落民众所支持;第五,由于巴塔成员构成复杂,其内部许多团伙十分激进、手段残暴、日益不得人心。
由此可见,阿塔与巴塔的思想来源几乎相同,巴宗教学校对二者具有重要影响;阿塔与巴塔民族成分类似,主要都由普什图人组成,两个组织内部都有大量外籍“战士”的存在;阿塔控制了阿富汗大片领土,而巴塔也在巴部落地区控制了大片区域;两个塔利班组织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而且都能保证领导人更替工作的有序进行。 与阿塔相比,巴塔成员成分相对复杂、行为更加激进;阿塔组织结构则相对集中,而巴塔则由许多独立性很强的武装团伙组成,结构十分松散。

与基地组织关系
阿塔与基地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 1979 年抵抗苏联入侵的斗争开始,穆斯林的民族意识达到了最强烈的时刻。本·拉登于 2000 年写道:“它迫使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来帮助阿富汗,只有来到这片土地,才能向全世界派出我们的军队,来对抗全世界的异教徒”。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主要成员在1996年中期来到阿富汗,在那建立了自己的营地和设施,毛拉·奥马尔对他们表示欢迎,并赞扬了本·拉登对“圣战”做出的贡献。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提供避难所,使其在此训练成员、建立跨国网络组织并策划各种行动,包括9·11事件。2001年12月,在阿塔指挥官的帮助下,本·拉登与基地组织重要成员逃到了巴基斯坦边境小镇托拉博拉(Tora Bora)附近。基地组织对塔利班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塔利班提供资金支持;为塔利班成员提供军事训练,并在主要的战斗中为其调动训练有素的战士;最重要的是,基地组织在极端意识形态上影响了塔利班。
阿塔与基地组织的关系后来也也发生一些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第一,阿塔的诉求集中于国内,而基地组织的目标则是全球性的,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分歧;第二,为了表示向“温和姿态”的转变,毛拉·奥马尔表示不再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第三,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拉登被击毙可能促使阿塔与基地组织断绝关系。
然而,阿富汗和西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反美情绪,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足够的共同诉求团结在一起。基地组织很可能会延伸美军的足迹,通过扩大与美军和西方联军的斗争舞台,使反恐战争变得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塔利班需要资金和盟友的支持,以继续他们与西方军队在阿富汗的战争。

大事记
2001年,塔利班政权不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反对,颁令说巴米扬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为,以炸药及坦克炮火摧毁这座古迹。在破坏行动期间,塔利班的信息部长昆德拉图拉赫·贾马尔(Qudratullah Jamal)叹道:“破坏工作并非如人们所想般容易,你不能以炮轰推倒那些佛像,因为它们是凿入山崖内;它们牢牢地连接山岭。”2001年3月,两尊大佛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猛烈炮轰下,最后被炸药摧毁。
2001年“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隐藏于山区中,从2006年开始通过鸦片贸易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目前,塔利班政权重新占领了70%的阿富汗领土。2007年因绑架并杀害韩国人质再次闻名。
2010年5月28日,巴基斯坦两座清真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56人死亡,一百多人遭绑架,有媒体称塔利班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 阿富汗虽然只有约2993万(2007年1月人口普查)人口,却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间相互隔绝,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部族的内部事务由各自的首领管理,而且大多数部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矛盾错综复杂。普什图族是阿富汗最大的民族。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普什图族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普什图族与非普什图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阿富汗主要的民族矛盾。
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Taliban)在普什图语中是“宗教学生”的意思,也称“学生军”,因此,“塔利班”又被称为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
塔利班是1994年8月在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普什图族的利益,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由于塔利班当初提出铲除军阀、建立和平稳定的伊斯兰政府的主张,很快赢得阿富汗人、特别是普什图族人(占国内总人口40%)的拥护。塔利班成立时只有800多人,之后迅速壮大,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
塔利班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塔利班总部设在坎大哈。最高领导人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
塔利班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塔利班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2001年“911”事件后,美军进入阿富汗。11月塔利班政权撤离首都,12月成立卡尔扎伊政权。然而,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于2011年5月1日死亡)一直在逃,两大组织的核心领导层尚在。随后,美军与当地武装的冲突及引发的各种暴力事件不断。仅从200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目前塔利班主要由占阿富汗人口40%左右的普什图人组成,而普什图人又有不同的地域和派别之分。塔利班中坚力量是来自坎大哈的吉尔扎伊普什图人。巴基斯坦记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在他的著作《塔利班》中写道:“早在塔利班攻下喀布尔之前,奥马尔就曾在坎大哈召开了一个由各部族首领、伊斯兰教宗教领袖参加的大会,并接受了‘信徒的领导者’的称号”。
2016年5月21日,塔利班领导人毛拉·阿赫塔尔·穆罕默德·曼苏尔在美国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边界的一个地区的空袭中死亡。
2019年1月26日,美国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结束谈判,双方就实现阿富汗停火等问题取得重要进展。
2019年1月26日,美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签署结束阿富汗战争协议草案。6月7日,据阿政府官员透露,至少有15人在阿富汗古尔省西部的塔利班袭击事件中丧生。
2019年9月02日,美国与塔利班达成协议草案:美军撤军5000,关闭5基地。这项协议将可以让阿富汗境内的暴力冲突减少,替永久的和平铺路。
2019年12月29日,塔利班领导层同意在阿富汗临时停火,具体时间还未确定。媒体称,塔利班的停火决定将为其与美国签订和平协议提供可能。
2020年9月4日,阿富汗政府官员透露,阿政府和塔利班有望数日内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启动谈判。9月10日,阿富汗政府官员证实,政府当晚将6名塔利班在押人员送上一架飞往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飞机。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定于12日在多哈启动和平谈判。当地时间2021年6月22日,阿富汗安全部队击毙234名塔利班成员。
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7月3日,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13个区域。这些地区大多数位于阿富汗北部,其中巴达赫尚省被占领区域最多,达到9个。
当地时间2021年7月5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喀布尔、卡皮萨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44名、击伤141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7月8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拉格曼、霍斯特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107名、击伤58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8日,俄罗斯总统就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卡布洛夫与塔利班政治办公室代表团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阿富汗局势以及启动和平谈判等问题。
2021年7月15日,据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谈判代表透露,塔利班称愿意宣布为期三个月的停火,条件是政府释放7000多名塔利班在押人员。
2021年7月17日报道 ,阿富汗政府及塔利班方面称,双方高级代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和平谈判。
2021年8月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局势的特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就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兼联阿援助团团长莱昂斯(Deborah Lyons)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应发表声明反对塔利班袭击省会城市。
2021年8月13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塔利班占领了洛加尔省首府普勒阿拉姆及扎布尔省首府加拉特[90],同时塔利班已宣布攻占阿富汗18个省会城市,超过全国34个省会城市的半数。

