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社会组织机构 > 正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

时间:2020-06-28 16: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北约)。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联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999年,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11:45(北京时间8日凌晨5:4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2日上午10时许,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娜·马林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支持芬兰申请加入北约。5月16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宣布,瑞典政府当天正式决定向北约提出加入申请。瑞典加入北约的意向声明将在近日提交北约。

中文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文名: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英语)

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OTAN)(法语)

属性: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社团地址: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立日期:1949年8月24日

发展历史

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52年2月18日,希腊、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82年,西班牙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2004年3月29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09年4月1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成员国数量提高到28个。

2016年7月8日,北约首脑峰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将讨论包括北约向波兰和波罗地海三国派遣4个营兵力的决议。

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的第30个成员国。

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进入挪威展开训练。2017年11月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同意设立“大西洋司令部”和“地区司令部”。这是北约20多年来首次增设军事指挥部门。

2018年6月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美国和德国增设两个司令部,同时增加1200名军事机构工作人员。6月26日,北约公布了《联合空中力量战略》,这是其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空军战略文件。

2022年3月8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将使局势恶化。

2022年3月11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见到访的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时表示,美国计划授予哥伦比亚“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

2022年3月25日22时19分(北京时间)梅津斯基称乌方关于不加入北约由第三国保障安全的立场可以理解。

2022年4月25日,芬兰《晚报》(Iltalehti)报道,芬兰和瑞典拟最早于5月中旬同时申请加入北约。同日,《瑞典晚报》(Aftonbladet)的报道称,美英已向瑞典保证,在其提出申请和正式加入北约之间提供军事保护。

2022年4月28日,俄新社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如果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北约,北约将设法确保瑞典和芬兰在过渡时期的安全。

2022年5月2日据路透社5月2日报道,芬兰报纸Iltalehti当地时间5月1日晚间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芬兰将于5月12日决定申请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芬兰正式决定申请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下午5时许,瑞典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宣布,社会民主党党委委员会已正式决定支持瑞典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下午1点,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纳·马林在首都赫尔辛基总统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芬兰正式决定申请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6日,芬兰议会将开会审议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芬兰外长哈维斯托此前表示,加入北约的纸质申请将会在2022年5月18日向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正式递交。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6日15时,瑞典首相安德松和温和党主席克里斯特松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瑞典首相安德松表示,经议会辩论,瑞典政府将申请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7日,芬兰议会对芬兰加入北约进行了投票,议会以188票赞成,8票反对,3票缺席同意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投票中的反对声音主要来自左翼联盟,该党称,加入北约将加剧芬兰东部边境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紧张局势。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7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两国将于18日一起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

2022年5月18日,CGTN 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德国联邦政府内阁已经批准了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北约请求。

2022年5月23日,据俄罗斯卫星社华盛顿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给予哥伦比亚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

组织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国际秘书处

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秘书长

北约自1949年4月4日成立以来,先后有13任秘书长。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 )。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曾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挪威经济学者,挪威工党领袖和挪威王国前首相。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在政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对内主张福利与社会公平、务实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曾于2000年和2005年两度出任挪威首相,其第二个首相任期持续到2013年。

2014年10月1日接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任北约第十三任秘书长。

2022年3月24日,挪威tv2电台消息,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将任期延长一年。

 北约历任秘书长

编号   姓名   国籍   任期

1 洛德·伊斯梅勋爵 英国 1952—1957年

2 保罗·斯巴克 比利时 1957—1961年

3 迪尔克·斯蒂克 荷兰 1961—1964年

4 曼利奥·布罗西奥 意大利 1964—1971年

5 约瑟夫·伦斯 荷兰 1971—1984年

6 彼德·卡林顿勋爵 英国 1984—1988年

7 曼弗雷德·韦尔纳 德国 1988—1994年

8 维利·克拉斯 比利时 1994—1995年

9 哈维尔·索拉纳 西班牙 1995—1999年

10 乔治·罗伯逊 英国 1999—2003年

11 夏侯雅伯 荷兰 2004—2009年

12 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 丹麦 2009—2014年

13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挪威 2014—2022年

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北大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组织成员

截至2020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30个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2年5月16日,瑞典政府正式决定向北约提出加入申请。瑞典加入北约的意向声明将在近日提交北约。

