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九三学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暨严济慈(全文)介绍

时间:2020-07-14 15:2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九三学社[jiǔ sān xué sh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

九三学社[jiǔ sān xué sh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有着深厚渊源。九三学社创始人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或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抗日战争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继承并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重庆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自然科学座谈会的学者也陆续加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截止2017年6月30日,本社共有地方组织339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80个,县级组织29个;社员总数167218人。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2381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11885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1157人。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文名:九三学社

外文名:Jiusan Society

成立时间:1946年5月4日

党派性质:参政党

主要宗旨:民主、科学

发展历史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成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于1946年5月4日在座谈会基础上正式成立九三学社。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运动。

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九三学社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九三学社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此后,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一个民主党派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员,参加国家政权。

1956年2月和1958年12月,九三学社先后召开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九三学社在团结推动成员及所联系的人士,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为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九三学社被迫停止活动。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三学社恢复了活动。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九三学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

1979年10月和1983年12月,九三学社先后召开了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九三学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业已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遵循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建设事业中,九三学社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诸如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就教育、科技、知识分子问题、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向中共和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面向社会开展智力开发、科技咨询和支边支农等活动;推动成员和所联系的广大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界专家学者做好岗位工作,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和人民外交活动,促进祖国统一和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1988年12月,九三学社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确定今后的任务是: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广泛团结知识界人士,坚持民主和科学,致力于改革开放,为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主要机构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的规模及代表产生办法,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大会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如全国代表大会提前或延期举行,其任期相应改变。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中央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他们同时是中央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

中央委员会设监督委员会。中央监督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每届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

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中央主席会议,在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闭会期间,主持中央工作。

中央委员会主席、专职副主席组成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问题并主持日常工作。

中央主席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均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召集并主持,也可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委托一位副主席召集并主持。

本社地方组织一般分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包括自治州、直辖市的区)、不设区的市(包括市辖区)三级。

本社基层组织有:直属小组、支社和委员会。基层组织的领导成员每届任期五年。

工作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三学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不断开拓新局面。九三学社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学社规模

截止2014年12月底,九三学社共有地方组织334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76个,县级组织28个;基层组织6007个,其中基层委员会648个,支社5188个,小组171个。全国社员总数已达149797人。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共有1833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共有9532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有1075人。

据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上半年,九三学社共有省级组织30个,市级组织295个;基层组织6032个。全国社员人数为152214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九三学社社员占93.51%。[5]

截止2017年6月30日,本社共有地方组织339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80个,县级组织29个;社员总数167218人。社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2381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11885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1157人。

主要刊物

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刊物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与科学》和在社内发行的《九三中央社讯》,设有学苑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开通有九三学社中央网站。

入社条件

《九三学社章程》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赞成并愿意遵守本社章程,可申请加入本社。”

以从事科学技术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工作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在坚持组织发展重点分工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发展从事经济、管理、法律、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工作及政府部门、新的社会阶层中有较强代表性的优秀知识分子入社,这部分人士一般掌握在发展总数的30%以内。

主要贡献

九三学社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就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向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建设好延安革命纪念地、建立“农业建设专项基金”等建议,向中共中央和政府先后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行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西部大开发、自主技术创新、三农问题等方面的多项重要建议,受到中共和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教服务、支边扶贫活动,以“九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与四川广元市)、“九临”(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与山西临汾市)、“九通”(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与内蒙古通辽市)三个科教合作区为重点,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三学社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为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历任领导

九三学社成立大会

理 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卓然 许德珩 严希纯 李士豪 吴藻溪张西曼 张迦陵 张雪岩 孟宪章 涂长望 黄国璋 笪移今

彭饬三 税西恒 褚辅成 潘 菽

监 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卢于道 刘及辰 何 鲁 陈剑鞘 侯外庐 梁 希 詹熊来 黎锦熙

九三学社第一届中央理事会

主 席:许德珩

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

副主席:梁 希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许德珩 孟宪章 黄国璋 梁 希 薛 愚

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会

主 席:许德珩

副主席:梁 希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许德珩 孟宪章 黄国璋 梁 希 薛 愚

秘书长:黄国璋

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主席:梁 希

秘书长:涂长望

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主席:梁 希

秘书长:涂长望

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主席:梁希 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涂长望 严济慈

