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新华社09-22 18: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新华社09-22 18: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主要内容如下。
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纲要。
一、战略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优质地理标志、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商业秘密保护不断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有力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关系,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原则
——法治保障,严格保护。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
——改革驱动,质量引领。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重点,统筹协调。坚持战略引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
——科学治理,合作共赢。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让创新创造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三、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
(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法律体系。开展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研究,做好专门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增强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统一性。根据实际及时修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探索制定地理标志、外观设计等专门法律法规,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制定修改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制度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立法。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结合有关诉讼法的修改及贯彻落实,研究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特别程序法律制度。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依法及时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适时扩大保护客体范围,提高保护标准,全面建立并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
(五)构建职责统一、科学规范、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持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宏观管理、区域协调和涉外事宜统筹等方面事权,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实施一流专利商标审查机构建设工程,建立专利商标审查官制度,优化专利商标审查协作机制,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
(六)构建公正合理、评估科学的政策体系。坚持严格保护的政策导向,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完善以强化保护为导向的专利商标审查政策。健全著作权登记制度、网络保护和交易规则。完善知识产权审查注册登记政策调整机制,建立审查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政策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评估机制。
(七)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研究完善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四、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八)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实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工程,加强审判基础、体制机制和智慧法院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优化审判机构布局,完善上诉审理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构建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的审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法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选拔,加强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确保案件审判质效。积极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建设。统一知识产权司法裁判标准和法律适用,完善裁判规则。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制度。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司法解释,配套制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加强知识产权案件检察监督机制建设,加强量刑建议指导和抗诉指导。
(九)健全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依法科学配置和行使有关行政部门的调查权、处罚权和强制权。建立统一协调的执法标准、证据规则和案例指导制度。大力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探索建立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提升执法监管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工作体系。发挥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作用,加大行政裁决执行力度。探索依当事人申请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调查机制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推进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
(十)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政府履职尽责、执法部门严格监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市场主体规范管理、行业组织自律自治、社会公众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明晰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职责权限和管辖范围,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依法依规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惩戒。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加强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支持和监管。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网络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
五、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
(十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以质量和价值为标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优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
(十二)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调查机制。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建立完善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的声明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价格统计发布机制。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十三)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建设若干聚焦产业、带动区域的运营平台,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健全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等服务。开展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建设试点工作。打造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
六、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十四)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工程,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开放深度、广度,实现与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信息的共享融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利用新技术建设智能化专利商标审查和管理系统,优化审查流程,实现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完善主干服务网络,扩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服务网点,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互联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专业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咨询服务,健全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完善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服务机制。
(十五)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明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和范围,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统筹推进分级分类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高水平的专门化服务机构。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畅通沟通渠道,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社会满意度。
(十六)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强知识产权数据标准制定和数据资源供给,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信息加工和服务机制。规范知识产权数据交易市场,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处理好数据开放与数据隐私保护的关系,提高传播利用效率,充分实现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市场价值。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数据交换,提升运用全球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七、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十七)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培养公民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倡导创新文化,弘扬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大力宣传锐意创新和诚信经营的典型企业,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责任。厚植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培养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法治文化、创新文化和公民道德修养融合共生、相互促进。
(十八)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平台,拓展社交媒体、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宣传,形成覆盖国内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知识产权宣传品牌。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深化理论和政策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十九)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自主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推进论证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实施知识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相关高校布局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相关高校二级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做好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发一批知识产权精品课程。开展干部知识产权学习教育。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
八、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二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完善国际对话交流机制,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积极推进与经贸相关的多双边知识产权对外谈判。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与各国知识产权审查机构合作,推动审查信息共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提升知识产权仲裁国际化水平。鼓励高水平外国机构来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
(二十一)构建多边和双边协调联动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多边合作体系,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框架和多边机制中的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务实合作,打造高层次合作平台,推进信息、数据资源项目合作,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专利检索、审查、培训等多样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工作力量。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拓展海外专利布局渠道。推动专利与国际标准制定有效结合。塑造中国商标品牌良好形象,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加强中国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全球推介。
