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科学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①②③④⑤

时间:2022-01-22 11: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①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06 15:33百年风云激荡走过壮阔征程,百年不懈奋斗铸就世纪伟业,百年上下求索作出伟大贡献。党的十九届...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①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06 15:33

百年风云激荡走过壮阔征程,百年不懈奋斗铸就世纪伟业,百年上下求索作出伟大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基础上,以更宏阔的视角,从五个方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这五个方面的概括?怎样在此基础上续写华章?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探索答案。——编 者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表达艰苦岁月里人们对安定日子向往的《农工之家》,展示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的《生活如歌》,凸显新时代农村新风貌的《5G时代》……一个个雕塑作品,生动展现了百年来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形象勾勒了中国人民从艰辛苦难走向美好生活的壮阔历程,深刻揭示了党对中国人民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世纪征程,奔流激荡;百年辉煌,铸就伟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其中第一条就是“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写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今天,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时针拨回到百余年前,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是神州陆沉、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况。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偌大的旧中国,多少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多少人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多少人饱受欺凌、毫无尊严。谭嗣同大声疾呼“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康有为痛心疾首,以“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喻中国人的悲惨境地;鲁迅悲愤地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忆往昔,头顶“三座大山”,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最底层;看今朝,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亿万人民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上有尊严地工作生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如今在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民主生活丰富多彩,民主蔚然成风,人们心情舒畅,社会充满活力,民主的阳光照耀中华大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想当年,旧中国经济衰败、民生凋敝,人民在生存线苦苦挣扎;而如今,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早已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过上了日益富足的日子,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人民过上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今天,中国人民昂首挺胸、阔步前行,有着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凝聚力,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毛竹山村。见到总书记,村民王德利激动地说:“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习近平总书记回答道:“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行程万里,初心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我们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②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13 14:50

  这一幕令人记忆犹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开始前,全场高唱昂扬奋进的经典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气势雄浑的大合唱,唱出的是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是“走自己的路”的坚定豪迈。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是对我们党百年来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的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自信。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1933年,《申报月刊》曾如此眺望未来:“总有一个时候,中国的工人乘着汽车,农人会乘着农耕机器车,而且能取其所需,人必尽其所能。”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实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民族复兴,路在何方?

  从浴血奋斗中闯出一条革命之路,从自力更生中铺就一条建设探索之路,从敢闯敢试中开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从砥砺奋进中擘画一条强国富民之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百年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脚踏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我们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勉励人们。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几代人开辟的光辉道路,迎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③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17 15:28

  2015年2月14日,陕西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瞻仰党的七大会址,深有感触地说道:“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这是对历史的精辟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深刻启迪。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真理光芒照亮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历史成就,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巨大的实践伟力。

  思想就是力量。建党一百周年前夕,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真理的味道”展陈前,“镇馆之宝”72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一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同志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同志视之为“贴身伙伴”,邓小平同志喻之为“入门老师”……为什么?因为里面有思想的武器、有真理的力量。百年前,苦苦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见证不凡的征程,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甚至曲折中前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低潮,我们党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在世界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高高举起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极大彰显,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④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21 15:01

  “我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电话沟通、视频连线时,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全球抗疫中的中国贡献,强调“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坚定务实的行动,高瞻远瞩的主张,彰显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深刻指明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早在1921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就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中国人民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从领导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占全球1/4人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智慧和力量,到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曾经,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被奉为圭臬,一些人更是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然而,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如《决议》深刻总结的:“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无论是提倡“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管是强调“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还是阐明“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引领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伴随着《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从“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中,世界感受到的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的美好愿望。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面向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⑤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1-24 20:14

  进一步明确纪委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丰富和发展了纪委职能定位的内涵;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纪委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对各级纪委的组织设置、产生和运行等作出系统规范,规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组织制度,填补了党内法规制度的空白……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纪委工作的基础性党内法规,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我们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意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还是一个很小的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百年奋进,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溯历史,多少革命先辈虽九死而不悔、历千难而前赴后继、涉万险而勇往直前。瞿秋白高唱《国际歌》步入刑场,坚信“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共产党员江善忠为掩护战友转移,只身将敌人引上悬崖,弹尽粮绝后咬破手指,在衣服前襟写下血书“保护共产党万万年”;虎胆将军彭雪枫,“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在战场上践行了“军人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的铿锵誓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永远奋斗,让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上,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不管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尽锐出战、冲锋在前……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党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坚如磐石、不断奋起,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饱经风霜而风华正茂,历经磨难而生机盎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启示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历史还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只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就一定能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192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正式设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中文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成立时间:1927年5月
性质:中共中央领导机构
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主要职权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执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的中共中央组织和领导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事机构为中央书记处。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组织实施中央政治局制定的方针政策,行使以下职权:
(一)处理党中央日常工作。
(二)研究讨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并提出意见,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
(三)研究决定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四)对重大突发性事件作出处置决定和工作部署。
(五)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等的工作汇报。
(六)按照有关规定推荐、提名、任免干部;决定对有关党的领导干部的处理处分事项。
(七)研究决定其他应当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机构沿革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代表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的领导机构,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1927年5月,党的五届一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并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后增补瞿秋白、谭平山)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此后,历届中央委员会均设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成为党的核心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设立于1927年。
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正式设立中央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为中共全党的最高决策机关,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党的决策机关与负责日常工作的机关首次分为两个机构。
1927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在党的中央机关一章作出了规定,主要内容是:
第一,中央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的成员包括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若干名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
第二,中央政治局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
第三,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处理党的日常事务。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及其政治局“选举常务委员会以进行日常工作”。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中央政治局,同时成立中央书记处。一般认为,当时的中央书记处事实上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正式以中央书记处替代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共七大党章延续了这种制度安排,规定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由此,七大没有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这一制度沿用至1956年中共八大。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对中共中央组织机构作出调整,恢复设立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八大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这一规定沿用至十九大党章都没有改变。

组成人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若干名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还设置了候补委员。详见词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月6日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拥有9500万党员的大党、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起到了示范作用,要长期坚持下去。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行职责,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营造良好环境,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中央书记处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履职尽责,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指导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强调,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扣筹备和召开党的二十大聚焦发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组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满怀自豪感,振奋精气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中央书记处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部署要求,立足自身职责定位,突出重点抓好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