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学技术传播 > 正文

2020年诺贝尔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奖揭晓

时间:2021-10-12 22:50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刚刚,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作者 | 冯丽妃 梅进 科学网 今天) 10月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官网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时48分许,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法国和美...

刚刚,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10月5日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4分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M·赖斯,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三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元人民币)。

哈维·阿尔特,美国病毒学家,出生在纽约市,1956年在罗彻斯特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60年在该校得到医学学位。1964年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他还以动物模型来研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并确定了丙型肝炎病毒。2000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3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迈克尔·霍顿,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1982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查尔斯·M·赖斯,美国病毒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病毒学教授。他与Ralf F. W. 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 Sofia共同获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动诺贝尔委员会对人数进行了严格控制,会场不超过30人。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4分许,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和英国科学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今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增加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比2019年增加100万瑞典克朗。

过去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名单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学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2018年——美国科学家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科学家Tasuku Honjo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2016年——日本科学家Yoshinori Ohsumi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另外两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
                   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小知识

——从1901年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了110次。没有颁发的9年分别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年。

——从1901年至2019年,共219人获奖。

——110次颁奖中,39次为单独获奖者,33次为2人共享,38次为3人共享。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获奖,时年32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佩顿·劳斯(Peyton Rous),1966年因“发现肿瘤诱导病毒”获奖,时年87岁。

——219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12位女性。
分别是
1947年的Gerty Cori,
1977年的Rosalyn Yalow,
1983年的Barbara McClintock,
1986年的Rita Levi-Montalcini,
1988年的Gertrude B. Elion,
1995年的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2004年的Linda B. Buck,
2008年的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2009年的Elizabeth H. Blackburn和Carol W. Greider,
2014年的May-Britt Moser,
以及2015年的屠呦呦。


专家解读:
这次的3位获奖者是否实至名归?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一种全新的病毒肆虐全球的时刻,诺贝尔奖提醒我们再次关注一种历史更为悠久的病毒,我觉得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其实大家一直相信,丙肝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早在1976年,美国科学家巴鲁克·布隆伯格就因为发现乙肝病毒并开发出诊断检测方法和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奖。

而且,奥尔特、霍顿、赖斯3位科学家都曾获得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他们这次捧得诺贝尔奖,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继明:科学界一致认为,丙肝方面的研究成果肯定会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为随着特效抗丙肝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的上市,慢性丙肝很快成为了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丙肝主要的治疗选择之一,多数已经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治愈率基本在95%-99%。

但是作为索磷布韦的发明者Michael J. Sofia,此次却没有获诺贝尔奖,稍微有点意外,也有点惋惜。
仔细分析,还是有一定理由的,即诺贝尔奖更重视原创性。

香港大学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这3位获奖者堪称“绝配”,一位临床医师(奥尔特)、一位公司中的研发科学家(霍顿)、一位基础病毒学的科学家(赖斯),说明在传染病攻克上,这三个方面都很重要。

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亮点在哪里?

钟劲:今年大家都看到,从武汉发现不明肺炎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科学家就成功分离了病毒,鉴定出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且获得了病毒的完整序列。
但在那个没有高通量测序的年代,分离病毒和鉴定病毒是非常困难的。
那时候分子生物学刚刚起步,有人能利用这样一项新兴的,还不很成熟的技术来克隆一个病毒基因组,是很了不起的工作。

金冬雁:历史上做医学病毒研究的一般规律是,发现一种疾病后,从受感染的组织中将病毒分离出来,在细胞中培养、扩增,通过显微镜观察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再进行其他研究。

但丙肝病毒的发现不是这样的,上世纪70年代初奥尔特医生发现非甲非乙型肝炎后一直找不到病毒,无法在细胞中培养出来。

霍顿等人对丙肝病毒的发现是首先找抗体,利用抗体找出抗原及其编码基因,是先发现基因再发现病毒,先建立感染性的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最后才建立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这是利用反向的基因克隆技术来发现新病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把发现新病毒的工作从细胞水平带入了分子水平。

正是有他们的发现,我们才能做出诊断试剂,从而实现丙肝病毒的防控工作。
中国丙肝病毒现在能控制这么好,不像乙肝一样传播,跟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

您眼中的获奖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钟劲:3位获奖者中,奥尔特和霍顿年纪比较大,前者是一位临床医生,后者长期在公司里工作。

