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 正文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三个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1-09-06 07:5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查看更多视频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运动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带来三大历史启示
人民网04-13 08:52人民网官方帐号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党史微课”系列微视频,作为“国史讲堂”第二季的内容,约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民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内涵。

本期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李庆刚。

本讲内容要点: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审视这段历史,可以得出三点启示:

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中,我们中国人真正从心理上站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可以说,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第二,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人民军队不畏强敌、勇敢出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发展壮大。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战火的淬炼,人民军队真正地在各方面成长起来。

第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保障。朝鲜战场在打仗,全体中国人民被动员起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联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再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立国之战,自然而然就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只有党的领导才是我们打出国威军威的根本之所在。

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是一条了不起的伟大的经验,我们应当好好地继承、发扬。

附: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和背景。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020年7月2日报道,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名称:抗美援朝
发生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地点:朝鲜半岛
参战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结果:1953年7月,交战协议签字停战。

抗美援朝
主体事件:朝鲜
参战国:韩国
参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战国:美国等联军
抗美援朝相关战役
长津湖战役
上甘岭战役
金城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部分)
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
杨根思,特级战斗英雄
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
杨连第,一级战斗英雄

我国对外援助的战役:
万历朝鲜战争(地点:朝鲜半岛及附近海域)
抗美援越战争(地点:越南)
抗美援朝(地点:朝鲜半岛)
越南抗法战争(地点:中南半岛)

抗美援朝纪念章奖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
辽东抗美援朝纪念章
坚决抗美援朝奖章
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
真实的抗美援朝,人民从未遗忘

朝鲜半岛的分裂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5]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势力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中苏同盟促美改变对台政策。
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国家以后,南北双方都试图通过武力实现民族的统一。美国和苏联当时都无意在亚洲出现双方直接冲突的局面,因此,对其代理人均采取了限制和压抑的措施。
1950年1月底,由于中苏条约谈判中来自中方的压力,莫斯科改变了主意。为了保证苏联在亚洲的战略利益,以朝鲜半岛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顺港,在4月10日—25日的秘密会谈中,斯大林与金日成详细讨论并最终批准了发动战争的计划。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访北京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斯大林要求毛泽东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5月15日,毛泽东表示同意金日成统一半岛的计划,但是并未被朝方告知时间表。当战争爆发时,中国并未事先得到消息。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

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干涉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朝鲜人民军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8月31日,又发动了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35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11]。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金刚川》背后:真实的抗美援朝,人民从未遗忘!
朝鲜战争时,美国几次想将战场扩大到中国境内,为何最终放弃?

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70年前的今天就是2020年10月19日,中国做了一个让美国后悔的决定。

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第三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

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有较大损失,但仍歼敌7.8万多人。

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

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发起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为打破美国空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交通运输,志愿军发起了“反绞杀”斗争。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为促进停战实现,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停战协议签署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方面 职务 备注
朝中 首席代表 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 代表 人民军侦察局局长李相朝、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94年,考虑到朝鲜方面的要求,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召回了驻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从朝鲜平壤奉调回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
抗美援朝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态度为何一变再变

志愿军116师放跑美军,韩先楚不怒反喜:五个人就能拿下汉城
志愿军“冷枪”运动,吓得英军往战壕外扔屎,美军裸体挑衅被击毙
上草洞之战:志愿军王牌师经典一战,美军第一次整编制举手投降

伤亡情况(部队伤亡)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为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国防部公布54246为战争期间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战区内死亡人数中的,官方公布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当场阵亡33629人,战区内死亡36574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统计时间 统计来源 统计数据
1951年8月15日 志愿军作战处关于志愿军作战减员统计
阵亡115786人,战伤221264人,失踪、被俘29095人,共计366145人。

无统计时间
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统计资料 阵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失踪及被俘等25621人,共计420247人。
1953年9月8日 军委作战部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
非作战减员共556146人。其中病亡4204人,事故亡10808人,其他228133人,病和非战伤入院214735人。在非作战减员556146人中有173405人归队,实际非作战减员为382741人。
牺牲33年后活着的志愿军烈士 一人毙敌上百人 黄继光也受他激励
美军虐杀1.7万志愿军,4女兵被轮流蹂躏,惨遭10挺机枪扫射
这支连队坚守上甘岭14昼夜 消灭1600多敌军 被授予集体特等功