绑架韩国人质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塔利班要求释放关押在阿监狱中的所有塔利班成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25日、30日塔利班先后杀死1名韩国男性人质。8月13日塔利班释放2名女人质。28日塔利班同意放人。29日12名人质获释,30日最后7名人质获释。

杀害外国医生
2010年,8名“国际援助救济会(IAM)”的医生在3名阿富汗翻译的陪同 下,前往东北部偏远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帮助。完成工作后,一行人踏上返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旅程。8月6日早上,当他们经过一片森林地带时, 和10多名塔利班武装分子相遇。几分钟后,武装分子命令他们排成一排,然后用AK-47自动步枪对他们逐一展开“行刑式枪决”。枪响之后,只有一名阿富汗翻译在生死关头跪下并朗读《古兰经》经文,才侥幸逃过一 劫。被害的8名医生来自德国、美国和英国,其中一位是来自英国的华裔女医生吴凯伦(Karen Woo)。

复仇行为
美国宣布拉登被击毙后,基地组织誓言报复。塔利班发言人2011年5月2日放出一段录音,称将针对本·拉登之死展开报复,巴基斯坦将成为塔利班报复的头号目标,美国则为第二报复目标。为防范袭击,欧美多个国家都提高了戒备。
发言人阿赫桑在录音中称:“为了报拉登遭暗杀之仇,巴基斯坦将成为我们的首要报复目标,美国排在第二位。为了报仇,吉拉尼(巴基斯坦总理)、卡亚尼(巴基斯坦军方领袖)、扎尔达里(巴基斯坦总统)都在我们的袭击名单上。布托(巴基斯坦前总理)就是被我们杀掉的,我们计划了3个月后,派出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杀死了他。美国并不需要为拉登之死而沾沾自喜,他们追踪了拉登10年,但我们只花了3个月。拉登虽然被杀害,但他的意愿已经达成。”
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13日声称对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处边防军训练中心当天遭到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负责,称这是对本.拉登被击毙后的首次报复行动,并威胁将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目前,这次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70人。
塔利班发言人埃赫桑(Ehsanullah Ehsan)在一个秘密地点通过电话说:“这是对奥萨马(拉登)殉难后的首次报复行动。等着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看到更大规模的袭击吧。”
当地时间13日,巴基斯坦西北部恰尔萨达(Charsadda)地区一处边防军训练中心连接遭到两次自杀式爆炸袭击。
这是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最高领袖拉登以来,巴基斯坦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炸弹袭击事件。
拉登被击毙后,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宣誓要对拉登之死进行复仇。
2011年8月6日,美国军方正式承认,被塔利班击落的支努干直升机上共有38人,包括7名阿富汗特种兵,1名阿语翻译,1条军犬,5名机组成员,剩下的还有25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他们全部阵亡。这25名海豹突击队员正是来自成功猎杀拉登的那个小分队。
2011年9月13日13时20分左右,塔利班武装人员身穿自杀式炸弹背心,持重型武器,袭击美国大使馆、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总部等多个目标。19小时后,阿富汗政府宣布战斗结束,死亡人数升至16人,包括9名袭击者。法新社称,如证实塔利班的确同时攻击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美国大使馆等目标,将是塔利班最具野心的一次突袭行动。
2011年9月20日晚在位于首都喀布尔,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前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在宅邸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身亡,塔利班发言人宣布塔利班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2011年10月27日美国位于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一个军事基地当天遭到袭击,已有2名袭击者被击毙,塔利班宣称对此袭击事件负责。
2013年6月18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向媒体确认,塔利班已于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设和谈办公室。美国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当天表示,美国将于下周与塔利班在多哈举行旨在实现阿富汗和平的会谈。
2020年2月末,美国和塔利班在卡塔尔举行仪式签署了阿富汗战争18余年来首份和平协议,规定外国军队在14个月内撤出阿富汗并在交换战俘后于3月启动国内和谈。塔利班此前要求阿富汗政府按照与美国达成的协议释放5000名战俘。塔利班呼吁喀布尔尽快完成释放战俘进程,以“继续向开启国内谈判迈进”。

详细情况
阿富汗塔利班在声明中说,开设和谈办公室是为“和联合国及非政府组织展开沟通”。有媒体报道称,塔利班有意通过该办公室同美国等西方国家举行谈判。除声称美国将与塔利班举行会谈外,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当天在召开电话会议时还表示,美国将坚持塔利班必须切断和“基地”组织的联系、结束暴力以及接受阿富汗宪法这一原则,美国同塔利班的和谈将是漫长的进程。这名官员同时说,美国和塔利班之间的首次会谈将交换各自议程,之后在一到两周后召开第二次会议,以讨论接下来的步骤。

官方表态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当天说,阿富汗政府已组织阿高级和平委员会成员代表团前往多哈,准备同塔利班展开和谈。 2020年8月2日,阿富汗政府宣布从帕尔旺省监狱再释放317名塔利班武装分子。释放总人数已达4917人,阿富汗国家安全委员会称,共将释放5100人。塔利班此前表示,已释放1000多名被俘的阿富汗政府军人和警察,完成释放战俘的进程。

历史回顾
2012年1月,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同意设立和谈办公室,但随后宣布中止该计划。自此以后,阿富汗政府曾多次呼吁阿富汗塔利班重返和谈,但后者先后以释囚、撤军等问题为条件予以回绝。2012年1月,卡塔尔政府宣布塔利班将于近期在多哈设立和谈办事处。

袭击登山者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13年6月23日凌晨零点30分,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了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南迦帕尔巴特峰大本营。巴基斯坦警方公布,此次袭击造成11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外国游客。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23日表示,经核实在当天凌晨发生的枪击事件中有2名中国公民遇难,1名中国公民幸免于难,其他遇难者中还包括1名美籍华人。另据新华社消息,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发言人23日承认,该组织人员当天制造了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枪杀9名外国游客的事件。

