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简称“加国联”

时间:2021-05-03 11:44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直接绕过美国,中国与加勒比地区9国举行外长会议,实现新目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1-05-02 20:33在最近几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极端措施对中国进行限制和打压,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便是美...

直接绕过美国,中国与加勒比地区9国举行外长会议,实现新目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1-05-02 20:33

在最近几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极端措施对中国进行限制和打压,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便是美国政府想要依靠这样的极端措施捍卫自己的国际地位,从而争取更大的利益。美国出台的诸多单边主义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正当利益,但中国的经济仍然在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力也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就在最近传来新消息,中国再次实现了一个新的目标。

中国和加勒比9国举行会议

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日前中国和所罗门群岛顺利达成安全合作协议,这份合作协议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积极采取极端行动对两国达成的合作进行破坏。但此前所罗门群岛索加瓦雷已经发表公开讲话,表示此举是自身的正当权利,不应该遭受海外国家的干涉和影响。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的行动并没能实现自己的极端目标。同时在此之后中国取得的另外一项成果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4月29日媒体报道显示,加勒比地区的9个国家外长同中国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该地区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都出席了这一会议。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此次会议上做出表态:中国和加勒比国家友谊源远流长,双方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双方政治互信历久弥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民意基础更加深厚。双方守望相助、休戚与共,总是第一时间互施援手。双方密切协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共同捍卫不干涉内政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成功实现新的目标

评论人士指出,这一情况充分体现出如今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我国的外交网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也十分接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对于周边地区的各种消息都保持着密切关注,想要贯彻实施所谓的“门罗主义”。

但在此次中国和加勒比地区的会议举行之前,拉美地区的另外一项行动曾引发外界关注,尼加拉瓜政府对外发表声明,宣布将会从美洲国家组织当中退出,并且表示该组织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对其他国家内政事务进行干涉的工具。在这样的前提下尼加拉瓜以这样的方式对此表示明确反对。

附:加勒比国家联盟

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简称“加国联”,是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签署了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后正式成立的。

中文名:加勒比国家联盟

外文名: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 -- ACS

参与: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等

准成员:11个

主要负责人:阿方索·穆尼拉·卡瓦迪亚

联盟简介

1990年举行的加勒比共同市场协调委员会会议提出了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1992年召开的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又提出了建立联盟的设想。

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第14届首脑会议一致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签署了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正式成立。

1998年10月被联合国接纳为观察员。总部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联盟是政府间的协调、协商和合作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其核心是加勒比共同体。

2001年12月,第三届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岛举行。25个环加勒比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了《玛格丽塔声明》,决定将加强在贸易、旅游、运输和对付自然灾害方面的合作。

成立经过

1990年加勒比共同市场协调委员会会议提出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1992年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新联盟的设想。

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第14届首脑会议一致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海滨城市卡塔赫纳签署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加勒比国家联盟(简称加国联)正式诞生。1998年10月被联合国接纳为观察员。

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于1994年7月24日,成员共37个,包括加勒比地区所有国家和未独立的岛屿,总面积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800亿美元。

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之间的合作,维护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利益,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

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一年多以后,于1995年8月17日、18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召开第一届联盟首脑会议,就实现其宗旨应遵循的原则和今后将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原则声明》和《行动计划》两个文件,为今后成员国之间更好地开展合作,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盟宗旨

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磋商、合作和协调行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

组织体系~机构设置

部长理事会是主要的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下设贸易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预算和行政、可持续旅游和发展、交通、减灾五个专门委员会。

组织成员

25个(2001年12月):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墨西哥、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联合国成员国

准成员11个:阿鲁巴(荷属)、博内尔(荷属)、库拉索(荷属)、圭亚那(法属)、瓜德罗普(法属)、马提尼克(法属)、萨巴(荷属)、圣巴托洛缪(法属)、圣马丁(法属)、圣尤斯特歇斯(荷属)、圣马丁(荷属)。

