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顾问院长及名誉院长 > 正文

朱丽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原部长

时间:2021-06-19 19:59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朱丽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原部长1935年8月生,女,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生于上海。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前苏联奥德萨大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研究...

朱丽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原部长

1935年8月生,女,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生于上海。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前苏联奥德萨大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研究员。
1997年8月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主要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直接参与和领导国家“863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火炬计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实施。其研究项目曾多次获国家部委级奖。
1993年获美国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
译有《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著有《当代高技术和发展战略》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曾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现为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
中文名:朱丽兰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5年8月
职业:科学家

人物经历
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 1955年高中毕业后到前苏联奥德萨大学攻读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
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参加调研
1961年毕业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搞科研,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组组长、室副主任、副研究主任、副研究员、所长,兼职教授。
1979年─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西德弗拉堡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进修。
1986年起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1年1月起兼任国家科委党组副书记。
1993年5月起兼任国家科委党组书记。
199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6年3月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1996年5月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8年3月―2001年2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2001年2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工作
主要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直接参与和领导国家“863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火炬计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实施。其研究项目曾多次获国家部委级奖。
1993年获美国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
译有《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著有《当代高技术和发展战略》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直接参与和领导国家“863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火炬计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实施。其研究项目曾多次获国家部委级奖。1993年获美国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

代表性著作
译有《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发展与挑战》。著有《当代高技术和发展战略》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人物轶事

国家科委副主任
这天,朱丽兰被宋健找到了办公室。 宋健笑着对朱丽兰说:“你得准备离开化学所,到国家科委来当副主任。”朱丽兰一听,颇感吃惊。忙说:“不行、不行,这事我连想都没想过,我哪儿行呀?”
“我看你就行!”宋健说,“你不仅要来科委当副主任,而且,863计划,还要由你来负责组织实施!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国863计划的‘执行导演’!”
直言快语的朱丽兰开玩笑说:“宋主任,你这不是存心让我入‘地狱’吗?”“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宋健也爽朗地笑了,“搞科学嘛,就得献身!谁让我们都爱上了科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入地狱’吧!”
1986年7月1日,朱丽兰当上了国家科委副主任。

请李鹏当组长
朱丽兰对专家对同事,从来都是心直口快,有啥说啥;在领导面前也是有什么讲什么,从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一次,她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863”的有关情况。为了使“863”的某个项目能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得到中央的批准,她当着李鹏的面,直截了当地陈述了自己不同的意见。最后她还坦诚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尽快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最好请李鹏总理担任组长。 李鹏听了后问:“为什么要我当组长呢?”她回答说:“你要当组长的话,什么事情就好办了。”李鹏问:“为什么呢?”她说:“美国就是克林顿当组长呀。”李鹏又问:“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她说:“当然?,因为许多事情都是在国家层次上拍板嘛!”
尽管当时不少人都为朱丽兰的直言捏着一把汗,可结果是,李鹏被说动了。后来她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只有那么一次汇报的机会,失去了,事情就可能永远办不成。为民请命,就得冒点风险,所以我也只好豁出去了!”

当面接受批评
有一次,当专家们在会上谈到某个领域的计划不行时,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蒋新松当众指着她说:“这个计划不行,为什么就不改?这个问题你朱丽兰应该承担责任!”朱丽兰马上表态说:“你说得对。当初这个计划我没把好关,我应该承担责任。”她正想砍掉这个计划,没想到科学家对她提出批评后,反而帮了她的忙。 朱丽兰的这种大度,这种真诚,这种不怕批评敢于接受批评的姿态,反而赢得了专家们的信赖和尊敬。难怪有人说:“和朱丽兰打交道有个好处,一点不累。她心里想什么,你不用猜,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她不像有的领导,说话办事总是喜欢‘打太极拳’,让你半天也琢磨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

喜欢“斗”来“斗”去
朱丽兰说:“一个领导,要多听批评,多听不同的声音。一个问题,只有在争论声中,才可能更接近真理,更接近科学,从而避免我们少犯错误。”于是每当她与专家们就某个学术问题发生针锋相对的争辩,或者看见别的专家在相互争辩时,她心里便有一种愉悦感、踏实感。
一次,有两位专家因某个问题争吵了起来,最后竟“吵”到她的办公室去了,要找她评理。她看着那两位为工作而“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老专家,不但不生气,不发火,心里反而感到十分地高兴。她先请两位专家坐下,接着再给两位专家倒上茶水,然后才说道:“我看你们吵得好。吵比不吵好。你们现在吵够了,吵清楚了,问题就好解决了,以后扯皮的事情也就少了,没有了。”
甚至在科委党组学习会上,有了问题她也强调和提倡展开争论。她说,有意见有想法,说了比不说好,当面说比背后说好,争论比不争论好。以至于科委副主任邓楠和她开玩笑说:“你朱丽兰是最善于挑起争论的了。总是喜欢领导群众‘斗’群众,领导领导‘斗’领导。” 于是有人说:“朱丽兰好就好在当了领导不像领导,还是科学家的样子,还是科学家的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