遇难中国人
2013年6月23日,新疆登顶珠峰第一人杨春风,在巴基斯坦北部南迦帕尔巴特峰大本营受到袭击,不幸遇难,生命止步45岁。当天遇难的攀登者还包括杨春风的队友饶剑锋和陈宏路(美籍华人)。遇难前,今年45岁的杨春风已成功登顶11座8000米以上高峰,成为国内民间登山者中,完成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数最多的一个。 2013年6月23日18时20分,杨春风的助理麦子在电话中表示,她已经接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电话,确认杨春风在袭击中不幸遇难,而队友张京川在此次突袭中逃过一劫。
在电话中泣不成声的麦子说,她是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3日早8时20分左右,接到来自巴基斯坦南迦帕尔巴特峰大本营的卫星求救电话。求救人是此次与杨春风一起准备攀登的云南山友张京川,张京川在电话中非常急切地要求麦子“马上通知大使馆,我们在南迦大本营遭遇突然袭击,老杨(杨春风)不行了”,随后电话中断。

袭击总统府
2013年6月25日6时30分左右,一伙武装人员驾驶装满炸药的汽车,使用伪造证件混过检查站,试图冲入总统府第一道大门被拦住。武装人员随即引爆汽车炸弹,并用火箭筒等武器与安保人员发生激烈交火。有媒体称,袭击发生时,整个喀布尔都能听见手榴弹和汽车炸弹的爆炸声,枪战持续一个多小时。美联社称,8名袭击者全部被击毙,另有3名安保人员死亡,1名安保人员受伤。

袭击美军基地
2013年9月2日,阿富汗塔利班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一个美军后勤[43]基地发起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30多辆军车被毁。美军和阿富汗军队对塔利班武装分子进行还击,3名武装分子被击毙,美军方面没有人员伤亡。塔利班发言人穆加希德在声明中表示对这起袭击事件负责。

处决印度作家
2013年9月5日深夜,一伙武装分子闯入印度女作家苏什米塔·巴纳吉家中,将她强行拖走。6日清晨,当地警方找到了苏什米塔的尸体。苏什米塔身中20多枪,部分头发被强行扯下。据警方初步分析,苏什米塔曾在其自传中详尽讲述了自己于上世纪90年代逃离塔利班的经历,很可能因此而遭到后者的血腥报复。

袭击美领事馆
2013年9月13日,美国位于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的领事馆遭塔利班武装人员袭击,至少2名阿富汗人和7名袭击者丧生。袭击发生大约1小时后,局势受到控制,美军特种部队赶往现场,保护领馆,没有袭击者闯入领馆内。这次袭击距美国“9·11”恐怖袭击12周年仅两天。
就这起发生在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市的袭击,阿方和美方官员的描述略有不同。按照阿方说法,清晨6时左右,武装人员首先对领事馆前门发动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包括使用一辆运动型多功能车和一辆小型厢式货车,然后与保护领馆的阿富汗安全部队交火。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玛丽·哈夫则在一份声明中说,袭击发生在大约5时30分,“一辆卡车载着袭击者冲向领事馆前门,袭击者开始向阿富汗安全部队和领馆雇用的保安射击,可能使用火箭弹和突击步枪。不久之后,整辆卡车爆炸,严重炸毁前门。”

效忠伊斯兰国
2014年10月4日,巴基斯坦塔利班发表声明,宣布“效忠”ISIS,并称将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助其“建立全球性的哈里发国”。

绑架游客
塔利班组织在2015年05月24日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中国男青年称遭到塔利班绑架,但中国官方至今尚未确定其身份及有关视频的真确性。
在视频中,这名长发的中国男青年还批评巴基斯坦政府没有努力救援他,并要求中国政府协助交付赎金,让他可以获释,但他没有说明赎金的数额。
他在视频中还表示,塔利班已经告诉他,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将被杀死并且会被录像。

袭击喀布尔
2016年4月19日早晨,塔利班武装分子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发动袭击,遭袭击的目标是位于喀布尔市中心的一个阿富汗情报机构,此机构的性质类似于美国特勤局,为高级别政府官员提供个人安保。 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国家安全机构遭到塔利班武装袭击。
武装人员先发动枪战,此后制造自杀式炸弹袭击。阿富汗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袭击造成至少7人死亡,另有327人受伤。

绑架事件
2017年7月23日,塔利班至少在坎大哈南部省份绑架了70人,并已处死7人。被处死民众是被击毙死亡,此前他们已被劫持多天。坎大哈警方发言人杜拉尼表示,民众主要来自三个不同的村庄,这些村民很有可能是因为与政府关系密切才遭到绑架。

关闭学校
2018年4月,阿富汗东部卢格尔省至少30所中小学校被塔利班武装组织关闭,造成大约1.万名学生被迫离校,无法上学。卢格尔省政府发言人表示,塔利班关闭学校是对阿富汗安全力量近期在当地开展军事行动的报复,至少有一名当地塔利班高级指挥官日前在阿富汗军方行动中被打死。

袭击训练中心
2019年1月21日,一名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者向位于阿富汗东部瓦尔达克省的一警察训练中心发起袭击,随后有激进分子又向阿富汗部队开火。塔利班组织发言人穆贾希德(Zabihullah Mujahid)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这次袭击导致12人死亡,死者大多是士兵,另有30多人受伤。
在袭击过程中,有至少两名激进分子被阿富汗部队的士兵击毙。

袭击村庄
2019年6月7日,当晚一群塔利班武装分子突然袭击了该省西部的一个村庄,并与守卫该村的安全人员发生交火,导致至少15人死亡,另有3人受伤。阿政府已派安全部队前往该地区维持秩序。

汽车炸弹袭击
2019年9月5日,塔利班认领了一起位于喀布尔市中心、靠近美国大使馆地区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40多人受伤。死者包括34岁的美国陆军中士奥尔提斯(Elis Barreto Ortiz),他是2019年第16名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军士兵。
这次袭击事件使得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9月7日晚决心取消阿富汗和谈。

袭击安全部队
2020年5月27日晚,塔利班袭击了帕尔旺省的一个安全检查站,造成了7名阿富汗安全部队成员死亡,另有1人受伤。安全部队成员抵挡了塔利班的袭击,并造成了塔利班的人员伤亡,但确切的伤亡数字未公布(阿富汗帕尔旺省省长发言人的说法)。
截至2020年5月28日,塔利班未认领此次袭击。

美国撤军
2021年6月7日, 塔利班称不会报复西方联军在阿雇员。塔利班说,在外国部队撤退后,那些曾为其工作的阿富汗人只要表现出悔意,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袭击赫拉特省
2021年6月30日晚,塔利班对赫拉特省古里安地区(Ghurian District)发动了袭击,随后被安全部队击退。超过百名的塔利班成员从该省不同地区聚集起来并袭击该地区,其中20人在冲突中丧生。

