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8军为什么能成为头号王牌?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功不可没2021-04-22 20:48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有非常多的王牌部队,但是要说到最知名的部队,那一定是...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向全球全媒发布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民主自由人权的中国实践》智库报告
瞭望 2021-12-07 18:32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中文版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7日向全球全媒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民主自由人权的中国实践》及纪录片,深度解读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伟大成就,深刻阐释中国人民始终不渝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智库报告和纪录片当日在北京和瑞士日内瓦正式发布。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线上或线下参会。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和典型案例等,将以中、英、西、俄、阿、葡、蒙古文等多语种在多国媒体上传播。
全文1.9万字的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中国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长期实践为基础,从学理角度阐释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文化背景、内在规律及其世界意义,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追求民主价值的大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人民主权的新形态”“管用的民主:判断制度成色的试金石”和“实践智慧: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启示”4个部分展开。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超越“少数人民主”“一次性民主”“伪全民性民主”,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民主权利,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报告通过大量事例证明,中国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善政的“治理型民主”,有活力的“效率型民主”,汇众智的“动力型民主”,可检验的“系统性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报告认为,中国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从人民的视角出发,民主治理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老百姓能够享受和平发展的红利,过上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良好的民主治理,能使自由和人权得到保障和发展,能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有机统一。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报告指出,中国是民主、自由、人权理念“忠实的实践者”和“实践的创新者”。中国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具有高“治商”。解码中国民主的“致治”之道,或可将先进政党、人民至上、聚焦发展概括为“三大关键应用”。
报告认为,在捍卫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一切政治行为都以人民整体利益为基本取向,让民主回归人民的逻辑、让自由成全人的全面发展、让幸福成为人权的最高标准,开辟了国家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时代之问”提交了一份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方案”。
报告指出,中国的探索追求表明,民主的有效性必须通过能否解决绝大多数人实际问题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的“实践原则”,民主、自由、人权的路径选择必须基于本国国情的“自主原则”,促进民主、维护自由、保障人权需要循序渐进的“时序原则”,民主、自由、人权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原则”,可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有益借鉴。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专题课题组深入中国东、中、西部近30个省、区、市开展深入调研,广泛采访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人士,并组织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经过总结提炼,最终形成这一报告。权威人士研读后认为,智库报告调研扎实、说理透彻,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新的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
中英文文字报告发布的同时,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制作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共同的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身边故事》同步上线,六名普通的中国人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民主、自由、人权的生动故事。与智库报告同名图书及相关可视化产品也即将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是中国国家高端智库方阵中唯一媒体型智库,近年来形成了众多有影响的智库研究成果,此前已推出《中国减贫学》《人民标尺》等专题智库报告,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临时代办李松大使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 智库报告发布会上的发言
来源:(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供稿)
2021-12-07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智库报告和《共同的追求》纪录片发布会。听了刚才刘刚院长的致辞、陈俊侠同志和肖思思导演的介绍,我愈发感到,报告和纪录片今天在北京和日内瓦同步发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国际上有识之士和各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世界需要团结,而不是分裂;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人类社会呼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政治文明需要交流互鉴,而不是被划分为不同意识形态的阵营。
当前,民主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个别国家打着“民主”旗号,干着反民主的事情,企图通过召集“民主峰会”开历史倒车,把世界拉回冷战时代。与此同时,这也引发国际社会回望民主的初心本意,激浊扬清,明辩是非,探讨真正的民主之道。今天发布的报告和纪录片通过扎实的论证、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人权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执着追求,讲述了发生在96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地上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创新和伟大实践。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身处多边外交一线,愿意把这个报告和纪录片作为一项宏大的个案研究,推荐给各国外交官和各界人士。实践检验真理,事实胜于雄辩。我相信,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人,都将对人民民主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有更加生动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特色的民主事业,了解中国今天的发展和未来走向,以及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最近,我在和各国大使们交流时经常谈到,中国的民主模式,是中国最好的民主模式,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受到中国人民拥护,是中国真正的民主、管用的民主、成功的民主。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同时坚决反对个别国家以民主的名义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说三道四,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服务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世界上制造分裂。这种做法令人不齿,必须加以摒弃和抵制。
不久前,我团与俄罗斯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联合举办了一个线上研讨会,主题是“民主与人权:共同追求,多彩实践”,与今天发布的报告和纪录片不谋而合。那次研讨会在日内瓦外交圈引起热烈反响,引发了大家对世界上丰富多彩民主实践的广泛讨论。许多使节们都表示,世界上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民主模式,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我感到,经过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国内诸多论坛的大思辨、大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民主是为谁服务的?应该由谁来定义和评判民主?如何在多边场合和国际关系中实现真正的民主化?凡此种种,这样的问题正在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丰富、深入的思考。
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这几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外交部发布《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此外中方还举办了“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等活动。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智库、学者通过报告、研讨等方式,阐述中国民主理念,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增进各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着眼于为国际社会关于民主、自由、人权问题的历史性思辨进程,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冯俊2021年09月27日08: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点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紧接着,2013年9—10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3—254页)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这对于思想理论界和国际关系界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引起了学术界和外交界的强烈兴趣和高度重视。