而赖斯相对年轻,在学术界比较活跃,大多数中国学者对他更熟悉一些。
在领域内的国际会议上,霍顿和赖斯来得比较多,奥尔特来得要少一些。

只要他们几位现身,大家都会对他们很尊敬。每次会议的总结阶段,大家总是希望交给霍顿来发言,他也常常展望丙肝研究领域的未来。

赖斯则是一位很谦逊的学者,很关心年轻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袁正宏:1999年,我作为访问教授在赖斯的实验室做过一段时间研究。

赖斯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晚上9点以后才离开,周末也不例外。
他基本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研究科学和各种学术会议上,就连爱好也跟科学相关。
赖斯对自己的领域非常热爱,他认为把丙肝病毒的每一个基因、每一个功能都搞清楚,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他一直跟我讨论的内容:要坚持作疾病的基础研究。
他本人非常友好,也非常讲究合作。

当时访问期间,他每个礼拜都要请我喝啤酒聊天,他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教学实践和充分的交流合作,这是创新科研的关键。〈br/>
金冬雁:霍顿获奖无数,但他在多次获奖时,都坚持要将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华人学者——来自中国台湾的郭劲宏和来自新加坡的朱桂霖——包括在内,但这一要求一直未果。
2013年,他就是因此拒绝了接受盖尔德纳国际奖。
丙肝病毒发现30多年后,我们战胜这种病毒了吗?这个领域还有哪些重要问题?

钟劲:丙肝药物研发几乎是抗病毒药物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但丙肝的疫苗研发依然是一个世界难题。

现在有些人认为,既然有药物了,疫苗就不那么重要。
但是从传染病控制的角度来看,要真正消灭一种传染病,还是要依靠疫苗的。
而且已经有人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推算,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仅靠药物对抗丙肝,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因此我认为,这个领域未来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刚刚,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实习记者 余昊原)
10月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官网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最新消息,北京时间10月6日17时57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授予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Penrose),以奖励他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对论的相关理论的有力预测;另一半授予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Genzel)和美国科学家安德里亚·盖兹(Andrea·Ghez),以奖励他们对我们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天体的发现。

202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60万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加了100万瑞典克朗。在物理奖中,罗杰·彭罗斯获得奖金的一半,而另两人分享另外一半。

迄今为止,一共颁发过114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共有215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其中包含4名女性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坚持和不懈努力,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与这一年中所有重大活动一样,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奖项公布以线上形式进行,到场人数和庆祝活动也都有所限制——获准在场的记者维持在最低数量,以往于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也被取消。但外媒报道认为,尽管盛大仪式有所“缺席”,依然不会降低人们对诺奖的期待。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6时许,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获奖。英国科学家Roger Penrose因“发现黑洞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有力预测”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和美国科学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Roger Penrose将获得一半奖金,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将分享另一半奖金。

今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比2019年增加100万瑞典克朗。

过去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

2019年——美国科学家James Peebles获奖,获奖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另外两位获奖者是瑞士科学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学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获奖,获奖理由是“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

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获奖,获奖理由是“对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的决定性贡献”。

2016年——英美三位科学家David J. Thouless、F. Duncan M. Haldane、J. Michael Kosterlitz获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

2015年——日本科学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Arthur B. McDonal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小知识

——截至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了113次,没有颁发的六年分别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从1901年至2019年,共213人次获奖,实际获奖个人为212人,因为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奖。

——113次颁奖中,47次为单独获奖者,32次为2人共享,34次为3人共享。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英国物理学家Lawrence Bragg,1915年因“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所作的贡献”与父亲一起获奖,时年25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物理学家Arthur Ashkin,2018年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获奖,时年96岁。

——21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只有3位女性。分别是1903年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另外还获得1911年的化学奖)、1963年的Maria Goeppert-Mayer,以及2018年的Donna Strickland。


刚刚,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作者 | 冯丽妃 梅进 科学网 今天)
10月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官网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这两位女性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编辑技术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76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诺贝尔委员会在官方颁奖词中表示:“借助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精准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 /cas9基因剪刀彻底改变了分子生命科学,为植物育种带来了新机遇,有望催生创新性癌症疗法,并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这一人类梦想美梦成真。”