观察员28个:阿根廷、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尔、埃及、芬兰、印度、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荷兰、韩国、摩洛哥、沙特、秘鲁、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土耳其、乌克兰、英国、乌拉圭、日本、阿联酋、巴勒斯坦。

关联机构

经过数年发展,加勒比国家联盟在区域政治、反恐、抗灾、民主等政治性问题上形成了区域强大的影响力的政治倾向组织,难以在区域经济、贸易等问题上发挥灵活与创造性。为了更好的发展区域经济,摆脱全球经融危机的影响,2014年8月,安提瓜、圣基茨等国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基础上发起成立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意图通过在加勒比共同体各成员国建立专业自由贸易园区的方式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成覆盖加勒比海地区的世界一流经济特区。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是由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CaribbeanFreeTradeAssociate,CARIFTA)发展而来的。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于1965年12月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圭亚那联合建立,旨在逐步做到取消彼此间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促进劳动力自由流通。1965年至今,成员国陆续增加至15国。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加勒比共同体建议、安提瓜和巴布达自由贸易和加工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多个加勒比共同体组织参与、国际产业园区投资企业投资的、专注于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的企业。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有限公司的目标是在加勒比海地区15个国家投资15个具有相应国家特色的自由贸易园区,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总开发区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

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促进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加勒比自由贸易联盟组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联合世界各地自贸区研究机构团体及个人学者、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旨在为联合会会员提供全球自贸区资讯及研究的最新动态,促进各地方会员的交流,通过资源导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帮助会员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借此使得各自贸区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提高合作效率,促进各国/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的作用[2]。

世界自贸区联合会定位于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是相对于政府机构的外围组织,在官方行为过程中作为第三方,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自贸区联合会将致力于自贸区研究、创新、自贸区合作、企业培训等领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咨询交流平台、合作促进平台、研究平台、培训平台、纠纷仲裁平台和投资平台。

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作为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将充分贯彻自由贸易的精神,促进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协同效应,实现双边贸易、双向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通过对各国自由贸易区的深度研究和交流,发展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

秘书处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主要活动

截至2001年底,加勒比国家联盟举行了三届首脑会议和六届部长理事会会议。

1995年8月17日至18日, 加国联第一届首脑会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25个国家和11个地区的共5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原则声明》和《行动计划》两个文件。

1999年4月16日至17日,加国联第二届特别首脑会议于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举行。成员国13位总统、9位总理和法国等五国的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圣多明各声明》和《关于建立加勒比可持续性旅游区的声明》。会议讨论了本地区政治、经贸、文化、交通、抗灾、反毒等问题。

2001年12月11至12日,加国联第三届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岛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9.11事件后地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等问题,并签署了"玛格丽塔宣言和行动计划"和"建立加勒比可持续发展旅游区协议"。会议还决定建立"大加勒比合作区",在可持续发展旅游、贸易、交通运输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加强合作。会议支持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但强调美洲自由贸易区应给发展中国家和小国以特殊待遇。

199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加国联第一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危地马拉城召开。代表们重申决心加强合作,成为一个贸易集团。

1996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国联第二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24个国家以及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会议决定设立“特别基金”,发展各国合作。决定接纳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印度、意大利、西班牙为观察员。

1997年11月27日至28日,加国联第三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举行。重申致力于民主、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加强一体化进程。会议接纳俄罗斯、智利、埃及、秘鲁、摩洛哥、阿鲁巴和荷兰为观察员。

1998年12月10日至11日,加国联第四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举行。来自23个成员国、3个准成员国和地区、14个观察员国和14个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4位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确定了加勒比地区21世纪社会及政治发展日程表;主张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来帮助全球化和地区开放进程中的小国经济;关注受自然灾害侵袭地区的预防、救灾和重建工作;建议国际社会承认加勒比海为可持续发展的特别地区。会议接纳荷属安的列斯和阿鲁巴为准成员,韩国为观察员。

1999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国联第五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会议对加国联秘书处官员进行了改选,选举产生了部长理事会执委会成员。同意接纳英国为加国联观察员。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00年12月在洪都拉斯举行。