象征标识~旗帜

北约旗帜于1954年采用。深蓝色的旗底代表大西洋,圆圈代表团结,指南针象征各成员国共同的和平目标。

新闻传媒~出版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双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编辑出版。

主要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华约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声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

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议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

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尔召开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波黑冲突等问题。会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

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随后,北约正式批准向波黑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

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

1997年3月20—21日,美俄就北约东扩、军控和双边经贸合作在赫尔辛基举行特别首脑会议。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决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地中海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约旦、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1998年6月北约驻波黑维和部队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

1998年5月28—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科索沃、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

1999年3月24—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4月23—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20日,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

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4日,北约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会议持续了大约2个小时,会后发表《北约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声明》,声明作出三个方面的决定。

一是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包括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和无人机以及防生化武器和防核武器的装备。此外还将向乌克兰提供保证网络安全的技术装备。

二是加强北约部队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部署,除已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波兰等地部署的四个战斗群外,决定在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增加部署四个战斗群,使北约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总兵力达到八个战斗群,约四万人,同时还包括空中和海上的军事部署。

三是北约成员国同意增加军费,将使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或接近各自国内生产总值2%的标准。德国、比利时等国在本次会前已经宣布增加军费。

北约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已经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安全局势,北约因此需要作出的战略调整是长期和持久的。

2022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将大幅增加部署在其东翼的作战部队,同时重申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在议事日程上”。斯托尔滕贝格在记者会上说,他希望各成员国同意增强北约在陆、海、空所有领域的实力。北约计划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部署4个新的战斗集群。连同部署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现有部队,北约将在其东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拥有8个多国战斗集群。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目前有数十万部队处于高度战备状态,主要部署在北约东翼。

2022年3月24日,北约召开特别峰会讨论俄乌冲突。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22年5月5日宣布,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非正式外长会议,会议将由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主持。

2022年6月29日至30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此次北约首脑峰会除30个成员国参加外,还邀请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参加。

军事部署~作战部队

2022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出席北约特别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北约首脑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北约将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增加部署4支作战部队。至此,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北约东翼地带,将总共有8支北约作战部队。

军事行动~轰炸大使馆

1999年,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11:45(北京时间8日凌晨5:4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科索沃战争

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

1998年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

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

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望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萄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1999年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

1999年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11:45(北京时间8日凌晨5:4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

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

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

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

阿富汗战争

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

2011年3月20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

2011年3月22日,北约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

2011年3月2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在政治上指挥行动。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2022年俄乌冲突

2022年2月2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宣布,北约正在调遣其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作出迅速反应。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成员国24日决定启动防务方案,据此调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陆、海、空力量,但他没有解释这些兵力将部署何处。据德新社报道,地面部队可能被派往罗马尼亚。斯托尔滕贝格还说,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兵力将前往挪威演练,这也是北约首次出于“威慑”与“防卫”目的在北约范围内调遣这支部队。

2022年3月16日,北约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将在北约总部举行会议,将在会上制定新的威慑俄罗斯的计划,包括在东欧增加部队和导弹防御系统。

2022年4月9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英国《星期日电讯报》采访时透露,北约的军事指挥官正在制定在北约东部边境地区永久驻军的计划。他指出,目前北约东翼边境有4万名士兵,几乎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前的10倍。

2022年4月15日,俄联邦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里莫夫表示,在俄军俘虏的人员里有北约国家的军人。俄罗斯将在对其审判时“让整个世界看到真正发生了什么”。北约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和平伙伴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

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

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中断与俄罗斯合作关系

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

在当天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说,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的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

北约和乌克兰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双方要加强合作,北约将协助乌克兰进行防御体系改革。双方还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当前领土问题。

宣布不会向乌克兰东部派兵

2015年9月11日,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

举行2002年以来最大军演

在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时,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展开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少。2015年10月4日开始,北约国家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展开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将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提高部队的备战水平。

这场名为“三叉戟接点”的演习将从2015年10月3日持续到11月6日,涉及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万名官兵将参与演习,包括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的军队。此外,演习还将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行动。

军方车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2015年10月11日上午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北约军方一列车队遭到攻击,其中一辆被炸毁,伤亡情况暂时不明。

