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 正文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毛主席的超常用人之道

时间:2021-02-08 08:0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为彭德怀粟裕对症选将,两调陈赓应变,品抗美援朝毛主席超常用人 02-07 13:08历史达人 一、两位主帅,两套不同的领导班子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6日,美军悍然介入朝鲜...

为彭德怀粟裕对症选将,两调陈赓应变,品抗美援朝毛主席超常用人 
02-07 13:08历史达人

一、两位主帅,两套不同的领导班子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6日,美军悍然介入朝鲜战争,驻扎日本的美远东空军飞抵半岛上空,协助南韩军队作战。短短两天之内,战火骤起,战局大变。

面对外部局势的突然变化,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暂时推迟筹划中的攻台战役,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向东北。

7月7日,北京召开国防会议,决定抽调四野13兵团4个军以及配属的炮兵、空军等部队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分驻凤城、辽阳、丹东、通化、本溪等地,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并预备在必要时刻以“志愿军”的身份入朝参战。

此时林彪、徐向前因为身体原因,皆在休养阶段,而彭德怀、刘伯承经略西北,西南,也是重任在肩。在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的人选上,毛主席点了粟裕的将。这位正在东南备战攻台的三野代司令,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威望上,都足够胜任边防军主帅一职。

而在副司令、副政委的人选上,毛主席则选择了肖劲光和肖华。看人下药,是主席用人的一大高明之处。二肖都是四野“老首长”级别的人物,肖华更是担任过13兵团的政委。在以四野部队为主的边防军里,二肖话语权高,能够服众,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帮助粟裕适应部队,镇住场子。

特别是在肖劲光的任用上,更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当时海军组建不久,一切都在起步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让担任海军司令的肖劲光赶赴东北,并“不合理”。但从另一方面考虑,肖劲光和粟裕在红军时期就有过搭档的经历,两人关系良好,配合默契,再加上筹备攻台时肖劲光又负责指挥海军全力配合粟裕,更是即插即用的一对军事搭档。

后来因为粟裕抱病无法赴任,而朝鲜战局更紧。主席便从大西北请回彭德怀,让老帅领军抗美援朝。而志愿军副司令的人选则从二肖改为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

在这份副司令名单中,除了洪学智是“后勤专家”外,邓华和韩先楚在四野中都是以“能征善战”而闻名,解放海南岛两人更是携手上演了一出大戏。

一支部队,两位主帅,两套不同的指挥班子。在给粟裕和彭德怀选副司令这件事情上,体现了毛主席不拘一格和对症下药的用人智慧。粟裕大兵团作战堪称军内翘楚,让二肖辅佐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指挥四野的“骄兵悍将”。彭老总能打狠仗,威望足够,让邓韩两位“用脑子打仗”的大将从旁协助,在军事战略上更是保证了万无一失。

二.两调陈赓,元帅加大将的顶配阵容

在志愿军的几位副司令中,陈赓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如果没有仔细了解的话,很多人都未必会注意到陈赓在抗美援朝中的功劳。

单纯论战绩,朝鲜战场上的陈赓并不像邓华、韩先楚那样有过多独当一面的表现。包括麾下战功赫赫的3兵团,被提到名字最多的也是副司令王近山和上甘岭打出名头的秦基伟。那朝鲜战场上的陈赓,到底在志愿军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1950年7月,陈赓应胡志明邀请,率领军事代表团入越支援北越的抗法战争。1951年6月,回国的陈赓就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3兵团司令员、政委),并于同年8月由沈阳入朝。此时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第二阶段,战争双方都在争取主动,以求打破僵局,以打促谈。

在这个阶段,毛主席调陈赓火速入朝,正是基于对局势的一个谨慎考虑,或者说是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做了一个“双保险”。

解放战争中陈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

在志愿军最初选帅时,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而陈赓则是少数符合这一条件的将领之一。如果不是参与援越抗法,陈赓也完全有能力和资历肩负起志愿军司令员这一职务。在毛主席心中,彭德怀加陈赓这一指挥配置,就是志愿军在军事上最万无一失的强力保证。

并且在当时的志愿军司令部,幽默风趣,喜欢插科打诨的陈赓,也是唯一能劝得动彭老总的人。彭德怀性格火爆,爱骂人也是出了名,抗战时期陈赓就没少挨骂。到了朝鲜战场,彭德怀把38军骂出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万岁军”,也是一个典型。但更多的时候,将军们还是对老总的脾气有些忌惮。

第五次战役总结会议上,彭德怀讲到180师撤退被围的情况,非常气愤地让60军军长韦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高喊:“韦杰,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你们那个180师,是可以突围出来的!你们为什么贻误军机?像你这样的指挥员就是该杀头!”

彭德怀骂完韦杰,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劝,都怕说差了让老总更加火大。只有陈赓反应极快,站起来说“老总,该吃饭了。” 彭德怀看了看表,停了一会儿,也知道自己情绪激动了,便答了一句:“好,吃饭。”

陈赓为人正派,但处事灵活,被称为志愿军中的“解围将军”。他和彭德怀一刚一柔,配合默契,极大了增加的志愿军将领之间的凝心聚力,鼓动了全军的士气。这也是毛主席最为看重陈赓的一个点,他的幽默,就是战场上的一剂良药,对彭德怀是,对整个志愿军同样是。

1952年3月,彭德怀回国养病,陈赓也是正式代理志愿军司令一职。在此期间,他指导全军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地势,结合部队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坑道防御体系。而后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敌人投入上百万炮弹,都拿不下志愿军的阵地,可以就是说陈赓的坑道防御立下了首功。

不过陈赓在朝鲜指挥作战的时间也并不太长,在入朝两个月后,毛主席就将他调回国内,负责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而这一次的调任,也是毛主席在抗美援朝上的高明一笔。陈赓回国,志愿军的重担,则需要另一位主帅担起来,这个人就是邓华。

三.大胆启用邓华,志愿军帅才辈出

毛主席能放心让彭德怀和陈赓两位主帅回国,是因为他相信在战争当前的这个阶段,作为志愿军第一次副司令的邓华,就是继续指挥这次战争的最佳人选。

邓华协助彭德怀指挥过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并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过停战谈判。在朝鲜战争进入了以打促谈的最后阶段后,让懂战懂谈,最熟悉战场态势的邓华指挥志愿军再合适不过。

倒是邓华接到任命的电令后,深感不安,觉得自己资历尚浅,又缺少独自统领数十万军的经验,便给主席发报请辞,说到:“志司任务繁重,且关系全局,个人德才资体均很不够,实在费力挑不动。为加强志司领导,彭总不能回时,粟裕同志来此很好”。

但毛主席却给予邓华最高的肯定,命令不变,让这位年轻的将军统帅三军。这种不拘一格,大胆启用新帅的用人举措,令人叹服。而之后邓华也用自己的战场上的沉稳表现,回报了主席的信任。包括后来继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杨勇,也都不负重任,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了志愿军的赫赫军威。

一场抗美援朝,让志愿军帅才辈出,这也是毛主席超常用人的一个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