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北部湾城市群(全文)

时间:2020-04-08 15: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北部湾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7年1月20日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

北部湾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7年1月20日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核心城市为南宁市。

北部湾城市群地处华南、西南沿海,涵盖粤桂琼三省区,陆地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4000多公里,常住人口4000多万人。这里东联港澳,南接东盟,背靠广袤的西南、中南腹地,是中国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海上航运距离最短的对外门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群和陆海新通道出海口,更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

中文名:北部湾城市群

外文名:Beibu Gulf Urban Agglomeration

别名:环北部湾城市群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联合体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战略定位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结构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以大城市为中心分布的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群,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城市群具有将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汇聚与扩散的功能,已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生产力布局的增长极。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

北部湾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围绕总体定位,加快在以下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

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优势,强化中国—中南半岛陆上国际大通道建设,完善以北部湾港口群为起点的海上运输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国际信息通道,打造与东盟国家便捷联系的国际大通道枢纽。

“三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作为“三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作用,畅通与成渝、黔中、滇中、长江中游等城市群间的快速多向连接,推动内陆省份全面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优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快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协调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8新格局。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依托独特区位优势,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强化北部湾港口群国内国外交通连接作用,推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对接、衔接互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先行基地、重要服务平台、人文交流纽带。

全国重要绿色产业基地。按照存量绿色化改造、增量高端化发展的要求,以提供绿色农海产品、高附加值制成品、生态旅游产品为重点,淘汰转移一批不符合城市群总体定位的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循环产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临港工业绿色智能发展,构建适应湾区环境要求的产业体系。

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统筹推进陆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人口分布等与自然岸线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统筹入海河流治理与近岸海域保护,统筹近海开发与远海资源利用,促进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建设南海开发利用服务保障基地,探索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发展新模式。

发展规划

彰显湾区特色,强化南宁核心辐射带动,夯实湛江、海口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环湾滨海地区和南北钦防、湛茂阳城镇发展轴,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开发品质,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

“一湾”,指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为支撑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并延伸至近海海域。坚持生态优先,控制开发强度,瞄准世界一流品质,统筹岸线开发、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着力实现特色城镇串珠分布、开发岸线有序镶嵌,打造环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建设蓝色宜居宜业海湾。

“双轴”,指南北钦防、湛茂阳城镇发展轴。南北钦防城镇发展轴依托南宁—北海综合运输通道,以南宁、北海等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推动钦州和防城港深度同城化发展,强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湛茂阳城镇发展轴依托沿海综合运输通道,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阳江等地区加快发展,提升临港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建设珠三角连接东盟、北部湾城市群连接港澳的陆路大通道。

“一核”,指南宁核心城市。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带动吴圩—扶绥、伶俐—六景、宾阳—黎塘等城镇组团一体化发展,打造引领北部湾、面向东盟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两极”,指以海口和湛江为中心的两个增长极。以共同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为方向,充分发挥海口综合政策优势,推动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加快建设海岛及南海海洋研发和综合产业开发基地;充分发挥湛江南方大港优势,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教创新中心,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

近期目标

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中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的蓝色海湾城市群框架。

蓝色海湾生态格局基本确立。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开9发格局基本形成,集约紧凑式开发模式成为主导,绿色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海陆生态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整体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陆地生态空间占比稳定在 43%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稳步提高,近岸海域水质整体达到二类标准以上。

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构建。面向东盟的立体化国际大通道基本建成,开放合作新机制和平台更加完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作用初步显现,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迈进,国际竞争新优势初步形成。与珠江三角洲、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

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初步健全。南宁、海口、湛江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节点城市、口岸城市、新兴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间分工联系更加密切。内畅外通、便捷高效的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骨架基本形成,能源、水利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面向东盟的信息枢纽作用更加突出。

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机制初步建立,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取得成效。

远期展望

到 2030 年,城市群建设达到国际一流品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全面建成,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镇人口总量和经济密度显著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向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性跃升。