九、组织保障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制定实施落实本纲要的年度推进计划。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本纲要实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相协调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统筹部署相关任务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二十三)加强条件保障。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本纲要实施工作的支持。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相关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保障任务落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二十四)加强考核评估。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本纲要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总结,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纳入相关工作评价,重要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中,注重考核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成效。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纳入督查考核范围。
国新办举行奋力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新闻发布会
中国市场监管报10-01 12:48中国工商报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就是知识产权强国。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先生,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先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林广海先生,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黄圣彪先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燕军先生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申长雨先生介绍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谢谢主持人。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的有关情况。
去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抓紧制定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面简称《纲要》)编制工作,于近日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纲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十五年发展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纲要》明确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描绘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首先,在指导思想方面。《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为指导,这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总遵循、总指针。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在工作原则方面。《纲要》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遵循“法治保障,严格保护”“改革驱动,质量引领”“聚焦重点,统筹协调”“科学治理,合作共赢”四项工作原则。
第三,在发展目标方面。《纲要》确立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两个具体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第二个目标是,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第四,在重点任务方面。《纲要》明确了六项重点。一是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法律体系,职责统一、科学规范、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公正合理、评估科学的政策体系,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二是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三是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四是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五是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六是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多边和双边协调联动的国际合作网络。
在组织保障方面。《纲要》强调做好三方面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制定实施落实《纲要》的年度推进计划。二是加强条件保障。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纲要》实施工作的支持。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相关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保障任务落实。三是加强考核评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纲要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总结,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下面,我们愿就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陈文俊:谢谢申局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在发展目标方面,《纲要》提出到2025年需要实现的四项预期性指标,请问对这四项预期性指标应该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应该如何统计测算?谢谢。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纲要》提出,到2025年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以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四个预期性指标。这四个指标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第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25年达到13%。这个指标,体现的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专门的核算和发布机制。根据统计,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1.4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1.6%,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第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这个指标,是指当年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体现了版权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据有关统计,2019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为7.3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39%。
第三,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这个指标,表征了我国对国外知识产权的利用程度和我国知识产权的出口竞争力。根据统计,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为3194.4亿元,呈现出“出口进口同步增长、出口增速更胜一筹”的局面。
第四,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我们所说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还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根据统计,2020年我们国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6.3件。
这四项指标都非常重要,也都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但是要顺利实现也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谢谢。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刚才也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同样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请问,《纲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部署了哪些亮点举措?
申长雨: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谢谢你的提问。《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激励这一定位,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了一系列部署,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目标原则。《纲要》将法治保障、严格保护作为四项工作原则之首。强调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并明确了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的具体目标。
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强调要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法律体系。包括根据实际及时修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探索制定地理标志、外观设计等专门法律法规,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制定修改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适时扩大保护客体范围,提高保护标准,全面建立并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等。
三是加强源头保护。《纲要》明确,要完善以强化保护为导向的专利商标审查政策,实施一流专利商标审查机构建设工程,建立专利商标审查官制度,优化专利商标审查协作机制,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四是创新保护规则。《纲要》明确,要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包括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完善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五是健全保护体系。《纲要》明确,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特别是健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我们将按照《纲要》部署,认真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版权强国建设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能否介绍一下国家版权局将如何贯彻落实《纲要》?谢谢。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你。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不断做好版权工作,对于保护、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版权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推进版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建设版权强国为中心目标,以全面加强版权保护、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基本任务,以进一步完善版权工作体系为主要措施,不断提升版权工作水平和效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贡献更加强劲的内在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版权支撑。主要是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提高版权工作法治化水平。立足于保护权利、鼓励创作、促进传播和平衡利益原则,根据形势变化和既有经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作出总体安排,着力解决新业态、新领域版权保护相关问题,构筑版权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统一协调,现代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版权法律制度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是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把全面保护作为版权工作主基调,把网络版权保护作为主战场,强化保护力度、拓展保护范围、突出保护重点、讲求保护实效。坚持“严格保护,提升效能,分类监管,引导规范”的监管工作思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突出大要案件查处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集中力量抓大案、抓关键。加大对侵权盗版惩治力度,坚决做到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维护良好的版权环境和秩序。
三是推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版权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打造更加完善的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扩大版权有效供给,提升版权交易水平,推动版权全面运用,推进版权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统筹推进版权领域国际合作。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版权开放合作,积极参与版权国际事务,加强多双边版权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版权治理,讲好中国版权故事,推动全球版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开放、包容、公平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版权国际规则体系。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
《纲要》提出要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能否介绍关于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方面有哪些进展?下一步主要考虑是什么?谢谢。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黄圣彪: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我来回答。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把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任务。2020年,全国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4.9万项,成交额2.8万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8.6万项,成交额1.1万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39.8%。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
