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技创新发展 > 正文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如何整治“层层加码”?“清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五版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印发。新冠防控方案第九版(全文)

时间:2023-01-01 11:44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2-11-11 14:05 发表于北京丨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22-11-11 14:05 发表于北京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对核酸检测Ct值35—40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Ct值<35>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2022年11月11日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如何整治“层层加码”?权威回应!

中国政府网 2022-11-12 21:21 发表于北京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原来的“7+3”改成了“5+3”?
4月5号到5月5号期间,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对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九版是“7+3”
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
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3”。
为什么不再判定次密接?
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为什么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调成“7天居家隔离”?
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为什么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我们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中风险和次密还要低
如何纠正部分地区货车司机遇到的过度通行管控问题?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车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
提示两点:一是请广大货车司机朋友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二是在运输途中如遇到过度通行管控和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请拨打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292831,或各省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将一事一协调及时解决。
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哪些调整?
一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三是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四是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
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国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对于隔离封控人员的正常就医应该如何保障?
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区、村庄,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要了解在高风险地区的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底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的就诊做出相应的安排。比如在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过安排黄码医院,对风险人员就诊有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另外,对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台账,对他们的需求要随时做出响应,特别是看病就诊方面,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针对所有情况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急诊需求,应该保证相应的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
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二十条措施中对于全员核酸的调整,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
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所以在这里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我们形成合力,形成更多的共识,来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能够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官方解读!

人民日报 2022-11-13 11:33 发表于北京

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更加科学精准开展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专家,对现行的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措施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二、《通知》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有什么优化和调整?


《通知》明确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可进行集中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要赋码管理,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及时核酸检测等要求。


三、《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进行了哪些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此次措施优化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要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四、《通知》对于外防输入措施有何优化?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结合全球疫情形势发展变化,为更好地统筹疫情外防输入和国际交往,便于人员往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入境人员隔离期限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参照北京冬奥会、成都世乒赛等疫情防控经验,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设立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


五、《通知》重点突出了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场所的疫情防控,主要考虑是什么?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特别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抵抗力较弱,一旦有感染者传入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疫情处置难度大。《通知》对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防控主体责任;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六、《通知》对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和药物储备等方面,有哪些要求?


《通知》要求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做好药物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七、《通知》对整治层层加码问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为保障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也不能随意扩大人员管控、社区封控、隔离转运范围。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疫情发生地要分类有序做好外地滞留人员疏解,目的地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

央视网 | 2022年11月21日 13:44:08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


为指导各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制定本办法。


一、常态化监测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一)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尤其关注以下情形。


1.加强对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病例的监测,对所有发热患者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无发热但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从事风险职业人员(见下述风险职业人群分类)的可疑患者应当及时开展核酸检测。


2.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核酸检测。


3.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可同步开展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二)风险职业人群检测。

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三)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检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可根据当地防控需要组织开展核酸抽检。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四)社区管理人群检测。


1.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2.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


3.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自离开高风险区域算起直至满7天。流入地排查发现后,应立即对外溢人员开展1次核酸检测,后续按要求的频次开展;排查发现外溢情况时,如溢出人员离开高风险区已超过7天,立即完成1次核酸检测后,无需进行居家隔离。


4.对低风险区外溢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期间间隔24小时。


5. 对涉疫场所暴露人员,在判定后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6. 解除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在居家隔离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7. 其他需要协查人员,按照属地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排查或协查发现风险人员后,立即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五)购药人员检测。

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1次抗原检测。


(六)跨区域流动人员检测。

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区域核酸检测


疫情处置过程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


(一)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发生跨区的广泛社区传播疫情时,提级指挥,由省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定是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一般城市。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市的城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城区之外的区域,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三)农村地区。

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涉及的自然村、涉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所在县城,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疫情波及多个乡镇时,基于流调研判,扩大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附件2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为指导各地在疫情处置中做好风险区域划分,有效落实风险区域相关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各地经验做法,制定本方案。


一、科学划定风险区域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实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快速转换。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精准划分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两类风险区,统筹各方面力量,实施分类管理措施,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动态更新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主动对外发布。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造成的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无需划定风险区。


(一)高风险区。

1.划分标准。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风险区域范围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动态调整。


2.防控措施。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封控期间发现新的感染者,由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可将原封控区域全部或部分延长封控时间。


3.解除标准。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二)低风险区。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所有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三)风险区划定的主要考虑因素。

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划定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

2.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

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

4.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


(四)出现以下情形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

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集中隔离点之外传播风险。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家庭外传播风险。

3.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严格闭环管理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闭环外人员传播风险。

4.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经调查评估无传播风险。

5.核酸检测Ct值≥35,且经甄别为既往感染的入境人员。


二、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防控工作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统一指挥。在高风险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一般下设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转运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组,统筹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安、卫生健康、疾控、发展改革、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以及群团组织、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和防控需要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协助社区防控办公室负责同志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做好信息收集报告和发布、人员摸排协查、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


(二)健康监测组。主要负责居民健康监测和健康宣教等工作。   

(三)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等工作,配合做好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


(四)消毒组。主要负责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工作。


(五)转运组。主要负责核酸检测阳性者、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以及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


(六)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


(七)安全保卫组。主要负责区域内巡逻、卡口封闭管理、协助人员摸排协查、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


三、分类实施社区防控措施


(一)高风险区。

1.区域封闭。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可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严格做到足不出户。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防控办公室协调安排,实行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高风险区如位于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足、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可将区域内居民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如确有必要,每户至多可留1人)。居家时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封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3.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方式,尽快摸清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应转运隔离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4.健康监测。对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开展1次体温检测和症状问询,了解所有人员使用退热、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并填写“十大症状”健康监测登记表。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立即报告并安排上门核酸检测。


5.核酸检测。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2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1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1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开展核酸检测时,要合理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科学确定行进路线,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督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对曾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楼宇、院落可先行抗原检测,阴性后再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


6.人员转运。高风险区内人员如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转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7.环境消毒和监测。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消毒,对厢式电梯(楼道)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等人员频繁接触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活动等场所,及时开展终末消毒并评估消毒效果。加强消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价。


8.垃圾分类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废物临时收集点。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物处理。其他垃圾可作为“其他相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照“先消毒,双套袋”要求处理,做到“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9.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调配力量,明确专门队伍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切实做好需求收集、帮助购买、配送到户等工作。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要协调发展改革、商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畅通运输通道,推动保供单位、大型商超加强与社区的对接,及时配送有关物资;要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高风险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


10.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告知高风险区内人员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负面情绪,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发现高风险区内人员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二)低风险区。

1.强化社会面管控。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措施。


2.人员协查管控。收到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协查信息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风险人员排查,并配合做好人员管理、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转运等工作;对无法排查的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闭环。 


3.交通管控。低风险区内人员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以及从事道路运输“点对点”转运的车辆和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毒、封闭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保障其通行顺畅。加强火车站、机场、公路、水路等出入区域交通关口管控,做好测温、查证、验码等工作。


4.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人员协查管理情况,科学确定低风险区内开展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等。开展核酸检测时,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加强现场组织管理,有序开展、避免聚集,并督促做好个人防护。


5.健康宣教。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居民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做好防控政策宣传引导,使居民主动配合做好风险人员协查工作。


高、低风险区域划定和管控措施见附表。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三级包保”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行县(市、区)干部包街道(乡镇)、乡镇(街道)干部包社区(村)、行政村(社区)干部包户。建立“五包一”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由街道(乡镇)干部、社区网格管理员、基层医务工作者、民警、志愿者等共同负责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到宣教、排查、管控、督导、关爱“五个到位”。建立多部门沟通会商机制,加强社区与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公安等联防联控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疫情防控合力。医院和疾控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做好人员管控、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转运、清洁消毒等工作提供支持。


(二)合理配备人员。

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要根据当地社区规模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配足防控人员和医疗防控物资。县(市、区)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要统筹安排好高风险区的防控人员,高风险区工作人员原则上应按照不少于居民人数十分之一的比例配备,省市有关单位干部可下沉到各工作组开展工作。


(三)做好培训演练。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防控政策和个人防护技能,明确工作要求,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本方案印发后,各地要加强培训演练,及时完善工作机制,掌握不同风险区域的防控措施和要求。


(四)强化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应根据暴露风险规范做好相应级别防护,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方能上岗。高风险区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实行全程封闭管理,要做好健康监测和保持一定频次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进行5天的居家健康监测。


(五)加强生活物资保障。

县(市、区)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跨区域物资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由发展改革、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牵头,负责物资统筹、采购、调拨、运输等保障工作,支持相关企业发挥托底保供作用,严格执法、稳定物价,并做好与社区防控办公室的对接,畅通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六)积极创建“无疫小区”。

坚持科学精准要求,高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未发生疫情、符合解除标准的要及时动态调整相应防控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配合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干部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七)抓好督导检查。

各地要加强对社区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由县(市、区)及以上党委政府组织督导组,建立日常督导检查机制,定期通报检查和整改情况。对发生疫情的县(市、区),可采取在有关重点区域驻点督导等方式,督促当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附件3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


一、管理对象


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二、场所要求


(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


(二)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三)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五)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区服务要求。


1.登记造册。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及时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信息,查看居住场所是否满足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下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参见附表1),告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要求,并按照“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要求,登记造册,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


2.监测信息收集。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定期询问和收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立即报告,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按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并及时推送核酸检测结果。


4.环境清洁与垃圾处理。每天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居住楼层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至少清理一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5.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要求。告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发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6.定时抽查。社区应定期对辖区内正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开展抽查,了解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否离开居住地,是否参加聚集性活动,是否按时完成核酸检测等活动。


7.工作人员防护。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转运阳性感染者、处理感染者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或因其他工作需要与隔离者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


(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自我管理要求。


1.健康监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


2.禁止外出。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居家隔离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3.个人防护。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需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5.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2)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3)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4)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每天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7)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清洗时,要单独放置,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采用煮沸15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8)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1次;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天消毒1次。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9)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10)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消毒时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大量污染物,应当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 2平方米。处理污染物应当戴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沐浴、更换衣服。

6.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无任何异常症状者,经社区核实,并收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通知单(参见附表2),可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三)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要求。

1.陪护人员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

2.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3.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居家隔离人员的陪护人员。

4.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


(四)集中隔离后的人员转运。

社区及时接收需居家隔离人员相关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健康状况(是否有基础疾病、精神疾病,服药情况,是否有需要陪护的儿童、老年人、无自理能力的病患,是否为孕产妇等)等进行登记,点对点闭环转运至居家隔离地点。应保障相应的转运车辆及人员,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转运期间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保障要求


(一)组织保障。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所在社区指定专人承担社区医学观察管理、采样服务工作,明确职责,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生活物资保障。建立居家隔离期间需求清单,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优化终端配送,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三)防护物资保障。社区应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包括各级别的口罩、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眼罩等)、消毒设施和药品等。


(四)医疗服务保障。社区与药房、医疗机构等建立直通热线,做好服务衔接,满足居民用药、就医等需求。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附件4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一、适用对象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二、场所要求


(一)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


(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三)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区服务要求。


1.登记造册。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加强摸排和信息登记,及时掌握返回属地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信息,及时与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取得联系,进行信息核实,通过下发居家健康监测告知书(参见附表),告知居家健康监测相关要求,并按照“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要求,登记造册,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健康监测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告知书、一封信及微信等方式加强居家健康监测宣教和指导,提醒社区需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应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及时报备,督促其按要求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2.监测信息收集。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定期询问和收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立即报告,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按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要求。


1.健康监测。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2.外出限制。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需根据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检测。


4.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

(2)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对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定期通风和消毒;对门把手、手机、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定期消毒。

(3)做好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尽量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


  四、保障要求


(一)组织保障。街道(镇)、社区(村)应组织专人负责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报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情况。


(二)物资保障。社区应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包括各级别的口罩、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等)、核酸检测采样物资和消毒物资等。


(三)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告知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负面情绪,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发现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事关解封条件、临时管控时间等,多地最新通报!

新华社 2022-11-27 19:37 发表于北京

北京: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严禁采取硬质隔离、硬质围挡等措施
11月2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6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大广介绍,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经严格评估,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严禁采取硬质隔离、硬质围挡等措施,严禁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王大广表示,本市规范采用临时管理措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因流调溯源、查阳追阳等采取的临时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向群众发布公告,做好解释说明和服务保障,坚持快管、快查、快结。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不得拒绝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出舱的人员进入小区、村
王大广介绍,对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出舱的人员,允许进入小区、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于纳入白名单的应急保障医务人员、防控人员,允许持通行证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入风险区域。
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应稳定
近几日北京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持续维持高位运行,蔬菜货源充足、交易稳定。猪肉、鸡蛋货源地比较稳定,供应平稳。11月下旬起南方产区的蔬菜占比逐渐增加。货源供应地生产正常,货源充足,从外埠向北京运输生活必需品的车辆在道路通行上比较畅通。
北京市朝阳区:对满足条件小区及时解封
北京市朝阳区对于满足解封条件的小区及时进行解封,11月26日12时至11月27日8时,该区已经解封了高风险区域75个。对于涉及的风险点位,该区在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措施后,及时予以解封,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广州卫健委:结合当前疫情形势,有序开展风险区域内人员疏解工作,最大限度满足风险区域人员疏解意愿

在11月27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卫健委表示,广州市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结合当前疫情形势,有序开展风险区域内人员疏解工作,最大限度满足风险区域人员疏解意愿。专门成立疏解工作专班,在全面分析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施策、分批转运、安全有序、严防外溢的原则,制订工作方案,对照人员名册、疏解条件,逐个摸查返乡和投亲靠友意愿,提前与疏解目的地“点对点”沟通,做到全程闭环管理和返程人员信息“双握手”,确保返程人员落实目的地相关防控要求,将外溢风险降到最低。

根据摸查情况,海珠区康鹭、龙潭、逸景叠彩、瑞宝等重点片区,目前近万人有疏解意愿。只要满足“持续5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健康码绿码、所在楼栋连续3日无新增病例”等条件的人员,接受3天集中健康监测后,在做好个人防护,可闭环转运到市内或市外目的地,疏解工作正有序进行。另外,部分单位、机构落实企业闭环生产管理模式,申请“白名单”“集体码”管理,正有序复工复产。

11月26日下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将在管控区域内开展“无疫社区(村、小区)”创建工作,连续5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的社区、村、小区或楼栋,即可申请解封。



11月28日起,乌鲁木齐市优先开放低风险区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类经营场所

11月27日上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谦就复工复产复市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谦介绍,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乌鲁木齐市已就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做出相应安排。 
 
从11月28日起,优先开放低风险区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类经营场所,主要包括小型超市、便利店、果蔬店、肉店、馕店、药店、理发店、五金店、餐饮店、加油站、银行网点、邮政网点等,以及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餐饮行业可提供到店自取和送餐服务,暂不堂食。开放的场所要采取限流措施,原则上不超过人员最大接待量的50%。文化娱乐类等经营场所暂缓开放。

事关核酸检测等,北京、广州两地最新通报!

新华社 2022-11-30 21:16 发表于北京

11月30日下午,北京召开第42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


今起,这些人员可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自11月30日起,对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涉疫商超、便民网点、前置仓、
物流快递中转站、大仓等要快封快解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市要“下好一盘棋”,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系。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要在控制好疫情的前提下不能停,加大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力度。

要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涉疫商超、便民网点、前置仓、物流快递中转站、大仓等要快封快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正常运转。要加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服务,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白名单”制度,保障足够运力,畅通配送渠道,不断提升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

要保障水电气热运等城市“生命线”安全有序运行。关注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尽力帮助解决,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给市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

继续完善“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动态调整点位服务时间

优化核酸检测点位布局,继续完善“15分钟核酸采样圈”,满足市民朋友出入公共场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需求。

在小区(村)内或周边适当增设采样点,方便市民朋友就近采样。根据市民核酸检测需求,动态调整点位服务时间。各区设置的24小时采样点,将为有需求的市民朋友提供全天候采样服务。进返京人员严格执行落地检政策,落实好落地“3天3检”要求。



广州: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在11月30日下午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各区正在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其中,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张屹表示,广州各区将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尽最大努力减少因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张屹表示,广州各区将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发文

新华网 2022-11-29 16:29 发表于北京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近期,各地坚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加大组织和社会动员力度,努力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要求,发挥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精准摸底,精细管理;坚持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动员;坚持加强监督,推动落实。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二、加强免疫疫苗选择和时间间隔
(一)疫苗组合。所有已获批开展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及组合均可用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组合如下:
2剂灭活疫苗+1剂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深圳康泰、医科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等5款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灭活疫苗均可组合使用);
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2剂灭活疫苗+1剂重组蛋白疫苗(可任选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
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二)时间间隔。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地方各级联防联控机制要按照“政府找人、行业动员、卫生打苗”的要求,建立由联防联控机制主要负责同志总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协同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专班,对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项安排,明确各有关单位责任,及时掌握辖区内工作进展,对工作中的“堵点”及时沟通,统一调度。进一步落实养老院、干休所、疗养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场地等重点场所,以及人数较多的集会、大型活动、团体旅游等重点活动的老年人接种工作。
(二)做好目标人群摸底。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人口、社保、医保、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摸清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建立目标人群台账。科学评估禁忌症,对确有接种禁忌人员,要逐一列明具体原因。
(三)优化预防接种服务。各地要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项便民措施,继续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包括:①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②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③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④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对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的常用设备和药品,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接种点要按照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做好医疗保障,做好老年人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接种过程中,除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验证”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操作外,要认真、细致对老年人做好解释,耐心回答老年人的询问,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
(四)细化科普宣传工作。各地要拓宽思路,多措并举,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针对老年人特点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要通过全媒体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包括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针对接种疫苗的意义和益处进行科普宣教,充分宣传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要通过老年人喜爱观看或收听的节目加强宣传,在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集中宣传,利用新媒体矩阵制作公益广告及时宣传。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要加强科普宣传技术指导,提高专业人员沟通宣传能力。要提高宣传频次和覆盖范围,加强官方媒体发布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组织专家多宣讲、多解读,引导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
四、监督评估
各地要加强辖区内老年人接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全面掌握接种工作进度和质量,总结接种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

纠偏长期封控、严处核酸造假、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种……权威回应!