战俘
1951年3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在朝鲜的3个兵团各组织1个外俘管训团,负责前线接管俘虏,并将俘虏送到后方俘管团;由国内西北、西南、华东、中南等地区各组织1个外俘管理大队,到朝鲜参加外俘管理和训练工作。4月24日,正式组成志愿军战俘管理处。战俘管理处下设4个俘管团另两个大队(后增加5个团)。
朝中方面共直接遣返联合国军方面被俘人员12773人,其中南朝鲜军被俘人员7890人(美国陆军战史统计为遣返南朝鲜战俘7862人),联合国军被俘人员4913人。其中21名美军战俘和1名英军战俘,获得了在中国的居住权。后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陆续回到了美国。
1951年底,经中朝双方协商:联合国军战俘由志愿军负责管理,南朝鲜军战俘由朝鲜人民军管理。美方拒绝先讨论确定遣返战俘的原则,提出“自愿遣返”的原则,主张选择遣返的战俘一对一交换,交换后一方尚余战俘与他方所拘留的外籍平民和选择遣返的平民进行交换,不选择遣返的战俘一律释放为平民。为证明有大量战俘不愿意遣返,美方在战俘营中进行所谓的“甄别”活动,使用南朝鲜和台湾国民党的特务,非法强迫朝中战俘写血书、盖血指印、在身上刺字,甚至杀害战俘,以逼迫他们拒绝遣返。
1952年5月7日,朝中战俘扣留了美军战俘营长官杜德准将,要求停止甄别,给予人道待遇。
1952年4月19日,美方宣称经过“甄别”,有42100名朝鲜籍战俘和15599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拒绝遣返”,遣返概数约为7万人。7月13日,美方又提出遣返概数为83000人,其中朝鲜人民军76400人,志愿军6400人。

武器损失
志愿军: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挺)。
联合国军: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时止,被中朝军队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累计共12224架;被击毁击伤和缴获坦克3064辆;被击毁击伤和被缴获各种炮7695门,被击沉击伤舰艇257艘。
其中志愿军击毁击伤“联合国军”坦克2006辆、汽车3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联合国军”坦克245辆、汽车5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037门、各种枪73262支(挺),及大量物资和装备。

大事记载(时间 事件)
1950年6月25日晚 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开始内战,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8日 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
1950年7月5日 “联合国军”参战。
10月1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苹果不一定要有 上甘岭精神不能丢。

历史客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
1950年10月,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2个后勤分部,30万人参战;
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共有9个军30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1个铁道兵师,4个后勤分部,45万人参加作战;
1951年4月,第四次战役时,志愿军入朝兵力为14个军42个步兵师,11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3个铁道兵师,6个后勤分部,达95万人;
1951年10月,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期间,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9个军,58个步兵师,9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6个后勤分部,115万人;
1952年2月,巩固阵地作战开始时,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7个军,52个师,9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95万人;
1952年10月,秋季战术反击作和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7个军,52个步兵师,10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97万人;
1953年5月,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9个军,59个师,14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135万人。

主要指挥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司令部)正、副司令员名单
司令员:
彭德怀(1950.10.8—1954.9.11)
邓华(代:1952.12.20—1954.9.6;1954.9.6—1954.10.30)
杨得志(1954.10.31—1955.7)
杨勇(1955.7—1958.10)
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
政治委员:彭德怀、邓华、王平
政治部主任:杜平、李志民、甘泗琪
参谋长:解方、李达
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吴先恩
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聂凤智,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常乾坤、段苏权、成钧
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万毅、高存信、匡裕民,炮兵指挥所副司令员:成钧(兼)
铁道司令员:贺晋年、刘居英,铁道副司令员:李寿轩、叶林 防空兵司令:成钧

各兵团正、副司令员 兵团 职务 姓名
13兵团 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
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王建安,副司令员:陶勇、王必成
3兵团 司令员:陈赓、许世友,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绍山
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韩先楚、黄永胜,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曾思玉
20兵团 司令员:杨成武、杨勇,副司令员:王平
23兵团 司令员:董其武,副司令员:边章伍、姚喆

朝鲜战争初期(1950年10月至12月)
美国 第8集团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骑兵第1师,步兵第2师、第3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空降第187团。
远东海军—第7舰队
舰艇170余艘、飞机300余架
远东空军:飞机500余架

朝鲜战争停战前(1953年7月)
美国:第八集团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步兵第2师,第3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第40师,第45师,步兵第5团,空降第187团。
远东海军—第7舰队
舰艇210艇、飞机383架
远东空军、第315运输机师
飞机1440架

主要指挥员:历任“联合国军”司令
姓名 时间
麦克阿瑟 1950.6.27—1951.4.11
李奇微 1951.4—1952.4.28
克拉克 1952.5—1953.7.27