从1901年到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2次,共有185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是唯一两次摘得该奖桂冠的科学家,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是获奖时年龄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得奖时已97岁高龄。此外,有7名女性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人类创造出无数新奇的物质,发展了多项新奇的技术,对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9月22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12月将不再举行传统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将改为线上举行。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时48分许,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法国和美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获奖,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今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增加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比2019年增加100万瑞典克朗。

过去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

2019年——美国和日本3位科学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获奖,获奖理由是“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8年——美国科学家Frances H. Arnoid获奖,获奖理由是“研究酶的定向进化”;另外两位获奖者是美国的George P. Smith和英国的Sir Gregory P. Winter,获奖理由是“研究缩氨酸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7年——瑞士、美国和英国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获奖,获奖理由是“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

2016年——法国、美国、荷兰3位科学家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获奖,获奖理由是“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2015年——瑞典、美国、土耳其3位科学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获奖,获奖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小知识

——截至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1次,没有颁发的8年分别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1901年至2019年,共184人次获奖,实际获奖个人为183人,因为英国科学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奖。

——111次颁奖中,63次为单独获奖者,23次为2人共享,25次为3人共享。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法国科学家Frédéric Joliot,191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与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获奖,时年35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奖,时年97岁。他也是诺奖得主中获奖时最年长的一位。

——18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只有5位女性。分别是1911年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另外还获得1903年的物理学奖)、1935年的Irène Joliot-Curie、1964年的Dorothy Crowfoot Hodgkin、2009年的Ada Yonath,以及2018年的Frances H. Arnold。


周琪:服务临床 基因编辑还需迈过技术和伦理关
(来源:科技日报)

原载于《前沿科学》2019年第3期,内容有删节
作者:毕文婷 翟玉梅

基因编辑技术的内核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何对其如此着迷,是什么制约着基因编辑技术与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就此,记者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进行了独家对话。

理论突破和应用创新的重要领域

记者:基因编辑技术受到的关注程度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就您的了解,发达国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周琪:基因编辑技术,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基因编辑工具来精准地改变基因组序列。我们都知道,DNA是双链结构,基因编辑工具就像一把剪刀,可以准确的在链上的某一个位点去插入、删除、修改目标基因,是一种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颠覆性技术,但其在应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潜在风险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讨论。

美国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在基因编辑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源头技术的开发方面。他们的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都高度关注并大力投入基因编辑的研究与应用,视之为驱动重大理论突破和应用创新的重要领域。

在技术上,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基因编辑工具、提高基因编辑效率、减少脱靶效应、减少基因编辑工具免疫原性等方面。在应用层面,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的体细胞基因治疗,比如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Sangamo公司基于锌指核糖核酸酶(ZFN)的基因编辑疗法用于治疗MPS I和血友病B;2018年12月,美国FDA首次批准了Editas Medicine公司基于CRISPR基因编辑EDIT-101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用于治疗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LCA10),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获得FDA批准并开展临床试验的CRISPR药物。

在基因编辑的伦理规范方面,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于2015年12月在华盛顿召开人类基因编辑峰会。科学共同体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应用达成基本共识,即现阶段严格禁止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同时鼓励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和在成体细胞层面的基因治疗。2017年2月,美国在设置了诸多前提的情况下,对基因编辑应用于人类生殖细胞的研究谨慎放开。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医学院下属的人类基因编辑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长达261页的报告《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以及监管》。报告显示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父母双方均患有严重遗传疾病、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

记者:对于普通人,更关注的可能是基因编辑对生活的影响,能否具体谈谈基因编辑将驱动哪些潜在的应用创新?
周琪:作为一项重要的平台技术,基因编辑的应用前景其实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就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核心技术。基因突变导致的许多重大遗传疾病,如果通过基因编辑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错误DNA序列的矫正,有望得到治愈。目前,科学家们针对高血氨症、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黑蒙、杜氏肌营养不良等许多遗传性疾病在动物模型中成功进行了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症。
在农业育种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精确有效地实现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经济性状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家禽家畜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大力推动新品种的开发。在基础研究、工业生产与生物安全等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有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面对诸多技术挑战

