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20:02 来源: 编辑:admin
2022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中国教育报2022-12-31 23:01发表于北京一、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多次回信高校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方向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
2022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报2022-12-31 23:01发表于北京
一、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多次回信高校
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方向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等回信,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
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
三、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
1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等印发,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四、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人才
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3月1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行,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探索了以服务引领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实现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全覆盖,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印发
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
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强师计划启动实施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4月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明确涵盖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的15条措施。
八、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表决通过
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
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5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8月19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行。12月21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九、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进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如期进行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
12月24日至25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举行。为全力确保研考平稳顺利进行,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部署加强考试组织条件保障、做好有关考生借考工作、优化考试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今年以来,教育系统坚定贯彻党中央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
附一
2022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1-04 08:52发表于北京
秉持“开放性、引领性、发展性”的理念,我们从过去一年报道过的一线课堂改革成果中选出10个案例,作为中国教师报2022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这是一种基于媒体视角的发现和发布,这10个课堂改革案例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课改理念的典型样本。
————————————
样本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思考力课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思考力课堂”是一种高度关注学生思考力提升和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课堂。它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设计,有目的地推动学生类比、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和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明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预设或生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运用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相应问题,推动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和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思考力的发展。思考力课堂有6个核心教学要素,即“明、问、思、辩、悟、用”。所谓明,即明晰教学目标,明晰检测内容。所谓问,即通过合理设置问题,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主线激发学生思考。所谓思,即教师提供必要的思考工具和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谓辩,即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辨析、论证观点,交流自己的见解。所谓悟,即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主张。所谓用,即通过巩固性、迁移性练习及开放性课内外实践活动等反思、深化思考成果。思考力课堂有7个基本教学策略,即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情境式教学策略、项目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审辩式教学策略、课堂内外与学校内外协同推进策略。历经12年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了课程丰富、课堂深入、机制健全的思考力培养体系。
样本2: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素养表现型教学”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素养表现型教学”就是立足学科实践,以素养发展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表现的方式提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过有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的语文生活。它以学习任务为统领,以学习活动为凭借,以互动表现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双向循环,促进学生内在与外在素养之间的互动,生成良好的学习结果,并把学习结果展示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关注“学以致用”,而且强调“用以致学”,助力学生文化、审美、反思和创造品格的生成与提升。它以“主题—任务—表现”为基本模型,在课堂学习中指导表现的过程,聚焦表现的难点,强化表现的深度,共享表现的结果,反思表现的得失,指导学生以获取相关信息为基础,以生成自己认知为凭借,以积极展示为手段,最后获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素养表现型教学实施至今,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实现了从“单科片面”转向“复合发展”,从“任务驱动”转向“价值认同”。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认为,素养表现型教学倡导儿童主动参与,在表现中成长,必然赋予儿童生命幸福的内涵。这种幸福的感觉不仅弥漫在孩子的小学时光,而且会影响他们一生。这一成果获得了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样本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无边界学习”课堂
历经8年探索,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的“无边界学习”理念经历了从“理念建构与实施”“结构学习”到“全资源育人”的迭代升级。“无边界学习”以培养人的必备素养为目标,通过打破学校、学科、时间、空间、虚拟空间等界限,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它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为基础,创设适应人对未来学习的需求,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引导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学校把课堂分为“实效课堂、生态课堂、无为课堂”三种不同形态阶段,教师实施教学的策略也各有不同。实效课堂是教师关注知识的落实、教学效果、制度建设。生态课堂更重视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学方法更多样,从而走向因材施教,具有自然生态的教学状态,教学效率高。无为课堂,即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独立自主,学生主导课堂的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校还推进统整大课堂,以“生活即教育,天地即课堂”为愿景,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学习平台及社会资源,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界融合;打破空间边界,拓宽学生视野;打破时间边界,改变课堂定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内涵的无边界、学习方式的无边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