战争影响

国内经济
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1952年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至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军事建设
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工作的国防会议上强调,各军兵种都要有深刻的战争思想,并立即着手拟定三年建设计划。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随即确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开始大规模扩编或改装部队。海军于10月下旬形成了三年发展规划。
1952年1月,根据朝鲜战场的战局发展情况,人民解放军在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基础上,着手拟定新的发展规划。7月,中央和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拟定的1953~1957年五年军事建设计划纲要。到1958年,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空军占总员额的12.2%,海军占5.8%,炮兵占4.8%,装甲兵占2.3%。
1951年10月,中苏两国签订协定,确定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装备,同时提供各种兵器与弹药首先是陆军轻武器与弹药的制造蓝图。从1950年开始,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组建了防坦克歼击炮兵师、火箭炮兵师。1950年11月到1955年4月,中国从苏联共购入30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到1954年初,人民空军有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各型飞机3000余架。到1955年底,人民解放军用进口和仿制的苏式武器,共换装和装备了106个步兵师,9个骑兵、守备、内卫师,17个地面炮兵师,17个高炮师,4个坦克、机械化师,33个航空兵师和9个舰艇支队。
部队合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战术更加丰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赴朝鲜参战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又1个师、空军12个师、野战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射炮兵5个师又13个团和50多个独立营、坦克3个师9个团、工兵15个团、铁道兵10个师,以及大量担负后勤保障任务的后勤分部、兵站、医院、汽车团、辎重运输担架团、警卫团等部队和担负后方剿匪、警卫、押运、装卸与防空任务的公安部队。到抗美援朝战争停战时,先后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已经达290多万人。至1953年8月,经受过抗美援朝战争锻炼的部队占全军部队的比例,步兵为70%以上,空军为41%,炮兵为73%,装甲兵30%以上,高射炮兵为60%以上,工兵为57%,铁道兵为100%,公安部队为11.7%。

对台关系
根据华东军区颁发的训练大纲: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军兵种部队分别训练;1951年4月至5月,进行陆海空协同登陆进攻合练,然后三军协同解放台湾。朝鲜在加紧进攻南方的战役准备,莫斯科减缓和压缩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转而支持朝鲜。
美国迅速作出反应。6月27日杜鲁门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借机进驻台湾海峡。此举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出现了根本转变,也彻底中断了解放台湾的战役。

战争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人民网)
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史学家和田春树《朝鲜战争全史》)
抗美援朝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美国在朝鲜打了两场战争,赢了北朝鲜,却输给了红色中国。(纽约时报)
抗美援朝战争无可争议地表明,“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毛泽东文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江泽民)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习近平)



直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18位上将,你知道都有谁吗?
09-04 20:57数说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先后投入了290余万的兵力参加战斗,战斗伤亡达36万余人,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在日后新中国的57位上将中有18位曾经直接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除了我们熟悉的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外,你知道还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18位上将。

1、邓华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邓华是四野第15兵团司令,朝鲜战争爆发后,邓华的15兵团部与黄永胜的13兵团部对调,邓华任13兵团司令员,率领38、39、40、42四个军最先入朝。之后13兵团部改为志愿军司令部,邓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总司令指挥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彭老总回国后,邓华于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等战役。1953年7月,金城战役后,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回国后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受到彭老总错案的牵连被撤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军界沉寂,1980年在上海病逝,终年70岁。

2、洪学智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洪学智任四野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朝鲜战争爆发后,洪学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负责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赞许。
1951年6月,洪学智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为志愿军建立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回国后于1954年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受到彭老总错案的牵连被下放。
回国后,洪学智长期在后勤战线上工作,1988年在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上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六星上将”。2006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韩先楚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韩先楚任四野12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4月率领40军、43军解放海南岛。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被任命为中原人民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
从1952年7月到1953年4月,韩先楚先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党委常委兼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等职。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后韩先楚又先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6年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4、宋时轮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宋时轮担任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宁沪杭的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宋时轮率领9兵团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的部队进入朝鲜,长津湖之战便是九兵团战史上的杰作。
在朝鲜战场上,宋时轮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指挥第二、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
1952年秋回国后,宋时轮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后宋时轮长期负责军队的教育和训练工作,1991年宋时轮在上海去世,享年84岁。

5、杨得志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杨得志担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朝鲜战争爆发后,杨得志率领的19兵团成为第四批入朝参战的部队。
在朝鲜战场上,杨得志先是作为19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夏开始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4年接替邓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回国后杨得志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并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得志在大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待了25年,先后担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升任总参谋长。199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6、甘泗淇上将
解放战争时期,甘泗淇担任一野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扶眉、兰州、宁夏、河西等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甘泗淇于1951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部队的政治工作作出重要的贡献。
1952年12月,甘泗淇从朝鲜回国,出席全军参谋长、主任联席会议。1953年调任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甘泗淇因心脏病猝死于办公室,终年60岁。