记者:美国科学家近期宣布首次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消灭了活体老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引发了关注。您认为,这样的研究成果能否加快在人体的应用速度,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什么进展?
周琪: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上报道了在感染HIV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实现HIV病毒的彻底清除,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和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从而获得意料之外的疗效。此类尝试能够加快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
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专项中都布局了基因编辑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项目,不过在已报道的基因编辑临床应用中,仍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居多,在以药物申报为目的的临床试验比例上较少,因此仍需加强,这对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记者:人们期待着基因编辑技术最终应用于疾病治疗,目前实现临床应用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周琪:目前基因编辑的临床转化已经在β-地中海贫血症等少数领域进行了试验,但基因编辑疗法本身还存在很大的技术挑战。
首先,是如何减少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从而防止其引发的基因组非靶向突变风险。其次,是如何提高载体递送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在临床使用中较为广泛,因为它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使其在肝脏中可以拥有相对高的感染效率,可以提高递送系统的效率,但是它在其他器官的感染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同时,目前的AAV容量太小,携带基因编辑工具进入人体细胞的效率受限,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好的递送工具或者开发更小更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

基因编辑伦理建设需高度重视

记者:您在3年前就提出过,中国基因编辑技术还需要加强布局,您觉得我国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周琪: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政府和业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我国基因编辑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仍然需要凝聚优势力量,重点针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原始创新、基因编辑技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基因编辑动植物资源平台的建立等目标,全面提升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能力,加速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化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记者:除了您刚说的在技术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外,我国在基因编辑伦理建设上还取得了什么突破?
周琪:在伦理建设方面,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比如2016年《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18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禁止将基因编辑的人胚胎用于移植和产生下一代;同时允许开展研究性质的人胚胎基因编辑,但必须符合“14天”准则,即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时,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伦理审查并遵守科研诚信、知情同意、风险控制、保护隐私等原则。这些原则也是目前的国际共识。
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基因编辑伦理体系建设仍然比较滞后,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大力量完善立法和构建监管体系。
记者:怎么理解您说的高度重视基因编辑伦理体系建设以及完善相关监管体系?
周琪:在监管和伦理道德建设上,至少还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管理。

目前我国与人胚胎基因编辑相关的法律规定是分散于多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各监管部门职能重叠,而国际上的技术发达国家则是以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因此,首先需针对基因编辑领域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之间职能界限,以保障法律监管的切实有效。

还需要适当提高在基因编辑领域违反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当前的一些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未规定惩罚性措施,或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规制监管的效果。反观国外立法,若出现以生殖为目的而人为改变人生殖细胞遗传信息的行为,在德国将面临最高5年的监禁或者罚款,在法国可能处以30年监禁并处750万欧元罚金。
其次,要设立国家级统一的伦理委员会,或者多个区域性的伦理委员会,对于类似具有伦理突破性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加强审查。

另外,在生命科学领域、医学领域建议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治作用,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伦理准则以及违反伦理原则的惩处措施,以约束科研人员和医疗人员的相关行为。同时,政府监管机构还应当与科学共同体协作,定期提供法律法规、伦理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自律意识。

新闻背景:数说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的创立者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曾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诺贝尔化学奖至今已颁发了一个多世纪。回顾过去颁发的这个奖项,能发现不少有趣的数字。

111次:自1901年首次颁奖至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发111次。因战争等原因,有8个年份未颁奖,分别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183位获奖者:截至2019年,共有183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其中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凭借基因测序技术两次获得这项殊荣。

97岁和35岁: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97岁获奖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他因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在2019年获奖,也刷新了诺奖100多年历史上的一个纪录,成为获奖时年龄最大的人。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1935年获奖的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奥·约里奥,时年35岁,他与夫人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共同获奖,而这对“科研夫妻档”就是著名的居里夫妇的女婿和女儿。

5位女性获奖者:截至2019年,在18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女性有5位,其中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和英国科学家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分别在1911年和1964年独享这一奖项。

2位跨界获奖者:居里夫人除了在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的莱纳斯·波林在1954年获得化学奖后又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官网

当地时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们在“用于改进拍卖理论和新拍卖形式”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有趣一幕!诺奖得主被邻居深夜按门铃告知自己获奖,邻居也是获奖者
诺奖得主被邻居凌晨2点按门铃告知自己获奖,邻居也是获奖者。

北京时间10月1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坦福大学官方推特说,诺奖委员会一直联系不上72岁的米尔格罗姆,他的邻居83岁的威尔逊不得不半夜穿着睡衣跑到米尔格罗姆家门前按门铃。公共视频拍下了两位老人获得诺奖后的有趣一幕。

据斯坦福官网介绍,诺奖委员会通知威尔逊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威尔逊先开始以为是骚扰电话,就拔掉了家里的电话插头。最后诺奖委员会只能转而通知威尔逊的太太。

Wilson had been caught off-guard by the news just moments before – so much so that he had unplugged his home phone thinking it was an incoming spam call, prompting the Nobel committee to contact Wilson’s wife instead.

