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技进步前沿 > 正文

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二、三次会议,习近平主持

时间:2022-10-21 13: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0-15 19:07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来源: 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0-15 19:07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

来源: 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1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首先在大会秘书长王沪宁主持下,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由习近平同志等46人组成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名单。

随后,会议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进行了各项议程。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丁薛祥、陈希、郭声琨、黄坤明为大会副秘书长。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

报告说,全国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并经中央批准公布代表共2296名。经审查,确认2296名代表资格有效。大会应出席代表2296名。

报告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选举单位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扎实做好代表选举各项工作。

报告说,在代表产生过程中,各选举单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充分听取基层党组织、党代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意见,全国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了全覆盖,党员参与率达到99.5%。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严把人选政治关;对所有考察对象都认真进行了“四必”核查并实行廉政意见“双签字”。根据征求意见和核查情况,对不宜作为代表人选的进行了调整。各选举单位召开党委全体会议或党委(党组)扩大会议,以投票方式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除西藏、新疆经党中央批准实行等额选举外,各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差额选举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差额比例均多于15%,符合党中央要求。加强代表选举工作宣传,通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报道了代表选举工作情况。

报告说,二十大代表总体上符合党中央规定的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和较强的议事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明显成绩,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代表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各项构成比例均符合党中央要求,具有广泛代表性。

报告说,参照十九大时的做法,党中央确定了83名特邀代表出席党的二十大,特邀代表享有代表同等权利。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提交各代表团酝酿。

会议还通过了列席和来宾事项。中央决定,邀请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党外人士列席大会。列席大会的有:不是二十大代表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不是二十大代表、特邀代表的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其他有关同志,共354人。作为来宾列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的有:现任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在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无党派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共154人。

主席团会议还通过了二十大的日程。根据这个日程,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上午开幕,10月22日上午闭幕。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 2022-10-18 18:32 发表于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

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草案)提交各代表团讨论。

大会副秘书长陈希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作了说明。

会议通过了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

会议通过了经各代表团酝酿的大会选举办法。会议还通过了监票人、总监票人名单,待正式选举时提请大会通过。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通过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共产党员 2022-10-21 15:02 发表于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通过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提交各代表团酝酿。

  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经各代表团差额预选产生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决定将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

  据了解,从10月19日开始,各代表团对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提出并经大会主席团通过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进行了认真酝酿。代表们认为,这个名单是经过严密的组织程序、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产生的,集中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党的执政骨干和优秀代表,整体素质优良、结构比较合理、分布比较均衡,群众基础比较好,是一个考虑比较周全的方案。

  10月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大会举行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先后对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进行了预选。按照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预选采用差额选举办法,差额比例均多于8%。整个预选工作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在监票人的监督下,严格按照大会选举办法进行,预选结果合法、有效。

  根据大会选举办法规定和日程安排,21日下午,大会举行各代表团分组会议,酝酿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

  22日上午,大会将举行正式选举。

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022-10-21 15:1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我想用自己通俗的语言来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历代精英和知识分子已经先后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是都行不通,最后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华夏于危难。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要理解这个观点,首先要明白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救中国。在我看来,起码要达到以下三点标准:

1、国强民富。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清政府没做到,就必然被推翻。作为国人没尊严,作为个人没财产,谁拥护你?

2、独立自主。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上发表意见,还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这算什么?好比一个儿子结婚后,如果还需要看老爷子脸色吃饭,这算什么独立的新家庭?

3、统一完整。四分五裂不是中国,半壁江山也不是中国,只有主体统一才是。

明确了这三个指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的精英们是怎样开始探索“救中国”这个历程:

        一、洋务运动。经历过1840、1860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精英们历来自诩为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形象轰然崩塌。曾经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大清”不得不卑躬屈膝的面对洋西洋诸国,平素威严棣棣的高官们见了洋大人也只得卑微的谄媚相迎。

        当时的中国精英们直观分析,中国打不过西方是因为对方有“坚船利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武器技术,因此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这是近代第一次穷则思变,由此有了汉阳兵工厂,有了北洋水师,等等。

        这样的改革能救中国吗?

        二、君主立宪。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于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被打脸。同样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样是购买西方的坚船利炮,然而我们却败给了一个弹丸小国。

       中国精英们痛定思痛之后又思考,打不过西方列国就罢了,但为什么会败给日本?