7、李志民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李志民先后担任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政委等职。1951年李志民作为19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1952年12月,李志民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指挥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
朝鲜停战后,李志民又先后担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期间李志民曾遭到迫害,198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8、李达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李达担任二野参谋长一职,参与组织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等诸多战役。1953年李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参谋长一职,参与组织指挥夏季反击战役。
回国后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迫害,被非法关押了四年之久。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9、周纯全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周纯全担任四野后勤部第一部长。朝鲜战争爆发后,周纯全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指挥员,1951年6月,担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回国后,周纯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周纯全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10、杨成武上将
解放战争后期,杨成武担任第20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朝鲜战争爆发后,杨成武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等战役。
1952年回国后历任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4年去世,享年90岁。

11、董其武
董其武原本是国民党将领,1949年在傅作义的帮助下,董其武率领部下4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和平解放,他麾下的部队被改编为第23兵团,由他担任兵团司令。
1951年9月,董其武担任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组织部队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回国后任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0年董其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2、王建安
解放战争后期,王建安担任三野第七兵团司令员,1952年9月,王建安入朝参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总结推广小部队活动的经验,集小胜多胜为大胜,以消灭敌之有生力量。
1954年因病回国,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13、许世友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指挥了济南战役,活捉了王耀武,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朝鲜战争爆发后,许世友于1953年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
1954年回国后,许世友先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他在大军区任上一共任职了25年,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85年在南京去世,享年79岁。

14、黄永胜
解放战争后期任13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13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入朝时与邓华的15兵团互换担任15兵团司令员。1953年,黄永胜入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一职。
1955年黄永胜被授予上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时期,黄永胜参与了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制造了一系列冤案。1971年9月被撤职。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83年黄永胜在青岛病逝,终年73岁。

15、杨勇
解放战争后期担任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杨勇兼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和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3年5月杨勇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组织所部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并指挥金城战役。此次战争对美韩联军起到了威慑作用,为日后停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4年春起历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58年率领志愿军回国。 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后果后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8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16、王平
解放战争时期,王平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王平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王平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7、刘震
解放战争后期,刘震担任四野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
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将军指挥空四师,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
1951年12月2日、5日、8日,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战果辉煌。
回国后,刘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刘震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18、李克农
“特工之王”李克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没有担任具体的志愿军职务,但是他在朝鲜战争期间领导中方人员参加朝鲜战争的谈判工作。1954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出席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枚。
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终年63岁。

小结: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有18位上将参与其中,占日后57名上将的三分之一,他们率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为新中国的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应该被永远铭记。


抗美援朝志愿军十大王牌军长,他们都是谁?回国后授予什么军衔?
趣赞文史09-05 10:55

1950年,中国志愿军在中央的指示下,跨过鸭绿江进朝鲜战场。在三年的战争时间里,中国志愿军经历了无数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都知道,带领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的总司令是彭德怀,而在他带领的志愿军部队中,其中有10个军最为出名,他们是志愿军的王牌军队,而这10个军的军长更是志愿军中的翘楚,各个作战英勇,取得了无数战功,在他们回国后还被授予了军衔。这10名军长都有谁?他们在战争中又有什么英勇的表现呢?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15军军长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年仅13岁就参加了黄麻起义,成为了红军队伍中典型的“红色少年”,1928年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入党。
此后,秦基伟一直跟随队伍参加了各大重要战役,他历经了土地革命,参加了长征,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又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入朝作战,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后,秦基伟相继担任云南军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等职务。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7年2月,秦基伟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

20军军长张翼翔
张翼翔1914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他15岁就参加了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中,张翼翔遭遇了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手下的王牌军队陆战第一师。这支美军队伍此前基本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但是很可惜他们遇到了此生最大的克星张翼翔。
上甘岭战役中,张翼翔带领20军与美军第一师鏖战数天,美军仰仗自己武器先进,开始根本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可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军逐渐被张翼翔的军队包围,最终拼死才逃出志愿军的包围圈,留的一条命在,自此也对张翼翔的部队产生了恐惧,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出身于张翼翔的20军。
1955年张翼翔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福州军区司令,1990年在北京逝世。