中国政府网 2022-11-29 18:03 发表于北京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9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有关情况,一起关注!
对长期封控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长期封控不仅极大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引发生活困难,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对各类层层加码行为,要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通过国家“九不准”留言板和舆情了解到,目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采取的防控措施不精准,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比较大,且与国家政策不符;二是个别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方法单一、态度生硬、缺乏耐心,与群众沟通不畅,容易激化矛盾;三是少数地方涉疫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容易引起群众的一些误解。
要整治层层加码,地方党委和政府就必须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对于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还有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要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因为采样的质量规范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便是自采核酸,也要保证采样的质量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们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中医药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但是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的效果
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三方面人群有重症倾向
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就更应该防范感染的风险,发生疫情的时候,养老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老年人被感染。同时,老年人也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这些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个人如何避免核酸检测时的感染风险?
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同时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的人员不能够去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国家卫健委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在对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如何管理居家隔离人员的共同居住者?
居家隔离人员的共同居住者或者陪护人员要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管理要求
一是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向社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二是尽量不进入居家隔离人员的房间,避免共用卫生间或生活用品等。如果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者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自我防护,及时进行双手清洁与消毒。
三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这种有重症风险的人群不要作为居家隔离人员的陪护人员
高风险外溢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一旦检出阳性要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规定,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期间要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的第1、3、5、7天要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相关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的有关要求,一旦有阳性检出时要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同住人员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开展风险研判,追踪管理相关的风险人员。
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1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
为进一步加快老年人的接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从健全机制、做好摸底、优化服务、细化宣传等方面做了部署和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方案要求,指导各地周密组织部署,优化接种服务,做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和老年人的接种工作。也希望老年朋友们,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们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个人健康护航
要对高龄老人和肿瘤患者等重点人群科学分类收治
高龄老人和肿瘤患者,特别是肿瘤治疗期的患者属于容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在医疗救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首先对于高龄老人来讲,我们知道高龄老人往往患有基础性疾病,有的基础性疾病还比较严重,有的老人会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一方面会导致一些基础病加重,也易成为重症。对于肿瘤治疗期的患者,因为手术或者放化疗,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因此也是发展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我们知道,肿瘤治疗期的患者,肿瘤治疗是不能中断的,这也是我们一再坚持的,基础性疾病和新冠肺炎一定要一同治疗的原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科学分类收治好这样的感染者,妥善做好医疗救治的安排,积极治疗基础病,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在医疗救治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妥善组织好高龄老人、肿瘤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医疗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救治和照护,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人民日报 2022-12-01 12:23 发表于北京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3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部分地方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不断增长,有人反映被封控的频率比以前更高了,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答: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有的地方随意扩大管控区域和人员范围、一封了之,有的封控后长时间不解封,有的地方未经批准、动不动就“静默”。今后,各地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

问:一些地方长期封控给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也让群众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避免和纠偏?

答:长期封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问: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原始株相比,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答: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

  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们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中医药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

问:哪些人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大?

答: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问: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效果如何?

答: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

问:有部分民众担心做核酸时造成感染,如何避免检测时的感染风险?

答: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证采样的质量,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首先,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被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指导公众做好在采样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同时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人员不应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最近,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因为采样的质量规范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便是自采核酸,也要保证采样质量。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多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新华社疫情防控三连评

新华社 2022-11-28 11:00 发表于北京
(新华时评)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

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严格把控全市涉及民生保障相关的商场超市涉疫处置工作,做到快封快解,原则上关闭一天后即重新开放,最多不超过三天;近期疫情防控实际操作中,一些小区出现阳性后,封控措施精准限定于单元,且快封快解……北京这些措施一出台就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是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尤须切记。抗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民造福,就是护佑每一个人的健康、平安。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千方百计地提升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统筹做好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无论何时都要把百姓需求真正放心上,解决好百姓的关心事、关切事,耐心细致周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凝聚起疫情防控基层一线的强大合力。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提高科学防控水平,不断优化动态清零措施,努力把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迎来全面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那一天。

(新华时评)方舱无小事 

方舱,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设施。11月27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6场新闻发布会提出,方舱无小事,要全力加快建设,统筹做好硬件、物资和人员准备,完善水、电、厕所、取暖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各服务团队衔接配合,提升对患者的服务保障能力。

这些天来,许多感染者积极配合、按照相关要求进入方舱。面对身体、生活和心理上的多方面不适,他们需要周到服务和细致照顾。一定要做好住宿、食物、环境卫生等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疏解他们的焦虑和困难,让他们住得安心,尽早康复。

方舱无小事,说到底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少方舱医院是由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临时改造而来,在硬件设置、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因时间仓促还没能完全到位。要及时听取患者意见,加大物资调配、统筹各方力量,尽快予以调整和改进。冬日寒冷,且近期气温骤降,要格外关注群众冷暖,特别要保障好老人、孩童等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一些方舱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北京新国展方舱医院让快递入舱,保障入住人员个性化物资需求;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给每个房间配以空调和分开设置的卫生间、淋浴间;重庆迎龙方舱医院调配来自呼吸急救、危重症等不同科室医生满足患者救治需求……这些举措不仅呵护和温暖了生命,也给了大家信心与力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下发文件,专门督促和要求各地加强设置准备,不断提升方舱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希望相关地区从好的做法中吸取经验,在确保建设速度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确保方舱医院成为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

(新华时评)“三个坚定不移”是制胜法宝

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严峻复杂的疫情态势,使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1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后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被近3年来我国战“疫”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选择。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近3年来,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但贯穿其中的理念始终如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中国新冠死亡病例数、住院病例数远低于全球平均值,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3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0万例。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于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我们守好疫情防控的国门,同时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科学防疫策略。“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我国是人口大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不管“防”、放松“治”,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当前,要以快制快,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把防控的人力物资备足备齐,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要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及时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关切,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就一定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关于疫情防控,新华社再发三连评

新华社 2022-11-29 08:12 发表于北京
(新华时评)抗疫需要耐心、细心,更要有爱心

“因为疫情,今年读高三的儿子只能在家上网课,但是儿子却总是沉迷于打游戏,劝也不听,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宁夏中卫市的母亲无奈之下拨打了当地的心理咨询热线。很快有专业人员和她对接并给孩子进行了辅导,现在孩子的学习状态好多了,母亲也没那么焦虑了。

心理咨询师提供电话服务,是中卫市针对抗疫中出现的情绪问题,主动作为开辟的新服务领域之一。宁夏共开通了500多条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帮助各类人群缓解不良情绪,化解心理危机,在及时有效疏导情绪和减轻疫情期间群众心理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疫情中,和那位打电话的母亲求助的情况类似,有些人在上网课、远程办公、小区封控、足不出户等境遇中遇到了新问题。在和疫情的遭遇战中,人们难免有心理压力。对有困难的群众要提供耐心的引导、细心的服务,以及有爱心的关怀,巩固抗疫中的心理防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冲击,面对疫情复杂变化,各地各部门要更加耐心纾解群众的情绪。抗疫斗争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需要倾听群众心声,耐心解决群众问题,积极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比如疫情严重地区更加注重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物流配送畅通,人们就多些安稳;加强信息发布,沟通交流顺畅,群众就少些紧张。


心理疏导要细心解决老百姓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把工作做细做实、设身处地体会不同群体的冷暖安危和差异化诉求,会让心理疏导起到更好效果。比如不少地方帮助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尽快康复;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加大关心与帮助力度;对日夜坚守奋战一线的防疫人员,做好保障,尽力解决后顾之忧。


做好心理疏导,有效化解不良情绪,还要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爱心。从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各方也逐渐总结出一些有助于群众减轻心理焦虑的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比如专门为隔离观察人员或黄码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的“黄码医院”、多地多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开通“在线心理援助+心理辅导热线”等。做好这些保障工作,能将真情和暖意切实传递到每一个人,让群众感觉到贴心方便,进而安心。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凝心方能聚力。抗疫中的心理疏导跟得上、做到位,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我们一定能够尽快打赢抗疫的大仗硬仗。

(新华时评)“精准免检”也是精准防控

11月27日晚至28日晨,广州多区发布关于核酸检测的最新通告,其中越秀区、荔湾区等地的公告中均表示,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或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减少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重庆等地也表示,“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需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这些精准免检举措,得到老百姓的点赞。

核酸检测是尽早发现感染者,及早隔离传染源、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核酸检测组织不当也可能带来人员聚集,一些地方公布的涉疫场所涉及到核酸检测点。因此,在科学评估效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群体“精准免检”,不仅可以减少传播风险,还能有效节约资源。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对一些长期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来说,过高频次参加核酸检测既会造成不便,也没必要,更会浪费核酸检测资源。如果没有社会面活动,同时周围又没有感染者和密接者,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并不高。“精准免检”是对这部分人群更好的保护,也有利于集中精力用于真正风险人群的筛查。

因地制宜、科学精准开展防控工作,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各地防控工作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并经科学研判,免除部分低风险人群参与全员核酸检测要求,是降低疫情防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落实中央精准防控要求的重要举措。

“精准免检”的目标,是实现更好的精准防控。当然,任何措施都还有待观察,也应该是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的。在相关人群具体标准如何界定、后续配套措施能否及时跟上等方面,都需要把工作做得更实一些,更细一些。

(新华时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一场今冬以来最强的寒潮天气,正在从北到南速冻着中国。近期复杂变化的新冠疫情,让这个冬天似乎变得更冷一些。


我们不怕寒冬。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后提出的明确要求,最大程度上呵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近三年来,我国紧盯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积极推进疫苗和药品研发,同时,不断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从先后出台的9版防控方案,到最新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疫情防控中各种问题的处置,都有明确的安排。


针对这一波病毒快速传播的特点,党中央及时进行决策部署,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求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各地也正在出台措施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如,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一些小区出现阳性后封控措施精准限定于单元、且快封快解,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积极贡献力量。从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到接续民生保障的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再到自觉佩戴口罩、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的人民群众……涓滴汇聚,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冬天从来不只有萧条。冬天像孕育着彩蝶的蚕茧一样,孕育着色彩斑斓、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坚持就会胜利,春天就在前头。

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新华社再发三连评

新华社 2022-12-01 19:53 发表于北京
(新华时评)快封快解 应解尽解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宣布陆续解封符合条件的高风险区域363个,广州、昆明等地也发布了解除一些地方临时管控区的公告。各地在封控管理中积极落实“快封快解、应解尽解”要求,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是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的应有之义,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快封”是为了迅速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快解”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不便。

“快封快解”考验的是干部担当和水平。部分地方防控措施中存在的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等现象,就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发扬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把该管住的管住,该放的放开。

“快封快解”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要在科学精准上进一步下功夫。“快封快解”的核心是一个“快”字,把疫情当作命令,发现苗头即刻行动,摸清情况、处置到位、排除隐患,给“快解”创造条件。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应解尽解,把疫情范围压到最小,影响降至最低。

要做到“快封快解”,群众也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也是自己的事儿。封控时积极配合,解封后不减责任,做好自己健康的“直接责任人”,守护家人和邻里的健康安全,守卫共同的美好家园。疫情依然严峻,但积极信号不断传来。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坚持以快制快,我们一定能够积小胜为大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新华社记者丁静、田晨旭)

(新华时评)抗疫,要帮特殊人群兜住底


老人、孩子、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差,是病毒的易感人群;孕产妇、急重症病人的需求等不得,一旦有事都是急事大事。在疫情防控中让特殊群体得到重点照料,是无数家庭深切的牵挂。

保护好涉疫重点人群的生命线,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辖区内有多少孕产妇、透析病人、独居老人等,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摸排到位,建立台账。只有对辖区重点人群情况了然于胸,才能不落一人、有的放矢、细致全面地照顾到所有特殊群体。北京将重点人群服务责任落人、落图、落机构;山东济南用数字化手段完善重点人群管理信息……各地这些织密保护网的好法子值得肯定。

保护好涉疫重点人群的生命线,分类保障,做到科学精准。无论是患基础病的老人,还是需持续治疗的病人,都要全盘谋划、分类保障、压实责任。比如,急危重症患者拨打120电话,日常就医患者可拨打社区工作人员电话,分类引流,避免资源挤兑;医院主动摸排患者情况,根据需要落实服务。针对不同群体拿出个性化工作方案,以一对一、定制化的服务保障群众日常生活及看病就医的个性化需求,让群众临危不用慌、有人帮,安心度过特殊时期。

1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各地各部门要主动担当、压实责任,用心用情做好重点人群兜底保障,让疫情防控工作更有力度,也更添温度。

(新华时评)抗疫,每个人都是重要一环,不能掉链子

当前,我国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疫情扩散速度加快。疫情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强化个人责任。大家多一分小心谨慎、多一分理解配合,风险就会少一些。人人管好自己,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就能快一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直接责任人。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早期感染者更难快速识别。因此日常工作和生活更加容不得疏忽大意。要防患于未然,将三年来积累的“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防疫法宝自觉转化为习惯;要坚持“不扎堆、不聚餐、不聚集”,为自己守好安全防线,也为他人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抗疫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一个环节“掉链子”,就可能让无数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责任意识,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出现相关症状主动就医排查。同时,对出行等管控措施要多一些包容理解,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疫情之下,不少焦虑可以理解。一方面有困难要及时求助,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好生活,保持好心态,努力适应非常时期的变化。健康是个人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免疫力又是个体对抗疾病的最有效“药物”。让我们携手与共,同心协力打好疫情歼灭战,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华社再发三连评!

新华社 2022-12-22 22:14 发表于北京

(新华时评)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


近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再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来,我们在统筹中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有效统筹衔接,既要妥善收治新冠患者,又要维护日常医疗服务;既要加快药品流转速度,又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既要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树立全局观念。当北京快递业面临运力短缺、货物大量积压的燃眉之急,一些快递企业从各地增派了2300多人进京支援。三年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始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一次次的千里驰援、逆行出征感天动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继续凝聚起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的团结伟力。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强化系统思维。在江苏苏州,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屋经改造成为发热诊疗站,既分流了发热门诊,又盘活了现有资源。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并非简单地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还涉及医疗资源升级扩容、重点人群健康分类管理、终端配送效率提升、社会心理预期调整等一系列深层次变化,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整个进程。随之而来的大范围复工复产,并非人员召回、机器重启那么简单,还要克服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等困难,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精准发力,确保原料可供应、资金可周转、需求可支撑。只有全面、系统、长远地看问题,我们才能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实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周期管理、全流程协调。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实现重点突破。医疗资源吃紧、救护人员短缺、药品流通不畅等,是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应对疫情高峰,不少地方启动发热门诊倍增计划,加大药品供应,争取延缓峰期、削弱峰值。与此同时,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就要进一步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让各项复工复产优化政策加速落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优先解决这些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

大国治理,统筹至关重要。对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说,统筹亦不可或缺。疫情之下,我们既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有义务和责任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和他人开展防控,互帮互助,形成合力;既要维护好自身的健康,又要安排好工作和学习,逐步恢复常态;既要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又要避免不理性的抢药、囤药,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

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我们一定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记者:赵超、马晓澄)

(新华时评)巩固疫情免疫屏障

我国近期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守好保健康、防重症防线,既要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也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主动接种疫苗是保护脆弱人群、抵御疫情冲击、巩固免疫屏障的关键举措。

目前,我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6亿剂次。其中,60岁以上及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6.6%和66.4%,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仍亟待提升。

接种疫苗有助于保护脆弱人群。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带来的获益最大。面向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又有200多万人筑起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有助于抵御疫情冲击。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会增强,但接种疫苗在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起到的作用仍然比较持久。

接种疫苗有助于巩固免疫屏障。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免疫接种,不仅可以唤起机体免疫记忆细胞,还能提升抗体水平。近期,国家正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开展第二剂加强免疫接种,出台《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呼吁,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我们看到,有的地方设立绿色通道、流动接种车等,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有的地方选派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有的地方积极开启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多地正在优化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最后100米”。

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就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对防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做好新冠防护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就能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记者:顾天成、王琳琳)

(新华时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时值冬至,我们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有的地方正在经历疫情高峰。

回望三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坚实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坚信:越过这个寒冬,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面对世纪疫情,我们用艰苦卓绝的三年,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这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当前,最关键的是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面对今冬疫情,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在河南周口,政府首批采购13万片退热药免费发放给市民,百姓连称“雪中送炭”;在福建福州,首批1万个装有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的“健康包”,免费发放给居家治疗的市民;在江苏,南京一些公交车被改装成发热流动诊疗车到社区问诊,苏州一些核酸采样亭改为“发热诊疗站”,从诊疗、开具处方到完成配药,全程约10分钟。

面对今冬疫情,互帮互助的微光凝聚起温暖的火焰。送一支体温计、送几粒退烧药、送几个抗原检测试剂……当空巢老人患病卧床,当牙牙稚童高烧不退,当物流不畅、药品紧张,不仅有亲友邻里的帮助,还有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大家守望相助,传递关爱与温暖,让浓情暖意充盈这个冬天。

面对今冬疫情,我们的认知更加科学深入。三年来,从新冠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我们对病毒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防护知识,应对更加沉着从容。每个人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也就把抗击疫情的信心和能力传递给更多人,最终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恢复餐饮堂食,马路上车辆穿梭,商场里人头攒动,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从南到北的工地上、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复工复产的节奏持续加快。

越过这个寒冬,前方就是春暖花开!


