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科学 > 正文

人民锐见: 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①②③

时间:2023-03-25 13:37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① | 人民锐见原创 洪乐风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23 17:51 发表于北京山东邹平实施“惠企暖...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① | 人民锐见

 洪乐风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23 17:51 发表于北京
山东邹平实施“惠企暖心”工程,持续鼓励引导百余家民营企业在节能改造、数字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江苏苏州推出强化金融支撑、助力降本减负等政策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湖北随县通过“一事一议”、专班服务等方式现场解决企业问题,为项目推进开辟加速通道……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民营企业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事实证明,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出台更多利民惠企的政策举措,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就能得到进一步激发释放。

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必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近年来,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工作,见到了效果、取得了成绩,但相关政策和措施还有待优化和固化。市场经济良好运行以良法善治为基础。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建立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的长效机制,才能解决好民营经济遇到的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在稳就业、促增收中,民营企业作用重要、大有可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上升幅度为近两年最高。我们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在党和政府鼓励、引导、支持下走向更大的舞台、成就更大的事业。

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最关键的就是能否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冷暖感知最为敏感。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踩好油门、多设路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就能增信心、强实力,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国家好,企业才会好”“当下最重要的是拼创新、抢机会,不抱怨、不躺平”“主动将企业使命和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在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近期推出的“百家企业谈信心”特别策划中,民营企业家们谈机遇、话未来,纷纷表达了对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打好宏观调控、扩大需求、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的系列组合拳,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前行中的困难,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引导民营企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② | 人民锐见

 祁嘉润 人民日报评论 中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24 20:00 发表于北京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苦练内功。江苏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聚焦核心技术,产品凭借智能化等优势,近3年销售额每年增长近50%;重庆一家家居企业,对传统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了产品品质,实现了节本增效;福建一家安防企业,尝试在摄像头周边叠加不同传感器,可对温度、湿度、气味环境进行监测,去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事实证明,只要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广大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导民营企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奋发有为、踏实奋斗,同样也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近日,人民日报总编室联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展“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征集。黑龙江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期待,尽快与有关单位建立联系,既争取合作机会,也为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出一份力;有内蒙古企业留言,希望能更多参与地方项目建设,建议项目扶持更公开透明,准入条件设置更公平合理;天津、山东、广东有部分企业反映,申请的相关补贴未能及时发放。当前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困难,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关键就在于如何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能够从政策中持续增强获得感。近年来,财政补助、税费优惠等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为经营主体减负担、添动能,让经营主体有更多资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一段时间以来,福建、安徽、江西、河南等地相继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服务好民营企业的诚心暖意,流淌在与会企业家的心间。未来,有关方面还应继续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推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呈回升态势。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我们一定能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③ | 人民锐见

 姜伟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25 12:30 发表于北京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12.7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3.91万个村,共带动和惠及180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疫情防控期间,不少民营企业家积极捐赠物资、助力稳定就业;80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河南、山西等地抗洪抢险救灾,累计捐款捐物达47亿元……近年来,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在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家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评价其社会价值,不仅要看有多少财富,还要看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如何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对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

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稳岗稳就业,是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有一家浙江的针织服装出口企业,自上市以来,一方面将过半利润用于引进和研发设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积极处理生产污水,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持续优化工作环境,企业用工人数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像这样实力强、活力足的民营企业,在全国还有不少。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3.3%。广大民营企业当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高校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逐步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增添新动力;注重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帮助员工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在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同时,民营企业也要积极履行公益慈善、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2021年河南遭受特大暴雨期间,一家运动服饰企业公开表示捐赠5000万物资,受到众多网友的称赞和追捧。“谁把家国大义放在心上,谁就会被人们记在心里。”民营企业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也能显著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这意味着,有担当的民营企业,更容易得到政府、投资方及消费者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民营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上付诸行动、做出表率,既能更好造福社会,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长远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发挥应有作用,更多回报社会,必须始终坚持自愿而非强制的原则,不能搞任何形式的“逼捐”。要认识到,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社会责任早已不是一个陌生概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共识。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站上历年高位,社会责任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渐成趋势,民营企业更注重以社会责任支撑企业品牌建设。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之时,全社会也应该拿真心换真心,给民营企业更多真诚关心,提供更多贴心服务,有效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日益向好。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实力、担好社会责任,相信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定能做好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