2000年12月6日至8日,加国联第六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市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部长理事会执委会成员。同意接纳土耳其为观察员。

2013年4月26日,加勒比国家联盟第五届政府首脑峰会于海地闭幕,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东道国海地的国家元首出席闭幕式,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率团出席。会议期间,加勒比国家联盟部长理事会明确反对美国对古巴施加的经济、贸易与金融封锁,并再次呼吁美国停止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会议讨论了可持续旅游、对外经贸发展、交通、减灾等议题,并将教育、文化、科技、加勒比海及加勒比国家联盟特别基金等议题列入未来两年行动计划。

2014年4月30日第六届加勒比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在墨西哥东部城市梅里达召开,25个联盟成员均参加了本次会议。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在开幕式上表示,墨西哥重申将致力于推进加勒比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他指出,加勒比海是周边各国的共有财产,能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但同时也是各国所面临的许多共同挑战的源头所在。在应对诸如交通运输能力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等共同挑战时,最好的途径就是展开合作。

2015年3月10日,加国联第20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危地马拉安提瓜城举行。会议讨论了解决委内瑞拉民主问题的措施,还一致选举海地为2015-2016年度部长理事会轮值主席国。

2016年6月2至4日,加国联第7届峰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峰会以“推动大加勒比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发展贸易、交通、旅游、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进行讨论,通过《哈瓦那声明》和《2016-2018行动计划》。

2017年3月10日,加国联第22届部长理事会和首届合作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就加强内部团结、推动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贫困、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讨论,会上接纳日本、阿联酋、巴勒斯坦为观察员。

2018年3月14至16日,加国联第23届部长理事会和第二届合作会议在委内瑞拉玛格丽特岛举行。会议就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开展防灾减灾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

与华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文简称为中国)自立国以来,除了向苏联实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外,还主力向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但由于拉丁美洲在美国的严密观察下,尤其加勒比海诸国因地理上更相当接近美国,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立足第三世界”策略一直未能实行。古巴因于1959年卡斯特罗建立共产政权后,与中国有了共同的政治体系,在1960年9月28日与中华民国断交后,于同年12月28日与中国建交,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海联盟成员国,以致是整个美洲地区的国家。自1971年中美关系转好后,美国已有迹象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中的墨西哥、圭亚那、委内瑞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里南和巴巴多斯于1970年代开始与中国建交,皆早于美国与中国建交;1980年代,安提瓜和巴布达、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和伯利兹与中国建交;1990年代,巴哈马和圣卢西亚与中国建交;2000年代,多米尼克、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

虽然自中美之间外交关系建立后,之后不少加勒比海国家都跟着改变立场,向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仍有一些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国家依然只承认中华民国才是合法政权而与之继续保持外交关系,包括海地、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圣基茨和尼维斯共六国;伯利兹和圣卢西亚立国初期已与台湾建交,但之后也一度与大陆建交而向台湾断交,但后来因政党的改变而再一次转于台湾建交;至今,除了上述提及的十个国家没有与中国建交外,其它都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联盟领导

现任秘书长琼·苏莫尔(June Soomer,圣卢西亚人),2016年6月就任,任期至2020年。

前任秘书长诺曼·格文(Norman Girvan,牙买加人)。

部长理事会主席(2002年)吉列尔莫·奥古斯托·佩雷斯(Guillermo Augusto Perez, 洪都拉斯外长)。

原则声明

加勒比国家联盟会议通过的《原则声明》指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贸易自由化以及对资金和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向加勒比国家提出挑战,加勒比国家之间进行合作是应付这种挑战的最好方式。加勒比地区国家全部为发展中国家,其中许多是面积小、国力弱的小国和穷国。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给它们,特别是那些小国和穷国造成巨大压力。它们联合起来,组成加勒比国家联盟,目的就在于加强合作,共求生存和发展。

《原则声明》中规定,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必须尊重成员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它们的人民的自主权,尊重法制,尊重民主权利,尊重人权,和平解决争端”。这一重要而且有针对性的规定,不但是指导加勒比联盟成员国合作和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则,也是从侧面说给邻近的美国听的。