组建新政府
2021年8月31日,俄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塔利班将于9月3日宣布组建新政府。
2021年9月6日(当地时间)消息,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海巴图拉·阿洪扎达将就任“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埃米尔。

军事冲突
2021年2月1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说,军方15日夜间摧毁了北部巴格兰省一所塔利班“监狱”,并从中解救出42人。声明说,军方共解救出6名士兵、19名警察和17名平民。截至目前,塔利班尚未对国防部的声明作出回应。
2021年4月5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称,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在空中力量的支持下对该国坎大哈省塔利班进行了打击,在行动中有37名塔利班成员死亡,28名塔利班成员受伤。此外,安全部队缴获了90辆摩托车,销毁了大量武器和弹药,并排除了76枚塔利班此前放置的简易爆炸装置。对于此前塔利班控制的区域,阿富汗安全部队重新夺回了控制权,并在该区域上重建了3座被塔利班摧毁的桥梁,现已向公众开放。
2021年5月8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说,在过去24小时内,政府军共击毙250名塔利班武装人员。
2021年5月2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楠格哈尔、坎大哈、赫尔曼德、法里亚布、巴尔赫和巴格兰等多省发生冲突,共打死148名、击伤90名塔利班武装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以及数十枚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5月29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说,在过去24小时内,阿政府军在多个省展开行动,共打死210名塔利班武装人员。
2021年5月30日晚,阿富汗安全部队突击队攻击了昆都士省的一座塔利班监狱,解救了5名被关押人员。并且击毙了12名、逮捕了8名塔利班成员。
2021年5月3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加玆尼、拉格曼、赫拉特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56名、击伤85名、逮捕2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以及数十枚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拉格曼、赫拉特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60名、击伤34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以及数十枚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3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楠格哈尔、卢格尔、赫尔曼德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23名、击伤126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以及数十枚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5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拉格曼、库纳尔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81名塔利班成员,击伤83名塔利班成员。
2021年6月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巴尔赫、拉格曼等十余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67名、击伤59名塔利班成员。此外安全部队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霍斯特、乌鲁兹甘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阿富汗安全部队共击毙126名、击伤79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7日,塔利班夺取古尔省部分区域,阿富汗安全部队撤离到沙赫拉克区(Shahrak)中心的所有政府办公室,以防止安全部队与塔利班之间的冲突造成平民伤亡。塔利班在该区的一个安全哨卡引爆了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炸死了至少10名安全部队成员。并且俘虏了另外4名安全部队成员。
2021年6月1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拉特、巴格兰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19名、击伤41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2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卢格尔、昆都士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52名、击伤74名塔利班成员,并销毁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3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尔曼德、帕克蒂亚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181名、击伤102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古尔、赫拉特等10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60名、击伤108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卢格尔、法里亚布等十余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48名、击伤161名、逮捕4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8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拉特、古尔等十余省份发生冲突。阿富汗安全部队共击毙258名、击伤156名塔利班成员,并销毁了塔利班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19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楠格哈尔等十余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59名、击伤161名,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20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昆都士、楠格哈尔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147名、击伤104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20日,塔利班占领了昆都士省首府昆都士市的入口,然后分散到各个街区。昆都士曾在2015年和2016年被塔利班短暂占领,但随后阿富汗安全部队在美军空袭和特别作战部队的协助下夺回该市。
2021年6月20日,塔利班武装分子攻占了法里亚布省首府迈马纳市周边地区,并且直至20日晚还在与阿富汗安全部队交战,至少杀死了20多名政府部队成员。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查布尔、拉格曼等约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72名、击伤53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21日,塔利班武装人员控制了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省的一个关键地区,并包围了该省首府。
自5月1日美军开始撤出阿富汗以来,截至2021年6月22日,塔利班通过地方上的调解、军事进攻以及政府军的撤退,占领了50多个地区,而只有少数地区被政府军夺回。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2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楠格哈尔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34名、击伤103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5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内,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楠格哈尔、坎大哈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29名、击伤35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卢格尔等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48名、击伤137名、逮捕12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2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拉特、坎大哈等十多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93名、击伤110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6月29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喀布尔、坎大哈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35名、击伤161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7月1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加玆尼省、赫拉特省等十余个省份发生冲突,阿富汗安全部队共打死258名、击伤142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4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巴达赫尚、楠格哈尔等近十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143名、击伤121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赫尔曼德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239名、击伤157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9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拉格曼、卢格尔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击毙131名、击伤99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12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楠格哈尔、瓦尔达克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271名、击伤162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7月1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楠格哈尔、坎大哈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208名、击伤152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7月19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昆都士、巴尔赫等十几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233名、打伤88名塔利班武装人员,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7月23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卢格尔、坎大哈等近10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152名、打伤53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7月28日,夜间袭击楠格哈尔省库兹巴哈尔(Kuzbahar)地区的一座检查站,造成8名军人死亡,另有3人受伤。
2021年7月29日,阿富汗安全机构消息人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塔利班武装分子袭击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一检查站,造成8名军人死亡。
2021年8月6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坎大哈、赫拉特、赫尔曼德等18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406名、打伤206名塔利班成员,并且销毁了塔利班的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8月6日,据阿富汗黎明新闻报道,当天阿富汗塔利班占领了与伊朗接壤的尼姆鲁兹省首府扎兰季市,这是该组织自美国撤军以来占领的第一个阿富汗省会城市。尼姆鲁兹省共有五个地区,其中三个完全在塔利班的控制之下。
当地时间2021年8月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尔曼德、巴尔赫、朱兹詹等15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385名、打伤210名塔利班成员,并销毁塔利班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据当地媒体统计,塔利班已控制全国约一半区域,阿政府仍控制主要城市。尽管双方均表示应通过政治方案而不是军事方案解决阿富汗问题,但是阿人内部谈判进展缓慢。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该组织当天攻占北部朱兹詹省首府希比尔甘市。希比尔甘市是塔利班自美军5月1日开始撤离阿富汗以来攻占的第二座省会城市。据阿富汗黎明新闻报道,美国总统拜登下令驻阿美军使用B-52轰炸机和幽灵炮艇机打击正在进攻阿富汗主要城市的塔利班的阵地。
当地时间2021年8月7日,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过去24小时,阿富汗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赫尔曼德、巴尔赫、朱兹詹等15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385名、打伤210名塔利班成员,并销毁塔利班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当地时间2021年8月8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发布声明表示,塔利班已攻占阿富汗北部塔哈尔省首府塔卢坎市。这是塔利班当天宣布攻占的第3个首府城市。
2021年8月8日,阿富汗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过去24小时,阿安全部队与塔利班在朱玆詹、昆都士、赫尔曼德等18个省份发生冲突,共打死572名、打伤309名塔利班成员,并销毁了塔利班大量武器弹药和不同类型的地雷炸弹。
2021年8月8日以来,阿富汗塔利班向阿富汗多个省会城市发起进攻,同政府军展开激战。塔利班方面声称又攻占了两个省会城市,阿政府方面则表示,双方的战斗仍在继续。
2021年8月6日,继夺取尼姆鲁兹省首府,阿富汗塔利班7日和8日宣布又攻占朱兹詹省和昆都士省首府。阿富汗国防部8日否认昆都士省首府“陷落”。
2021年8月13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宣布,塔利班攻占了阿富汗巴德吉斯省首府瑙堡。至此,塔利班已占领了阿富汗12座省会城市。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进入并控制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2021年9月7日,塔利班表示,美军人员在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前摧毁了位于喀布尔市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行动营地的所有设备。