人民网评: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
人民网2022-11-27 15:44发表于北京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确保不动摇、不走样,实实在在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熟悉政策是前提,严格执行是关键,监督问责是保障。

当前,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条多。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从二十条优化措施内容看,无论是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范围,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还是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都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3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不是放松放开,更不是“躺平”,必须不打折扣坚决贯彻落实。

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可贵的是信心和斗志,可贵的是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当务之急是,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确保不动摇、不走样,实实在在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熟悉政策是前提。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工作者,都必须准确掌握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主旨。就在几天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等4个文件的通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理解和执行二十条优化措施。只有准确掌握最新要求,才能与时俱进做好防控工作。

严格执行是关键。要把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体现在科学精准的防控工作中,反映到落实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两个尽快”的成效上来。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提出,“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对此,地方党委和政府务须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纠正与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不相符的做法。

监督问责是保障。既要反对放松、放开、“躺平”等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也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反对和克服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发挥好行政督导和纪检约谈等机制作用,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遵规守法、严守防疫要求,公众是疫情防控的主体。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战胜疫情的法宝。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落实的落实到位,我们一定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网评:战胜疫情,信心耐心贵如金
人民网2022-11-28 21:28发表于北京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本土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波及面扩大、持续时间较长,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面对严峻复杂态势,唯有扛起责任、同心抗疫,才能取得胜利。

病毒在变,对病毒的认识在变,防控措施也在变。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先后出台了9版。各地区各部门也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种种实践都表明,防控方案越科学,防控举措越精准,防控效果就越有效,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有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有必胜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坚毅的韧劲,就能征而战之、战而胜之。

信心和耐心,来自于不折不扣的行动。抗击疫情,不能“慢散拖”,而要“稳准快”。一方面,“防”在前面,尽早发现疫情苗头、尽快切断传播链条;另一方面,“控”在当下,坚决落实“四早”要求,以快制快,对重点地区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对于疫情,不论是防、控、治,都要拿出具体举措,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以防控工作的有效性降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疫情肆虐的风险性。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最大限度凝聚起抗疫的共识和信心。

信心和耐心,来自于矢志不松的坚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不是一时的、一地的。这意味着,疫情防控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抗击疫情,信心耐心贵如金,斗志意志重于山。实践已经表明,抗疫斗争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不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比拼。倘若哪里松一松、放一放,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同时,要谨防出现“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坚决防止简单化的做法。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除了态度更坚决、更果断,行动更迅速、更有力,还要保持定力、积蓄耐力,如此方能使抗疫的底气更足、士气更旺。

信心和耐心,来自于合而战之的团结。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是被抗疫斗争证明了的一条宝贵经验。抗疫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同群众肩并肩、心连心,出台措施时多考虑群众实际和需求,遇到问题时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尽量满足;对一时难以协调的情况,解释到位。多一些耐心、理解、体谅与互信,才能多一些信任、包容、合作与共赢。换言之,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涵养足够的耐心、做好正确的事情,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必定十足、力量必定十足。

疫情未远去,大考仍继续,这是艰巨繁重且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形势越严峻,态势越复杂,我们越需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能力本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这场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人民日报2022-11-29 08:20发表于北京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如何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
答: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协调跨区域物资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指导各地设立市场保供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和应急保供“同部署、同落实”,统筹协调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组织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与生产养殖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货源供应。制定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专门预案,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维护保供主体有序运转。指导地方督促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场所,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科学精准做好自身防疫。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做足前期准备,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做到人员、设施、车辆、物资平稳转换。
三是强化物流配送保障。指导地方建立完善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名单内企业经营、车辆通行和人员到岗,也要为外地保供企业创造便利条件。
四是做好区域联保联供。根据地方需要,加强跨区域联保联供协调,帮助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指导地方统筹好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采取及时投放、定向投放的方式增加市场供应。要求各地全面掌握本地生活必需品的货源主渠道,并与周边地区、主产区加强“多方帮一方”的互助互保合作,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开展应急调运支援。

问:对于封控隔离人员,如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答: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根据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需求,各地要制定相应的保供方案,满足封控隔离人员基本生活需要。

问:封控隔离人员能否正常就医?
答: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机制,了解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及时对他们的就诊做出相应安排。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隔离点要及时了解和排查处于集中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在每天的健康监测过程当中,除了要了解他们的体温、核酸状态,也要了解他们身体方面有何不适,及时做出医疗服务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甚至重症。

问:有人反映,个别医院的发热门诊因疫情停诊,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答:发热门诊全天候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置发热门诊,并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患者要尽快鉴别,如果是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问:医疗机构如何保障居民的日常诊疗需求?
答:医疗机构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要按照“快封、快筛、快消、快解”的原则,尽快恢复正常诊疗。对于急诊、透析室、手术室、产科、新生儿室等重要科室,做到“非必要不封控”,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要保证充分的车辆、充分的人员,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对于辖区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以及需要持续放化疗、透析的患者,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对于慢性病患者,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用药需求,不能因为疫情中断药品供应。


权威解读丨如何保证核酸检测安全?专家解答→
央视新闻2022-11-27 17:33发表于北京

近日,网传不少封控区域内的居民在社区的核酸检测中发生交叉感染,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日前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条优化措施对于风险区开展核酸检测的频次和操作都与明确要求,另外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把握。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对于封控区的人员我们要进行核酸检测,因为怕有社区传播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开展区域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封控管理的前三天进行核酸检测。第一天核酸检测完了以后,一定要等待所有的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发现的阳性感染者及时地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或者是方舱,要及时排查密接,把密接进行集中隔离,在这种动作完成以后,再开展下一轮的核酸检测,总之一句话,就是一轮核酸检测完以后,一定要等待结果全部出来,把相应的风险人员进行管控的情况下转移出社区以后,然后再开展下一轮,这是各地在核酸检测中一定要注意的。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状况,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今天(11月27日)接受总台记者专访,就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做了进一步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制定,是基于我们对病毒不断深入的认识、防控措施效果的评估以及各地防控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它是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过程,不是疫情防控的放松,是要求更加科学精准。各地在学习二十条防控措施的时候,要科学精准地把握相关要求,这样才能将相关的要求科学精准地落实到防控当中去。

  根据最新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划定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防控工作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统一指挥。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高风险区它一般在疫情早期,在精准流调基础上按照楼栋和单元进行划定,只有在传播风险不明,持续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度(扩大)划定风险的范围。那么对于低风险区,就是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视为低风险区。对于低风险区实施的是强化社会面管控,不聚集、不扎堆,外出的时候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对于常态化地区,就是没有疫情发生的地区的话,不开展全域的全员核酸检测,只是按照我们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相关要求,对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

  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明确提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在最新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中明确,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所有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区域的封闭管理,只有在划定了高风险区域以后来实施这个区域封闭,而在没有划定的高风险区之外的地区,还是不能随意采取区域封闭管理的措施。

  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服务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需要为由,擅自封闭或堵塞安全出口、隔断疏散通道,占用消防车通道。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高风险区域的区域封闭,要求封闭的家庭要足不出户,其实我们更多的是要采取像上门磁的这种软性的管控措施,做到足不出户。而不是要采取封门、上锁、封锁消防通道等硬性的封控措施,这些措施对人身的安全带来一些隐患。

  根据二十条措施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将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坚持第九版 落实二十条       
人民日报2022-11-29 08:07发表于北京

抗击疫情近3年来,我国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先后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和最新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每一版防控方案,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以及国内外最新疫情形势,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防控策略和目标,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制定的。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目的正是更好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实践最有说服力。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自今年6月底发布以来,在应对各种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经受住了时间检验,是科学的、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防控方案部分措施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外,其他各项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执行。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二者缺一不可,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前提,二十条优化措施是提高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重要手段,绝不能因为有了二十条优化措施而放松严防严控,也不能因为严防严控而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再进行“层层加码”“一刀切”或者简单化。只有结合实际,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才能更好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落到实处,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心理、等待观望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攻坚,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当前疫情防控政策,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更有效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艰巨繁重,难在复杂,难在艰巨,难在反复。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越是吃劲关头越要咬紧牙关。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耐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精准、扎实推进,我们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早日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新华社 2022-12-07 13:49 发表于北京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近期,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是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三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是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是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八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九是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2022年12月7日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读问答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做了哪些规定?出于怎样的考虑?

《通知》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通过流调精准判定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封控人员数量。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各地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快速管控密切接触者,无社区传播风险情况下可不划定高风险区。

三、《通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核酸检测要聚焦于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应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考虑到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是老年人、幼龄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症风险较高。因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防止传染源引入。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一旦传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传播和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就医。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出现疫情后,各地应根据疫情形势和流调研判情况,评估不同区域疫情风险大小,分级分类确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提升核酸筛查质量和效率。

四、《通知》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方式进行了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经临床观察,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5天,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五、《通知》要求高风险区应落实“快封快解”,出于怎样的考虑?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要求,发现感染者后,尽快划定高风险区、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及时阻断社区传播,做到“快封快解”。如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六、《通知》对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有哪些举措?

各地要保障药店的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药店。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畅通多途径购药渠道和配送环节,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采取多种举措,保障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购药需求。

七、老年人为什么要打疫苗?在加快老年人接种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所以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为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安排: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优化各项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消除老年人接种疑虑。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让老年人接种疫苗保护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八、《通知》中提到为重点人群摸底及分类管理,请问工作如何推进?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发挥居(村)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居民健康信息,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及电话、短信、微信调查等方式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摸底。在疫情期间已经建立台账的,不必重复收集,鼓励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共享信息和确定重点人群范围,切实为基层减负。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九、《通知》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考虑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实施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当前一些地区的疫情规模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短时期大量感染将造成人力短缺,可能对社会运行和基本医疗服务带来冲击。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通知》要求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关人员日常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十、《通知》对强化涉疫安全保障做了哪些规定?

为强化疫情防控中的风险防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对风险人员管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

十一、《通知》对学校疫情防控做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当前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为指导学校更加科学精准防控,《通知》中明确要求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校地协同机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关于进返京、堂食、居家隔离等,北京发布“十条措施”!

人民日报 2022-12-07 21:08 发表于北京
12月7日,北京召开第43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决定自即日起,北京市实行以下十条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的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高风险区划定后,社区要第一时间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高风险区人员,隔离第5天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及时解封。出现续发病例的,只管控续发阳性住户,不得延长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

三、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按照规定,进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和中小学、医疗机构住院部、餐饮(堂食)、室内健身等场所和网吧、酒吧、棋牌室、KTV、剧本杀、桑拿洗浴等密闭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上述有关场所工作人员须从其规定一并执行。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要求进行调整,重要单位、大型企业和重大活动可根据需要,确定核酸检测查验等防控措施。对进返京人员不再执行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抵京后不再执行落地“三天三检”,按照我市有关防控规定执行。

四、优化调整隔离方式。阳性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治愈出院、出舱的感染者,不再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感冒等非处方药,对购药人员不做实名登记,不弹窗、不追访。药监部门指导药店加大药品储备投放,及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可为发热等11类症状患者提供开药服务。

六、保障正常医疗秩序。确保居民外出看病就医渠道畅通,居民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就医意愿自行就诊。向社会公布发热门诊地址、电话及接诊发热儿童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就医。医疗机构门诊、急诊要设置应急诊疗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疗机构中出现阳性人员后,对所涉及诊室即消即开,确保日常诊疗服务。

七、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各区要准确掌握本辖区老年人口底数,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就近就便接种服务,提升接种体验,为老年人创造良好接种环境。

八、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建档。卫生健康部门和社区要对重点人员底数进行“双摸排”。卫生健康部门通过医疗机构摸排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底数。社区主动摸排辖区内长期卧床的失能、失智人员,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底数及其疫苗接种情况,对重点人群建档,分级分类提供服务,加强生活服务保障、反向隔离保护、健康用药指导等。

九、保障社会正常运转。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位门、小区门。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单位、企业、场所发生疫情时,因地制宜快速隔离或转运感染者,开展终末消毒,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 “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加强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加强对封控人员、感染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十、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强化师生缺课缺勤报告制度和日常症状监测。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国家疾控局:采取集中或居家隔离时,不得采取外锁门方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2022-09-29 17:16 发表于北京
来源:新华社
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引导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今天(9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加大。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引导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主动关注和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

国家疾控局:我国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相比8月大幅下降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介绍,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近期疫情主要集中在西藏、宁夏、贵州、黑龙江等省份,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和BA.2.76亚分支为主。与8月份相比,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大幅度下降,疫情波及范围不断缩小。各地坚持以快制快、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海南、新疆等前期疫情比较重的省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西藏疫情平稳向好;贵州疫情得到控制;宁夏、黑龙江疫情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已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疫情处置。

专家研判认为,随着国庆假期临近,探亲、旅游等人员流动增加,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强等特点,我国仍持续面临着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的风险,发生多地聚集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各地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坚决压实“四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

国家疾控局:尽量在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国庆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将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了保障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国庆假期,确保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提醒广大群众假期出行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尽量在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避免人群大范围流动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如果确需出行,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区。出行前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取消出行计划,并尽快就医。

其次,按规定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尽量错时错峰;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距离,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减少交通工具内人员聚集和随意走动。

最后,在抵达目的地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落地检”,按照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相关要求,要主动扫码登记,出示符合时间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旦旅游目的地或者途经地出现疫情或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要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已经返回居住地的要向所在社区主动报备。

国家疾控局:采取集中或居家隔离时,不得采取外锁门方式

雷正龙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防控政策措施要求,做好精准防控,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在核酸检测环节。要求各地合理组织安排群众核酸检查,避免人群聚集、聊天。群众参加核酸检测的时候,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线,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各地还要合理安排样品的转运车辆,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二是在流调和转运环节。要求各地要加强现场面对面流调,流调人员也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统筹安排部署转运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转运方案,合理安排转运任务和转运时间,加强转运车辆日常检查和安全维护,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驾驶员疲劳驾驶,确保转运安全。

三是在集中隔离环节。集中隔离场所的基础设施应该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抗震防灾等标准要求,严格规范隔离点管理,严防交叉感染。对经评估不适合集中隔离的特殊人群,可以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对不宜单人单间隔离的,要指定合适人员进行陪护。采取集中或者居家隔离措施时,不得采取外锁门的方式。

四是生活物资供应、就医保障等环节。疫情发生后,各地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按规定落实管理要求,明确专门的人员队伍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特别要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要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高、中风险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就医便利。

交通运输部:坚决防止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当前,全国疫情在局部仍时有发生。受疫情影响,货运车辆过度管控问题在部分地区仍然零星散发。特别是个别地区遇突发聚集性疫情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一刀切”限制货车通行,影响了重点物资的运输保障。为此,我部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强化部门协同,全力以赴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各项工作,保障各类重点物资运输畅通,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保持应急运输保障电话畅通,加强跟踪调度和督办转办,一事一协调解决货车司机、企业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坚决防止过度通行管控问题的反弹。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程序和要求,坚决杜绝擅自关闭关停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车站、港口码头、航空机场、邮政快递分拨中心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切实保障交通物流网络畅通运行。

二是保重点区域物资运输。加强对重点涉疫地区的跟踪调度,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推动供需有效对接,全力保障涉疫地区医疗防控物资、民生物资、重要生产物资等运输需求。指导实施全域静态管理的城市落实“一不得、四立即”的保障措施,即不得“一刀切”限制货车通行,立即实施重点物资通行证制度、立即执行“点对点”运输闭环管理措施、立即启动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立即公布24小时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切实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的通行顺畅,全力做好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等各种重点物资运输保障。