战略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全新“接口”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正在从比较原始的“前港后厂”框架向“港区和物流园区一体化”框架过渡,临海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效益逐渐显现。

为了提高沿海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正在筹建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将建立新的运营机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目标是用5年时间把防城港、钦州、北海建设成为超亿吨的现代化组合港。

北部湾港口扩大与东盟的合作具有极高的价值,而推进广西沿海三个港口一体化、形成配套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经济方能增强竞争力。

成功引进和建设重大产业项目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构建了对接东盟市场的具体载体。目前,东盟国家进入广西开展投资与合作的企业超过400家,东盟已经成为广西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其中,不久前刚刚落户北部湾城市群的印尼金光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天昌煤炭调配基地等项目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印尼金光集团投资380多亿元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将使钦州成为亚洲最大的纸业基地,我国民营企业天盛公司与越南、印尼企业合作的2000万吨煤炭调配基地将使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港。

发展定位

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在优化提升城市规模结构上,恢复梅菉市(民国初期经济特区)管辖湛茂阳北,创一线城市制高点;做大做强南宁、海口两省会城市;做强做优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儋州等重要节点城市,做多做精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做强做优重要节点城市,将强化北海、防城港、钦州、儋州(洋浦)对蓝色宜居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茂名、阳江与珠三角城市群的联系,强化玉林带动粤桂交界地区发展和崇左带动沿边城镇开发开放的能力。



发展建设

城市群内将拥有快速交通网络。以南宁、海口、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等多层次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构建“两横两纵一环”综合交通网络。

北部湾城市群

具体而言,就是打通防城港-钦州-湛江-阳江沿海高速铁路通道,推进南宁-崇左城际铁路和南宁-浦北-云浮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两横”骨干通道;提升南宁-北钦防高速铁路城际服务功能,规划贵港-玉林城际铁路,开展湛江-海口跨海通道前期论证,构建“两纵”骨干通道,力争实现主要城市间两小时通达、邻近城市间一小时通达;另外,贯通广西滨海公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形成“环湾”交通通道。

城市群内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南宁、海口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城市户籍迁移限制。推进人口服务同城化建设,实现身份证换领补领、户口迁移网上审批、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事项异地办理。建立北部湾人才市场,共享就业信息和人才信息,推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标准的城市间统一认证认可。

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城市群内社保“一卡通”。建立和完善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群内参保人员信息互联共享、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建设,为广东尤其是粤西地区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广东省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加强与广西、海南两省(区)的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把打造面向东盟开放高地、发展美丽经济、建设蓝色海湾城市群和共建共保洁净海湾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基础,推动建立一体化市场体系、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快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共同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的考虑有以下六个方面:

1、按照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要求,推进形成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开发基底。粤西地区有11个县(市)划入重点开发区域,7个县(市)划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1个县级市划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开发管制上坚决贯彻主体功能区制度,按照国家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粤西三市各县(市)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陆海统筹的主体功能分区格局。

2、按照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城市群框架的要求,着力建设湛茂阳城镇发展轴。结合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湛江建设北部湾区域中心城市,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教创新中心、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现代港口城市以及生态型海湾城市。推动茂名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建设粤西次中心城市、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化港口城市。推进阳江市城区扩容提质,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城市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依托沿海综合运输通道,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阳江地区加快发展,形成粤西沿海城市带,打造成为珠三角连接东盟、北部湾城市群连接港澳的陆路大通道。

3、按照打造环境友好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推动建设功能清晰、绿色发展的粤西临港经济带。推进临港工业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安全、高效的国家级重化产业集群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战略性平台建设,将湛江打造成钢铁石化造纸基地,茂名打造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阳江打造成不锈钢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联合北部湾其他城市共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加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珠三角地区-大西南”和“中国-东盟”产业转移平台。