头目死亡
塔利班于当地时间10月15日证实了他们的首领阿洪扎达(Hibatullah Akhundzada)在去年巴基斯坦的一次自杀式袭击中丧生。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语:Russian Empire;1721年10月22日—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又称沙俄,自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10月22日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进一步强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参与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经济、社会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并不彻底。1904年,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击败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帝国成为拥有2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一百多个民族的大国。

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没能真正的解决俄国穷困落后的生活状况,农奴制也没能真正的被废除。东正教作为宗教因素是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文名:俄罗斯帝国
外文名:Russian Empire
别名:沙俄、帝俄、沙皇俄国
时间范围:1721年10月22日 至 1917年3月12日
所属洲:欧洲
国号:俄罗斯帝国是1721年至1917年间俄罗斯的国名。按俄罗斯及世界主流学派观点,俄罗斯沙皇国是1547年—1721年间俄罗斯的国号,而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的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从此以后的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的沙皇(凯撒)”的称号也变成了“俄罗斯的皇帝”。

历史
早期历史
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土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同时远离海洋、与大草原连接。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
古罗斯国家形成于公元9世纪末的欧洲东部内陆平原和森林地带。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哥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后来的继任者包括:伊戈尔(912年—945年);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年—96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965年—973年);弗拉基米尔一世(978年—1015年在位)该国经历了从专制统治(862年—1132年)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的发展演变。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1237年,兴起于亚洲东北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国大军入侵欧洲东北部地区东北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年—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其继任者是伊凡二世(1341年—1359年在位)。

10-11世纪的基辅罗斯
1359年—1389年在位的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第一次率领俄罗斯诸公国打败了蒙古金帐汗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不久,独立被取消。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年—1389年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队,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年—1425年),与金帐汗国关系时好时坏,不时发生冲突。此时莫斯科公国兼并周边的其他俄罗斯公国,不断地积蓄实力,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具备了国家独立的实力。
瓦西里二世(1425年—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
沙皇俄国争霸波罗的海的最初野心:伊凡雷帝的利沃尼亚战争

国家成型
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大公,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大公之一。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彼尔姆这几个俄罗斯公国。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东罗马帝国灭亡,末代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结婚成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便自称第三“罗马”。
1472年,他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为妻,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阿赫马德汗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horde)的纳贡,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独立。15世纪后期,莫斯科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在文件中偶尔有两次也把自己冠以“царь”的头衔,但始终不敢对外公开正式称沙皇。真正正式加冕为沙皇并对外公开称沙皇的是伊凡四世(1547年)。

扩张之前的俄罗斯
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伊凡三世和索非亚之子。莫斯科大公。继承父亲政策,努力统一俄罗斯。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公国,1521年兼并梁赞公国,大致完成了东北俄罗斯各公国的统一。于是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贵族和诸大公参与政治,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式解决。这个时期,有人(僧侣菲洛费)做赞辞给大公,称“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将永远繁荣”,歌颂这种专制统治。对大公政治的反对者加以严厉的处罚。因此造难的有尼尔·叔伊斯基、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对外政策方面,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的交往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立陶宛的战争也时断时续。

加冕沙皇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扩张政策。得到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1549年设立了特别会议,编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经济、军事,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军事强大后,开始对外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

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大陆,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
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
在俄罗斯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关于伊凡雷帝的神话传说在俄罗斯多得不胜枚举,当代还在广为流传。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作家,是国家明哲的楷模,但他近乎是一个疯子。伊凡虽然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的君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的外号由此而来。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其国号称俄国。伊凡四世之子费多尔无子,死后留里克王朝绝嗣。全俄缙绅会议推举戈东诺夫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为他人工作满六个月以上,就沦为这个人的奴仆。还公布逃亡农奴的追捕期限为五年。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儿子费多尔即位,不久被起义者杀死。

百科x混知:图解缙绅会议
1605年—1613年这一段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是空位时期。1591年,俄罗斯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同父异母兄弟、有王位继承权的季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现,并且得到了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被杀,季米特里即位,史称“伪沙皇季米特里”或“伪季米特里”。由于采取亲波兰的政策,伪季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领下,季米特里被杀,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了,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在克鲁希诺战役打败了俄瑞联军之后,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自己的儿子瓦迪斯拉夫继承俄罗斯的王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罗斯沙皇。但是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波扎尔斯基等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地处欧洲东部的东正教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帝国成立
1613年,全俄罗斯缙绅会议(zemskysobor)宣布立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俄罗斯开始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欧洲承认。彼得一世成为沙皇后,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信奉伊斯兰教的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普鲁士)、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等。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彼得一世是从改变生活习俗开始进行改革的。为了使俄国人在外表上更像西欧人,他在回国后的第二天亲手剪掉了前来觐见他的大贵族们的长胡须,不久又宣布这是全国臣民应尽的义务.彼得还废除了俄国长期以来使用的历法,自1700年1月1日起改用欧洲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彼得从西欧引进了许多文化成分,其中最突出的是发展俄国的教育事业.他亲自聘请几名英国教授到俄国办学和执教,于1701年1月在莫斯科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所世俗学校——数学航海学校。此后,彼得又创办了许多学校。彼得一世认为金钱是进行战争的命脉。他从西欧回国后,立即按照英国的经验进行了币制改革,自1700年起开始在俄国流通新币。他还巧立名目,在短短几年内使各种捐税成倍增加。北方战争开始后,俄军在1700年11月19日进行的纳尔瓦战役中一败涂地。这迫使彼得加紧进行加强俄国军事实力方面的改革。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彼得一世加紧招募新兵,并且仿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彼得一世还在英国人的参与下开始筹建波罗的海舰队;他不仅在国内造船,还多次指示驻英大使在英国买船。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17世纪90年代末,探险家约翰·帕特库尔通过《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条约》成功将俄罗斯,丹麦和萨克森结成联盟,三国于是于1700年发动了俄国北部战役。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从瑞典王国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12年后,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迁都至圣彼得堡(在一战时该城改名为彼得格勒),以窥视欧洲大陆。1721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称彼得大帝。