三是保城市配送稳定运行。指导涉疫城市特别是全域静态管理城市,保障邮政快递等物流配送车辆有序通行,保障符合防疫条件的城市配送、邮政快递等从业人员正常提供服务,保障符合防疫要求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营业网点、快递服务站等配送节点正常运转。积极推进智能快件箱应用,鼓励社区、单位增设货架等临时投递设施,推广无接触配送服务,切实畅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


新冠防控方案第九版(全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9-19 15:16  发表于北京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8日)

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 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人群普遍易 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 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 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三、公共措施

  (一)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策略措施培训,消除恐慌心理,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宣传教育内容可参考附件 1《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二)疫苗接种。
  1.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扩大至 3 岁以上,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 3 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2. 对于符合条件的 18 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 1 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 疫接种。
  3. 重点提高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4. 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疫苗接 种策略。

  (三)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在村(居)委会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四、疫情监测

  (一)疫情发现报告。
  1. 病例发现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流行病学史采 集和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发现初筛阳性 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应在 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根据病程进展及时订正临床严重程度。核酸 初筛阳性人员的报告和管理要求详见附件2《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指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 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 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 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入境 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 群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
  2.无症状感染者发现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区域人群筛查等途径发现。核酸初筛阳性人员,要在出具检测结果后 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应在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严格做好 健康监测,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 24 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3. 聚集性疫情发现报告。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 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 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常规诊疗活动、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审核分析、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流行 病学调查、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核 酸检测等途径发现。聚集性疫情应在 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告。

  (二)多渠道监测预警。
  按照点与面结合、症状监测与核酸检测结合、传染病监测 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汇总多渠 道监测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
  1. 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 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2. 风险职业人群监测。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 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 两次核酸检测。如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 酸检测频次。
  3. 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辖区内出现 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 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4. 社区管理人群监测。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 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 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 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对启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包括手机表面、行李物品、 枕头表面、卫生间门把手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普通医疗 机构的发热门诊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6. 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等场所环境适当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对口岸中来自高风险国家和低温运输环境的进口货物及其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和货物存放场所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增加 检测频次和抽样数量。对城市中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大型海运进口冷 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可定期开展污水监测。
  7. 药品监测。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将信息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 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
  8.病毒基因变异监测。对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及病毒分离,动态了解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来源。
  多渠道监测预警要求详见附件 3《新冠肺炎监测方案》。

五、疫情处置

疫情发生后,应立即激活指挥体系,迅速完成常态和应急 机制转换,以地(市)为单位成立前线指挥中心,省、市、县联防联控机制协同联动,扁平化运行,统筹调度资源,果断采 取应对处置措施。

(一)传染源控制。
1.确诊病例。确诊后应在 2 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病例治愈出院后,应当进行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2.疑似病例。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复核,期间单人单间隔离,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3. 无症状感染者。参照轻型病例进行管理,在方舱医院进 行 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 6 天和第 7 天采集鼻咽拭子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如两次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35(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界限值为40,下同),或检测阴性(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界限值低于35,下同),可解除在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继续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至满 足出舱标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做好病情监测,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 观察后,应继续进行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4. 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 Ct 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核酸检测 Ct值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或 CT 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如核酸检测 Ct值≥35,无需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控;如核酸检测 Ct值

(二)流调与风险区域(人员)划定管控。
1.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后,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报告病例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市联防联控机制组建的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由卫生健康、疾控、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现场流调小组根据工作分工开展工作,采取现场流调和电话流调相结合的方式,阳性人员复核确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个案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根据疫情进展动态更新流调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和重点需根据疫情进展和规模动态调整。
对于发现早、病例数少、未发生社区持续传播的疫情,需 快速开展精准流调,对病例既往接触史和活动轨迹进行详细调查,明确病例的感染来源,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 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划定风险区域等。
当疫情进一步发展,病例数明显增多,出现社区持续传播,传播链难以理清,且社区已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实行封管控措施管理,流调重点调整为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等,用于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疫情发展态势分析。
对于重点个案,如物资保障人员、快递人员、志愿者、社 区服务人员等封管控之外人员中出现的感染者,以及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收尾阶段的新发感染者,应进行详细精准流 调。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4《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
2.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员判定与管理。根据病例行动轨迹和流调信息,利用“三公(工)”协同多部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信息支撑,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快速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及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优先判定和管理与病例接触频繁、持续时间长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对于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以下简称“7+3”管理措施),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第 3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 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2、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隔离管理期限自末次暴露后算起,解除集中隔离后应“点对点”闭环返回至居住地。
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如棋牌、卡拉 OK)等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判定为密接的密接。密接的密接采取 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在第 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密接的密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可于第 7 天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将密接的密接调整为密切接触者,按照 密切接触者管理。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经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采取核酸检测措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5《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
3. 风险区域划定及防控。发生本土疫情后,根据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 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调整风险 区域范围,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高风险区 连续 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 3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 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中风险区采取“人 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连续 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 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低风险区人员离 开所在城市应持 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 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6《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4. 风险人员协查管控。疫情发生地发现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中高风险区域人员流出本地后,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应于 2小时内通过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或函件向流入地发出协查单(包括身份信息、联系电话、接触方式、末次暴露时间等排查管控所需信息),也可通过建立的地市到地市之间“点对点”跨地区协查机制及时发送跨地区协查信息。协查方收到协查信息后,快速对有关人员进行排查,并按照风险等级分类采取发送短信、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隔离等管控措施,确保每名风险人员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并于接到协查信息后 24小时内向疫情发生地反馈初步排查管控结果,形成信息闭环。非疫情发生地,也应主动排查中高风险区域流入人员,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对有高风险区 7 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 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 1、2、3、5、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有中风险区 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 7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对有低风险地区 7 天旅居史的人员,3 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辖区内中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措施由各地制定并对外发布。

(三)区域核酸检测。
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制定可操作的核酸检测方案,迅速组织调度核酸检测力量(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物资,确保“采、送、检、报”各环节衔接顺畅,避免检测不及时,造成阳性感染者发现延迟引起疫情传播。合理设置采样点,有序组织核酸采样,防止交叉感染。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防止疫情扩散。在区域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可采用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迅速统筹协调核酸检测力量支援。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7《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四)人员转运。
发生本土疫情后,做好转运车辆的调用。确诊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发现后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治疗或隔离观察,转运时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
密切接触者应安排专用车辆在 8 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转运前要做好人员的组织管理,按照就近原则,合理分配集中隔离点和调度安排车辆,及时掌握转运进展,坚决杜绝将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转运。转运过程中做到有序就座,控制同车人员数量,尽量保持间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到达隔离点 后,做好转运人员交接。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8《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员转运工作指南》。

(五)隔离管理。
合理选择集中隔离场所,按照“三区两通道”,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的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组织院感防控等领域专家评估合格后方可启用。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当地常住人口 60间/万人口的比例储备足够的集中隔离房间,协同周边城市统筹用好隔离资源。发生本土疫情后,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应立即启动集中隔离点调度和梯次启用机制。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规范培训后上岗,落实疫苗接种、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个人防护和闭环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物的处置和垃圾清运等工作。严格做到单人单间,防范交叉感染。解除隔离时,对“人、物、环境”同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如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如物品或环境核酸检测阳性,在排除隔离人员感染的可能后,方可解除集中隔离。原则上由隔离点医务人员负责隔离人员采样工作。集中隔离点检出阳性时,及时排查隔离点交叉感染风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单独居住或单间居住,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不得外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9《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医学观察与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六)溯源调查。
针对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迅速开展溯源调查,坚持人、物、环境同查,优先排查“人传”的来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核酸筛查、血清抗体动态检测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人、物品和环境等方面逐一分析论证,综合研判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传播链关系,并密切关注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对有证据提示物品、环境是传染源的,应采用先封控、再采样、后消毒的方式,避免证据丢失。

(七)消毒。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运期间,应对其可能污染的环境和 物品进行随时消毒;转移后,应对其居住地、活动地及其他可能被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治愈出院(舱)时,应对其个人 物品消毒后方可带出院(舱)。
中高风险区等实施封管控措施区域内,重点对小区楼栋、防疫物资保障场所(点)、垃圾储存点、快递集散点等区域环境开展预防性消毒。农村地区和城中村消毒前,应针对当地环境和居住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疫源地终末消毒应开展现场消毒过程评价,确保消毒过程有效;消毒效果评价可结合现场需求按比例抽查。方舱医院关舱、隔离点结束时的最后一次消毒,需要开展消毒效果评价。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10《新冠肺炎疫情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

(八)心理健康服务。
各地要制定受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干预方案,梳理当地线上线下各类心理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心理干预队伍。建 立完善由市级设立心理专班、县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心理专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专干的心 理干预“三专”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心理热线服务,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教。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加大心 理健康科普宣教力度,组织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心 理干预。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11《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九)疫情信息发布。
发生疫情后,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应于 5小时内发布疫情、风险区域等相关信息,疫情信息应以网络直报数据为准,不得晚于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建立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解疑释惑、普及防护知识,及时回应热点问题。

六、实验室检测

  检测机构应选用针对开放读码框l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人体标本检测原则上选用含内源性内参的检测试剂。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在住院、隔离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期间应“单采单检”,即单独采集个体的标本,单管进行核酸检测,不得进行混采混检。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应当在12 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

  各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应协调省级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等,对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及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疫苗接种后核酸检测阳性者的标本,在Ct 值≤32 时开展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测序完成后需及时将数据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病所)开展序列比对。不具备基因测序条件的省份,应将标本送至病毒病所开展测序工作。Ct 值≤30时开展病毒分离培养工作,获得的病毒毒株应及时报送病毒病所,不具备病毒分离条件的省份需将标本送至病毒病所开展病毒分离工作。
  实验室检测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12《新冠病毒标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

七、境外输入疫情防控

  (一)入境人员管控。
  加强各方信息沟通与共享,落实入境人员口岸检疫、闭环转运、隔离管理、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强化远端防控措施,加强拟入境人员的健康证明审核,进行健康告知;提醒旅客遵守健康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要求。对入境人员实施“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
  观察的第 1、2、3、5、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 3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解除集中隔离前,第一入境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应及时将入境人员相关信息推送至目的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信息共享。

  (二)入境物品管控。
  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场所环境及来自疫情严重国家非冷链物品适当进行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入境量较大的口岸城市要建设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统一消毒、统一检测。严格进口冷链食品境内生产、流通、销售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对入境航班乘客托运和手提行李做好消毒工作。根据进口非冷链物品来源国家(地区)疫情、物品类别和特征、运输方式和时长、装卸方式 等,研判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的风险等级,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加强部门协同配合,避免重复消毒和增 加不必要作业环节。

  在进口冷链食品的流通、销售等环节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物 品后,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消毒处理,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向阳性物品的来源地与同批次物品的流向地通报信 息。对于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冷链食品,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有关要求进行处置。对接触阳性 物品及其同批次物品的从业人员进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采样 时间至少间隔 24小时),其中接触频次较高的从业人员采取 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 1、4、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疫情防控。
  加强对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登记与管理,强化单位主体责任,完善相关人员管理制度,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配备必要防护物资,落实集中居住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脱离工作岗位后,需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四)口岸城市疫情防控。
  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建立口岸防控专班,落实属 地责任,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和责任人,统筹各方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口岸城市要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坚持人物同 查、人物共防,有效防范境外疫情通过入境人员和进口货物输入传播的风险。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要督促跨境运输企业落实 “人货分离、分段运输”的要求,实行甩挂、接驳、吊装等非 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需持 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13《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要点》。

八、加强重点环节防控

  (一)重点人群。
  高暴露风险的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警察、保安等职业人群,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性质、风险等级或所处场所类型做好个人防护。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和闭环作业后的管控措施。本县(区)发生本土疫情后,
  尽量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患有基础 性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要尽可能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场所。

  (二)重点机构。
  对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重点机构,加 强内部管控、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和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辖区内发生本土疫情后,配合执行当地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同时 根据防控需要,养老院、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护理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监管场所可实行封闭管理、视频探访等措 施;高等学校可采取封闭管理,减少聚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可停止线下授课;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可采取弹性 工作制;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可采取封闭管理,减少非关键 岗位工作人员数量等措施。

  (三)重点场所。
  对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园区,农贸(集贸)市场、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月子中心等,要落实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体温检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辖区内发生本土疫情后,配合执行当地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同时根据防控需要可采取缩短营业时间,控制场所客流密度,避免举办聚集性活动、大型会议和培训,降低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客载率等措施。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14《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九、组织保障

      (一)健全指挥体系。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建立指挥系统启动机制、信息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对外沟通联络机制、督导检查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城市支援制度等工作机制和制度,成立转运隔离、社区防控、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区域协查、口岸防控等专班。指挥体系要保持24小时持续运转,发现疫情后立即转入应急状态,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统一指挥、提级指挥、靠前指挥,各工作组配合协作、信息共享,快速有序处置疫情。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疫情防控政策和策略措施等培训、演练,提高科学指挥能力。要建立专家会商和决策咨询制度,做到依法科学和精准有效应对。

  (二)强化信息支撑。
  依托已有信息平台或单独建设应急处置信息平台,横向整 合各部门疫情相关数据,纵向贯通国家信息平台,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融合实验室检测、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 者管理、隔离点管理、病例转运和诊疗等信息,实现疫情防控工作和信息的双闭环管理。要逐步完善平台功能应用,为疫情 风险研判、防控措施制定和资源统筹调配提供支撑。

  (三)加强能力建设。
  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按照疫情不同情景应对要求,结合 当地实际,做好专业防控队伍、核酸检测能力、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转运车辆、防疫物资等储备。要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制定梯次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高效应对不同规模疫情, 并定期培训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反应和精准防控能力。

  (四)加强物资保障。
  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实际需要,及时协调医疗物资、居民生产生活物资等的供应。要科学规范确定省内外交通管控措施,保障应急物资运输、民生保障车辆及其他符合防疫安全要求车辆通行。

  (五)强化督导检查。
  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结合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应急处置演练、能力储备及疫情处置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 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督促整改,避免过度防控与层层加码,确保疫情防控和处置各项政策措施规范落地落实。


人民日报:“清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人民网 2022-04-27 09:23
上海4月26日报告的阳性感染者数量,总数较25日进一步减少,减幅达13%,是自疫情出现下降趋势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新增阳性感染者虽然还处于高位波动状态,但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方舱医院出院人数与入院人数正实现正向循环,每天都有大量感染者康复出院……当前,上海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积极变化正在显现。这是对动态清零科学性、有效性的充分印证,也是对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的充分印证。

衡量病毒流行传播的严重程度,要综合考虑传播力和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从传播力看,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病毒毒株。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平均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播9.5个人。从病死率看,全球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这警示我们,奥密克戎绝不是所谓的“大号流感”,其危害性决不能低估。

尽快遏制疫情才是真正敬佑每一个生命,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传播,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甚至可能出现医务人员大规模感染。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会是一个巨大灾难。就此而言,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对付传染病,需要综合考虑病毒的严重程度、医疗系统的处置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我们过去遇到的一些传染病,比如结核病等,危害也很大,但通过加强医疗系统建设,就可以有效阻滞其传播。相比较而言,新冠病毒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潜伏期短、感染人数多,加之病毒仍在不断变异,我们对这种新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多,因此必须强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同时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不让疫情造成持续性社区传播和规模性反弹。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既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抗击疫情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缺一不可。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绝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千方百计做好保障供应工作,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这同样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的题中应有之义。

确定抗击疫情最佳方案,首要考量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动态清零中,“动态”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清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包括“病毒”清零、“疾病”清零、“疫情”清零,在现阶段“清零”是针对“疫情”而言。实践反复证明,动态清零是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佳选择,更是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的关键所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抱定必胜信心,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苦战实干、攻坚克难,我们一定能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版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印发

中国政府网 2022-04-26 13:16

来源:交通运输部微信


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当前疫情形势的发展,交通运输部修订印发了《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进一步明确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公路防疫检查点设置、通行服务保障、信息公开发布等要求。

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第五版)

总体防控要求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指导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和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提高站位,坚定信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指导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和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坚持从严从紧原则,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分类分级制定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配齐防疫物资,做好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各个关口,扎实做好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疫情防控工作。

 保持高速公路正常运行服务。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不得擅自关停关闭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出现确诊或密接人员等情况确需关停的,应报经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后方可实施;收费站因出现确诊或密接人员等情况确需关闭的,应由县级以上联防联控机制报经上一级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后方可实施。

 加强信息发布。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的,要提前向社会发布,并及时发布绕行路线等相关信息。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于每天上午9时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多种渠道,公示本辖区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情况。

 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后,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人员隔离、精准流调、快速处置、全面终末消毒等工作,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验收合格后,立即恢复运行。

 规范公路防疫检查点设置。在省级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安排下,积极配合属地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科学合理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严禁在普通公路同一区段同一方向设置2个(含)以上防疫检查点,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

 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在公路防疫检查点就近配套设置充足的核酸与抗原检测点,在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密设置核酸检测点。