秘书长:孙承佩

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副主席: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严济慈 税西恒 金善宝 卢于道 王竹溪 柯 召 孙承佩

秘书长:孙承佩(兼)

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许德珩 周培源(注)

副主席:周培源 潘 菽 茅以升 严济慈 金善宝 卢于道 柯 召 孙承佩 徐采栋 郝诒纯(女) 安振东

秘书长:赵伟之

(注):在九三学社七届三中全会上,会议接受许德珩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一致推举周培源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

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周培源

副主席:孙承佩 徐采栋 郝诒纯(女) 安振东 王文元 杨 槱 吴阶平 陈明绍 陈学俊 赵伟之(注1)

名誉主席:许德珩 严济慈 茅以升 金善宝

秘书长:李 毅(兼)

(注1):在九三学社八届三中全会上,赵伟之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吴阶平

副主席:徐采栋 郝诒纯(女) 安振东 王文元 杨 槱 陈明绍 陈学俊 赵伟之 洪绂曾 金开诚 王选(注1)

黄其兴(注1)

名誉主席:周培源 严济慈 金善宝

秘书长:刘荣汉

(注1):在九三学社九届四中全会上,王选、黄其兴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吴阶平

副主席:王文元(常务) 安振东 赵伟之 洪绂曾 金开诚 王 选 黄其兴 刘应明 闵乃本 谢丽娟(女)

陈抗甫(注1) 韩启德(注1)

名誉主席:王淦昌

名誉副主席:徐采栋 柯 召 郝诒纯(女) 杨 槱 陈明绍 陈学俊

秘书长:刘荣汉

(注1):在九三学社十届四中全会上,陈抗甫、韩启德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韩启德

副主席:王选陈抗甫(常务) 洪绂曾 金开诚 刘应明 闵乃本 谢丽娟(女) 冯培恩 贺 铿(注2)

王志珍(女)(注3) 邵 鸿(注3)

九三学社现任主席韩启德

名誉主席:吴阶平

名誉副主席:王文元 徐采栋 杨 槱 陈明绍 陈学俊 赵伟之 黄其兴

秘书长:徐国权

(注1):在九三学社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洪绂曾、金开诚、闵乃本辞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开始担任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注2):在九三学社十一届二中全会上,贺铿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注3):在九三学社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王志珍、邵鸿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主 席:韩启德 

副主席:王志珍 陈抗甫(常务)(注1) 冯培恩 贺 铿(注2) 邵 鸿(注3) 谢小军 张桃林 赖明 马大龙

丛斌(注4)

秘书长:徐国权(注5) 邵 鸿(注3)

(注1):在九三学社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陈抗甫辞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

(注2):在九三学社十二届四中全会上,贺铿辞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

(注3):在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任命邵鸿为秘书长。

(注4):在九三学社十二届四中全会上,丛斌被增补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注5):在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免去徐国权秘书长职务。

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主席:韩启德

副主席:邵鸿、谢小军、张桃林、赖明、马大龙、丛斌、赵雯(女)、卢柯、武维华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主席:武维华

副主席:邵鸿、张桃林、赖明、丛斌、赵雯(女)、卢柯、印红(女)、黄润秋、潘建伟、刘忠范

知名人物

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附一:

严济慈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严济慈(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男,谱名泽荣,学名寓慈、济慈,字华庭、慕光,号子祥、厂佛、岸佛,生于浙江东阳,九三学社社员,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

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1925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11月2日逝世。

严济慈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中文名:严济慈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东阳

出生日期:1901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1996年11月2日

人物关系:严陆光(儿子)严四光(儿子)陈颙(学生)

人物生平

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下湖严村的一户农家。

1908年,进入严氏宗祠蒙馆读书,作为家中的长子,严济慈有幸入学读书,他也是姐妹兄弟五人中唯一上学的。9岁时,父亲从杭州书摊上买回一本从日文翻译过来的《笔算数学》小学教材,他如获至宝,独自一人钻研,竟能无师自通。

1910年底,进入离家30里外的东阳县城天官第小学插班读书。

1914年2月,14岁的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阳县立中学(今东阳中学)。四年中,他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尤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善解难题、怪题的特殊才能。三年级时因受校长之命,代替请假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而闻名县城。

1918年夏,参加全国六大学区高师联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还考取了免交学费但需食宿自理的河海工程学校)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家乡第一名考上著名大学的学生,为此,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将东阳中学列为重点中学。

