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东北咽喉,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于此。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历经52天浴血奋战,东北全境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辽沈战役期间,翠岩山脚下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与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往来电报近百封。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由此出发“进京赶考”。2013年7月,总书记到西柏坡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红色土地厚植红色底蕴,红色光芒映照新的赶考之路,初心如磐、步履坚实。不忘来时路,方能走好赶考路。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我们党的根脉”,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放眼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勾勒出我们党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广西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总书记驻足凝视,“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3.6万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摸清家底,全国各地公布完成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覆盖全国。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2019年9月,总书记河南考察第一站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2016年2月,总书记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强调:“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回望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从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赶考还在继续,答卷正当其时,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土地成就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人间正道,也铺就着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慰问革命老区群众。”2012年12月,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总书记前往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踏着皑皑残雪走进困难群众家中看望。2015年2月,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走好党的赶考路,铺好老区人民的致富路。2020年底,革命老区中的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擦亮红色底色……山乡巨变,老区新貌。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4万亿元。“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岁月作笔,振兴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在红色土地上徐徐铺展。
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盛荣华在回答关于“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问题时表示,近年来,中央网信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网民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网上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当中,注重综合治理,注重压实网站平台的主体责任,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一是网络生态优化。突出、重点打击“色、丑、怪、假、俗、奢、赌”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强化网络用户账号管理,规范自媒体信息内容发布,指导网站平台优化改进算法模型,推动网络生态整体向好;二是主体责任强化。各网站平台不断完善管理规则,强化信息标识,优化算法模型参数,主动清理违法有害信息,处置违法违规账号。MCN机构更加重视旗下账号信息内容安全问题,公众账号、内容主播等积极发布优质内容产品,成为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力量;三是制度规范细化。会同相关部门分领域、分环节、分场景细化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规范细则,推动整治工作长效化、精准化。下一步,将重点抓好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生产者和MCN机构“三个主体”和规范功能设置、规范技术应用、规范链条管理“三个规范”,在强化“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建”,建设打造一批网络文明实践品牌,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盛荣华在回答关于青少年网络环境相关问题时表示,中央网信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通过专项治理进行全面清理,对突出问题露头就打、高压严打,全面清理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强化青少年模式防范沉迷,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通过网络举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组织重点商业网站平台开设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网络权益;通过部门合作溯源打击,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条,追溯处置发布账号主体。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努力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能力、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效。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配套制度,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账号,从严处置处罚一批、集中曝光一批,形成有力震慑;把保护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网上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善保护措施,优化提升青少年模式效能,优化算法推荐,让未成年人上网更安心、家长更放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短短600余字,中央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 “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 从赴广东考察不封路、不扰民,到在河北阜平住16平方米的房间,再到在陕北梁家河自己掏钱给乡亲们买年货……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 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十年来,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涤荡神州大地。 “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甘荣坤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和宴请问题”“江西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毅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问题”…… 2022年“五一”假期来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体现了拒腐防变从领导干部抓起、从作风严起的鲜明导向。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4万人。
从抓“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查“月饼盒里的不正之风”“楼堂馆所的豪华”;从推进基层减负,到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十年来,一系列务实举措剑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曾经的陕西秦岭,违建别墅如块块疮疤,习近平总书记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推动这一问题彻底查处。
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治理“七个有之”问题、清除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以精准有力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亮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败就在身边。 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9.6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6万人。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持续纠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从查处“大老虎”,铲除“蝇贪”“鼠害”“蛀虫”,到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提出更高标准、进行更严监督,我们党逐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坚持纪严于法,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全面覆盖;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激发监督活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应不断凸显,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古铜色牌匾上的红绸揭开,一个全新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挂牌成立。 此前几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反腐败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制定修订中央党内法规156部、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70.5%,其中制定修订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准则、条例45部,占现行有效准则、条例的90%…… 进入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出台数量之多、制度权威之高、治理效能之好都前所未有,党的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718部。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誓言铿锵,久久回荡,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如磐初心。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与此同时,明责任、强组织、严纪律,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先进纯洁、团结统一,党就一定能够带领人民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