 严格落实人员、物品、环境“三同防”要求,阻断五类病毒传播途径:公共接触部位随时消毒,阻断公共接触物交叉传播;在流水条件下按照“七步法”勤洗手,阻断手的传播;关键岗位员工佩戴护目镜、防护镜,阻断眼、口鼻传播;接触钱款、票据员工佩戴手套并随时洗手消毒,阻断钱款、票据传播;全员佩戴口罩,全力避免人员聚集,公共场所开窗通风,阻断飞沫传播。

 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引导司乘人员提高防护意识,落实好戴口罩、手卫生、“一米线”等防护措施。及时发布本区域公路防疫检查点设置情况和检测要求,引导公众做好自身防护,带齐查验资料,合理安排出行。

 健全完善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各地市防疫检查点设置、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公路拥堵缓行、通行服务保障政策执行等情况监测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落实。

公路服务区室外

 客流量大的服务区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前发布信息,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入区车辆和人员数量,引导公众向沿线非繁忙或拥挤服务区均衡分流,确保防疫安全和服务质量。

 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实施分区停放。有条件的服务区,可设置高、中风险地区和冷链物流车辆的停放专区以及司乘人员休息专区、安装专用移动卫生间、户外卫生间,或者设置集装箱运输车辆等货车临时专用服务区,实施闭环管理。

 重点涉疫地区可结合实际,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启用物资中转站点,并及时向社会公告。对需跨省域设立的,相邻省份要给予支持。物资中转站点原则上应设立在低风险区域,实行闭环管理,做到车辆严消毒、人员不接触、作业不交叉。

 认真做好服务区涉疫滞留车辆人员的核酸检测、如厕、餐饮、加油等服务保障工作。高速公路服务区关停期间,要在省级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指导下,继续保留加油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加油站应尽量减少自助加油服务,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做到“快加快走”。有条件的服务区可设置涉疫地区车辆的加油专用通道。

 加强场区保洁管理,落实垃圾分类要求,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其余垃圾应分类管理、定点存放、及时清运,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入境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产生的垃圾,按属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进行处理。

 定期进行场区消毒,对高、中风险疫情地区车辆和冷链物流车辆停放专区、垃圾暂存地、加油设施等,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公路服务区室内

 科学调整综合楼功能区块,优化室内客流线路组织,保障旅客在各功能区“好进快出”,非必要不经过其他功能区,避免人员交叉流动。有条件的应将公共卫生间和餐厅、便利店等经营区域分离设置,减少人员聚集。公共卫生间独立于综合楼设置的,要加强通风和消毒,司乘人员通过体温测量、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要保证公共卫生间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的应为司乘人员提供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等。

 综合楼应分别设置出、入口(通道),在入口(通道)位置安排专人进行体温测量和行程码、健康码(健康证明)查验。对体温或健康码异常、未佩戴口罩、拒不提供行程码、健康码(健康证明)的,拒绝其进入综合楼内部。

 优化查验服务,通过设置智能化体温检测设备、提前张贴健康二维码等方式,提高登记查验效率,减少人员聚集。入口(通道)处工作人员要为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儿童等人员提供代查健康码、协助信息填报等服务。

 按照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求,选择适宜区域规范设立临时隔离区,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工作人员做好异常人员引导、现场管理等工作。发现体温高于37.3℃或有呕吐、乏力、腹泻症状的司乘人员,立即向属地联防联控机制报告。服务区引导和现场管理人员应专人专岗、闭环管理。

 合理控制进入综合楼内人员数量,优化服务措施,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设置“1米线”,提醒司乘人员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提高室内通风换气频次,首选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保证运行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凝水、冷却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共用品和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对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根据疫情形势,科学调整经营业态。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除公共卫生间、开水间、便利店、能源补给站等开放外,其他经营业态宜暂时关闭,餐厅正常营业的应只提供打包外带服务。低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经营堂食的,要控制餐厅内用餐人数,保持合理间距,适当增加通风消毒频次。

 进入服务区的肉类等冷链食品外包装,应严格采用有效的低温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其他货物外包装的消毒,要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方式进行预防性消毒,同时做好消毒工作记录和质量控制。直接接触冷链货物的人员,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等。

 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避免交叉污染。加工肉、水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尽量不提供生的水产品等。

 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收取现金时要做好防护及消毒。有条件的可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提供口罩等防护物资自助设备,方便司乘人员购买使用。

公路收费站

 安排专人负责,采用喷洒含氯消毒剂等方式,对回收和库存的收费公路通行介质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通行介质安全卫生。收费人员在收发环节,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通行介质规范卫生收发。

 加强收费车道现场服务,做到“快收快走”,尽量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做好现场人员防护、设备消毒等工作,有条件的可以设置非接触式收费设施。

 进一步强化宣传,优化ETC发行和使用服务,引导公众安装使用ETC,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尽可能减少通行介质和现金使用。

 高速公路防疫检查点应设在收费站外广场及以外区域,具备条件的要配套设置充足的货车专用通道和休息区。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方式和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加强交通疏导,减少车辆拥堵缓行。

内部防控管理

 加强员工上岗管理。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密接史的员工,在规定隔离期满、卫生检测合格前,不得返岗复工。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体温三测”(全员必测、岗前必测、岗中监测)和“四不上岗”(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未按规定隔离不得上岗、未按规定检测不得上岗、体温检测不合格不得上岗、未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上岗)要求,杜绝带病上岗。所有员工应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到医院筛查,未排除风险的不得返回岗位。必要时可实行一线员工闭环管理、倒班运行。

 一线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应做到应接尽接,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定期组织一线员工及与其有接触的非一线员工进行核酸检测。除国家和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另有规定外,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周检测一次,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两周检测一次,低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月检测一次。

 加强员工就餐管理,采取分餐制,用餐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餐间交流。鼓励错峰、打包方式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重复使用的餐具应“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加强员工岗前培训。有条件的应邀请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人员,对保安、保洁、收费员和管理人员等开展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培训。

 督促员工上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

 安排专人负责,每日定时对宿舍楼、办公楼、餐厅、厨房、收费亭等区域喷洒消毒液,做到每日通风换气,营造干净卫生站区环境。

 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非接触式温度计以及必要情况下使用的专业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应储备充足,保障司乘人员和员工使用。

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取消防疫措施?

共青团中央 2022-03-22 23:33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3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3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7例,本土病例2281例。

3月1日—21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超41000例,波及28个省。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新一波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特征,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

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

取消防疫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在暴发本土疫情。本轮疫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新的特点之下,精准防控如何进行?《新闻1+1》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共同关注新一轮疫情,如何做到科学精准防控?

在被问及:“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取消防疫措施?”时, 梁万年给出的回答是:

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保护了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我们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

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一个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会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容易造成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坚持总策略总方针不变,应该是最佳选择,也符合中国的抗疫实际。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越是在关键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就是胜利”,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深刻启示,也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然要求。受全球第四波疫情流行的影响,特别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的快速上升,加之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造成我国输入病例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及一系列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的防控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要求防控措施更早、更快、更严、更实。这里的关键就是,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始终保持慎终如始、久久为功的态度,拿出巩固成果、扩大战果的硬招。

西方多国宣布疫情结束

一些西方媒体借着这次疫情,再度掀起对中国“动态清零”的质疑声浪。国内互联网上一部分人受这种论调影响,也认为出于经济考虑,中国应像西方那样,放弃“清零”、尽早“躺平”。但他们绝口不提,西方国家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更不会提,这些国家因为“躺平”,付出了多么惨重的生命代价。

丹麦日增迅猛

《政客》欧洲版网站1月26日报道,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当天宣布,在听取了疫情委员会的建议并得到该国所有主要政党的支持后,丹麦决定在2月1日取消最后一项防疫限制措施,新冠将不再被视为社会的重大威胁。

这将允许夜总会重新开业,餐饮业也可以在晚上10点后继续提供酒水,商店不用限制顾客数量,也不需要疫苗通行证,通勤人员在出行时也不用戴口罩,同时也意味着丹麦成了欧盟首个解除所有防疫限制的国家。

两周前丹麦已经允许电影院和音乐场所重新营业,如今剩余的限制措施也被移除,《金融时报》援引弗雷泽里克森的话称:“今晚,我们可以开始放下担子,重新找回笑容。虽然疫情仍在,但据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胆地相信,最关键的阶段已经度过去了。”

与丹麦政府的乐观不同,该国的疫情数据正连创新高,甚至还成了全球人均新冠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被称为“奥密克戎妹妹”的BA.2变异株正席卷丹麦,日增病例数更是在1月26日创下4.6万的记录。弗雷泽里克森承认:“最近几周的感染率非常高,实际上是整个疫情期间最高的。”可她接下来却说道:“因此,我们现在准备放弃这些限制,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也很矛盾。”

英国政客号召民众“向女王看齐”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宣布,自2月24日起在英格兰地区正式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成为首个完全解除防疫限制的西方大国。约翰逊并没有掩饰英国政府的现实考虑,称英国政府不能继续负担每月超过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的新冠检测费用。

此前,英国是第一个公开宣布实施“群体免疫”的国家,但在疫情的持续肆虐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之下计划破产,酿成了超过16万人死亡的悲剧,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据2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显示,疫情之下,英国老人的预期寿命缩短,同时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为国家节省了社会福利支出,财政压力大大减轻。

许多英国民众依然担心全面解封后的疫情反弹,就在约翰逊宣布这一决定前的2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确诊新冠,但英国商业部长保罗•斯库利却在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称95岁的女王都能带病坚持工作,为什么普通人不能向榜样看齐呢?

为劝中国“躺平”,美媒自揭伤疤

1月26日,《纽约时报》用一篇观点文章,把对中国追求“零感染”的持续抹黑升级到荒唐无稽的新高度。

文章取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还黑白处理北京一处核酸检测点的照片,试图营造“末路”氛围。用语也毫无创新地套用“中必输”体,“宣判”中国消灭疫情的努力“永远不会赢”。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吝“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接着“话锋一转”,说“但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它追求‘清零’将被证明是巨大的错误。”

文章本末倒置地宣称中国因为“清零”政策,使得国家“对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最后它宣判“奥密克戎变异株让清零目标无法实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将会永远追逐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而且永远不会赢。”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国东部时间3月21日下午6点,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79770436例,死亡972007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37277例,新增死亡845例。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变异毒株BA.2可能会导致美国病例的增加,类似于目前在欧洲发生的疫情情况。福奇表示,“现在根本不是宣布胜利的时候,因为这种病毒以前愚弄过我们,我们真的必须为可能出现另一种变种做好准备,我们不想在这方面措手不及。”

多国陆续放宽防疫限制

法国政府当地时间2月21日发布的数据,法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7195例,新增死亡病例283例。据《巴黎人报》报道,法国计划于3月中旬取消现行大部分疫情限制措施,包括在封闭公共空间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和解除“疫苗通行证”规定等。

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当地时间21日发布的数据,德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73867例,新增死亡病例22例,累计确诊病例接近136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2万例。

目前,德国仍维持大多数疫情限制措施,计划在当地时间3月20日之前,分三阶段解除限制。届时,引入“疫苗通行证”的场所将减少或取消,餐饮机构和酒店的营业限制也将取消,夜店将面向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新冠感染痊愈或新冠检测呈阴性人员重新开放,体育场馆和引入“疫苗通行证”的大型活动场所将以室内60%和户外75%的比例开放。

荷兰也宣布将取消大部分疫情限制措施。从当地时间2月25日起,该国民众进入公共场所将不再需要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大多数公共场所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餐饮机构营业时间延长等。

西方抗疫失败,老年人沦为牺牲品

意大利最新公布的第9次《意大利养老金制度资产负债表报告》显示,2020年该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占96.3%,几乎全部为退休人员,这使意大利社会保障局节省了11.1亿欧元的养老金支出。报告还预计,从十年范围来看(2020~2029),意大利累计少支付养老金金额将会达到119亿欧元。

相关文章引起外界批评,指意大利年长患者在疫情危机时最先被放弃,而如今当局更冷血地计算养老金得失,无视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生命和破碎的家庭……

实际上像意大利这样的现象,其他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谁都无法说谁。向来喜欢将事情不断放大宣传的西方媒体,这次却罕见地保持了默契,直接选择对该情况视而不见。换做以往西方媒体的形式作风,往往其他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上升到人权的问题,还会指责他们所敌对的国家,宣扬这样的行为和直接“杀人”无区别,但如今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媒体却选择了闭口不言。

现在即便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感受到了奥密克戎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对付,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死亡,这些国家却依旧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导致死于新冠的人更多,这也意味着国家可以省下的一笔养老金更多。

有那么多人守护着我们

疫情终将散去


疫情发生以来,许多人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志愿服务,早餐店店主为“大白”提供免费早餐,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忙着送菜、送餐、送药,深夜里“大白”在路灯下睡着、120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00后孩子披甲上阵,投入抗疫一线……原来,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守护着我们,守护着这座城市!

好消息一天比一天多:确诊病例中没有发现重症,首批患者治愈出院,方舱医院建好,患者得到妥善安置,快递和外卖平台陆续解封,阳性感染者首次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春分已过,万物复苏,各地桃花竞相开放。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相信用不了多久,在明媚的春光里,我们熟悉的那些地方,正带着烟火气温暖归来!

非必要不出京、不举办!北京疾控发布元旦春节提示
中国日报网 2021-12-28 15:15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国外疫情高发,国内多地报告本土病例,全市疫情防控面临境外境内双重风险,元旦、春节将至,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在即,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不放松,鼓励春运期间:错峰、避峰返乡、返岗、返校
鉴于国内外疫情现状,坚持非必须不出境,倡导市民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但不搞“一刀切”,让留京、离京的市民都能安心过好年。
密切关注近期国内外发生疫情的地区疫情进展情况,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游、出差、探亲。
鼓励春运期间错峰、避峰返乡、返岗、返校。正在京外出差、旅游、探亲等未返京人员要做好旅途、就餐等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如遇有所在县(市、区、旗)有病例报告的人员,请自觉遵守进京管控有关措施。

提前做好行程规划
确需出行,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备好预防腹泻、晕车等药品,心脏病、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要随身携带常备药品。尽量选择空旷的室外活动为宜。
配合铁路、民航、客运、道路卡口等交通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查验核酸证明等各项防控措施。
候机、候车时,尽量在空气流通的空间等候,不在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密闭场所久留。旅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老人、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安排出行。

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大型活动,倡导线上团拜,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减少人员流动,少聚集,少扎堆,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不宜举办或参加人员较多的聚餐聚会。
避免在密闭空间中聚会,活动尽可能简短并注意开窗通风。做好科学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全球公认预防个人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着“应接尽接”“应快尽快”原则,北京市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免疫,提高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尽快接种。
节日期间,疫苗接种工作不停歇。

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科学佩戴口罩,不握手,勤洗手,常通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以及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冲洗20秒。
遵循咳嗽打喷嚏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不随地吐痰。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多变,室内外温差较大,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锻炼,多做有氧运动,避免高强度对抗性剧烈的锻炼。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和身心愉悦。

合理膳食,注意卫生
节日期间,合理膳食,规律用餐,不要暴饮暴食。
谨慎邮购进口或有本土病例报告地区的冷链食品。选购冷链食品时,注意个人防护,做好外包装消毒,分类分区储存,做到生熟分开、煮熟蒸透。
厨房要保持通风和清洁,必要时进行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

★ 注意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注意做好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旅行归来后,更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如发热、干咳、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等症状。不带病上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网约车等。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按规定就医。
配合开展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向医生告知活动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不自行购药、服药。


元旦春节期间有哪些最新防疫要求?要“就地过年”吗?……权威回应!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21-12-18 19: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发来于北京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如何?春节期间要不要“就地过年”?一起来关注——
元旦、春节临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如何?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比较平稳,局部地区发生由境外输入疫情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有的已经得到控制,有的正在控制之中。
云南陇川疫情已经连续8天没有新增病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已经连续4天没有新增病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内蒙古满洲里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疫情进入收尾阶段。

浙江宁波、杭州、上海等地近日新增的散发病例均来自集中隔离点,疫情风险逐步得到控制,浙江绍兴仍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疫情主要集中在封控的管控区域,当地仍然存在后续传播的风险。

陕西西安和广东东莞两地的病例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为同一境外输入源头的同一传播链,这两地应该严密地控制,两地疫情仍在继续发展,存在进一步扩散可能。风险人员排查和重点区域管控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本轮疫情有什么样的特点?

近期国内的疫情仍然呈局部散发和规模性聚集并存特征。
航空口岸和陆地口岸是主要输入途径,主要由境外的输入病例和相关的物品、冷链食品引起。

春节是否“就地过年”要基于风险研判,不能“一刀切”

关于“就地过年”,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

要分类考虑。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还是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其他人员出行,倡导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要分区考虑。现在处于疫情中高风险的区域,特殊区域比如口岸、边境的一些地方,北京等在筹备重大活动,马上冬奥会、冬残奥会要开展的这些地区,要继续保持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而其他地区,要做好风险评估,提出切实又有力度、又精准、又有温度的相关政策。

各地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输入和输出的风险都要给予考虑。应该给公众明确的指导,比如元旦、春运出行相关疫情防护的一些资料和参考。

“两节”期间,民众在返乡和外出时应该注重哪些防控需求?