1918年秋,告别了故乡的小山村,告别父耕母织的贫困农民家庭,走进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大门,入学南高时初读商业专修科(现上海财经大学),一年后转工业专修科,再一年转数理化部读二年级,师从数学家何鲁、熊庆来,物理学家胡刚复等人。

1921年,被聘为“南高”附属中学和国立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兼课数学教师,一年后又担任本校《数理化》杂志主编。

1923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因已修满大学规定的学分同时获得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成为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第一届唯一的毕业生(该校应到1925年才有毕业班,严济慈获该校1923年第壹号毕业证书)。大学期间自学法文,在中国科学社服务,并编著教科书《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7年徐悲鸿所绘素描像

1923年后,自费从上海赴法国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同时考得巴黎大学3门主科微积分学、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学的文凭,于1925年夏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由原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并成立)物理、数学教授,并兼任正拟建中的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

1928年夏,出席了在苏州召开的中国科学社年会,并当选为理事。

1931年后,又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

1931年初,主持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后,即在钱临照的协助下,率先开展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影响的研究,于1932年发表了这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1932年,采用照相光度术方法,精确测定了臭氧在全部紫外区域(215—345纳米)之吸收系数,并发现若干新光带。

1935年,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1945年8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作为访问教授到美国各地讲学,为期一年。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平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加入了九三学社。

1949年后,任中国科代秘书长、中国科联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后任技术科学部主任。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严济慈任筹备委员会委员;而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严济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61年,与华罗庚一起出任科大副校长,严济慈负责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以及4个系和3个教研室、处;同年,严济慈出任科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校务工作。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会议,决定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赞扬科大在困难时期做得很好,比其他名校还好;说他听到很多人说科大的毕业生好,就非常高兴。此后,严济慈积极投入到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二次创业之中,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筹建小组主任,领导一班人开始筹划在北京玉泉路原科大旧址创建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1978年3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济慈出任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与李政道联合发起、共同建立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培养年轻的物理学留学人才。

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继郭沫若之后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校长;同年7月,严济慈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大第一副校长李昌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第二次中科大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培养高水平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整体系的培养目标。

1983年11月,上书邓小平,要求将科大增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得到邓小平同意。

1985年4月,84岁的严济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际领导职务,转而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校长。

1988年5月,严济慈为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30周年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这句话高度凝炼,大气磅礴,寄托了老校长的深情厚望,为学校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同年6月6日,南京工学院更名东南大学,严济慈出席更名庆典。

1992年,国家在“八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严济慈分别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万里委员长写信,陈述理由,要求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列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支持高校。他的信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到了国家在“八五”期间的重点支持,这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中部地区成功创办精品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精确测定了压电效应反现象并发现光双折射效应,发现石英扭电定律,发现压力减弱乳胶感光性能的现象。

学术论著

自1927年至1938年间,严济慈单独或与合作者一起共发表53篇论文,其中前11篇是他1927-1931年在法国的工作时发表,后42篇是在北平研究院物理所的工作时发表。53篇论文中,法文40篇,英文12篇,德文1 篇,除4篇在英文版《中国物理学报》发表外,均刊登在法、英、美、德等国重要学术刊物上(如《法国科学院周刊》、《自然》、《物理评论》等)。1986年,科学出版社汇集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此外,他还编著了从初中到大学的10种数学、物理教科书,如《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电磁学》等。

主要论著

1、严济慈,初中算术,商务印书馆,1923。

2、严济慈,几何证题法,商务印书馆,1928;语体文新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28。

3、严济慈,普通物理学,正中书局,1947。

4、严济慈,高中物理学,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1948。

5、严济慈,初中物理学,三联书店,1950。

6、严济慈,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

7、严济慈,严济慈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

8、严济慈,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严济慈,居里和居里夫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10、严济慈,严济慈科技言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人才培养

严济慈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办学的新举措,逐步建立起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完整教育体系,调整了学科结构,增设了一些新兴技术方面的系科和专业,创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大型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培养出了第一批博士,在重建科大的同时,严济慈还积极参与筹划在北京原科大旧址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严济慈在领导物理学研究所工作的同时,还创建了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10多年中,他积极倡导和支持中国放射化学研究,大力举荐学生到英、法、美等国的著名实验室去深造,先后有陆学善、钟盛标、钱临照、翁文波、吴学蔺、钱三强、方声恒、陈尚义、吕大元、杨承宗等十余人。