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分别出生于1948年和1937年,两人目前均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学奖两名得主“因改进拍卖理论和发明新拍卖形式”而获奖。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2万美元),两名经济学家将平分奖金,一人500万瑞典克朗。

看完两位诺奖得主在家门口,用一个信号很差的对讲机,断断续续聊天的视频,心急的网友表示:“希望能拿诺奖的奖金买个好点的内置通话装置。”


视野|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看这一篇就够了

◆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Wilson),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 拍卖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拍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碳排放交易等。无论是作为拍卖方,还是竞拍者,都需要对各种拍卖机制及其性质有所了解
◆ 米尔格罗姆除了对拍卖理论有深入研究外,他还致力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设计了美国电讯市场的拍卖机制
◆ 从这场被《纽约时报》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拍卖会聊起,一起来了解一下拍卖和拍卖理论的演变史吧 ↓↓↓
来源 | 微信公众号“比较”(ID:comparative-studies),原题为《2020年新科诺奖得主 | 拍卖理论大师米尔格罗姆》

作者 | 陈永伟(《比较》研究部主管)

1993年,克林顿总统签署法令,授权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对频谱许可证进行拍卖,并要求在一年之内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会。总统大人签署的这一法令着实让FCC的相关人员操了把心。拍卖,远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一群人举牌,最后价高者得。在具体操作中,不同的拍卖设计将会极大影响拍品最后的归属和成交价格。究竟采取怎样的拍卖机制,才能让频谱许可证落入最能合理使用它的人手中,同时又能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成交价格呢?FCC的有关人员经过了大量论证,最终选择了向上叫价拍卖机制。

1994年7月24日,FCC举行的第一次频谱拍卖会在华盛顿的欧姆尼·肖汉姆(Omni Shoreham)宾馆如期举行。经过了整整5天、共47轮的拍卖后,五张频谱许可证终于以合理的价格各归所属。后来,这场成功的拍卖被《纽约时报》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拍卖”。

回顾这次频谱许可证的拍卖,设计拍卖规则的专家小组自然是功不可没。而在专家小组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教授。

米尔格罗姆其人

保罗·米尔格罗姆194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从此,他便和拍卖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提出的“相关评价”、“联系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对于“同时向上叫价拍卖”(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设计都极大丰富了拍卖理论的内容。其著作《竞争拍卖的信息结构》、《拍卖理论与实务》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经典。除了对拍卖理论有深入研究外,他还致力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设计了美国电讯市场的拍卖机制。除拍卖理论外,他还在激励与组织、数理经济与博弈论、网络经济、价格战略、精算科学等领域多有著述。

米尔格罗姆曾在西北、耶鲁等知名大学任教。现在他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文理院院士、西方经济协会主席、计量经济学会执委,博弈理论协会委员等众多社会职务。
米尔格罗姆教授门下弟子众多,包括2007年克拉克奖得主苏珊·艾希(Susan Athey)、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等。

拍卖和拍卖理论小史

拍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一些拍卖事件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历史的进程。公元193年,罗马皇帝佩尔提纳克斯(Pertinax)因为想整肃军纪而被自己的禁卫军杀害。随后,控制了局面的禁卫军在军营中对帝位进行了拍卖。在这场拍卖中胜出的是狄第乌斯·尤利安努斯(Didius Julianus),他以向每位禁卫军士兵支付25000赛斯特提(Sesterces,是罗马货币单位,100个赛斯特提相当于1个阿币,1个阿币的价值相当于7.9克黄金)的代价,赢得了禁卫军对自己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叛乱的军队冲进罗马城,这位靠竞拍获得帝位的政客,最终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

虽然拍卖的实践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甚至一些拍卖活动还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但是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对拍卖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1961年,维克里(William Vickrey,1914-1996)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讨论了在单物品拍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拍卖形式。
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
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
一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且支付其所报价格。
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所报的价格。