        主流精英们的总结观点是:除了科学技术,我们还应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架构。

       于是有了康有为等人主持的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是给中国人埋下了一颗从政治体制变革的思维种子。

       有人设想,假设慈禧太后如果当时支持君主立宪,会不会就能“救中国”。

       所谓君主立宪,是限制君主的独裁权力,把君主变成一个符号和名义,把真正的实权交由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议会管理。

       事实上,清政府没有任何可能成功,日本能够顺利的通过君主立宪改革,是因为从幕府时代开始,天皇就已经是一个空架子,并没有真正的实权,因此实施君主立宪有天然优势。

      但是中国不行,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让皇族难以放弃权利,光绪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这是个体对抗群体的失败。你想交权,还得问下面庞大的兄弟亲戚们、利益相关的地主阶级们同不同意。

       哪怕是1908年慈禧太后终于想通,最后同意有保留的君主立宪。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已经充分了解了世界,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扶不上墙的烂泥必须被时代抛弃。

       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的基础在于前人做了足够的铺垫和尝试,民智渐开。

      中国精英们发现,西方国家多党派轮流执政的模式似乎比君主立宪更可行,这样完全不受皇权的制约。同时,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地从脱离英国然后崛起的过程,是一个几乎可以复制的成功模板。

       “救中国”这个目标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方向,几乎当时所有的中国精英们都轰轰烈烈的投入了辛亥革命。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的统治。高喊民主、民权、民生口号的革命党人逐步掌握了国家政权,而后改组为国民党。

       国民党能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给老百姓带来不一样的福祉吗?

       没有可能的。简单的说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中国内忧外患并举,没有可能复制美国、日本崛起的方式。

第一,先说美国。

1、虽然有南北利益、黑奴问题等内部矛盾,但他是一个新兴的地域、民族、国家。新生的势力总是有先天优势暂时压制非主要矛盾。

2、国际博弈。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与英国争霸的博弈,给了美国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机会。

3、科学技术。以18世纪的交通和通讯能力,让所有外国势力难以完全渗透美国。

第二,再说日本。

1、地域狭小。弹丸之地的管理优势突出,减少了内部矛盾激化的概率。

2、花瓶天皇。前面讲了,历史原因造成日本的皇权对国家本来就没有实际管理能力。

3、外国势力。弹丸之地,利益有限,列强们为此大动干戈没有必要。

第三,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

1、封建遗毒。几千年来地主乡绅势力对地方的渗透,严重阻碍了中国崛起的可能。

2、军阀割据。不想当皇帝的诸侯不是好诸侯,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让所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割据势力都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理。国民党虽然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但是蒋介石拿听调不听宣地方军阀并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消化内部矛盾。包括蒋介石自身,也并不是致力于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3、外国势力。企图参与瓜分中国利益的外国势力并不是一个两个,虽然存在矛盾,但是面临中国这么大一个蛋糕,任何矛盾都有协调的可能。国民党曾经企图参照美国方式,利用国际矛盾来制衡帝国主义,但是后来证明完全失败。

4、买办经济。所有军阀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统统都是他国利益的代言人。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会阻止竞争对手控制的军阀统一中国。更何况,这样的政权就算完成了全国统一,但这样的中国始终难以摆脱被严重剥削的可能。

        因此,对于国民党而言,先天的条件决定了其畸形的成长模型。国民党管理中国面临巨大的困难,既难以摆脱背后的金主,也难以管理下面的军阀。这种模式下的中国,即使实现了短期的统一,也随时面临分裂割据的可能。

       四、中国共产党。

       眼见被寄予无限希望的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却仍然民生凋敝、对外软弱,中国的部分精英们选择了共产主义,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是的,就是试图,1921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探索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国共合作、工农结合、土地改革、枪杆子出政权……这些办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

        值得庆幸的是,也曾走过不少弯路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道路,对外拒不成为任何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对内彻底消灭封建遗毒,让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中国共产党只代表人民,这才是成功的秘诀。

        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的有识之士,各个时代的精英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共产党,而是在一百多年的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才发现只有致力于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一个富强、独立、统一的新中国。

       这,是历史的选择!

       那么,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那些曾经的时代年轮吧。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带着时代的烙印,真实地记录我们的生活,并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当我们回头看时,恍惚会有时空交错的感觉。流行语如流星般划过,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穿越时空,看看流行语背后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

1、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在这次大会发表的宣言最后口号中,"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为后来党的若干文献沿用,并出现在一些重大会议及节日庆典的标语内容,也是众多革命者就义、牺牲前表达对党的热爱、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念的惯用话语。

2、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中国革命史上,随着革命所处的阶段和任务的不同,革命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对阶级的分析,关系到革命的策略,随着革命的深入,逐步演变为在革命中应当团结谁、依靠谁、打击谁的问题。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泽东这一著名论断,指出参加革命需要有吃苦和牺牲精神。

4、把支部建在连上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整编组织,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是在部队建立各级党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是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开。通过把支部建在连上,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与军队的基层单位融为一体,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建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句话也形象地表明,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组织建立在各种组织的基层单位。

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意见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6、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928年3月,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是三大纪律之一。 1929年以后,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