样本4: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概念构图教学法”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概念构图教学法”旨在改进画线、圈注、加点等传统的碎片化识记手段,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思考问题。概念构图注重形象表征和内在关联,有助于学生保持生长、保持思考、保持有意义的学习。概念构图使隐性思考显性化、零散知识结构化、停滞理解生长化,并成为其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学校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认知规律,架构起一个“五级”理解层次标准:黑洞理解、经验性理解、衍生性理解、结构化理解、抽象性理解。学校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以可见的概念图推动理解深化、变革教学方式,突出结构化理解和可迁移运用,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隐性思维显性化,学生看不见的思考过程在概念构图中呈现出来,方便对话和思辨;二是零散知识结构化,引导学生以层级和网状等关联表征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停滞理解生长化,在构图、论图、用图过程中催生理解向深层生长。学校构建了“四环七式”课堂范式。“四环”指“初学构图—互学论图—合学正图—拓学用图”四个环节。研究团队以“可视化呈现、结构化梳理、深层化加工、迁移化应用”为导向,针对不同课型教学又衍生出7种不同的教学变式,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近年来,学校先后3次荣获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一等奖。《理解可见:小学概念构图教学18年探索》获得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样本5: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研究团队立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国内外习作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开展小学习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支架理论,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一个是“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强调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学、练、评各项教学活动紧扣目标展开,形成合力。15年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研究团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提升习作教学质量。针对习作目标、内容、方法、评改四大领域相互脱节等现象,确立了以习作目标支架为统领,让习作教学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的“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观,习作教学紧紧围绕目标支架展开,实现教、学、练、评全过程的高度一致;针对习作教学中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的问题,搭建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和评改支架四大习作支架,并且以目标支架为统领,构建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体系,为习作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了新样态。如今,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还逐步将支架理论与“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主张运用于学校课程实践,化解了其他学科教学练评相互脱节等问题,为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性引领。
样本6: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
疑探教学是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10多年前被擦亮的一张名片。它是一种复合式、系统化的教学成果,分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用8个字来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以疑探教学为依托,西峡一高确立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往深处掘进”, 逐步完善了旨在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分别是基于自主学习的“激情早读”,基于核心素养转化的“疑探教学”,基于集智备课的“一课一研”,基于学科考练的“学习反馈”,基于学习规律的“学科纠错”。五个环节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循环展开,既保障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又各有侧重,既相互依存、互为支持,又有各自的独立性。西峡一高从最初尝试“诱思探究”教学法,到“疑探教学”改革,再到现在“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的建构,走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这条课改之路是基于课改趋势和校情、学情不断突破、创新,不断迭代、升级的结果。在整个系统中,疑探教学是核心。疑探教学的价值追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质疑精神、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样本7: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魏瑞霞团队“小学数学模型思维教学”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魏瑞霞团队本着“做数学”的理念,深化“小学数学模型思维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仅“学科味”在实践中得以彰显,而且切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思维教学在实践中确立了“数学化”的课程观、“学用结合”的学习观、“让思维可见”的评价观。它以切入生活为“熔点”,以“问题解决”为燃点,以“模型思维”为生长点,使课堂散发着真正的“数学味道”。更为重要的是,魏瑞霞团队建构起以“大问题”统领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大问题”强调问题的“质”,不仅要触及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大问题”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有意义知识的结构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魏瑞霞将其上升为“数学化”的课程观,学生在体验“知识从哪里来”“知识向哪里去”的思想探求中,感悟数学的本质,同时倡导“让思维可见”的评价观,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唤起学生的心智潜能。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认为,这一成果切实回答了核心素养下课堂需要教什么、如何教等议题,用务实的态度处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让学科实践真正落地。这一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样本8: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
从2017年9月开始,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以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读思达”理念为引领,在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林高明指导下,开启了“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教学探索。这一高质量课堂的特征是“师让学”,实现的途径是“读思达”。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教学法,即阅读、思考、表达。在他看来,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这是一种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有六大核心要素,即有起点、有目标、有问题、有策略、有合作、有反馈。六大核心要素清晰地描绘出学生学习的要义与步骤,也清晰地揭示了高质量课堂“教与学”的规律。“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实现了三个价值:一是解决了课堂低效、低质的问题。课堂目标明确,问题突出,策略清晰,直指核心知识、关键能力,课堂优质高效。二是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育人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课堂。三是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通过阅读、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并从内容、形式、意义三个层面切入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真正落地。
样本9: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扶学课堂”
教育要打破独白式的单向教学的“替学”状态,走向双向互动、多向对话的“扶学”状态。结合扶学理念,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在实践中确立了扶学课堂教学范式“五厚四扶三式”。所谓“五厚”,即厚植学习情感、厚植学科思想、厚植知识体系、厚植知识纵深、厚植学科方法;所谓四个具体的“扶”点,即从认知肤浅到高屋建瓴,从一筹莫展到拨云见日,从迷途渐远到柳暗花明,从旗鼓相当到指点江山;所谓扶学“三式”,即踮踮脚、搭台阶、找帮手。“扶学”形象地描述了好课堂应有的样态。“五厚四扶三式”扶学课堂范式为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明确了方向,设计了具体的路线图。“五厚”抓住了学科核心素养,让教师实现深度备课,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超越知识,同时观照学习规律和学科本质。“四扶三式”让教师踏准课堂的节拍,抓住了课堂提升能力、建构核心素养的关键节点;让学生思维有深度,思想有高度,活动有梯度。“五厚”是“扶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战略目标。当教师站在这个高度思考教学,便更容易抓住学科本质,夯实核心素养。“四扶三式”是“扶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战术要点。“四扶三式”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处理关键问题时的路线图,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样本10:重庆市南开中学“四有·五品”课堂