在这篇不足30页的论文中,维克里得到了一个对现代拍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收益等价定理”,即在单物品的拍卖中,如果所有竞拍者对于拍品的评级都是各自独立给出的,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拍卖形式,拍卖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期望收益。此外,维克里还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所有的竞拍者都会诚实报价,即对于拍品评价多高,就会报多高的价;而在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竞拍者的报价则可能远远低于自己对于物品的真实评价水平。这一结论的直觉是很简单的,在采用一阶密封价格拍卖时,如果竞拍人按照自己对物品的真实评价报价,那么即使赢得拍卖,也无利可图。为了获得可能的利益,竞拍人就有激励报出远低于自身真实评价的价格,而这一问题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则可以很好地被克服。

在维克里之后,大批学者开始对拍卖理论加以关注。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他利用新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拍卖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广了维克里的理论。迈尔森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结论:在满足竞拍人对于物品的评价相互独立、竞拍人只关心自身的期望收益等一系列的假定下,所有可能的拍卖机制都会给拍卖者带来相同的期望收益。显然,这一结论超越了之前维克里等学者比较具体拍卖形式的收益的研究思路,而能够研究所有可能的拍卖,这使拍卖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或许有人会问,在迈尔森的研究之后,拍卖理论应该走向终结了吧?既然对于拍卖人来说,所有可能的拍卖形式都能为他带来同样的期望收益,那么他是否只要任意选择一种具体形式来进行拍卖就可以了呢?很遗憾,迈尔森的结论虽然在理论上十分优美,但是其赖以成立的条件却是相当严格,以至于在现实中,满足迈尔森设定条件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而在这些条件有一个不满足的前提下,迈尔森的“收益等价定理”就不再正确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迈尔森的结论,不是为拍卖理论画上了句号,而是为它提供了一块基石和一个新的出发点。此后关于拍卖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在迈尔森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

“关联评价”和“联系原理”

迈尔森“收益等价定理”的成立依赖于众多的假设,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都是独立给出的,和他人无关。在现实中,这一假设显然是不正确的,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他自身,而且和其他竞拍人的评价有着重大的关系。例如,在艺术品的拍卖中,竞拍人在出价时不仅会考虑到自己对于艺术品的喜爱程度,也会考虑如果将这件艺术品加以转卖可能获得的收益,而后者显然是受到所有其他竞拍人对于拍品评价的影响。竞拍人在考虑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行为后,对物品给出的评价被称为“关联评价”。当存在“关联评价”时,迈尔森的理论就不再适用,而拍卖人就可能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来提高自身的期望收益。

率先对存在“关联评价”的拍卖机制进行研究的,就是米尔格罗姆教授。在1982年和韦伯(Robert Weber)合写的论文《拍卖和竞争性竞价理论》(A Theory of 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Bidding)中,米尔格罗姆教授构建了一个存在“关联评价”时处理信息、价格和拍卖者收益的分析框架。他们根据对拍卖实践的观察提出投标者的估价可能是关联的,一个竞拍人对拍品的较高评价也容易提高其他参与人的评价。
于是,拍卖可以理解为一个显示博弈(Revelation Game),任何买者的报价不仅会显示出他自己关于物品评价的信息,还会部分地揭露出其他买者的私人信息。这样,竞拍人利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信息私人性的程度。一旦拍卖中有信息被揭露出来,竞拍人就能猜测到彼此可能的出价,为赢得拍卖,他们就必须报出更高的价格。因此,对拍卖人而言,能为他带来最高期望收益的拍卖必定是那些能最有效地削弱竞拍人信息私人性的拍卖。在拍卖理论的文献中,米尔格罗姆的这一发现被称为“联系原理”。应用“联系原理”,米尔格罗姆对各种流行的拍卖形式进行了分析。
在英式拍卖中,较早退出拍卖的竞拍人的报价显示了他们关于物品价值的信息,拍卖价格被连接到所有未获胜竞拍人的估价上,因而能产生较高的收益。