美国寻求削减在北约的开支

2019年11月,据美国国防官员和北约外交官透露,特朗普政府已采取行动大幅削减了在北约的开支,而减少的这部分将由北约成员国承担。

成立70周年峰会

2019年12月3日,英国伦敦,北约成立70周年峰会召开,英国女王携王室成员接待,共有29个成员国元首在白金汉宫齐聚一堂。

2022年联合军演

2022年1月24号到2月4号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28个国家在亚得里亚海举行代号"海王星打击22"联合军演,共有两支航母作战大队参加了军演,包括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以及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作战大队,总共有15艘战舰和90多架各型战机。

两支航母作战大队演练了联合机动和同时发起攻击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听从北约指挥部统一指挥,这是冷战后的首次。

军费发展

当地时间2022年3月31日,北约2021年年度报告在布鲁塞尔发布。北约除美国外的各成员国2021年军费同比增长3.1%,是连续第七年增长,相比于2014年净增加了2700亿美元。按照本月24日举行的北约特别峰会的决定,各成员国的军费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最新资讯

2022年4月6日,《印度快报》网站发表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多赖萨米·拉贾的文章,题为《北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必须解散》。

2022年4月19日,七国集团、欧盟与北约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举行视频会议,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应尽快实现停火。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022年4月28日表示,如果芬兰和瑞典决定申请加入北约,他们将能够迅速加入该组织。

当地时间2022年5月5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家情报院表示,韩国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NATO ) 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 ( CCDCOE ) ,成为首个加入该机构的亚洲国家。

2022年5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当瑞典递交加入北约的申请、北约开始处理相关事项后,北约会增加在瑞典边境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存在,保证瑞典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22年5月5日宣布,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非正式外长会议,会议将由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主持。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022年5月9日,瑞典执政党社会民主党秘书长托拜厄斯·鲍丁证实,该党将于5月15日就是否加入北约做出最终表态。

2022年5月,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娜·马林将于当地时间2022年5月12日宣布该国是否加入北约。芬兰总统办公室当天表示,总统尼尼斯托和总理马林将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就此发表一份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2日上午10时许,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娜·马林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支持芬兰申请加入北约。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4至15日,北约各国外长在德国柏林举行非正式会议,重点就俄乌冲突问题展开磋商。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和芬兰外长哈维斯托也将出席本次会议。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在柏林参加北约外长会的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表示,瑞典和芬兰在寻求加入北约时必须停止支持该国的“恐怖组织”库尔德工人党,提供明确的安全保证并解除对土耳其的出口禁令。

2022年5月14日至1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闭门外长会,讨论议题包括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警告将加强边界部署。

2022年5月,瑞典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正式决定支持瑞典加入北约(NATO),这一历史性决定,为瑞典在未来几天与邻国芬兰一起申请加入北约铺平道路。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7日,据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外交大臣林德正式签署了该国加入北约的申请。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8日,芬兰广播公司报道,芬兰北约大使克劳斯·科尔霍宁和瑞典北约大使阿克塞尔·温霍夫于当地时间18日8时许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提交两国加入北约的申请信。

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北美与欧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成立于1949年8月24日。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中文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文名: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英文)

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OTAN)(法文)

属性: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社团地址: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立日期:1949年8月24日

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30个国家

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发展历史

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52年2月18日,希腊、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82年,西班牙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2004年3月29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09年4月1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成员国数量提高到28个。

2016年7月8日,北约首脑峰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将讨论包括北约向波兰和波罗地海三国派遣4个营兵力的决议。

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成为北约的第30个成员国。

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进入挪威展开训练[3] 。2017年11月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同意设立“大西洋司令部”和“地区司令部”。这是北约20多年来首次增设军事指挥部门。

2018年6月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美国和德国增设两个司令部,同时增加1200名军事机构工作人员。6月26日,北约公布了《联合空中力量战略》,这是其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空军战略文件。

2022年3月8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将使局势恶化。

2022年3月11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见到访的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时表示,美国计划授予哥伦比亚“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