27军军长彭德清
彭德清1910年出生于福建,1930年入党,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11月带领27军入朝作战,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取得全歼美军一个骑兵师、一个加强团的辉煌战果,彭德清一战成名,大名响彻美军大营。1951年后,彭德清率领27军一直在朝鲜的金城和与元山地区作战。
1955年,彭德清被授予少将军衔,曾经担任交通部副部长。
1977年组织“阿波丸”号沉船的打捞工作。
1999年6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38军军长梁兴初
梁兴初191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0年梁兴初率兵入朝,参与了第一到第四次战役,期间指挥部队在飞虎山、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与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作战,令美军闻风丧胆,他的38军也被称为“万岁军”。
1955年梁兴初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1985年梁兴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39军军长吴信泉
吴信泉1912年出生于湖南平江,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他最辉煌的战果还是在朝鲜战场上。
1950年10月,志愿军得到消息,美军中将沃克将王牌第1骑兵师投入战场,吴信泉得到命令带领部队前往云山阻击美军骑兵师,当吴信泉的部队到达时,美国的这支精锐部队连个影子都没有,为了抓住这个良好的作战时机,吴信泉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以逸待劳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双方军队到最后甚至拼刺刀肉搏,这一战经历了两天三夜时间,39军重创美军精锐部队,并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补充了志愿军资源。
连毛主席都夸奖了吴信泉和39军的英勇,云山之战也打响了吴信泉的威名。
1955年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担任了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等职务。
1992年4月,享年80岁的吴信泉在北京逝世,

40军军长温玉成
温玉成1915年出生于江西兴国,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温玉成用兵讲究速度,作战效率高,被人称为“铁脚师长”。
1950年10月,温玉成带领40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成为志愿军首批入朝的先锋部队。25日在云山地区打响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第一枪。在温玉成的带领下,40军专门为美军设计了一个“口袋阵”,仅仅用了20分钟就可以结束了这次的小规模战斗,歼灭美军300余人,俘虏160多人,缴获武器若干。温玉成带领的40军全程参战朝鲜战争,共计歼敌43360余人。
回国后温玉成曾担任广州军区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10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50军军长曾泽生
曾泽生1902年出生于云南永善,他的经历就有些传奇了。1948年以前曾泽生都任职于国民党部队,他的履职经历也是相当具有国民党风格,家世不错,先后进入了讲武堂、黄埔军校学习,随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民党将领,并按部就班地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曾泽生被解放军围困在长春,随后毅然宣布带领部队起义,长春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被任命为第50军军长,1950年10月率部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一到第四次战役,回国短暂休整后又于1951年7月二次入朝,先后解放了清江川等地的敌占岛屿。在朝鲜战争中曾泽生共参战95次,歼敌14492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2月曾泽生因病去世,享年71岁。

60军军长张祖谅
张祖谅1911年出生于河南商城,1931年9月加入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祖谅曾多次向组织申请入朝参战,但中央体谅张祖谅的身体,一直都没有批准,直到1952年7月,张祖谅身体恢复又多次诚恳请求参战,最终1952年10月张祖谅如愿以偿到达朝鲜战场。
在张祖谅入朝前,60军曾遭遇惨败,在一场战役中7000人仅有300人突围,张祖谅的目标就是带领60军一雪前耻。忌惮于敌人修筑的坚固防御工事,张祖谅不能带领部队硬攻,因此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战术——“放冷枪、冷炮”,果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分散击毙了敌人3000多人,甚至击毁了敌方的大型军事武器若干,这种作战方法得到了志愿军指挥部的赞许,并在全军推广。
1953年的方形山争夺战中,张祖谅带领60军先后主动出击53次,歼敌3万4千人,在金城战役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回国后的1955年张祖谅被授予中将军衔,随后又担任了南京军区参谋长。1961年5月,年仅50岁的张祖谅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63军军长傅崇碧
傅崇碧1916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32年加入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傅崇碧带领63军入朝作战,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其中铁原战役是傅崇碧的成名之战。
铁原战役属于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志愿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方派出大量兵力切断了志愿军的补给线,志愿军身陷包围圈,在这种前后不继的情况下,战力相对不错的63军承担了主攻任务。
时年35岁的傅崇碧临危受命在铁原一代伏击美军,战况空前激烈,但这次战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志愿军依次进行了野战、近战、肉搏战,最终艰难地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消灭敌方军队40000余人,傅崇碧和63军功不可没。
1955年傅崇碧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曾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2003年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66军军长萧新槐
1909年萧新槐出生于湖南宜章,1927年加入工农红军,1929年入党。先后参加了湘南起义,长征,反围剿系列战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0年率领66军入朝参战,在他的指挥下,志愿军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歼敌数万人,缴获敌人大量武器。
1955年萧新槐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山西军区司令员。
1980年8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