重庆市南开中学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四有·五品”课堂。“四有”即教学过程“有学、有问、有光、有谦”。“有学”是指教学设计有厚重的学科背景,甄选精当的学科知识,呈现知识逻辑结构,掌握学科知识脉络,教学内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有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围绕学科问题双向互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有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散光”关注全体学生,用“追光”追寻每一位学困生,用“聚光”聚焦学业水平、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生。“有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谦让”,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把“C位”让给学生。“五品”即流畅、激情、端直、创新、收获。流畅,即课堂进程如水般流畅灵动,充满生机。激情,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激情,同时通过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结构调整,调动学生积极全程参与学习。端直,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创新,即教师要善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革除旧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课堂结构,生成学科特色教学模型。收获,即课堂教学要如大地承载万物、获取收成一样,有实在的效果。“四有”侧重于课堂实施,“五品”侧重于教学效果,共同构成新时代“金课”的丰富内涵。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大力倡导“四有·五品”教学观,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落实到日常督导、教学测评、优质课评比等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推动教师积极践行“四有·五品”标准。
附二:
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
中国新闻网2022-12-31 18:12发表于北京
中新网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31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仪式日前在线举行,会议宣读了第一届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名单及各分委员会主任名单。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副司长冯楚建出席会议并讲话。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清华大学副校长李路明出席会议,副校长曾嵘主持会议。
据介绍,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是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而设立,是统筹规范学校科技伦理治理的学术机构,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行使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等职权。委员会致力于提升学校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倡导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希勤当日表示,清华在科技伦理审查、科技伦理判断等方面已经积累多年经验,在科技伦理研究、科技伦理教育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王希勤指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科技伦理治理,既要有世界科技伦理治理的共性,也要有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的特色。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一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国家为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二要以开放的胸怀与世界各国相互借鉴,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雷朝滋向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对高水平大学的科技伦理治理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先行一步,主动应对科技伦理治理新挑战。第二,深思一层,积极探索科技伦理治理新体系。第三,引领一方,筑牢科技伦理教育新阵地。
冯楚建希望清华大学在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高校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推动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等方面深入探索、及时总结,成为高校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新标杆;在加强高校科技伦理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科技伦理人才方面先行一步,成为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新阵地,引导科研人员扣好科研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积极发挥学科综合性强、学术影响力大、创新结合度好等优势,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科技伦理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伦理重大议题研讨和规则制定,成为科技伦理治理学术研究的策源地,为国家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决策支撑,为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贡献清华力量。
会上,科研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奕群代表科技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介绍委员会筹备情况。聂建国宣读成立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决定及第一届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名单。
清华大学第一届科技伦理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谢道昕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共同担任。会上,谢道昕宣读各分委员会主任名单,董家鸿宣读《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承诺书》。
据悉,作为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由医学、实验动物、人工智能、人文社会与工程四个分委员会构成,在科研院设立科技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分委员会在科技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下开展所在领域日常科技伦理审核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严正声明!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3-29 14:11 北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严正声明近期,我们发现有机构和个人在互联网平台......
十大进展公布,祝贺中国科学家!丨来源: 新华社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18 16:27 发表于北京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3月17日,科技......
全球未来农业科技技术十大趋势中国管理科学2023-02-27 16:01发表于北京近些年,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实践中产生了颠覆性和可持续的变化。例如,智能农业是一......
2023十大科技趋势发布:科学与技术“各打半场”原创 赵广立 科学网 2023-01-12 16:11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生成式AI的内容创作能......
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重磅揭晓国资小新2022-12-31 15:53发表于北京12月22日,“国资小新”联合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从中央企业建设......
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件大事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1-11 08:5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
两院院士评选“2022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2023-01-12 14:16发表于北京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中国新闻网 2023-01-11 14:20 发表于北京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以下内容。一......
2022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中国教育报2022-12-31 23:01发表于北京一、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多次回信高校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方向4月25日,习近平总......
十大进展公布,祝贺中国科学家!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03-28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开年重磅发声!9位部长解读2023年经济政策
01-11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件大事!文旅部: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同时废止!
01-122022年中国农业农村法治十件大事发布「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01-01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重磅揭晓,“2022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奖”揭晓 六大院士寄语科技工作者:不负韶华,踔厉奋发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