美国一向把拉美和加勒比当作自己的后院,动辄就对不听它指挥的国家实施封锁甚至动用武力。加勒比联盟成员之一的古巴只因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受到美国长达三十多年的封锁,凡与古巴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也受到美国的制裁和恐吓。

加勒比国家联盟吸收古巴入盟实际上就是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间接抗议和反对。加勒比联盟在《声明》中强调国家主权原则的用意之一就是提醒美国在今后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不要搞霸权主义,要尊重他国的意愿。

加勒比国家联盟把旅游、贸易、交通确定为本地区最初加强合作、优先发展的项目,并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加勒比各国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旅游、贸易、交通是加勒比各国相辅相成的基本经济部门,这3个部门的发展将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并为本地区各国今后发展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加勒比国家联盟的成立,使加勒比地区开始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加勒比国家联盟

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简称“加国联”,是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签署了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后正式成立的。

中文名:加勒比国家联盟

外文名: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 -- ACS

参与: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等

准成员:11个

主要负责人:阿方索·穆尼拉·卡瓦迪亚

联盟简介

1990年举行的加勒比共同市场协调委员会会议提出了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1992年召开的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又提出了建立联盟的设想。

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第14届首脑会议一致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签署了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正式成立。

1998年10月被联合国接纳为观察员。总部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联盟是政府间的协调、协商和合作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其核心是加勒比共同体。

2001年12月,第三届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岛举行。25个环加勒比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了《玛格丽塔声明》,决定将加强在贸易、旅游、运输和对付自然灾害方面的合作。

成立经过

1990年加勒比共同市场协调委员会会议提出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1992年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新联盟的设想。

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第14届首脑会议一致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区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的总统、政府首脑或外长在哥伦比亚的海滨城市卡塔赫纳签署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加勒比国家联盟(简称加国联)正式诞生。1998年10月被联合国接纳为观察员。

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于1994年7月24日,成员共37个,包括加勒比地区所有国家和未独立的岛屿,总面积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800亿美元。

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之间的合作,维护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利益,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

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一年多以后,于1995年8月17日、18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召开第一届联盟首脑会议,就实现其宗旨应遵循的原则和今后将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原则声明》和《行动计划》两个文件,为今后成员国之间更好地开展合作,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盟宗旨

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磋商、合作和协调行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

组织体系(机构设置)

部长理事会是主要的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下设贸易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预算和行政、可持续旅游和发展、交通、减灾五个专门委员会。

组织成员

25个(2001年12月):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墨西哥、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联合国成员国

准成员11个:阿鲁巴(荷属)、博内尔(荷属)、库拉索(荷属)、圭亚那(法属)、瓜德罗普(法属)、马提尼克(法属)、萨巴(荷属)、圣巴托洛缪(法属)、圣马丁(法属)、圣尤斯特歇斯(荷属)、圣马丁(荷属)。

观察员28个:阿根廷、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尔、埃及、芬兰、印度、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荷兰、韩国、摩洛哥、沙特、秘鲁、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土耳其、乌克兰、英国、乌拉圭、日本、阿联酋、巴勒斯坦。

关联机构

经过数年发展,加勒比国家联盟在区域政治、反恐、抗灾、民主等政治性问题上形成了区域强大的影响力的政治倾向组织,难以在区域经济、贸易等问题上发挥灵活与创造性。为了更好的发展区域经济,摆脱全球经融危机的影响,2014年8月,安提瓜、圣基茨等国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基础上发起成立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意图通过在加勒比共同体各成员国建立专业自由贸易园区的方式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成覆盖加勒比海地区的世界一流经济特区。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是由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CaribbeanFreeTradeAssociate,CARIFTA)发展而来的。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于1965年12月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圭亚那联合建立,旨在逐步做到取消彼此间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促进劳动力自由流通。1965年至今,成员国陆续增加至15国。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加勒比共同体建议、安提瓜和巴布达自由贸易和加工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多个加勒比共同体组织参与、国际产业园区投资企业投资的、专注于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的企业。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投资有限公司的目标是在加勒比海地区15个国家投资15个具有相应国家特色的自由贸易园区,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总开发区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