组织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国际秘书处

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秘书长

北约自1949年4月4日成立以来,先后有13任秘书长。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 )。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曾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挪威经济学者,挪威工党领袖和挪威王国前首相。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在政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对内主张福利与社会公平、务实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曾于2000年和2005年两度出任挪威首相,其第二个首相任期持续到2013年。

2014年10月1日接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任北约第十三任秘书长。

 北约历任秘书长

编号  姓名  国籍  任期

1  洛德·伊斯梅勋爵  英国  1952—1957年

2  保罗·斯巴克  比利时  1957—1961年

3  迪尔克·斯蒂克  荷兰  1961—1964年

4  曼利奥·布罗西奥  意大利  1964—1971年

5  约瑟夫·伦斯  荷兰  1971—1984年

6  彼德·卡林顿勋爵  英国  1984—1988年

7  曼弗雷德·韦尔纳  德国  1988—1994年

8  维利·克拉斯  比利时  1994—1995年

9  哈维尔·索拉纳  西班牙  1995—1999年

10  乔治·罗伯逊  英国  1999—2003年

11  夏侯雅伯  荷兰  2004—2009年

12  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  丹麦  2009—2014年

13  延斯·斯托尔 滕贝格  挪威  2014—2022年

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北大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组织成员

截至2020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30个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旗帜

北约旗帜于1954年采用。深蓝色的旗地代表大西洋,圆圈代表团结,指南针象征各成员国共同的和平目标。

岀版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双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编辑出版。

主要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华约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声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

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议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

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尔召开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波黑冲突等问题。会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

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随后,北约正式批准向波黑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

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

1997年3月20—21日,美俄就北约东扩、军控和双边经贸合作在赫尔辛基举行特别首脑会议。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决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地中海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约旦、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1998年6月北约驻波黑维和部队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

1998年5月28—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科索沃、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

1999年3月24—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4月23—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20日,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

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

军事行动

科索沃战争

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

1998年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

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

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安理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1999年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

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

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

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

阿富汗战争

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

利比亚

2011年3月20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

2011年3月22日,北约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

2011年3月2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在政治上指挥行动。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2022年俄乌冲突

2022年2月2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宣布,北约正在调遣其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作出迅速反应。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成员国24日决定启动防务方案,据此调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陆、海、空力量,但他没有解释这些兵力将部署何处。据德新社报道,地面部队可能被派往罗马尼亚。斯托尔滕贝格还说,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分兵力将前往挪威演练,这也是北约首次出于“威慑”与“防卫”目的在北约范围内调遣这支部队。

2022年3月16日,北约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将在北约总部举行会议,将在会上制定新的威慑俄罗斯的计划,包括在东欧增加部队和导弹防御系统。

和平伙伴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

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

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中断与俄罗斯合作关系

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

在当天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说,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的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

北约和乌克兰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双方要加强合作,北约将协助乌克兰进行防御体系改革。双方还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当前领土问题。

宣布不会向乌克兰东部派兵

2015年9月11日,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

举行2002年以来最大军演

在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时,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展开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少。2015年10月4日开始,北约国家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展开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将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提高部队的备战水平。

这场名为“三叉戟接点”的演习将从2015年10月3日持续到11月6日,涉及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万名官兵将参与演习,包括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的军队。此外,演习还将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行动。

“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

军方车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2015年10月11日上午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北约军方一列车队遭到攻击,其中一辆被炸毁,伤亡情况暂时不明。

美国寻求削减在北约的开支

2019年11月,据美国国防官员和北约外交官透露,特朗普政府已采取行动大幅削减了在北约的开支,而减少的这部分将由北约成员国承担。

成立70周年峰会

2019年12月3日,英国伦敦,北约成立70周年峰会召开,英国女王携王室成员接待,共有29个成员国元首在白金汉宫齐聚一堂。

2022年联合军演

2022年1月24号到2月4号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28个国家在亚得里亚海举行代号"海王星打击22"联合军演,共有两支航母作战大队参加了军演,包括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以及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作战大队,总共有15艘战舰和90多架各型战机。

两支航母作战大队演练了联合机动和同时发起攻击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作战大队听从北约指挥部统一指挥,这是冷战后的首次。

附:

突发!美国近700架航班被取消,啥情况?G7筹6000亿美元"对抗中国"?外交部回应!北约将"扩军…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28 00:00科技管理研究所