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拍卖价格仅仅被联系到对拍品估价第二高的竞拍人上,因此其产生的收益就较低。
而在荷式拍卖和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由于价格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它们都将为拍卖人带来最小的期望收益。
米尔格罗姆的这一发现,对于现实中英式拍卖的流行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米尔格罗姆教授对存在“关联评价”时拍卖的研究,论证了“胜者的诅咒”存在的可能性。在拍卖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竞拍人赢得拍卖后觉得不值的现象,拍卖理论中将这一现象称为“胜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例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位靠拍卖获取帝位的尤利安努斯,在其竞争对手报价10000赛斯特提时,十分豪气地将报价提高到了25000赛斯特提。而在发现竞争者不再跟价时,他才发现自己报价太高了,而此时在禁卫军的欢呼中,后悔已晚,这就是他在胜利的同时得到的“诅咒”(当然,对他来说,随之而来的兵变是更大的诅咒)。显然,传统中假设所有竞拍人独立对拍品独立评价的理论无法解释“胜者的诅咒”存在的可能性,而在引入“关联评价”后,一切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在战胜其他竞拍人获得拍品的同时,胜利的竞拍者也获得了关于其他竞拍人评价的私人信息,而这又使他开始降低了对自己刚刚获得的战利品的评价。

同时向上价格拍卖

“关联评价”和“联系原理”的提出使米尔格罗姆一举跻身最优秀的拍卖理论家行列。因此,在FCC考虑频谱许可证拍卖机制的设计问题时,他自然成为了最为倚重的专家之一。但这次,米尔格罗姆面对的问题又有很大不同:无线电频谱许可证市场的特点是每个潜在的买者对许可证的需求不同,一份许可证对某个买者的价值是不确定的,通常与他获得的其他许可证有关。例如,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全美3/4地区频谱许可证的竞拍人,其赢得剩余地区频谱许可证的冲动就会大于那些没有任何许可证的竞拍人。除此之外,不同的许可证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很强的替代关系—对于一些竞拍人而言,或许拥有东部的许可证和拥有西部的许可证是没有差别的。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拍卖机制就可能出现无效率:设想在不同的许可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如果依次对于不同的许可证进行拍卖,那么不论是通过密封投标还是通过公开拍卖,当对第一件物品进行竞价时,竞拍人必然会考虑是购买当前的物品还是购买后面的物品,以及后面出售物品的价格又将是多少等等。错误的估计将导致估价相对较低的买者赢得第一件物品,而此后这个初始的错误将会一直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影响整个拍卖的表现。因此,理想的拍卖应该让买者可以观察到所有物品的投标情况,并能向任意一个或多个物品投标,从而让竞拍人在可替代的物品之间随意选择。这不仅消除了竞拍人对物品价格的猜测,而且也使那些可完全替代的物品最终具有统一的成交价格。

根据这一原则,米尔格罗姆和几位同事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同时向上叫价拍卖”的机制。在每轮拍卖中,竞拍人为自己想要购买的一个或多个频谱分别报价,报价是不公开的。每轮报价结束时,只公布每个频谱的最高报价,并基于此确定下轮拍卖中每个频谱的起始价(比如在上轮最高价的基础上按事先确定的增幅,如5%或10%增加)。下一轮拍卖开始后,上轮拍卖的最高报价仍然保留着,直到被更新的最高报价所取代。如果没有新的更高的报价出现,拍卖结束。这种新的拍卖机制非常适合于被拍卖的许可证是相互替代的。在拍卖过程中,随着价格的上升,对某个频谱的出价已被别人超过的买家可能转向对其他一些当前价格较低的许可证进行投标,这时将发生互替许可证之间的有效套利。替代作用越显著,这些许可证的拍卖价格就越接近。这些,都是传统的拍卖机制不能实现的。
米尔格罗姆设计的这种新型拍卖机制很好地为FCC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也为拍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经典范例。

拍卖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拍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碳排放交易等活动中,都会广泛用到拍卖。因此,无论是作为拍卖方,还是竞拍者,都需要对各种拍卖机制及其性质有所了解。在这个时候,读读米尔格罗姆教授的有关著作,了解一下相关的理论,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后记一一
  事实上米尔格罗姆的理论显然不止这些。除了拍卖,他的贡献至少还包括以下方面:
(1)对重复博弈、声誉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是KMRW模型。
(2)对“超模博弈”(Supermodular Game)做了开创性贡献,并把它用在组织分析,以及经济史研究中。
(3)与Holmstrom、Roberts等人一起,对激励理论、组织理论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4)与Stokey一起,提出了金融经济学中的“不交易定理”(no-trade theorem)。
(5)与Roberts一起,提出了产业组织上著名的垄断限价定价模型(limit pricing model)。
(6)与Hall一起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的研究,从而把自己的领域延伸到了宏观经济领域。
(7)和North、Weingast等人一起对“法商(Law Merchant)”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