涉足西欧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可以说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强盛期,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为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是出生于德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公主。1744年被选为俄国彼得三世的妻子,之后成为了俄国的皇后。1762年6月底,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了自己昏庸无能的丈夫,登上了女皇的宝座。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在位期间,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自行瓦解除了大贵族和大地主阶层,国内大多数人都呼吁废除农奴制。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深知农奴制对于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但是她不仅没有废除农奴制,反而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农奴制度,甚至把农奴制扩展到了乌克兰、顿河、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南方各省,使得俄国贵族的领地不断扩大,农奴不断增加。她还颁布了《赐予俄国整个贵族阶层自由》诏书,不仅免除了他们的服役责任,让他们直接继承世袭土地,还给了他们处置农民的无限权力,甚至可以把农奴当做物品随意买卖。1773年俄国爆发了普加乔夫起义。由于不堪大贵族和大地主的压迫,广大农民、市民下层群众、矿工和部分哥萨克在普加乔夫的领导下爆发了革命。他们反对地主,反对农奴制,但确认为沙皇是好沙皇,没有提出反对沙皇的口号。起义使得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恐慌,她派出重兵镇压了起义并且非常残酷地将起义领导者普加乔夫、佩尔菲利耶夫等人处以极刑,将几千名起义官兵流放到西伯利亚。
1768年,与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和黑海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并征战和称霸了数个数个世纪已久的伊斯兰教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原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而叶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瓜分波兰图
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后,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奥斯曼土耳其属下的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势力没有被俄罗斯帝国完全赶出地处欧洲东南部地区的巴尔干半岛,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方,俄国则趁著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罗斯帝国终究也无法避免的卷入了拿破仑战争。1812年6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这支部队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而拿破仑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队撤退之际,俄国军队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扩张东方
早于17世纪,俄罗斯已积极向远东扩张,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罗斯的野心。
1858年5月,俄罗斯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俄罗斯以武力威胁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俄罗斯帝国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
另一方面,俄罗斯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俄罗斯将所占的千岛群岛给予日本,换取日本所占的库页岛南部。

俄罗斯帝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1858年至1911年,俄国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约,又伙同英国对中国帕米尔地区进行了两次私自瓜分,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纳入其版图,策动外蒙古与中国分离,并武装侵占了江东六十四屯、唐努乌梁海(1944年被正式并入俄罗斯)等地区,共计使中国丧失了3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世纪末期,俄罗斯向清廷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内满洲(即东三省)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所谓“黄俄罗斯”。旨在将土地广袤,人口稠密的内满洲也转变为俄国的殖民地。此为俄国远东大战略的最终目的。1900年的庚子俄难(即俄国加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制造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外交事件,洗劫内满洲诸多城镇)之后该战略的实施步伐被大幅度的加快。但由于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败于日本帝国,并且本国也爆发革命,该项战略计划遂成画饼。
俄罗斯在北美洲亦曾经于1787年占有土地,但在1867年将其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当代的阿拉斯加州。
在中亚方面,俄罗斯最早向中亚的活动,是彼得大帝时代,当时已向希瓦汗国扩张。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伊格纳契夫怂恿下,向中亚扩张。由咸海出发。前往希瓦汗国与布哈拉。这二国成为附属国。1864年,攻打浩罕与塔什干。1877年,占有全中亚。沙俄还企图通过支持浩罕汗国的侵略者阿古柏染指新疆,并出兵攻占了伊犁,最后在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曾纪泽坚决交涉的情况下“恋恋不舍”得离开了伊犁,但还是试图割走了中国在新疆的不少领土。

近代改革
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地处欧洲东部边陲半亚洲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封建农奴制。由于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面对严重危机,1861年,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发展成近代资本主义强国,成为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是这次改革不够彻底,保留了一部分封建残余。

帝国灭亡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民众对沙皇制度的不满大增,在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的反战请愿,由于军警擅自开枪镇压造成了所谓的“流血星期日”,此事件成为了1905年全俄大革命的导火索。此次革命虽然成功被镇压,然而严重撼动了沙皇的威权。并且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于是沙皇启用斯托雷平进行改革,斯托雷平上任后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并严厉镇压农民运动,尽管颇具成效,可惜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对马海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俄国联合英法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长达长达三百多年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1917年俄罗斯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罗斯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世界大战,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并且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攻打冬宫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随着停泊在俄罗斯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军舰“阿芙乐尔”号的几声炮响,起义军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发起了总攻。最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国“十月革命”。

疆域
统治范围
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大洲(1799—1856年间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于北美洲,远大于南美洲,是当时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大英帝国,其领土东起白令海峡,囊括整个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西抵波罗的海,南至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兴都库什山脉,隔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中国相望,陆上与李氏朝鲜(1910年前)、日本帝国(1905年后)、中国(1912年前为大清帝国、1912年后为中华民国)、阿富汗、波斯(伊朗)、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瑞典、挪威等国家或地区接壤。

俄国面积辽阔,故地跨十个时区(东二区至东十二区)。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总面积2288万平方公里,面积为欧亚两大洲面积的42%,占整个地球面积的1/22,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
除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的领土,1917年前的俄罗斯帝国还囊括了芬兰(芬兰大公国)、波兰,土耳其的阿尔达汉省、阿尔特温省、厄德尔省、卡尔斯省和埃尔祖鲁姆省的东北区域。在1742到1867年之间,阿拉斯加也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地。
随着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失败,哈米纳条约在1809年9月的签订,芬兰作为一个自治大公国被并入了俄罗斯帝国。沙皇作为一个立宪君主,通过他的政府和芬兰当地的参议院来控制芬兰大公国,牢牢地掌握着任免权。