4、按照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加快建设外通内连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深茂铁路、合湛铁路建设,推进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贯通两广沿海高速铁路通道;加快玉湛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云茂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粤西国际机场建设工作,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突出湛江港货运枢纽港功能和茂名港货运功能,推进湛江东海岛铁路、博贺港疏港铁路的建设;打造以湛江为枢纽、联系珠三角和北部湾其他地区的粤西城镇群快速城际交通网。推进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设湛江综合数据服务中心,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共同推进跨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安全保障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合作。稳步提高能源清洁安全保障水平,以核电、天然气、风电、太阳能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安全推进阳江核电建设,稳步推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5、按照共建蓝色生态湾区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推动云开大山和云雾山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构筑粤西生态屏障;建设水系生态廊道,构建以九洲江、鉴江、漠阳江为主体的河流绿色生态廊道;优化近岸海域空间布局,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推动海岸线管理的省际协作;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开展红树林等受损的沿海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工程,推动形成陆海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大气、土壤污染为治理重点,共同推进区域环境的联防联治。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及环境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环境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密切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6、按照深化海陆双向开放合作的要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通信、公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建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建成连接东盟和泛珠省区的国际大通道。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合作,强化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加强制造业、资源能源、农业渔业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开拓经贸合作领域,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人文交流,加强教育、医疗、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强化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经济合作。

城市范围

湛江

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是广东省辖的地级市,辖3个县级市、5个区和2个县。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海鲜产品更是闻名全国。

湛江市

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 湛江还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自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茂名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南中国美丽滨海城市,中国北部湾城市群规划重要节点城市。

茂名市

茂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面积11427km2,约占广东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km2。茂名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户籍人口748.90万人(2012年)。

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据史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和电白区,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 茂名市享有部分地方立法权。

茂名是粤东西北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GDP连续14年居粤东西北首位,2017年GDP为2924.21亿元,在北部湾城市群中仅次于省会城市南宁市,排名第二位,比号称广东第三城的湛江市多大约100亿元。茂名别称南方油城,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同时,茂名属下的信宜盛产南玉,2003年10月8日被授予“中国南玉之都”称号。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茂名是广东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盛产水果及水产品。 “三高农业”蓬勃发展,其中高州的荔枝、香蕉、龙眼,信宜的三华李、黑榄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全国水果第一市”。茂名的水产丰富,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博贺港是广东省三大渔港之一,水产养殖享誉盛名,其中养殖最多的是罗非鱼,罗非鱼制品远销海外,是“中国罗非鱼之都”。

阳江

阳江,广东省省辖市,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东与江门恩平市、江门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罗定市、云浮市新兴县及茂名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高州市、茂名电白区,南临南海。享有地方立法权。

阳江市

阳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南国风筝之乡称谓。

阳江海资源物产丰富,阳江盛产鱼、虾、蟹、贝、三鸟、水稻、甘蔗、橡胶、海盐等。海鲜有鱼、虾、蟹、贝、藻类等,并盛产对虾、龙虾、鲳鱼、马鲛、石斑、海参、鲍鱼等名贵海鲜。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最为著名,“阳江三宝”是指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阳春三宝”指阳春产的春砂仁酒、蛇鞭蛤蚧酒和三蛇酒。另外,东平虾酱、大八益智、阳春马水桔也是出名的特产。

阳江人均GDP位居粤东西北第一位,也是粤东西北非珠三角地区首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

海口

海口,别称“椰城”,海南省省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之间,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土地面积2304.84km2,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海口市

海口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座富有海滨自然旖旎风光的南方滨海城市。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成为海南省省会。2002年,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海口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海口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曾获200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6年入选“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海口还包括澄迈县加入北部湾城市群。

儋州

儋州,是海南省下辖的地级行政区(市)。

儋州市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北至省会海口市130多公里,南距三亚市280多公里;辖16个镇、275个村(居)委会、1431个自然村;土地面积3394km2,约占全省1/10;总人口104万人(2015年) ;海岸线长267公里。

儋州市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儋州市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百强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网民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等称号。

儋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东方

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资源富饶,基础厚实,后发优势凸显。行政区划始于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九龙县,隋朝改称感恩县,解放后县城定址黎族东方峒,因而称谓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撤县设市。