一是个人外出和返乡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1米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二是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遵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社区防控等要求。执行特定公务、保障生产生活运输等人员确需出行的,经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旅途个人防护,落实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三是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是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
五是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者、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

高风险岗位人员因为工作期间接触可能的感染人员,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的机会多。
“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有需要出行的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脱离高风险岗位14天以上;二是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在所在单位报备。
这些人员在旅行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提前了解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铁路部门如何做好春运的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据预测,明年铁路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客流量较2021年春运有较大增长,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考验。

2022年铁路春运能力较2019年提高10%左右,售票和乘车组织时将严控列车载客率,有条件的列车实行分散售票,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对宽松、较为有利的运力条件。

严防不符合乘车要求的旅客进站上车;使用自助设备等非接触式服务;送餐至车厢座位;加强站车广播宣传;强化站车通风消毒,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等。
旅客列车上按规定预留隔离席位,车站内设置应急隔离场所,规范配备列车、车站应急处置备品,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培训演练,做到应急有备等。

民航部门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外防输入”方面:航空公司配合完成远端旅客登机前测温、验码等工作;在航班上分区管理,分区域服务,建议旅客在飞行途中有序使用盥洗室;做好旅客入境后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熔断措施等。

确保“两节”期间的航班正常。机场为老年人等特殊需求旅客提供服务引导。保证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12326及各公司客服电话畅通等。


“两节”能否出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解答来了
瞭望 2021-12-20 20:33发表于北京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切实指导各地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严格人员出行要求。
  1.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
  2.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
  4.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
  5.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有中高风险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要及时向社会发布自由行风险提示。
  6.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7.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时间,错峰安排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做好“两节”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合理调整企业放假和复工时间,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高校或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可要求学生或务工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或返岗。
  同时,《工作方案》强调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若发生局部较大规模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并存在异地扩散的风险时,要在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的基础上,对人员跨区域流动和风险人员排查等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

  《工作方案》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起到2022年3月15日。

《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关问题解答

  1.“两节”马上就要来临,对于返乡和外出的居民应注意哪些防控要求?
  “两节”期间,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扩散风险,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节日,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重点对跨省份流动的人员出行提出明确要求。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疫情形势、传播风险和防控重点存在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实际情况,按照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制定辖区内的人员出行要求并对外发布。请大家关注“两节”期间出行要求,自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2.如果一个居民所在的县(市、区、旗)发生疫情,那么他能否外出?
  发生本地疫情后,所在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落实当地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社区防控等要求。
  执行特定公务、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等人员确需出行的,经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旅途个人防护,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要公布审批要求和流程。

  3.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无疫情县(市、区、旗)人员能否出行?如果外出,需要遵守哪些管理上的规定和要求?
  发生本地疫情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非疫情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按照要求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旅途个人防护,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4.两节期间,可以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吗?
  为防范感染风险,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已经前往的人员须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
  执行特定公务、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等确需前往的人员,按照当地有关防控政策和规定执行。
  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已经前往的人员须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

  5.“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人员出行会受到限制吗?
  高风险岗位人员工作期间接触感染人员、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的机会较多,如果防护不到位,感染风险较高。近期,我国部分地方出现口岸从事进口货物的搬运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等感染情况,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社区的传播和扩散。
  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对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登记造册,工作期间严格落实规范防护、闭环管理、高频次核酸检测、每日健康监测零报告等措施。
  “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应向所在单位报备,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条件。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6.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还能出行吗?
  出行前,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暂时中止出行计划,避免旅途劳累症状加重,并及时就医,待康复后再安排出行。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7.健康码变成“黄码”,对出行有哪些影响?
  健康码“黄码”人员应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和义务,主动配合当地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避免外出。在健康码由“黄码”转为“绿码”且无异常症状后,可正常出行。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8.寒假结束或春节后,对于高校学生返校或务工人员返岗有什么具体安排和要求?
  高校学生数量多,来源广,集中住宿;部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多,工作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引入传染源后,高校、企业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并在短期内迅速传播扩散。
  为降低疫情发生风险,避免集中返校返岗时人员聚集,提倡高校或企业安排错峰返校返岗;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或务工人员返校或返岗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9.两节期间,能否组织宴会等聚集性活动?规模是否要有所限制?
  近期,部分地方发生本地疫情后,通过聚餐、婚宴、丧事等人群聚集活动,引起疫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
  为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两节”期间应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落实疫情防控规定。抵边乡镇避免举行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

  10.“两节”期间,个人应注意哪些防护措施?
  节假日期间,公众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加强针”对变异毒株有效吗?不同技术路线疫苗能混打吗?新冠疫苗13问→
新华社•瞭望 2021年10月2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 哪些人打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 应对变异毒株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否更有效?
◆ 不同技术路线疫苗能混打吗?
◆ 专家回应关于新冠疫苗的13个焦点问题
◆ 延伸阅读: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 “德尔塔+”有多厉害
综合来源:新华社
记者:董瑞丰、徐鹏航、关心、袁晗

Q1. 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已经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后为什么还要打加强针?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加强免疫可以提高抗体水平,快速让抗体水平反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分析,现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比较好。”王华庆表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的感染风险和未接种疫苗感染风险相比大大降低。

  但是,研究显示,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下降,保护效果在减弱。王华庆表示,这种情况下增加疫苗接种针次,是提高免疫水平、增加保护性的一项措施。

Q2. 应对变异毒株“加强针”是否更有效?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

  相关临床试验表明,中和抗体会成数倍增长,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持久力更好,并且对德尔塔等变异株有良好交叉中和保护作用。

Q3. “加强针”和之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一样吗?

  张云涛:“加强针”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疫苗效果再次接种的疫苗,从疫苗本身来说,和第一剂、第二剂使用的疫苗是一样的。无论是1针次的和2针次的疫苗,打完全程以后,至少间隔6个月才可接种“加强针”。

Q4. 没接种过的人是否可以直接打“加强针”?

  张云涛:这个概念是不对的,所谓“加强针”就是指完成了前面两针的免疫之后,再打第三针才叫“加强针”。所以不存在打一针就叫“加强针”的情况。

Q5. 不同技术路线疫苗能混打吗?

  专家建议,应选择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进行加强免疫。

  王华庆介绍,对于不同技术路线,即异源疫苗接种的问题,有关专家后续会根据相关企业研究结果进行论证。
  “我国目前采取的加强免疫接种策略是同源疫苗接种,即使用灭活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还是用灭活疫苗加强,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还是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王华庆说。

Q6. 哪些人打加强针?

  专家表示,目前开展的是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后续是否扩大范围,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相关研究结果做出综合研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完成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可进行一剂次加强免疫。
  他表示,加强免疫接种目前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同时,各地要统筹考虑口岸、边境、重大活动等疫情防控需要和60岁及以上等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等因素,扩大加强免疫接种人群范围。对其他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也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Q7. 新冠疫苗“加强针”安全性如何?

  王华庆介绍,根据研究结果看,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发生的不良反应水平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

  张云涛:“加强针”的安全性和之前使用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安全性是一样的。在新冠疫苗第一、二期临床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在临床设计中设置了第三针“加强针”的研究。同时在海外的临床研究中也开展了完成两针之后的不同间隔的“加强针”研究。从临床试验获得数据来看,“加强针”的安全性数据是非常好的,大家不用担心。之所以要加强,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希望打“加强针”的目的就是刺激记忆细胞,使人体产生更高水平中和抗体。

Q8. 接种“加强针”后两周抗体水平增至15到30倍是真的吗?

  张云涛:完成“加强针”之后,14天或一个月来测抗体时,确实抗体总体水平是大幅度提升的,有数倍到数十倍的提升,但个体会存在差异,也可能个体上会有一些不等,但总体平均水平是接近的。

Q9. 会有第四、第五针吗?

  张云涛:全球新冠疫苗目前都是在紧急情况下研发的,疫苗接种都是由临床研究数据来指导使用的。一个疫苗接种几剂次、给谁打、什么时间打,是免疫程序的重要内容。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需要根据前期研究的相关结果来制定。目前仍在观察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持久性,未来这些问题会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来回答。

Q10. 打加强针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华庆提示,之前选择灭活疫苗或者腺病毒载体疫苗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的,后面作为禁忌不能接种。接种疫苗后要现场留观30分钟,以评估接种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接种疫苗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平稳生活状态。

  “接种疫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第三剂次接种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疲劳。”王华庆表示,这些都属于一般反应,不需要专门的治疗,但是假如症状一直在持续,且症状比较严重,要及时就医。

Q11. 接种“加强针”后可以不戴口罩吗?

  张云涛:从个人建议来讲,接种以后还是应当戴口罩,因为这次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第一个临床重点就是有效防止发病,第二个重点才是防止感染。所以从我们已经获得了三期的临床数据和全球研究的数据来看,这一次的新冠加强疫苗对防止重症住院死亡有极其显著的效果,或者说具有100%的保护,对防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能100%地防感染。所以基于此,在打了“加强针”疫苗以后,在现有新冠疫情持续流行的情况下,还应该戴口罩。

Q12. “加强针”是怎么研发生产出来的?

  张云涛:不管是前面大家完成基础免疫疫苗和“加强针”疫苗,其实都是同一种疫苗。

  在一、二、三期临床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疫苗都设置了“加强针”的研究。从目前获得数据来看,“加强针”接种后,安全性数据是非常好的。从第二针、第三针接种的间隔时间来看,也是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目前来看,间隔6个月接种效果是比较好的。

Q13. “加强针”生产量足够应对当前需求吗?

  张云涛:中国生物的产能是完全可以满足“加强针”生产的。就国内对于“加强针”的需求,我们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三期的生产车间,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两期的生产车间,在兰州、长春、成都、上海都建成了分装车间,那么形成这样一个供应保障体系是完全能够完全满足国内对于“加强针”的需求,我们的产能应该已经达到了年产能70、80亿剂的能力。

延伸阅读一一

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 “德尔塔+”有多厉害

  新华社伦敦10月25日电(记者郭爽)近几个月来,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亚变异株AY.4.2感染病例在多国出现。这种被不少媒体称为“德尔塔+”的毒株到底有多厉害,是否已成为大流行以来传播能力最强的毒株?

“德尔塔+”另有其“毒”

  AY.4.2亚变异株,正式名VUI-21OCT-01,被不少媒体称为“德尔塔+”。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么称呼它容易造成混淆,因为“德尔塔+”早就另有其“毒”。早在AY.4.2之前,就有德尔塔毒株的“后代”被称为“德尔塔+”毒株,其突变与AY.4.2并不相同。迄今,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人员已记录到了德尔塔的40多个亚变异株,而AY.4.2只是其中之一。

  与原有德尔塔毒株相比,AY.4.2感染人类细胞时所携带的刺突蛋白中有两种典型突变,分别是Y145H和A222V。这两种突变此前就已被记录在案。早在去年4月,研究人员就对第一批同时携带这两种突变的毒株进行了测序。当时,这两种突变并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科研人员也没有将它们列入“受关注”的变异。不过,英国卫生安全局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小的变化可能足以导致病毒特性的差异。

  英国卫生安全局日前表示,目前,该局正在密切监测AY.4.2亚变异株的传播情况,并通过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其特性。

变异病毒再变异不意外

  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执行官珍妮·哈里斯此前表示:“病毒变异是常有的事且随机发生。随着疫情发展,特别是在感染率很高的情况下,继续发现新的变异病毒并不意外。”

  数据显示,英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英格兰地区于7月19日执行最后阶段“解封”、英国其他地区相继放宽疫情防控政策以来,英国单日新增病例数大多在3万例以上。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今年7月以来,AY.4.2亚变异株在英格兰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截至20日,英格兰已有15120人感染这种亚变异株。但研究人员指出,德尔塔毒株目前仍是英国主要流行的毒株,不能将英国单日新增病例数持续维持高位归咎于AY.4.2亚变异株。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也发现了AY.4.2的踪迹。疫情追踪数据网站Outbreak.inf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AY.4.2感染病例。在美国,超过30个州发现了AY.4.2感染病例。但与英国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感染AY.4.2的病例数相对较少。

传染性更强但成长相对慢

  从传播初期阶段的数据来看,AY.4.2亚变异株与阿尔法毒株和原有德尔塔毒株的“成长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与最早传播的新冠病毒相比,阿尔法毒株去年在英国的传染性增长了50%,而德尔塔毒株逐渐取代阿尔法毒株后,其传染性比阿尔法毒株又增加了60%。

  相比而言,AY.4.2传染性增加幅度要小一些。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新冠基因组计划负责人杰弗里·巴雷特等人指出,AY.4.2的传染性比原有德尔塔毒株高10%至15%。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迹象表明这种亚变异株会导致更多重症病例,或降低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桑格研究所的数据显示,AY.4.2感染病例在英格兰一直在稳步增加。研究人员表示,这或许表明AY.4.2具有传播的“持续优势”,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亚变异株在英国的传播是因为突变使其具备了相对其他变异毒株的生物学优势,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其在感染率本就很高的人群中传播。


新冠疫苗“加强针”,到底怎么打?
新华网 2021年10月21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目前,接种疫苗仍是强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已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那么,什么人可以接种“加强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一起来看。

1.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加强针”?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北京市在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

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包括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医疗卫生、监所相关人员及出国人员等人群;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物流(含冷链)、冷链食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水、电、暖、煤、气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教育行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者等人群;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重大活动保障及参与人员,包括冬奥会、冬残奥会及其他重大活动保障人员、参与人员;
重点区域需配合疫情防控加强免疫的相关人群,包括疫苗生产企业、集中隔离点、机场、大型会展场所等。
对其他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此前,浙江、云南、四川、江苏等全国多地已陆续启动了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
“加强针”如何接种?去哪里接种?间隔多久才能打?这些热点问题答疑来了!

2. “加强针”如何接种?

现阶段首先针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通过各行业、各单位集中组织进行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确有接种需求的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单位组织、所在社区、接种点登记、预约,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3.去哪里接种“加强针”?

原则在首剂或第二剂接种所在区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优先开展接种的重点人群按照有关行业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接种。各地加强免疫接种点可通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查询。

1 进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以北京为例)

2 经查询可知各区接种点(以海淀区为例)

4.间隔多久才能打“加强针”?

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才能选择接种“加强针”,原则上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5. “加强针”疫苗供应是否充足?

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国药集团在北京、上海、兰州、成都、长春、武汉六个生物所,建了六个批产工厂。这个疫苗到目前为止已经生产供应了接近25亿剂次,同时,年产能已经超过了80亿剂次,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以及国际市场的需要。 

6. “加强针”保护力如何?

据介绍,针对加强免疫,专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加强免疫后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加强免疫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而且中和抗体将得到快速增长。

加强免疫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新冠疫苗接种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些人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出现下降,有保护效果削弱的情况存在。“加强针”的接种则会使这种下降出现“强势反弹”。相关临床试验表明,中和抗体会成倍数增长。

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持久力更强。王华庆说:“半年之后,加强免疫形成的抗体水平虽然也有下降,但依然高于两剂或一剂接种后的峰值。”加强免疫能更好应对变异株。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免疫能使得抗体增加之外,抗体谱也更广了(即能够有效应对更多种类的病毒株),这意味着它对变异株会产生更好的保护作用。


北京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16区接种点全名单来了——
北京晚报2021年10月20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理研究所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固免疫屏障,经前期筹备,北京市各区已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供“加强针”服务。

各区接种点:
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进入↓↓↓
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门头沟区、 房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区、 延庆区、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什么需要加强免疫?

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受种者对新冠病毒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因此需要接种加强针。开展加强免疫,对于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加强针”?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北京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

(一)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包括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医疗卫生、监所相关人员及出国人员等人群;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物流(含冷链)、冷链食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水、电、暖、煤、气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教育行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者等人群;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
(二)重大活动保障及参与人员,包括冬奥会、冬残奥会及其他重大活动保障人员、参与人员;
(三)重点区域需配合疫情防控加强免疫的相关人群,包括疫苗生产企业、集中隔离点、机场、大型会展场所等。
对其他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加强针”如何接种?

现阶段首先针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通过各行业、各单位集中组织进行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确有接种需求的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单位组织、所在社区、接种点登记、预约,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间隔多久才能打“加强针”?

当前北京市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市民朋友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才能选择接种“加强针”,原则上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一)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二)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三)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去哪里接种“加强针”?

原则在首剂或第二剂接种所在区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优先开展接种的重点人群按照有关行业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接种。各区加强免疫接种点可通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查询(https://www.bjcdc.org/article/69021/2021/10/1634685869733.htm)。

北京加强针开打!这些热点问题解答来了→
央视新闻 10月20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固免疫屏障,北京市各区已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供“加强针”服务。
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受种者对新冠病毒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因此需要接种加强针。

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加强针?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北京市在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

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包括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医疗卫生、监所相关人员及出国人员等人群;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物流(含冷链)、冷链食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水、电、暖、煤、气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教育行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者等人群;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重大活动保障及参与人员,包括冬奥会、冬残奥会及其他重大活动保障人员、参与人员;
重点区域需配合疫情防控加强免疫的相关人群,包括疫苗生产企业、集中隔离点、机场、大型会展场所等。

对其他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此前,浙江、云南、四川、江苏等全国多地已陆续启动了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

加强针如何接种?去哪里接种?间隔多久才能打?这些热点问题答疑来了↓

加强针如何接种?

