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11:56 来源: 编辑:admin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人民论坛仲音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6-22 15:41 发表于北京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①在西柏坡纪念馆的...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室里,陈列着一封70多年前的书信,这是远在黑龙江的翻身农民写给毛泽东同志的感谢信。“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翻身农民分得土地的喜悦之情,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一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和发展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起“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鲜明宣示了救国救民、争取人权的主张。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曾经在压迫之下“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的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保障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和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根本保障。
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权保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一个也不少”地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了世界人权保障新奇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动诠释人权理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写下人权保障的温暖篇章。在大战大考中,在风雨来袭时,在民生改善里,更能体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之坚,更能彰显“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之诚。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不仅取得了人权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而且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这既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主要特征,又是我们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坚持好、发展好。
应当看到,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脱离实际、全盘照搬别国制度模式,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实践充分说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既体现人权普遍性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权发展和保障之路。新征程上,我们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和信心,推动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成就。
百年大党,百年辉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丰碑。展望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就一定能续写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奇迹,让14亿多中国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
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②
观察当今中国的人权事业,“规模最大”是一个常见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困难群体权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坚定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公民受教育权得到更好保障……今天,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充分彰显中国人权事业具有“人民性”的显著特征和价值追求。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离不开科学人权理念的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深刻启示我们,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人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体现为实际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性”贯穿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践中,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性”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彰显于人权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擦亮了我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价值底色。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就要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依法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权利和自由。今天的中国,人民既广泛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每个人都有多重民主角色,都享有相应民主权利。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推动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深层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之所以具有“人民性”的显著特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现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人权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性”的显著特征更加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就能不断开辟我国人权事业新境界,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总是在普通人的命运改变里留下最温暖的印记。平地种菜、坡地种果、林下养鸡,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智能手机、跳起了广场舞……如今,湖北省宜昌市黄马河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缩影,也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写下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真谛与奥秘。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是处于首要地位的权利,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权与生存权是紧密相连的。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困苦不堪,毫无权利可言。中国人民深知免于贫困、免于饥饿为生存之本。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供给,人类其他一切权利的实现都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的;生存权利的有效保障、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享有和发展其他人权的前提和基础。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促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人民人权梦想的不二选择。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推动我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发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实现人民的发展权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消除贫困,提高发展水平,在发展中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7.93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发展促人权,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1990年的0.499增长到2019年的0.761,是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首次测算人类发展指数以来,唯一从低水平组跨入高水平组的国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人权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发展人权事业,不是以西方所提的那个标准为圭臬。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的人权事业都要按照我国国情和人民要求来发展,达到了我们确立的目标和水平就是好的,不需要向西方看齐,不需要西方来评判!”一些国家打着所谓“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利用人权问题大肆干涉他国内政,结果导致一些国家战乱频仍、社会长期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失去了现实基础,谈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为人权事业发展找到了现实载体,让普通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说明人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不断提升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水平,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人权的实现永无止境,人权事业的发展永远在路上。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保障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与时代共同成长、与发展同频共振,亿万人民拥有了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我国人权保障水平,推动我国人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每一集都看得热泪盈眶,让人感觉生活充满希望”“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脱贫之路,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中国香港主持人陈贝儿主持的纪录片《无穷之路》,把镜头对准脱贫攻坚,讲述祖国大地的脱贫故事,感动了许多网友。“无穷之路”,不仅记录着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坚实脚步,也通过真实呈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赋予了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全新意蕴。这不仅体现着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而且展现出富有原创性、感召力的人权新理念。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人权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应该体现为普通民众的幸福生活,体现为日常生活中可感、可知、可以触摸的点滴改善。坚持人民在人权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更好地发展自我、幸福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够免于恐惧、不受威胁,是实现人人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真谛所在。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有尊严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谁对一国人权最有发言权?谁才是一国人权事业的评分者?答案只有一个:本国人民。今天,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温暖也是最有力的支撑。
人权是善治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人民幸福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幸福生活体现在整体消除绝对贫困,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幸福生活体现在拓宽发展舞台,一系列改革举措致力于营造公平发展环境,让更多人获得了改变命运、施展才华的机会;幸福生活体现在长期国泰民安,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物阜民丰、烟火人间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融为一体的发展中,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以人民幸福生活为准绳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行动有目共睹,成效永载史册。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最鲜活的证明。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我们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继续带领全体人民为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和更高水平的人权而奋斗,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再上层楼、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新中国成立前,在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生动反映了当时“豆选”的情况。由于绝大多数农民不识字,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用豆子代替选票,保障农民平等享有选举权。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即颁布选举法。一脉相承的做法,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各项权利,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将人权保障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一条以法治为准绳的道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以法治保障人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启了中国人权法治化建设的新时代。从编纂民法典,到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从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如此充分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及政治权利。我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保障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新的征程上,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用法治为群众享有各项权利保驾护航。
全面依法治国,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继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对人权的保障作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和自由,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结出更多硕果。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台台来自中国的自动化仪器对新冠病毒样本进行提取和检测;在巴基斯坦,中巴合作生产的疫苗为抗击疫情建立起坚实屏障。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22亿剂疫苗。以实际行动维护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权与健康福祉,是中国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造福本国人民、惠及世界、增进全人类福祉。中国在大力推进自身人权事业发展的同时,广泛开展人权领域交流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全面参与国际人权事务,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中国是倡导者,更是行动派。中国注重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长期在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援和帮助;中国先后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等,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状态。助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享发展机遇和经验、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以实打实、见真章的举措,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彰显中国的智慧与担当。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单独成章,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深度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开展建设性人权对话与合作等内容被写入其中。5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先后批准或加入26项国际人权文书;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引入国际人权体系;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安理会等机构的决议……积极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推动世界人权事业不断发展的政党”。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人权,不能以别的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搞双重标准,甚至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要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最大限度凝聚国际人权共识,占据人权道义制高点。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做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的共同事业。回首过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权发展道路。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谱写世界人权事业新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14 12:10 北京 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任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观察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04 08:54 北京以“新格局......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5-16 08:17 北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原创 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15 08:11 北京 以改革创......
人民日报任平: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09 08:09 北京 1959人听过...
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4-08 15:32 北京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活力奔涌。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
人民日报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 任仲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钟华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8-09 17:33 发表于北京 “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
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7-31 17:36发表于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
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西、河北、辽宁最多
02-09人民日报仲音: 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02-18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
01-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
10-16检察日报评论员文章: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①②③④⑤⑥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