东方市

东方市物华天宝,奇珍异禽,酸豆青梅,沉香花梨,珍奇林木数百种。素有“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数东方”之美誉。

东方城区依八所滨海而建,是海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对越贸易历史久远,边民交往世代结下友谊,是海南唯一拥有边贸政策的城市口岸,蕴藏着无限商机。

东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经济中心,海南岛第三大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区,西南重镇,空气纯净,环境优美,市区驻地八所镇,市内有著名港口八所港,海南粤海铁,海南高速,海南西环高铁均通过市内,是海南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海岸线长84.4公里,有8港7湾,7个天然渔场,常见鱼类80多种,滩涂面积1125.3公顷,发展海水养殖、捕捞和制盐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临高县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北纬 19°34'—20°02',东经109°3'—109°53'。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全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7公里。面积1317km2。有黎、壮、苗等6个少数民族,辖8乡、10镇。有2个国营农场,902个村民小组。东经澄迈县至海口市97公里,南至三亚市384公里。海榆西线公路为临高县的交通要道,新盈港和调楼港为海路交通运输港口。临高县风土人情独特,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渔歌“哩哩美”和人偶戏被列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旅游景点有临高角、高山岭、桐乡夏荫、孔庙、多文岭、百仞滩、冼太夫人庙等。

南宁

南宁,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与越南毗邻,是红豆的故乡和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享誉中外,让南宁成为了“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也是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南宁市

南宁建制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至今已有1690多年历史。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有“绿城”的美誉。南宁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会城市,拥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税收等多项优惠待遇。

南宁总面积6479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7个市辖区、5个县,总人口740.23万人。2016年,南宁完成生产总值3703.39亿元。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北海

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26′~21°55′34″之间,西北距首府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市

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线高铁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与南宁、昆明、广州、成都、重庆、贵阳、长沙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5年开始,北海连续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北海市面临的北部湾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

钦州

钦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1] 。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辖2县2区(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另设有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防城港

防城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广西南部边陲,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北连南宁市,东接钦州,西南与越南接壤,海岸线580公里,陆地边界100.895公里,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

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防城港市

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能源基地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云南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组成部分 ,防城港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9年防城港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高居过去五年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之首。 2010年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中国第七位,2011年,名列中国地级市人均GDP第90名,是广西唯一进入前一百名的地级市。

玉林

玉林,古称郁林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玉林市

玉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是中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

玉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城市”,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裤之都,南方药材之都,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侨乡,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

玉林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天南杰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经略台真武阁、四大名关之一的鬼门关,全国四大名庄之一的谢鲁山庄,还有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都峤山、云天民俗文化城(云天宫)、大容山森林公园等120多处景区。2010年2月1日,054型护卫舰569导弹护卫舰命名为“玉林号护卫舰”。

崇左

崇左位于广西西南部,成立于2003年8月,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而发展起来的边境口岸城市、年轻的国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城市、旅游城市、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起点区域城市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崇左与越南接壤,沿边、近海、邻首府、连东盟,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中越"两廊一圈"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之一。

崇左市

崇左市口岸优势明显,全市下辖七个县(市、区)中,有大新、宁明、龙州、凭祥4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533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是我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

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5年1月,我国城市群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作为城市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城市群范围和战略定位专题研究报告将于本月完成。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将编制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并于2015年年底前报送国务院审定。

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凤凰财经注: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群的仅为前面三个)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截至目前,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规划编制的地方层面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国家相关部委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群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此外,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

 其中《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5年2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努力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5年4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建设的城市群,不少内容相较“十二五”有了重大调整。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属于皖江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中,合肥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未在规划之列。

而“十二五”时期的环渤海城市群,被分拆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城市群被并入到京津冀城市群。而京津冀城市群还包括了山东德州。

此前很多专家就提出,环渤海城市群意义不大,因为辽宁和山东的城市与京津冀的城市互动较少。

另外,2017年获批的北部湾城市群包括了海口、湛江、南宁等地区,这较最初北部湾城市群的构想仅仅限于广西的也有了较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