航班追踪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6月27日6时7分,当日美国境内、入境美国以及从美国离境的航班取消数量达669架次。由于飞行员、机组人员等工作人员短缺,各大航司正疲于应对美国夏季旅游需求的激增。

俄乌双方仍在激烈交战。据俄罗斯国防部26日通报,俄军密集打击乌军训练中心,使得乌军3个旅丧失作战能力。此外,乌军再次尝试通过航空部队和多管火箭系统袭击蛇岛,但没有成功,被俄军击落了一架乌方飞机和12枚火箭弹。

当地时间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讲话中,要求七国集团对乌克兰提供全面的援助,包括运送防空系统等。泽连斯基还表示,希望在今年冬天开始之前结束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此外,塔斯社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消息称,美国准备向乌克兰提供中远程导弹防御系统,可击中160公里外目标。

另据环球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说,正在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称,他们将筹资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赵立坚回应称,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我们认为,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但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

美国约700架次航班被取消

据央视新闻报道,航班追踪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6月27日6时7分,当日美国境内、入境美国以及从美国离境的航班取消数量达669架次。由于飞行员、机组人员等工作人员短缺,各大航司正疲于应对美国夏季旅游需求的激增。

另据央视财经消息,近期,全球民用航空业出现回暖态势。但骤增的工作量也导致人手短缺,用工荒所引发的矛盾正在欧美航空业蔓延。近期全美航班连续出现单日几千架次航班延误、超千架次航班被取消的情况,而航空公司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协调后续的赔偿。

欧洲航空业同样缺少人手,英国希思罗机场行李堆积如山,无人整理,机场首席执行官悲观预计,机场的困境将持续最长18个月。欧洲运输工人联合会日前发出警告称:航空业面临的混乱只会在整个夏季恶化。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朱耀春表示,全球民航业正在加快复苏,但是同时也面临众多的挑战,比如人员短缺,还有疫情反复,以及油价高企。商务旅客恢复感觉明显滞后,所以全球民航业今年仍将处于亏损阶段。

G7筹6000亿美元搞“对抗中国”大项目?外交部回应

据环球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说,正在开会的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称,他们将筹资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我看到了有关的报道,他们还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了债务陷阱,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完全是一个伪命题。”赵立坚说。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更多。2015年至2030年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

赵立坚表示,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恶意做空等行径,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对有关国家落入债务陷阱更是难辞其咎。

赵立坚最后说,关于你提到的七国集团提出的新倡议,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我们认为,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但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我也注意到一年前,同样是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美方提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承诺推进有别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不论是“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还是别的什么倡议,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是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造福于人民的项目。

泽连斯基:希望冬天之前结束冲突

据新华社消息,俄罗斯国防部26日通报,乌军再次尝试通过航空部队和多管火箭系统袭击蛇岛,但没有成功。作为回应,俄军击落了一架乌方飞机和12枚火箭弹。

此外,俄罗斯国防部当天表示,俄罗斯军队使用高精度武器和“口径”导弹,对位于乌克兰西部的切尔尼戈夫州、日托米尔州和利沃夫州的3个乌军训练中心进行了密集打击。此轮打击过后,在这些训练场完成训练的乌军战略预备队的第46空中机动旅和第65、66摩托化步兵旅“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因此,乌方将这些编队调遣到战斗区域的计划被打断了。

乌克兰军队则继续袭击俄罗斯的油气设施。乌军26日袭击了克里米亚一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黑海的一个钻井平台,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是一周内的第二次袭击。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6日报道,顿涅茨克地区军事行政长官保罗·基里连科当天在电视节目中说,乌方观察到,俄军正在向斯拉维扬斯克方向集结兵力、重型装甲车辆和火炮,并试图抵近乌方阵地。

当地时间27日,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进入第二天的会议日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了会议,他在讲话中要求七国集团对乌克兰提供全面的援助,包括运送防空系统等。泽连斯基还表示,希望在今年冬天开始之前结束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

美国或向乌克兰提供中远程防空导弹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塔斯社援引CNN消息称,美国准备向乌克兰提供中远程导弹防御系统。报道称,华盛顿将在一周内宣布已购买相关先进的防空系统,并将其移交给基辅。此外,预计将发布有关提供反炮兵雷达和额外炮弹的信息。