第一,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一是对科技活动在选题、研发、评估等环节,提出明确的知识产权要求。二是建立科研活动知识产权清单制度,将知识产权融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第二,成果转化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部会同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40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和转化积极性,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三,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建有全国性或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40余家,400多家专业性和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县级及以上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第四,面向应用场景,支持具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其中,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百城百园成果转化行动,面向基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就业等应用场景,开展针对性的示范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国开行联合设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专项债,引导更多资源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十四五”期间,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安排,科技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点是两方面:
第一,下功夫促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加大高质量专利转化应用绩效的评价权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把技术交易合同额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第二,下功夫推进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技术交易与监管体系,有序推进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请问司法审判如何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林广海:
这个问题涉及人民法院的工作,我来回答。《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这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认真传达学习《纲要》精神,研究具体贯彻意见。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将发布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有关意见,就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效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依法公正高效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依法严格保护各类知识产权,依法审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加大农业、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需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发布典型案例,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维护大中小型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法治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保护科研人员享有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和惩治力度,及时有效阻遏侵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对于知识产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行为的规制力度,防止滥用知识产权,推进知识产权诉讼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依当事人申请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加强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推动健全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诉讼规范,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遴选和交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选拔。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就在昨天,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案件,我们想了解,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后,在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是怎么样的,下一步有什么计划?谢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燕军: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涉及到市场监管总局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我来回答。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知识产权执法作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坚持执法办案与制度建设并重,加强统筹谋划,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市场监管总局连续2年印发知识产权执法行动方案,加强对地方的组织指导,针对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侵犯地理标志、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等违法行为,保持严厉打击态势。今年1-8月,全国共查处违法案件近2万件,对违法者产生了有力震慑。
二是关注民生热点,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始终将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商品作为执法重点。2020年以来,指导各地加大对抗疫防护用品、食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等商品的执法力度。去年,全国共查处涉及上述商品的侵权假冒案件2.5万件,涉案金额5亿多元。去年4月,部署25个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行动,严查恶意申请注册“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标行为,依法对34个违法主体作出行政处罚。
三是坚持平等保护,依法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在执法工作中,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一视同仁。去年10月,组织9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涉嫌侵犯外资企业商标权的机械密封件企业开展突击检查,深挖制假售假产业链。截止今年1月,共查办系列案件25件,涉案金额9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0件,有力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充分发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每年印发工作要点,召开全国会议部署,协调成员单位落实。同时,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去年8月,联合中宣部、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等8个部门,印发加强侵权假冒商品销毁的指导意见。同时,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引导和督促各地工作深入开展。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执法的重点任务。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落实《纲要》部署,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继续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二是完善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好长三角、京津冀、淮海经济区等执法协作机制作用,推广有益经验,增强区域间执法合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业务培训,保障基层执法装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执法赋能,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前一段时间,“全红婵”等奥运冠军姓名遭遇商标抢注的现象受到社会公众高度关注。请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这些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在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申长雨: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日本东京奥运会期间,确实出现了奥运冠军姓名遭遇商标抢注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类行为坚决反对,及时打击。8月19日,我们已经发布通告,对“杨倩”“陈梦”“全红婵”等109件恶意抢注商标,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予以快速驳回,并曝光了申请人和代理机构名单,在全社会营造了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的高压态势,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目前,有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已经约谈了相关代理机构,并作出了行政处罚。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保持对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的高压态势。
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是高度重视。自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动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对奥林匹克标志进行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立体化保护,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等奥林匹克标志实施专门保护。同时,我们指导北京市、河北省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只有几个月时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支持办好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纲要》提出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让创新创造更多惠及各国人民”的工作原则,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体现上述工作原则?如何推进落实?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
谢谢你的提问。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始终是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纲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这方面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与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积极推进与经贸相关的多双边知识产权谈判,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审查机构合作,鼓励高水平外国机构来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等。
另一方面,要构建多边和双边协调联动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多边合作体系,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框架和多边机制中的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务实合作,拓展海外专利布局渠道,塑造中国商标品牌良好形象,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加强中国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全球推介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纲要》的部署,不断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让创新创造更多惠及各国人民。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们注意到,中国排名提升至第12位。我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评价和理解这一排位的提升?《纲要》又将如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谢谢。
申长雨: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到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排名连续第9年稳步上升,已经累计提升了23位,进步巨大,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排名持续稳步上升,确立了作为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这凸显了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评价是客观的。
当然,对这个排名,我们也有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分项指标中,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国内市场规模、专利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特别是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在另一些指标上,我们的表现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为牵引,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特别是要聚焦创新环境营造、科技开放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实现更大的进步。谢谢。
陈文俊:
谢谢申局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