荣誉表彰

1943年11月,严济慈因发明磨制晶体新法对国防科学颇有贡献,经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推荐而受到国民政府奖励。

1946年夏,由于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被国民政府授予为抗战胜利而颁发的三等景星勋章。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获法国总统授予的法国荣誉奖军团军官勋章。

社会任职

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严济慈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执行主席、中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个人生活

严济慈夫人张宗英是曾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的老教育家张鹤龄之女,1920年考入南京高师,是中国最早一级男女同校的八位女大学生之一,“五四运动”时期南京的学生运动领袖之一,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国文学系。1923年8月8日,严济慈与张宗英订婚,严济慈早年的情书很特别,频繁地向张宗英“汇报”自己的经济状况。1927年11月11日,两人结婚。

孙女:严慧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在做学问方面,他提倡“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反复强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他鼓励科学工作者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甚至有所牺牲。他视尊重和捍卫科学为自己的天职,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到处说,只有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相同结果,才是科学。在做事方面,遵循着“我们做物理,宜求有益于人民,造福于人类“的原则。(严陆光谈父亲)

学府东南有女生,首开风气自由婚;于今伉俪双高寿,当日青年正妙龄;五子登科开学运,一家小院有科名。家庭幸福斯为美,不愧先驱做典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评)

严济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长期以来,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九三学社的建设和发展,为团结九三学社社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九三学社评)

后世纪念

1997年10月1日,以严济慈名字命名的严济慈图书馆开馆,图书馆由金华市图书馆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合建,位于金华市江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永康街,是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情报中心和名人纪念馆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是金华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

严济慈纪念馆

严济慈纪念馆于1997年10月对外开放,馆址设在严济慈图书馆内,该馆充分运用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资料、实物,并辅之以相应的文字说明,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严济慈一生的业绩。

严济慈塑像

严济慈的母校浙江省东阳中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立有严济慈先生塑像。

2012年,东阳中学于建校百年之际立起了严济慈塑像,雕塑由校友、雕塑家、长沙雕塑院院长朱惟精设计。

严济慈纪念邮票

2006年5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一套四枚,严济慈荣登“国家名片”。

严济慈班

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简称“严济慈班”,目标是培养“未来活跃在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次年,该班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严济慈星

2012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第10611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严济慈星”。

附二:

“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严济慈陈列馆揭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13 21:22科技管理研究所

中新网金华7月13日电 (张斌 李楚瑶)7月12日,“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严济慈陈列馆揭牌仪式在浙江金华东阳横店镇举行。

严济慈先生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加速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严济慈先生长期担任科技界重要领导职务,积极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殚精竭虑,为国家培育出大量科技人才。他同时是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在九三学社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我想,对严老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严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高尚情操和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一代一代的九三人,牢记多党合作初心、传承多党合作传统、发挥多党合作优势,把爱国之情融入到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推进‘两个先行’当中,把报国之志变成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揭牌仪式现场,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主委叶正波说。

据悉,严济慈陈列馆现有4个展厅,展出1000多件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实物和资料,讲述了这位科学泰斗不平凡的一生。

九三学社金华市委主委、金华市副市长庄凌飞表示,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严济慈陈列馆必将发挥教育、感召、辐射作用,缅怀先贤,激励后辈,拓宽九三学社思想教育平台,丰富九三学社文化内涵,积极宣扬科学求真精神,彰显九三学社风采。

严济慈的故乡——东阳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严济慈先生正是东阳走出去的第一批著名科学家之一。

如今,当地人才呈现“十百千万”的盛况:东阳籍院士有14人,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人,博士1300多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10000多人。

东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潘国东介绍说,严济慈先生极为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曾七次返乡考察调研。严济慈先生始终提倡“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反复强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在他身上闪耀着的正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这些宝贵的科学家精神。

近年来,在九三学社东阳市基层委和横店集团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严济慈陈列馆先后入选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才工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叶正波指出,成功申报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很不容易,如何维护和宣传好这一基地,放大浙江作为九三学社传统教育高地的优势,更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下一步,有关方面计划充分依托横店独特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严济慈陈列馆的改造升级,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宣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