报道指出,基辅长期以来一直要求西方国家提供NASAMS移动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可以击中距离160公里的目标,但其操作需要额外的培训。

另外,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来自“统俄”党的国家杜马议员奥列格•莫罗佐夫称,中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的供应将迫使俄罗斯对系统运送物流链和部署点发起打击。

莫罗佐夫指出:“对我们来说,这又是一个目标。但这一事实不能低估。这将迫使我们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运送物流和部署点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他补充称:“据估计,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如S400,更不用说S500了。它们对俄罗斯现代化高精度导弹无能为力。”

北约秘书长:将把快速反应部队增加至30万人以上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即将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的北约峰会上同意将部署在欧洲东部各国针对俄罗斯的兵力至少增加一倍,增加后的兵力总数预计将达到2.8万人。

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峰会将包含一系列重要决策,北约在当下和未来均将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他还表示,他将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以及芬兰、瑞典的代表会面,讨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事宜。

另据澎湃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7日表示,北约将大规模增加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部队数量,使其超过30万人。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峰会前对记者说:“我们将改造北约反应部队,并将我们的高度战备部队人数增至30万人以上。”目前,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有大约4万名士兵。

在此次北约峰会上,北约也将改变涉及对俄罗斯定位的措辞。在2010年北约的最后一项十年战略中,俄罗斯仍被描述为“战略伙伴”。斯托尔滕贝格表示,“我期望(北约)盟国将明确表示,俄罗斯对我们的安全、对我们的价值观、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构成了直接威胁。”

北约峰会将于6月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26日,数万民众在马德里市中心举行了以“反对北约,支持和平”为主题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G7拟设定油价上限,打击俄罗斯

据路透社报道,七国集团(G7)领导人正在就对俄罗斯石油进口设定潜在价格上限举行“非常有建设性”的会谈。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提议对俄罗斯石油价格设置上限,以缓解全球通胀和西方燃料价格上涨,以及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6日消息,七国集团领导人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举行峰会,寻求达成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的协议。围绕这一想法的讨论从26日开始,他们希望以此限制原油价格飙升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同时缓解能源价格上涨对西方经济体构成的冲击。

据报道,这一想法得到美国的大力推动,德国官员最近的言论表明,柏林也支持这一想法。此外,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26日表示,法国原则上赞同美国在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对俄石油价格设定上限”这项提议。

27日,油价上限的问题会在更大范围得到讨论:受邀参加峰会的“伙伴国”领导人也会加入德、美、英、法、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领导人的会议。这包括自俄乌冲突以来一直是俄罗斯打折石油大买家的印度,还有阿根廷、南非、塞内加尔和印度尼西亚。

此前,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已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而欧盟则对俄罗斯海上石油进口实施禁运。

普京即将出访中亚两国并出席里海峰会,系俄乌冲突以来首次出访。

据俄罗斯-1频道当地时间26日报道称,据克里姆林宫官员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本周访问塔吉克斯坦,与塔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

此外,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3日表示,普京将于6月29日以线下方式出席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里海沿岸国家首脑峰会。

当地时间6月26日至28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埃尔茂宫举行。

此次会议为期3天。除德、美、英、法、加、意、日7国首脑,欧盟理事会主席米切尔、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悉数出席。此外,德国还邀请了联合国、世贸组织、世卫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G7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代表参会。印度、印尼、南非、塞内加尔以及阿根廷领导人在G7峰会期间会参加一个特别会议。足见此次会议议题的宽泛和烦难。

在此次峰会上,俄乌局势成为重要议题,此外,美国及其6国盟友号称要拿出总共6000亿美元,对抗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而在随后的北约峰会上,他们还将继续“针对”中国。

类似“马歇尔计划”的“乌克兰重建计划”或诞生

据德国总理府介绍,德国希望在本次峰会上达成如下成果:建立一个全球粮食安全联盟;达成一项与未来流行病斗争的共同协定;巩固G7在捍卫开放社会方面的共同立场;成立一个开放合作的气候俱乐部。