行政区划
全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千米,人类史上仅次于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最东曾占据阿拉斯加(1867年卖给美国),势力范围广大。为了更好地管理,俄罗斯分成了81个省、20个区及1个自治区。
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政治疆界大致和东欧平原的自然边界一致,但在此之外它还占有芬兰会议王国以及波兰会议王国。它的北界达到了北冰洋以及北冰洋中的诸岛。 俄罗斯帝国的乌拉尔山以东部为其亚洲北部的领地,西伯利亚以及其南部的草原。
俄罗斯帝国的亚州部分和欧洲部分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及里海—高加索山脉为界。南界达到了黑海东南岸以及高加索山脉。西部边界在传统意义上从科拉半岛途经波罗的海直到多瑙河河口,包含了俄罗斯所占有波兰的部分。西边邻国有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以及罗马尼亚。

附属国
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和保护国,有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1914年后的图瓦(唐努乌梁海)等。俄罗斯帝国的亚洲部分占了11个省,17个区和一个自治区(萨哈林岛)。而除俄罗斯本土外,还有另外8个省在芬兰,10个省在波兰。俄罗斯帝国的欧洲部分拥有59个省和一个区(顿河区),战争部长对顿河区拥有管辖权;其他的省有自己的省长管理当地政府。
此外,通常在几个省的省长之上还设有一个秘书长,秘书长一般拥有调动自己管辖范围内军队的特权。1906年,俄罗斯帝国已经在芬兰、华沙、维尔纽斯、基辅、莫斯科和里加设有秘书长。较大的城市(圣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尼古拉耶夫、罗斯托夫)还有独立于省的,它们自己的管理系统;在这些城市中总警监相当于省长。

政治、政体
政体
根据欧洲王族家谱年鉴的记载,俄罗斯帝国在1910年时实施的是普鲁士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这个政体建立于1905年10月,并且作为过渡期和自成一格的政体。然而在这天以前,俄国沙皇的权利是专制而且无限的。

在十月宣言修法和第一帝国杜马开始后(1906年4月27日),专制这个字就被谨慎地保存著,但是权力已转为有限的程度。然而这种政权并没有办法成为有意义的宪法,因为还缺少了议会单位。但是无限专制却给了自我限制专制体系一个空间,无论将会永久专制,或是只按独裁者的意见统治及行事,都只会增加各党间的冲突而已。那么,当前看来,俄国的政府系统最好定义为专制皇帝下的君主权力有限体制。

沙皇
彼得大帝在1721年时改称自己为皇帝,并且宣布自己为全俄罗斯的皇帝。之后的统治者也一直延用这个名称,一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被推翻为止。 俄罗斯的君主在1547–1721年间一直使用沙皇这个称号,但之后都是使用皇帝这个名称,只是在中文半音半意的译法下,还是称其为沙皇。 皇帝的权力在十月宣言之前被两项规定所限制,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现有的体制。教宗保罗一世认为,皇帝和其配偶都必须是东正教教会的成员,而且必须要遵守继承权法(PaulineLaws)的规定。但是到了1905年10月17日,情况就改变了,皇帝自愿限制他的立法权力。他认为在没有经过帝国杜马(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的同意下,任何提案皆无法通过成为法律。虽然在1906年4月28日时出现了与上述道德责任相关的法律,并且和组织法一起扩增,但同时皇帝仍然握有解散杜马的权利,并且他也行使了这项权利。

内阁
参政院
为了改革中央机构,彼得一世在1711年2月出征土耳其前夕颁布了组建参政院(Сенат)的诏令.参政院取代大贵族杜马成了一个完全受监督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沙皇的驯服工具,它的建立对专制制度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内阁
根据1905年10月18日起的法律规定,用作支持沙皇的最高议会被建立,并在政府首脑的名义下,设立了俄国首相。俄国政府由其所有的政府部门和它们的部长组成,各部长并列在下:
皇家法庭法官;外交部长;战争部长;海军司令经济部长;工商业部长(1905年创立);国务部长(包括保安,医疗,审查及出版,邮政及通讯,涉外领土事务,事务统计);农业部长;交通部长;司法部长;教育部长。

议会
帝国议会
根据1906年2月20日制定的法律,帝国议会和帝国杜马合并成为立法的上议院,并且皇帝的立法权从这个时候开始只有和两议院合作才能正常运作。
帝国议会,产生了196个席位,其中有98个由皇帝提名,剩下的98人则是由选举产生,而且总理也是其成员之一。关于这些当选议员,其中有3人是希腊正教的僧侣神父,另外3人是负责掌管教区或世俗职务的白神父,剩下的18人是贵族,6人是大学或科学学院的成员,以及6人来自商会,6人来自工业局,18人来自有地方自治局的政府,其余16人则无,并且有6位来自波兰。然而当立法单位和杜马合作后,该组织的提案却很少被实行。

参议院
建立于彼得一世改革的俄罗斯参议院(Правительствующийсенат,PravitelstvuyushchiSenat,iedirectingorgoverningsenate)的成员全部由沙皇任命。而它巨大的功能是由其分开的部门的职务组成的。它是拥有否决权的最高机构;是帝国的会计部,也是政治犯的最高法庭;而且它还有一个部门起着同英国纹章院类似的功效。它还对帝国所有机关发生的争论拥有裁判权,特别是对中央代表和地方选举出的机构之间的矛盾。最后,它还颁布新的法律,一个理论上的功能赋予了它同美国最高法院相同的权力:拒绝实施与基本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下议院
帝国杜马或是英制杜马(杜马帝国)组成了俄罗斯国会的下议院,共有442个席位,并且拥有极度复杂的选举方式。这些会员的工作是争取占了其中压倒性多数的富裕人家支持,尤其是地主阶级,并且代表俄罗斯人民发声。除了中亚之外的每一个省,都会推举出几个成员,并且他们大多来自大城市。然而这还不表示他们能成为正式议员,他们还必须通过由农民、公民和地主阶级的决选才能正式出任。然而当代表团代表较弱势的业主出席时,那些富有的业主们将会亲自上阵,公民(都会人士)则是依照课税财产被分成两类,并且被选为省代表团的成员,农民则是由小行政区的代表团所代表。工人阶级则是以特别的方法对待,如果不是每个工厂任用50个员工,则是选出一个或以上的代表参加代表团。
在代表团里他们进行了秘密的过半数获胜选举,优胜者可以代表其参加杜马英制议会。自从这些人形成了保守势力(下议院和公民),改革派的人得已拥有从各阶层政府推选出一个人参加代表团的权力。因此如果杜马拥有一些激进份子,那是因为他们享有了七个大城市的特殊专营权,分别是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敖德萨、里加和波兰的华沙和罗兹。然而地方会直接选出杜马的成员,虽说他们的选举是依照应税财产而有所区别的,并且如此一来会给有钱人家一些优势,以及选出相同数量的代表。