现阶段首先针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通过各行业、各单位集中组织进行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确有接种需求的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单位组织、所在社区、接种点登记、预约,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去哪里接种加强针?

原则在首剂或第二剂接种所在区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优先开展接种的重点人群按照有关行业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接种。各地加强免疫接种点可通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查询。

间隔多久才能打加强针?

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才能选择接种加强针,原则上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加强针来了!这些人要打
光明日报 2021年9月18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河南将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9月16日,记者从河南全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获悉,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根据加强免疫需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河南将及早做好目标人群测算、费用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目前,河南已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1亿剂次,已完成2剂次接种的6461万人(含仅需接种1剂的腺病毒疫苗),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7346.98万人。18岁以上人群,全省第二剂次任务完成率84.8%。
浙江:9月开始,重点人群将接种加强针!
9月17日10时,浙江省举行第七十七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就重点人群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工作作了回应:
接种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即将启动的主要是重点人群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工作。

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按照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从必要性看,当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高峰,新冠病毒加速变异、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境外疫情输入我国引起境内传播扩散的风险较高。机场海港口岸、边检、医院等单位,作为外防输入的第一关口和关键环节,防控任务艰巨,在高感染风险人群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加强免疫,对保护上述人群进一步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从可行性看,根据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论证意见,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活性。已接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6个月以上的人群,进行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预期能产生更有效更全面的保护效果。从国际上看,部分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美国、法国、德国、阿联酋、以色列等13个国家已启动或公布特定人群加强免疫计划,主要接种对象为医务人员、高危人群、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这些都为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接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这次的加强免疫工作主要针对的是重点人群,包括新冠肺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如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一线人员等)。

这些重点人群涉及口岸、国际国内交通运输、社会资源保障和社会基本运行服务等多个重点行业,是在输入性疫情发生时保障良好社会秩序和生活基本运行,落实内防反弹策略的关键重点人群。

下一步,浙江各行业主管部门将立足疫情防控需要,根据国家和省防控办的统一部署,周密部署加强免疫的组织实施工作,在确保接种安全的基础上,督促本系统重点人群做好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实现“应接尽接”。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种行为坚决杜绝!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0年9月7日发表于北京

9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手段,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各地加快了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节奏。

但也有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疫苗接种,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个别地区对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不允许进入超市、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学生被拒绝入校等情况。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有单位组织人员到外地接种,这些做法违背了接种的原则,也给群众造成了不便。

针对这一类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专门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对这种现象予以及时纠正。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并强调出台接种政策措施时一定要严谨审慎,认真评估,确保依法依规,严守安全底线。

吴良有提醒,近期部分地区实行健康码、接种码二码联查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也是尽可能有效发现未接种的人群,倡导没有禁忌症的人员及时接种疫苗,更好地保护大家的健康。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用好二码联查的措施,坚决杜绝将二码联查和强制性接种捆绑。同时,积极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作用。

吴良有呼吁,新冠肺炎是乙类甲管的法定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适龄无禁忌人群要应接尽接,这是公民履行新冠疫情防控的义务,希望各地深入细致、尽心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护好群众的健康权益。

有跨地区接种需求公众,可向接种单位索取纸质证明

针对有网民反映跨区域流动后查不到接种记录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高度重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为提高流动人员跨区域接种疫苗的便利性,前期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各地协调配合,做好疫苗跨地区接种信息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接种单位在完成接种后及时为接种者提供预防接种凭证,群众可根据接种凭证完成续种。

同时,国家卫健委也在积极推进全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着力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扫除数据交换的障碍,为各地将接种信息统一纳入健康码管理提供方便。

对于目前尚未实现接种信息跨省互联互通的地区,吴良有表示,公众要在接种后续剂次疫苗时提供接种单位出具的纸质版凭证,按照纸质凭证的记录接种后续剂次的疫苗。

如果大家有跨地区的接种需求,建议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及时向接种单位索取并且妥善保存纸质版的接种证明。

“一老一小”人群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这几点:

会上,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针对“一老一小”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给出提示。

杜雪平介绍,因为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病率较高,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降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较容易发展为重症,建议所有身体健康、患有慢性病但是控制稳定的、而且符合接种新冠疫苗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应该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现场需向登记医生如实报告健康状况,既往过敏史、疫苗接种禁忌症,医生会做出客观的接种建议,接种后60岁以上老人同其他人群一样现场留观30分钟,有不适立刻报告留观医生,回家以后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对于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要家长陪同,并代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前家长或监护人有必要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知识、流程及孩子健康状况,接种现场带好身份证、接种证等证件。

在接种现场,孩子要将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禁忌及疾病史全部如实告知接种疫苗的医生,有利于医生做出客观的接种建议。学生接种也要保持一米线的距离,接种后在现场一样留观30分钟,接种后如果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杜雪平提醒,所有人接种疫苗后,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到密集人群中还需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60岁以上老人纳入接种人群,2针间隔小于14天建议补种……
国家卫健委官网1日发布,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最新提示!
2021年4月1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官网1日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用34个问题全面回应公众关切。

其中明确,现阶段,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此外,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根据既往疫苗安全性特点,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1日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涵盖了34个新冠疫苗接种常见问题。其中明确,现阶段,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
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

问答全文如下:

一、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

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二、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目前,我国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几种?

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此外,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

四、获批的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企业有哪些?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

五、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进行全程追溯工作?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各地通过预防接种信息化手段,将上述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电子追溯。

六、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适用对象是指哪些人群?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七、目前,我国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分别需要接种几剂次?间隔多久?

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首剂和第2剂的间隔、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第2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

八、新冠病毒疫苗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九、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十、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接种医生将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

十一、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采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完成接种。

十二、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目前已获批的5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十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十四、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五、为什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剂次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十六、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者如何进行补种?需要重新开始吗?

对全程免疫为两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

十七、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间隔小于3周的对象需要补种吗?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十八、现阶段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还需要加强免疫吗?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十九、在接种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如果还想接种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这种做法科学吗?

目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按照两剂次的免疫程序完成。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十、曾建议HPV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不能同时接种,那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呢?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二十一、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二十二、6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重组亚单位疫苗Ⅲ期试验尚在进行中,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上述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二十三、现阶段18岁以下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二十四、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二十五、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二十六、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二十七、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十八、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二十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
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三十、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三十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三十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三十三、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

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3. 是否需要报告: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

4.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

三十四、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针对人群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将随着新冠疫苗人群覆盖率的提高,国内外疾病的流行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好消息!3-17岁可打的新冠疫苗来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7月18日

近日,中国生物官方微信公号消息,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组织论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在该年龄段开展紧急使用。

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3-17岁年龄组已经在河南完成I/II期临床试验。3-17岁人群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中和抗体GMT和阳转率与成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说,从观察的数据来看,疫苗安全性数据是符合预期要求的,是比较好的。跟成人组相比没有增加安全性的风险。从免疫原性来看,跟成人组和老年人组相比也是符合要求的,所以I/II期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证明了疫苗可以在3-17岁这个年龄段使用。

张云涛表示,儿童、青少年是免疫屏障构筑的重点人群,而疫苗的安全性又是这类人群临床试验中考虑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3-17岁年龄段新冠疫苗“压轴”使用的原因。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3-17岁人群有免疫系统逐渐完善的一个过程。只有疫苗安全和有效性在成人和老年人验证后,才考虑向儿童和青少年推广,这种做法其实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国外的疫苗厂家也是采用这种技术路线来做的。

3-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些什么?

张云涛表示,总体来说3-17岁年龄段注射新冠疫苗的要求和18岁以上年龄段注射疫苗的要求的说明书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有16个谨慎使用等,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常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就可以。“只要符合要求,我觉得都可以接种,没有什么特殊的一些要求。”

这次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的还只是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张云涛说,预计一年后,该疫苗有望正式上市。


新冠疫苗第三剂加强针,要打吗?
新华网2021年 7月31日发表于北京

由于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在全球肆虐,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笼罩在疫情阴影中,已有部分国家宣布或正考虑为部分人群打新冠疫苗第三剂加强针。但也有研究人员表示第三剂加强针虽可增强免疫反应,但并非必要。是否打第三剂加强针,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界探讨的话题。

为何要打加强针?这是因为某些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为了提供额外保护作用而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对于许多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打加强针很常见,例如每年打一次加强针的流感疫苗。

人们可能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变异。英国牛津大学新冠疫苗小组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一些变异毒株已进化到可以避开人体部分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它们能更容易地感染那些感染新冠病毒后痊愈或接种过疫苗的人。然而病毒无法避开人体所有免疫反应。打加强针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能使变异毒株无法避开的部分免疫反应得以增强。

还有观点认为,打加强针可能有益于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早前疫苗接种后可能没有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但仍需有证据证明为这些人打加强针是安全有效的。

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7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称,注射辉瑞疫苗(BNT162b2)第三剂加强针有望帮助人体提高对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多种变异新冠病毒的抵御能力。

声明中说,接种第三剂疫苗试验的初步数据显示,人体在接种第二剂6个月后注射第三剂,其体内抵御新冠病毒和变异病毒贝塔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比接种两剂提高5到10倍。

声明称,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数据显示,试验发现在接种辉瑞疫苗第二剂后人体对德尔塔毒株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两家公司预计,第三剂将进一步提高这类抗体水平,目前正在通过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以色列卫生部先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辉瑞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的保护效力有所下降,但在预防重症方面仍有明显效果。两家公司基于现有数据认为,可能需要在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的6至12个月内注射第三剂,以继续为人体提供保护。以色列卫生部已于7月12日宣布,将为该国免疫力较低者提供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完成两剂接种的人群增多,英国政府也开始考虑尽快实施第三剂加强针计划。据英卫生部6月30日发布的消息,政府独立专家组“疫苗接种与免疫联合委员会”建议9月开始为疫情中最易感人群打第三剂加强针,以便在今年冬季前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保护。

但英卫生部也表示,随着数据分析不断开展,该委员会的最终建议可能会有变化。目前英国正通过临床试验评估新冠疫苗加强针效果,预计今年9月研究团队能公布这项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不久前发表的一篇预印本论文说,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以阿斯利康疫苗为研究对象,发现接种第三剂疫苗可大大增强免疫反应。但他们同时表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需要打第三剂加强针,并强调“当务之急”是确保世界各地的人们接种第一剂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需要接种第三剂疫苗。美国辉瑞等制药公司应专注于为没有机会获得第一剂疫苗的国家提供疫苗,而不是为富裕国家已接种疫苗者打加强针供应疫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分管传染病防治的副主任杰伊·巴特勒认为,对于那些已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来说,接种第三剂疫苗可能会带来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但现阶段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会否出现这种情况。

美疾控中心、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7月8日联合发布声明说,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美国人当下没必要接种第三剂,但如果科学证明确实需要加强针,这两个部门也“已做好准备”。随后,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发文称,现在判断是否以及何时需接种第三剂疫苗还“为时过早”。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7月11日表示,“鉴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我们没必要为民众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关于是否以及何时应当打加强针,现在正开展多项研究。”


德尔塔毒株致病严重程度增加?新冠疫苗还有用吗?是否安排加强针接种……最新回应!
中国政府网 2021年7月31日发表于北京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7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关于疫情,你关心的问题,有了官方回应!


一起来关注——

关于疫情情况
7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8例

截至目前,7月全国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8例,接近此前5个月的总和,已有14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截至7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亿3739.5万剂次。

这次南京的疫情有哪些特点?

一是疫情是由德尔塔变异株输入引发。德尔塔变异株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而且转阴时间长。

二是时间比较特殊,正值盛夏暑假期间,旅游度假景区人员聚集。

三是发生的地方是人口密集,而且流通相对很大的国际机场。

由于这三个特点,现在这个疫情已经向省内其他地市或省外扩散,短期内仍然还会有继续向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这次张家界疫情是如何传播的?

● 张家界的首发病例也与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相关,传至湖南张家界的病例或者感染者又经旅游景点和大型演出活动传染了其他人,导致了进一步传播,是近期除南京以外感染和传播人数较多的重点疫点。

● 由于传播发生在人群密集和流动人口众多的场所,疫情播散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控制难度也比较大。

● 目前除了在南京和张家界两地都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管控综合措施外,还在全国紧急启动了涉及两地流出人员的大规模的排查追踪等一系列管控措施。

此次疫情重症患者都有何特点?

南京疫情发生以来,截至31日上午8点,已有的重症患者一共9位。

第一,所有这些患者感染的都是德尔塔变异毒株。

第二,这些患者在起病初期,症状不是特别典型,有的就是发热、乏力、咳嗽等这样一些症状。

第三,病情的进展非常快,转到重症的阶段平均五天的时间。

第四,这些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有基础性疾病。

关于德尔塔毒株
德尔塔毒株有哪些特点?

一是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就是增加了一倍。近期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动力学研究也提示,传染力也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同时,反映它传播能力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传播速度,主要是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大概平均缩短了1-2天。过去潜伏期我们知道大概是5-6天,现在大概是4天多。它的传代间隔过去是4、5天,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

二是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这在我们国家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没有看到它能够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三是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它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式传播的:

第一个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就是我们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第二个是接触污染物传播。呼吸道飞沫、分泌物,污染了物体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其他人用手接触了这个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触自己的口、眼、鼻的时候,就会被感染。

第三个还可以形成空气传播,或者叫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室内,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停,其他人吸入,就可以导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离开这个空间,在空气中仍然会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时间,其他人进入以后会导致感染。

关于防控措施
病毒变异,现在的防控措施还是否有效?

目前我们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

第一,科学界对这个病毒的认识。它仍然是个冠状病毒,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已经基本清楚。

第二,基于我们国家目前防控工作的实践。因为现在的防控措施处置广东疫情、辽宁疫情、云南疫情等等,将近30多起疫情,效果是显著的。

疫情会大规模暴发吗?

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这叫做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例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出现突破病例,仍然是我们全球打了30多亿剂次疫苗人中的少数。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由于我们现有的防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疫苗接种也是在全球是领先的,没有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

暑期还能不能出去旅游?

一是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取消外出旅行。

二是其他地区的人员出行前要认真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状态,要暂缓前去高、中风险地区旅行。

三是无论到哪里旅行,都要做好个人预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和减少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在室外活动,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四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

新冠疫苗对变异株的有效性如何?

●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 基于在境外大规模疫情国家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特别是像在智利开展的一千多万人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科兴公司的疫苗总体保护率,就是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进ICU监护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护分别高达87.5%、90.3%和86.3%,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 现有的研究也显示,全球各条技术路线的疫苗,对新冠变异株保护力确实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对这种变异株,它仍然还是在疫苗保护范围之内的。特别是它的中和抗体和保护率,还都是一定程度的存在的。

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是否有必要?

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是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的。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这些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60岁以上人群和12到17岁青少年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6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已经全部纳入到接种范围,截至到7月28日,全国已经有1.5亿60岁以上老人接种了疫苗。对于12-17岁未成年人的接种,采取的是分地区、分年龄段的方式,稳妥有序地推进,截至到7月28日,已经累计接种了1248万人。


戴口罩指引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修订了!
中国政府网 8月13日丨来源:健康中国微信

《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有关问题解答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戴口罩指引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查看文件全文)。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1.为什么要修订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

今年7月以来,境外输入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当前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多,机场、港口、码头等主要出行中转场所人员大量聚集,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同时,受长期持续的疫情影响,公众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减退,存在接种疫苗后就不用再戴口罩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落实防疫措施和个人防护方面出现漏洞。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防护意识,防范疫情传播风险,我们对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防护要求。

2.公众戴口罩有什么最新要求?

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另外,我们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3.新的戴口罩指引中,重点职业人群包括哪些,戴口罩有什么新要求?

新版戴口罩指引中,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三类人群。

第一类是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特别强调境外冷链食品、交通运输相关的海关工作人员和保洁员、搬运员、司机等岗位强化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防范经物、经环境、经人的传播风险。

第二类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除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重点防护以外,接触潜在污染物的人员,比如保洁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保安、导医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第三类是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比如乘务员、警察、快递员等,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4.公众日常佩戴口罩有什么注意事项?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公众日常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二是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三是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四是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五是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六是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5.与之前“三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相比,这次修订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三重”的种类由原来65类增加到85类。在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方面,增加了对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馆)、游船(观光船)、剧场等10类场所和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在重点人群方面,增加了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等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

6.“三重”防护指南重点强化了哪些要求?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对所涉及的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进一步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闭环管理”,强化了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要求。对所涉及的重点人群,加强相关行业职业人员,特别是一线职业人员严格执行戴口罩、疫苗接种、消毒等防护要求,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7.公众居家生活需要提高防护措施等级吗?