           20世纪30年代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针对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在一篇通信中提出来的。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中说:“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些论述后来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口号,成为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生动表达。

4、从战争学习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5、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这句话形象地指明了弱小的红军在斗争中应该采用的战略战术,成为对敌斗争的一条重要策略。

6、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937年4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高度重视抗大的建设,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并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方针。

7、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8、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9、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专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兵民是胜利之本”既是“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思想的发挥,又是后来“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全民皆兵”“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等口号的来源。

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39年9月16日,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表明了我党的严正立场:“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1、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称作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任务,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和要求。

          20世纪40年代

1、整党整风

        整党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灵活运用与发展,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1941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是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通过延安整风,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反对党八股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党八股”,是用指一些文章对事物不加分析,胡乱搬用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毛泽东深恶痛绝地指出:“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反对党八股,对改进党的作风、学风、文风、会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2年2月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就是帮助犯错误的党员认识错误的危害性,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以使本人和其他人从中吸取教训,以便在后来的工作中引以为戒。“治病救人”,就是帮助犯错误者改正错误,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实行这一方针既能弄清思想,又能团结同志,使党的建设更加兴旺发达。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3月10日,国民党发表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竭力宣扬其抗战“业绩”,甚至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对此,中国共产党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论述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被认为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据此谱写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遍全国,直至今天。

5、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是抗日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歌,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歌剧演出后影响很大,特别是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立即在全边区广泛流传,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号角和心声。这句流行语经久不衰,至今仍广为流传。

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一论断从哲学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

7、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生产运动"。之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

8、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陕北人民用以表达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民歌《移民歌》。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整理删修后,改名为《东方红》,并于1944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

9、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1944年3月,郭沫若在《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文中关于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京后逐步堕落失败的教训,引起毛泽东高度警惕。4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同志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9年3月,党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等人感慨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希望考个好成绩。并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成为共产党人的有益鉴戒。

10、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生前系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后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

11、三大作风

        这三大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2、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此,“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为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精神的生动写照,成为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员令。

13、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同志谈了整整一个下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庄重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针对一些人迷信武器,不相信人民群众力量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1945年8月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说中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从此,“自力更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后来又演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口号。

1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1958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从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成为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战略上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的口号。

16、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得到热烈拥护和响应,对整个解放战争后来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7、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打响前后,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在这场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所用小推车共约41万辆。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8、学会“弹钢琴”

        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19、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

        毛泽东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中指出:“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这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对主要工作总是抓得很紧,任务确定后便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打开局面,绝不只是空口说说了事。毛泽东这种“抓紧”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20、“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进京赶考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中央决定进驻北平。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作是我党的“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党的本色。

2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发生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9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20世纪50年代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并肩作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与中、朝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2、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这是1950年12月29日毛泽东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题词。毛泽东在1949年3月13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3、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党中央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这次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泽东还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即使我们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开幕词中的一段讲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在这里古为今用,后来收入《毛主席语录》,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励志名言,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国家建设、发展和改革中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6、“解剖麻雀”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提出的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具体是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从中找出事物规律的领导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对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个别典型的科学剖析,求得对普遍情况的真正了解和对一般规律的正确认识。

7、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面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名言。毛泽东的亲切话语、谆谆教导,对青年产生极大鼓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改造世界的进取精神和本质要求。

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这句话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

9、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时,多次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当河南汇报他们对“大社”的名称没有使用“共产主义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时,毛泽东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当山东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60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

          20世纪60年代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以及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希望与会者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随后,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致信指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附上1930年毛泽东写的《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全会之后,毛泽东亲自组织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湘、粤农村进行调研。此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便成为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名口号。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63年底,我国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还锻炼出一支有一定技术素质、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涌现出“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先进典型。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大寨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3、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对这一战略方针,毛泽东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加以概括。这个口号后来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

          20世纪70年代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于11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很快引发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此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解放思想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根本上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着不放,毫不动摇,这成为以后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坚持的原则。

3、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对历时近两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的这个讲话,尤其是这个命题成了随后召开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主题词。

        20世纪80年代

1、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0我国总人口超10亿,为争取在二十世纪末把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员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广大已婚育龄夫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使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拨乱反正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响应。在与会者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邓小平在1980年10月25日的一次谈话中,对拨乱反正作了定义性阐述,即“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悄然发生重大调整。邓小平同志80年代中期提出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他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存在。发展问题,即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问题。这两件事汇合在一起,就是要打破国际政治经济不平等的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邓小平同志的上述重要判断,既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4、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包产到户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反映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的至理名言。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上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随后,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表示完全同意陈云意见。“摸着石头过河”形象地揭示了在实践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宽容失误、谋定后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81年国家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同年通过的宪法中,第一次把计划生育写进总纲。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