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促进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加勒比自由贸易联盟组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联合世界各地自贸区研究机构团体及个人学者、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旨在为联合会会员提供全球自贸区资讯及研究的最新动态,促进各地方会员的交流,通过资源导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帮助会员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借此使得各自贸区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提高合作效率,促进各国/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的作用[2]。

世界自贸区联合会定位于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是相对于政府机构的外围组织,在官方行为过程中作为第三方,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自贸区联合会将致力于自贸区研究、创新、自贸区合作、企业培训等领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咨询交流平台、合作促进平台、研究平台、培训平台、纠纷仲裁平台和投资平台。

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作为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将充分贯彻自由贸易的精神,促进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协同效应,实现双边贸易、双向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通过对各国自由贸易区的深度研究和交流,发展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

主要活动

截至2001年底,加勒比国家联盟举行了三届首脑会议和六届部长理事会会议。

1995年8月17日至18日, 加国联第一届首脑会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25个国家和11个地区的共5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原则声明》和《行动计划》两个文件。

1999年4月16日至17日,加国联第二届特别首脑会议于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举行。成员国13位总统、9位总理和法国等五国的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圣多明各声明》和《关于建立加勒比可持续性旅游区的声明》。会议讨论了本地区政治、经贸、文化、交通、抗灾、反毒等问题。

2001年12月11至12日,加国联第三届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岛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9.11事件后地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等问题,并签署了"玛格丽塔宣言和行动计划"和"建立加勒比可持续发展旅游区协议"。会议还决定建立"大加勒比合作区",在可持续发展旅游、贸易、交通运输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加强合作。会议支持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但强调美洲自由贸易区应给发展中国家和小国以特殊待遇。

199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加国联第一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危地马拉城召开。代表们重申决心加强合作,成为一个贸易集团。

1996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国联第二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24个国家以及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会议决定设立“特别基金”,发展各国合作。决定接纳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印度、意大利、西班牙为观察员。

1997年11月27日至28日,加国联第三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举行。重申致力于民主、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加强一体化进程。会议接纳俄罗斯、智利、埃及、秘鲁、摩洛哥、阿鲁巴和荷兰为观察员。

1998年12月10日至11日,加国联第四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举行。来自23个成员国、3个准成员国和地区、14个观察员国和14个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4位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确定了加勒比地区21世纪社会及政治发展日程表;主张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来帮助全球化和地区开放进程中的小国经济;关注受自然灾害侵袭地区的预防、救灾和重建工作;建议国际社会承认加勒比海为可持续发展的特别地区。会议接纳荷属安的列斯和阿鲁巴为准成员,韩国为观察员。

1999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国联第五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会议对加国联秘书处官员进行了改选,选举产生了部长理事会执委会成员。同意接纳英国为加国联观察员。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00年12月在洪都拉斯举行。

2000年12月6日至8日,加国联第六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市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部长理事会执委会成员。同意接纳土耳其为观察员。

2013年4月26日,加勒比国家联盟第五届政府首脑峰会于海地闭幕,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东道国海地的国家元首出席闭幕式,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率团出席。会议期间,加勒比国家联盟部长理事会明确反对美国对古巴施加的经济、贸易与金融封锁,并再次呼吁美国停止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会议讨论了可持续旅游、对外经贸发展、交通、减灾等议题,并将教育、文化、科技、加勒比海及加勒比国家联盟特别基金等议题列入未来两年行动计划。

2014年4月30日第六届加勒比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在墨西哥东部城市梅里达召开,25个联盟成员均参加了本次会议。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在开幕式上表示,墨西哥重申将致力于推进加勒比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他指出,加勒比海是周边各国的共有财产,能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但同时也是各国所面临的许多共同挑战的源头所在。在应对诸如交通运输能力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等共同挑战时,最好的途径就是展开合作。