公众的防护措施等级要求没有变化。但是公众要继续强化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居家时加强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有症状时及时就医;外出时,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

8.商场、游泳、健身等生活服务类场所,防控措施有哪些新变化?

一是增加了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提出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引导等人性化管理措施;三是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等级,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9.对棋牌室(麻将馆)等有哪些防控的新要求?

棋牌室(麻将馆)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也是一类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针对此类场所,一是提出对进入场所的人员检测体温和核验健康码,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场所;二是降低棋牌室(麻将馆)的顾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牌桌之间的距离,减少人员的聚集。三是要求棋牌室(麻将馆)的人员戴口罩。

10.对市内游船(观光船)有哪些防控要求?

市内游船(观光船)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主要的风险点是人员聚集、空间狭小且相对密闭。基于上述特点,一是宜停止使用全封闭的游船(观光船);二是通过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等措施防止有症状者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三是采取预约购票、间隔就坐等方式降低人员的密度;四是游船(观光船)内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此外,游船(观光船)要继续落实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

11.对旅游景点开放或半开放演出场所有哪些防控要求?

近期一些城市的疫情与旅游景点开放或半开放演出场所密切相关。可能的原因是在此类场所公众放松了个人防护,同时场所未有效控制观众数量,增加了暴发聚集性疫情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做好入场检测登记,严格门岗管控,对入场人员实行核验健康码和体温检测“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二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有症状及时就医。三是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推广在线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四是加强现场巡查,安排专人做好演出现场管理,提醒观众正确佩戴口罩,对号入座,保持安全距离。取消演出前后的现场互动环节。

12.对建筑工地等场所有哪些防控要求?

建筑工地的主要风险是人员流动性大,易聚集,架子工、钢筋工等户外作业工种人员防护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二是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三是加强来访人员管理,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四是优化施工工艺和工序衔接,降低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五是加强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个体防护。

13.对跨境铁路客运和道路客运等有哪些新的防控要求?

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二是细化提升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等级。对于负责入境火车或汽车的司机、乘务员、保洁员、搬运员等,在工作期间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其他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三是通过合理组织运力,限制售票、包车团组人数等措施,分区分级控制铁路和道路客运的客座率。

14.对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有哪些新的防控要求?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是“人、物、环境同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近期聚集性疫情暴发关键风险点。对此类场所,一是加强入境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二是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三是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

15.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出了哪些新的防护要求?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高风险人群,主要对养老机构和居家的老人两个方面来提出防护要求。对于养老机构:一是入口处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探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二是封闭管理期间,不允许探访。非封闭管理期间允许探视的,控制探访人员数量、活动区域和探访频次,必要时可实行预约管理。对于居家的老人:一是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戴口罩。二是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如棋牌室(麻将馆)等。

16.对入境航班、机场保洁人员、司机等高风险岗位有哪些防护要求?

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和机场司机等是高风险岗位人员,也是近期疫情暴露出的薄弱环节。针对上述问题,本次指南修订从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具体包括:一是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接受核酸检测。二是工作期间非必要不接触其他岗位的人员、非必要不去入境航空器和进口货物等高风险等级场所。三是清洁消毒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指南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有效。四是保障入境航班的保洁人员和司机岗位和休息区域等应固定,避免混用和混流。五是入境航班或国内航班始发地所在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保洁人员收集的垃圾、废物应按相关规定统一处理。

17.对机场装卸工人等工种的管理,有哪些新举措?

机场装卸工人尤其是负责国际冷链货物和中、高风险普通货物装卸的人员是高风险岗位人员,主要从管理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提出防疫要求。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二是机场货物装卸工作人员的不同活动区域应予以区分标记,保证物理隔离,相互不应交叉。三是地面货物装卸、转运、分拣、搬运等操作人员应按货运航班风险及货物类型进行区分,人员应相对固定,避免混排。四是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直接接触国际冷链货物、国际中、高风险普通货物的装卸人员,应穿戴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条形帽、护目镜或面屏。


戴口罩有哪些新要求?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权威解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关于疫情,你关心的问题,有了官方回应!
一起来关注——

——关于疫情形势——
现在的疫情形势如何?

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9天上升,涉及16个省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56个,我国面临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疫情的复杂局面。

在发生疫情的48个城市中,已经有36个城市超过5天没有新增的感染者报告。除了扬州、武汉、张家界市以外,其他的地市仅仅只是零星的病例报告。从这个情况看,全国的疫情风险总体可控,全国层面发生大规模的疫情风险是比较小的。

如何更好控制疫情?

一是疫情发生地区要继续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加强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集中隔离和社区管控,限制人员外流,防止疫情向外扩散。

二是相关省份要加大对涉疫风险人群的排查,落实健康监测、核酸筛查等措施,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避免出现新的疫情暴发点。

三是要指导各地全面排查口岸城市、机场、港口、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高风险场所的防控漏洞,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避免发生新的境外输入疫情。

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少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根本上尽早把疫情控制住。

——关于疫苗接种——
截至8月12日累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超7.7亿

截至8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亿324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7亿7704.6万人。到目前为止,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在全国正在有序推进,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

为什么给12-17岁的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

大家早期对新冠疾病认识时,可能认为儿童发病率和患病率不高,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尤其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儿童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儿童患了新冠之后,过去我们认为症状比较轻,但是现在发现,随着儿童患病的不断增多,其实也有一些出现了重症,也有个别儿童出现死亡的情况。

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感染了病毒,就是一个传染源。从传染源管控的角度来说,对于儿童也要加强管理。

现在不管是采取控制传染源还是切断传播途径,在大多数国家,这个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将来我们期望建立群体免疫,儿童通过接种疫苗,在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成年人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家长或监护人要了解新冠疫苗的疾病知识、疫苗知识,还有接种的流程。

在接种过程中,家长或监护人要带着孩子的有关证件,包括身份证、接种证等。另外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到现场之后,要把孩子的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接种疫苗的禁忌或疾病史,如实告知接种医生,以便由医生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应该接种。

接种完之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家长或监护人要全程陪护。

在接种之后,如果怀疑出现的身体不适可能和疫苗有关系,要向接种医生报告,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诊治。

——关于个人防护——
戴口罩有哪些新要求?

公众方面,此前说在室外场所可以不戴场所,这次提出来,在室外,如果人群密集的话要求戴口罩。家庭应配备一些高等级防护的口罩,在去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佩戴。

境外输入和传播风险较高的岗位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除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人员做好重点防护以外,要求接触潜在污染物的人员,比保洁人员、护工、水暖工等,在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在医院里工作的其他人员,比如保安、导医等,需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工作期间要求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防护等级以上的口罩。

附:  

新华时评:“三个坚定不移”是制胜法宝

新华网2022-11-27 23:33发表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题:“三个坚定不移”是制胜法宝

新华社记者

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严峻复杂的疫情态势,使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1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后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被近3年来我国战“疫”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选择。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近3年来,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但贯穿其中的理念始终如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中国新冠死亡病例数、住院病例数远低于全球平均值,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3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0万例。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于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我们守好疫情防控的国门,同时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科学防疫策略。“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我国是人口大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不管“防”、放松“治”,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当前,要以快制快,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把防控的人力物资备足备齐,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要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及时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关切,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就一定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官方回应

新京报 2022-12-07 17:15 发表于北京
今天(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

  • 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正常运转、涉疫安全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要求。


米锋表示,这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执行中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比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开展落地检。各地要按照要求精准落实。


  • 近三年我国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五波全球疫情冲击


记者提问:近三年来,我们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当前病毒不断变异,本土疫情多点散发,个别地区病例激增,请问我们以往的经验有没有过时?以及它对于我们现在的防控工作有什么样的价值?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理解支持参与下,面对新冠病毒这种未知、新发的传染病,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近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近三年的抗疫实践,极大程度保障了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极大程度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极大程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都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近三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是十分审慎的,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每一次优化都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进行调整;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 进一步优化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官方回应


记者提问:请问,我们进一步优化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二十条措施出台不长时间以后,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再次作出了新的调整?和二十条措施相比,我们进一步优化的十条措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改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疫情防控近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稳定性。


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减弱,给人群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此前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在科学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庆假期方案等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条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新制定的十条优化措施,对群众关心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群众就医用药保障,以及学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概括来说,十条措施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聚焦优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点和疫情形势,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实践经验,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另一类是强调精准,针对当前防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对第九版、二十条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予以纠正,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各地要一揽子、一体化统筹推进实施,优化调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执行,未调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到位。


总的来看,进一步优化措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将继续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 “新十条”不是完全放开,是主动的


记者提问:我们看到,对比二十条,新的防控措施做了更进一步的优化。请问这种调整是主动的选择还是一种被动的“放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动态的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实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优化后的防控措施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目前,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这次的优化,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是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举措,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准备等,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为今后继续优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条件和保障。


  • 卫健委提示:没必要囤积药物


记者提问:目前,对于新冠患者有哪些治疗手段?医疗机构治疗新冠患者的药品储备与保障情况如何?家庭出否需要储备药品?特别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建议储备哪些种类的药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我们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也比较隐匿。但是,随着病毒的变异,绝大多数的感染者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的比例是比较小的。这几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对于疾病的治疗,我们针对病毒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应该说也积累了很好的治疗办法。


刚才大家提到的药物问题,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先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我们知道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热、咽痛、咳嗽,对于这些症状,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给一些退热药,还有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第二,抗病毒药物,这几年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多的进展,对于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尽早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的转化。但抗病毒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第三,这几年我们有很好的中医中药,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在病毒性感染治疗过程当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应该说现有一些很好的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我们治疗的非常好的选择。第四,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的救治与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要同时兼顾,不能因为感染了新冠,就停止基础性疾病的用药,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患者,日常的治疗是不能间断的。因此,在治疗新冠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基础性疾病的持续治疗。


相关的药物在新冠治疗过程当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已经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等药物,包括抗原试剂,进行一定的准备。同时,通过分级分类的救治,有很多感染者会选择居家治疗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基层的医疗机构,还有药品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这样来保证药物的可及性。我们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让大家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药物,以及如何使用抗原试剂,来保证用药的安全。


最后也要提示大家,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随着整个工作的部署,无论是在药品销售网点,还是在医疗机构,这些药物是充足的。


  • 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记者提问:有一些患者一旦发热会选择在发热门诊治疗,他可以接受一些什么样的治疗?具体的接诊步骤是怎样的?此外,是否会对这些确诊的新冠患者进行闭环管理?怎么样才能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

郭燕红:发热门诊这几年大家都非常熟知,患者发热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来鉴别是否感染新冠还是其他的疾病。应该说,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医生要询问一些病史,特别是症状、病程,同时做一些医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检测,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判断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还是其他疾病。同时,因为我们要求发热门诊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所以对他的转诊,转到哪些科室、哪些地方进一步就诊,都有一系列的安排。同时,我们也要求患者到发热门诊去就诊过程中,也要规范戴好口罩,按照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看病就医。同时,在发热门诊也要避免与其他人的聚集和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发热门诊是鉴别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这几年我们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首先,按照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保证全天候开放。第二,进一步扩充发热门诊区域,增加诊室数量,同时还要配齐医务力量,能够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特别是秋冬季,不仅新冠患者有一定的发热比例,同时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所以发热症状的患者就医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要扩容发热门诊,保障我们的发热患者能够在发热门诊得到非常好的诊疗。第三,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让老百姓知道就近的医疗机构哪家设有发热门诊,同时通过电话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发热门诊的开诊情况。第四,在发热门诊,通过鉴别一旦发现有阳性感染者,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进行下一步救治。


  • 国家卫健委: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


记者提问:很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于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还是存在顾虑的。老年人普遍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老年人能否接种疫苗?哪些老年人是接种疫苗的禁忌人群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 郑忠伟:我可以确定地告诉大家,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种以后获益远远大于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累计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次的疫苗。从报道当中也可以看到,有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官员带头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到目前为止,按照我们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10亿剂次,都非常安全。在这里,我可以再告诉大家,党和国家现职领导人都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接种的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接种的一样的国产新冠病毒疫苗。


您刚才提到了,有的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一些担心,在这个地方我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当然,在我们下发的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里,也确定了4种不能或者暂缓接种的一些情况。第一种,老年人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时,比如出现过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等,这类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二种,因为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这个阶段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种。第三种,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说肿瘤患者处在化疗期间,或者高血压患者处于高血压危象当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期,还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处于疾病的进展期,还有癫痫处于急性发作期,这类患者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接种。第四种,因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经处于生命的终末期,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所以,我再次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坚决避免层层加码


记者提问:各地在落实进一步优化措施时,如何能够做到科学精准?针对地方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


王贺胜:持续优化政策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而执行好政策关键是科学精准。我想有这么几点:


一是要落实好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要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度,更加突出精细精准和高效,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要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比如,要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是我们要保证好有检测需求的人群;还比如,做好阳性感染者转为居家隔离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避免造成新的社会面的感染等。要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把防控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重点人群身上,摸清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好摸底建档,分级分类管理,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还要更有温度。


三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家园。进一步面向群众加强宣传倡导,加大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群众提升对疾病的认识,掌握个人防护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了解什么情况下该就医、去哪里就医等。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回应群众的关切,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


四是坚决避免层层加码。特别是,要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来划定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不能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特殊场所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也不再开展落地检,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各部门各地方要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好这十条措施的要求,及时深入地了解落实情况。各地要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理解吃透政策要求,把优化措施落实到位。在执行中,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接诉即办,切实为群众做好服务,保护好人民的切身利益。


  • 选择在此时对防控措施进行优化有可能面临什么风险?官方回应


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新冠如果说叠加上流感,就会带来很大的防控压力,再加上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选择在此时对防控措施进行优化,有可能面临怎样的风险?我们是否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李斌:进入冬季,对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关注度一直是很高的。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增加防控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优化新冠防控措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重点保障重症和高危人群的救治,更好地统筹新冠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新冠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些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


一是疫苗、药物的研发,疫苗接种和药物的储备。在疫苗接种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了90%。近期,又针对促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储备,重点储备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中药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药物和常规药物。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其他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


三是加强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强化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尽量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凝聚社会共识。群众对优化防控措施普遍表示支持和欢迎;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公众对新冠认识更加理性,个人健康意识显著提升。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风险仍然存在。我们的一切准备和努力,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把疫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 这次调整防疫措施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梁万年回应


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率降低,各国陆续调整了防疫措施,比如取消国际旅行、人员聚集等限制。有的舆论就说,我们国家防疫策略的调整比其他国家要晚,请问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呢?另外我们也想请问一下,这次调整防疫措施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


梁万年: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谱的状况、疫情的态势和走向、人群的抵抗力、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以及国内外的疫情情况等。防控策略与措施还受到防控的理念、防控优先目标的确立等因素影响。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放松防控措施的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几波新冠疫情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群获得了自然免疫力,为此一些国家付出了大量死亡等代价;其次,疫苗接种覆盖率,尤其是老年人群的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比例;再次,新变异株的致病力逐渐减弱,以及具有较好的医疗救治能力等。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完全的放开,而是防控重点发生了变化,比如重点主要集中在防止医疗资源挤兑上,其策略和措施的调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一步到位。


我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边防控、边调整、边加强能力建设,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调整的条件,持续因时因势动态优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在寻找最佳的防控方案。治疗方案、防控方案等持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就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的这个逻辑和思路。


做好准备、提升应对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础病患者众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数量,比如每千人口的医生数、床位数、ICU床位数等都不足,且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此外,疫苗接种的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高危人群的接种覆盖率还不够理想,药物和防控物资的储备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正是基于我国的国情,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积极加快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能力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明显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统的韧性,为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策略和措施创造了条件,也为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


  • 关于老年人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回应


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对于老年人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的时间间隔从六个月调整为三个月以上,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对免疫效果是否有影响?其他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间隔是否也会调整?


郑忠伟:大家都注意到了,在这次方案当中,我们将完成基础免疫后进行第一剂加强的时间从6个月调整到了3个月,这是经过我们充分评估研发单位的研究数据、专家充分论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审定批准的,是科学的,是符合我们国家疫情防控需求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进一步说明。


首先,全球目前所有国家在最初的第一加强接种的6个月基础上都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的原因,有疫情的因素,也有疫苗供应等因素。目前全球所有第一剂次加强,大多数国家都调整为3-6个月。


第二,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第一剂次加强和6个月进行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效果是有保障的,我们的研发单位对18岁以上的人群,包括老年人群,进行了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内进行第一剂次加强,产生的中和抗体没有3个月后高,但是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和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中和抗体水平基本相当。所以说,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和6个月的免疫保护效果是相当的。


第三,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加强,还是6个月进行加强,都是非常安全的。


第四,这样的调整也是我们国家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知道,现在我们的疫情形势复杂,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大力推进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我们在推进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加强接种覆盖方面,能够满足现在疫情防控的需要。


  • 救治患者绝对不能以是否有核酸检测结果为前提条件


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同时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仍然需要查验核酸。请问,对于没做核酸但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他们的医疗需求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