德国还将在会议上提出一个类似“马歇尔计划”的“乌克兰重建计划”。据西媒报道,乌克兰GDP几近腰斩,不少城市建筑也成废墟。重建恢复将旷日持久,耗资巨大。

上述议题不仅需要G7和其他国家的参与、支持,更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因此,德国邀请上述国际组织和国家领导人与会共议。

然而前车之鉴表明,仅一个气候保护议题已是争论多年,进展缓慢,更何况再加上粮食、健康、能源和国家重建等棘手问题。看来德国此次作为主席国任重而道远。

G7声明草案拟承诺无限期支持乌克兰

华盛顿设定了3个主要目标

据彭博社26日报道,根据七国集团(G7)领导人巴伐利亚峰会的一份声明草案,G7领导人拟承诺在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无限期支持。

据报道,声明草案中说,“我们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财政、人道、军事和外交支持,并在必要时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声明草案还称,G7领导人也在考虑利用关税收入来支持乌克兰的可能性。

此外,法新社25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当晚抵达德国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他将在峰会上与盟友讨论对抗俄罗斯的统一战线及全球经济再次疲软的问题。

据报道,他这3天行程的首个会谈在26日与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进行。华盛顿为七国集团设定了3个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提出具体建议,应对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建立伙伴关系。

而拜登随后将在下周参加马德里北约峰会。美国及其盟友在北约峰会上想要给出一个新的“战略概念”,后者将首次提到中国的挑战。

西方有何图谋?

美国政府此前宣称,将在G7峰会期间宣布发起一项全球基础设施倡议,着重加强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系,从而增加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往往以“开放”之名美化此类倡议,发起这一倡议的真正图谋却是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美国试图以经济援助的“空头支票”,引诱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于美国自身的地缘政治目的。

如今,国际社会已经看清美国霸权主义的面目,并清楚地认识到参与其中并不会带来实际好处。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文章说,尽管美国官员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宣传这一倡议,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并未发现美国有何实际行动。

紧接G7峰会,北约峰会将于28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峰会主要议题包括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支持、审议芬兰和瑞典入约问题,以及通过指导未来十年发展的新战略构想等。

此外,本次北约峰会还邀请亚太地区的非北约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出席会议。北约一方面希望与这四国协调对俄立场,但更重要的是拉拢四国共同打压围堵中国。北约还计划在本次峰会期间启动新战略构想,鼓吹“中国威胁论”。

印度金达尔全球大学教授阿努拉达·切诺伊说,许多亚太国家都认为,北约在该地区的过度活跃、对中国的遏制以及军事和战略联盟的扩大,将产生对该地区任何国家都不利的紧张局势,甚至将导致区域军备竞赛,这是整个区域甚至在冷战期间都极力避免的。

分析人士提出,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北约为了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仍在不断地鼓吹集团对抗,挑起冲突矛盾。

号称要拿出6000亿美元搞出一个对付中国的项目!

此外,据英国路透社当地时间26日报道,在此次峰会上,美国及其6国盟友声称将拿出总共6000亿美元,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G7这个针对中国的项目名叫“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项目”("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的6个与会盟友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代表称,他们将在未来5年里总共筹集6000亿美元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基建和发展。

其中,美国将在未来5年里通过政府资金和私人投资的方式筹集2000亿美元,帮中低收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并发展“性别平等”、“卫生健康”和“数字基建”。

但拜登声称,这并不是“慈善援助”,而是会给“所有人带来回报”的投资,让人们看到“与民主国家合作的好处”。

美国白宫方面还列举了一些美国正在推进的“旗舰项目”,比如由美国商务部,美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两家美国企业在非洲安哥拉开展的20亿美元的太阳能项目。

欧洲方面则声称,将筹集3000亿美元,用于建设一个“替代”“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基建项目。

中方回应了

“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说,正在开会的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称,他们将筹资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我看到了有关的报道,他们还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了债务陷阱,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完全是一个伪命题。”赵立坚说。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更多。2015年至2030年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

赵立坚表示,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恶意做空等行径,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对有关国家落入债务陷阱更是难辞其咎。

赵立坚最后说,关于你提到的七国集团提出的新倡议,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我们认为,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但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我也注意到一年前,同样是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美方提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承诺推进有别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不论是“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还是别的什么倡议,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是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造福于人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