杜马会议
教会
最神圣的主教会议(1721年成立)是俄罗斯正教会的最高政府机关。这是一个由世俗检察官主持,代表着沙皇,以及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三个大城市和格鲁吉亚的大主教,另外还有轮流任职的主教。

法律
1767年叶卡捷琳娜还亲自为法典委员会编写了《圣谕》她引用了大量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圣谕》中充满了“自由”,“平等”,“民主”等词汇这是叶卡捷琳娜将自己的民主思想实施到法律中的一次伟大实践。体现了女皇在执政初期想要在俄罗斯推行民主政治的决心。

国家象征

国旗
1721年彼得大帝登基后,俄罗斯帝国的国旗曾长期是罗曼诺夫皇室的皇帝私人御旗—金底黑色双头鹰,19世纪末,尼古拉二世才将国旗更改为现有样式。该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帝国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国徽
在东罗马帝国日趋灭亡的过程中,俄罗斯将双头鹰图案引入自己的国徽。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3年娶了拜占廷帝国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后,将双头鹰图案放进俄罗斯国徽中,以示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
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交界处,它一头望着西方的欧洲东南部,另一头望着东方的亚洲西部地区,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在俄罗斯的国玺上出现,直至1918年。

科技
铁路
1860年后的铁路规划和建设对于俄罗斯帝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央机关和贵族阶层们基本垄断了决策,但地方氏族阶层为铁路的建设提供了需求。地方的贵族、商人和企业家畅想“从地方到帝国”的未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时常与其他城市竞争,由此也为帝国的经济做出了贡献。
俄国军队在19世纪80年代在中亚修建了两条主要铁路:高加索铁路,连接黑海海滨的巴统和里海海滨的巴库;外里海铁路,由里海海滨的克拉斯诺沃茨克起始,直至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两条铁路为帝国的商业和战略需求服务,同时促进了人口流动。

民族
20世纪初俄国共有200多个民族,使用146种语言和方言。但国家居民的主要部分(近80%),由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五个民族构成。大俄罗斯人占国家人口的443%(5570万人);乌克兰人(或称小俄罗斯人)占178%(2240万)和白俄罗斯人占47%(590万),这三个俄罗斯民族(1917年革命前,“全俄罗斯人”这个术语包括三个主要的东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人口加在一起共占全国总人口的668%。

社会
俄罗斯帝国的俄罗斯人被分为四个等级:贵族、商人、哥萨克和农民。而高加索人,鞑靼人等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外籍人。在俄罗斯人中816%的人是农民,93%的人是商人,62%的人是军人,只有09%的人是贵族(06%)和神职人员(03%)。在8800多万农民中,有一多半是农奴,剩下的则是被限制在土地上的农民(绝大多数)和自由的农民(少数)。
俄国农奴制创立于16世纪,在17世纪中期(1647年)成为了法律条文在1861年的改革后,俄罗斯帝国废除了农奴制。
从农奴变成的农民得到了分配的耕地。但这些土地只是被分给了农村公社,一个管理这些耕地所有权和税款的组织。如果想切实的拥有耕地,农民需要交付附有税率的“赎金”。而在那时候,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去给别人干短工来赚取“赎回”土地的钱。不过在向沙皇交了这笔钱之后,新生的农民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农民,不受地主的任何限制。但是这笔钱很高,因为是先由沙皇付给地主赎金,所以农民直接把钱还给沙皇,而后者要求的年利率是6%,支付期限是49年。另外,对地主经济上的补偿理由并不是土地,而是他们损失了应该为其义务劳动的农奴。不仅如此,很多地主还盘算着如何减少以前自己地上的农奴可以分得的已经少得可怜的土地,比如剥夺他们最需要的部分:农奴小屋周边的牧草地。其结果就是自由身的农民依然需要为以前的主人干活,借此来偿还赎回土地的费用。

宗教
俄罗斯帝国的国教是东正教,沙皇是其领袖,同时还保有最高保护者的称号。沙皇虽然能够进行任命与去职,却不能修改教条及教会传授的内容。东正教在宗教意义上的领导机关是最神圣主教会议,这一会议在宗教事宜上享有极大的权力。理论上所有宗教信仰都是自由的,但对于犹太人则有一定的限制。

历代君主
历代沙皇
序号| 中文名| 在位时间丨 备注
1伊凡四世|1547年—1584年|伊凡雷帝
2费多尔·伊万诺维奇|1584年—1598年|费奥多尔一世(敲钟者)
3鲍里斯·戈东诺夫|1598年—1605年|空白
4费奥多尔·戈东诺夫|1605年(58天)|费奥多尔二世
5伪季米特里一世|1605年—1606年|空白
6瓦西里四世丨1606年—1610年丨空白
7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丨1613年—1645年|米哈伊尔一世
8阿列克谢一世|1645年—1676年|空白
9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1676年—1682年|费奥多尔三世
10伊凡五世|1682年—1689年丨空白
11彼得一世|1689年—1721年|空白

俄罗斯历代沙皇(历代皇帝)
1721年—1725年彼得一世(大帝)
1725年—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女)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一世(女)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幼帝)
1741年—1762年伊丽莎白一世(女)
1762年—1762年彼得三世
1762年—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女)
1796年—1801年保罗一世
1801年—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王)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
1881年—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和平缔造者)
1894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皇帝头衔
至1907年,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头衔全称为:奉天承运,上帝册封尼古拉为全俄罗斯的皇帝;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沙皇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塔夫利达(克里米亚)和克森尼索(南克里米亚)沙皇,格鲁吉亚沙皇;普斯科夫领主;斯摩棱斯克大公,立陶宛大公,利沃尼亚(西乌克兰)大公,波多利亚(中乌克兰)大公,芬兰大公;爱沙尼亚亲王,立窝尼亚亲王,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拉脱维亚)亲王,萨莫吉提亚(东立陶宛)亲王,比亚韦斯托克亲王,卡累利阿亲王,特维尔亲王,尤格拉亲王,彼尔姆亲王,弗拉特卡亲王,保加利亚以及其他领地的亲王;下诺夫哥罗德、切尔尼戈夫、梁赞、波罗茨克、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别洛热尔斯克、乌多尔、奥勃多尔、康迪亚、维捷布斯克、姆斯季斯拉夫和所有北方地区的领主和大公;伊弗里亚(南格鲁吉亚)、卡提里亚(东格鲁吉亚)、卡巴尔达和亚美尼亚所有省份的领主和君主;切尔克斯人和山地高加索人的领主;土耳其斯坦领主;挪威王位继承人,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斯托尔曼因、迪特马申和奥尔登堡公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