2015年3月10日,加国联第20届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危地马拉安提瓜城举行。会议讨论了解决委内瑞拉民主问题的措施,还一致选举海地为2015-2016年度部长理事会轮值主席国。

2016年6月2至4日,加国联第7届峰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峰会以“推动大加勒比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发展贸易、交通、旅游、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进行讨论,通过《哈瓦那声明》和《2016-2018行动计划》。

2017年3月10日,加国联第22届部长理事会和首届合作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就加强内部团结、推动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贫困、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讨论,会上接纳日本、阿联酋、巴勒斯坦为观察员。

2018年3月14至16日,加国联第23届部长理事会和第二届合作会议在委内瑞拉玛格丽特岛举行。会议就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开展防灾减灾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

与华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文简称为中国)自立国以来,除了向苏联实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外,还主力向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但由于拉丁美洲在美国的严密观察下,尤其加勒比海诸国因地理上更相当接近美国,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立足第三世界”策略一直未能实行。古巴因于1959年卡斯特罗建立共产政权后,与中国有了共同的政治体系,在1960年9月28日与中华民国断交后,于同年12月28日与中国建交,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海联盟成员国,以致是整个美洲地区的国家。自1971年中美关系转好后,美国已有迹象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中的墨西哥、圭亚那、委内瑞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里南和巴巴多斯于1970年代开始与中国建交,皆早于美国与中国建交;1980年代,安提瓜和巴布达、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和伯利兹与中国建交;1990年代,巴哈马和圣卢西亚与中国建交;2000年代,多米尼克、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

虽然自中美之间外交关系建立后,之后不少加勒比海国家都跟着改变立场,向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仍有一些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国家依然只承认中华民国才是合法政权而与之继续保持外交关系,包括海地、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圣基茨和尼维斯共六国;伯利兹和圣卢西亚立国初期已与台湾建交,但之后也一度与大陆建交而向台湾断交,但后来因政党的改变而再一次转于台湾建交;至今,除了上述提及的十个国家没有与中国建交外,其它都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联盟领导

现任秘书长琼·苏莫尔(June Soomer,圣卢西亚人),2016年6月就任,任期至2020年。

前任秘书长诺曼·格文(Norman Girvan,牙买加人)。

部长理事会主席(2002年)吉列尔莫·奥古斯托·佩雷斯(Guillermo Augusto Perez, 洪都拉斯外长)。

原则声明

加勒比国家联盟会议通过的《原则声明》指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贸易自由化以及对资金和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向加勒比国家提出挑战,加勒比国家之间进行合作是应付这种挑战的最好方式。加勒比地区国家全部为发展中国家,其中许多是面积小、国力弱的小国和穷国。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给它们,特别是那些小国和穷国造成巨大压力。它们联合起来,组成加勒比国家联盟,目的就在于加强合作,共求生存和发展。

《原则声明》中规定,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必须尊重成员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它们的人民的自主权,尊重法制,尊重民主权利,尊重人权,和平解决争端”。这一重要而且有针对性的规定,不但是指导加勒比联盟成员国合作和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则,也是从侧面说给邻近的美国听的。

美国一向把拉美和加勒比当作自己的后院,动辄就对不听它指挥的国家实施封锁甚至动用武力。加勒比联盟成员之一的古巴只因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受到美国长达三十多年的封锁,凡与古巴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也受到美国的制裁和恐吓。

加勒比国家联盟吸收古巴入盟实际上就是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间接抗议和反对。加勒比联盟在《声明》中强调国家主权原则的用意之一就是提醒美国在今后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不要搞霸权主义,要尊重他国的意愿。

加勒比国家联盟把旅游、贸易、交通确定为本地区最初加强合作、优先发展的项目,并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加勒比各国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旅游、贸易、交通是加勒比各国相辅相成的基本经济部门,这3个部门的发展将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并为本地区各国今后发展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加勒比国家联盟的成立,使加勒比地区开始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