自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发去贺信,他在信中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00—301页)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说:“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发展合作的指导思想,写进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2021年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中写道:“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是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的应尽责任和义务。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使命,愿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各国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1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两国元首宣布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在会谈中,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团结协作,合力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7月5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他在会谈中讲到,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而不是猜忌对立、零和博弈。希望中欧扩大共识和合作,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中方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欧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原则开展合作,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汇聚了彼此之间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秉持这一精神,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
2021年7月6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发表网上主旨讲话,面向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他在讲话中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论述:“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从2015年9月起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就更加凸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产生了更为广泛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打破西方中心论和西方话语霸权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强有力的批判,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和西方话语霸权,纠正了西方舆论界在价值观上对中国的抹黑和贬损,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践中占领了道义制高点。
众所周知,我们不接受和批判西方的“普世价值”。为什么我们要批判“普世价值”呢?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普世的,它在其中包含了许多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的特殊政治理念和特定政治经济模式的内涵,体现的是少数强权国家的话语霸权,把它说成是普世的或普适的,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
西方某些理论家和政客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些政治理念,例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法治等,可以说这些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例如三权分立、多党制、普选制,私有化、市场经济等;三是与前两者相适应的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
所谓“普世价值”最初的产生是和西方基督教的历史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在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之后,用制定宪法的手段,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阶级意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并保护起来。例如,资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就是通过英国的《权利法案》(1689)、《美国宪法》(1787)、法国的《人权和公民宣言》(1789)等体现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明确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规定了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专政性质、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和包括多党制、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在内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这两种西方宪政制度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这些宪政制度是历史形成的,符合西方的文化传统,就其推翻和取代封建主义制度而言,它们是革命的、进步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些国度也是有效的,它们一度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的制定宪法并实施宪政的范本。
但问题是,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将这种宪政制度看成是普遍适用的、永恒的、唯一的和排他的制度模式,与此相一致的制度就是好的,与此不一致的制度就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他们向全世界推销这种制度,甚至不惜诉诸武力和战争,例如,他们制造的“颜色革命”、中东北非之乱等,让许多国家战乱频仍,造成这些国家人民利益与福祉的巨大损失。
所谓“普世价值”并不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接受的理念,因为它们不是世界各国推荐推选出来的,也不是被普遍同意或认同的。所谓“普世价值”是少数西方国家主导的,具有虚伪性、排他性,完全是西方中心论,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的霸权和傲慢。同时,他们将一定历史时期和少数国家所主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东西说成是普遍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东西,将其绝对化、永恒化,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的,是在承认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个性、特殊性、差异性基础上,还承认存在共性、普遍性和相似性。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把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价值普遍化,强加给别的民族、国家和人民,它是所有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异中之同,是大家求同存异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和西方少数国家标榜的“普世价值”完全不同的。美国等少数西方大国是“普世价值”的提出者、倡导者和操纵者,我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者、倡导者和推动者,代表着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也是对西方某些政客和敌对势力在价值观念上抹黑中国最好的批判,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打破了西方的政治傲慢和话语霸权。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基础的,主张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应该交流互鉴。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就讲到,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将某一种文明的价值作为普世的或普适的而强加给其他文明,而是建立在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承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倡导,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但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间又有一些共性、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不同文明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的最大同心圆和最大公约数。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应对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的条件下形成的。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国际场合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就指出:“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6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都需要人类共同去面对。我们主张,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体现出全人类在解决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的价值诉求,正因为目前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极端主义和暴恐行为等,这才凸显出“和平”价值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世界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这才凸显“发展”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着世界,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大小、强弱、贫富国家之间不平等,强权政治多于公平合理,普遍缺乏“公平”和“正义”,这才凸显“公平”“正义”价值的重要性。这些说明,全人类要解决共同问题、保障共同安全、追求共同利益,需要我们有共同的价值理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石,只有坚守和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变成现实。
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1年12月9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良好氛围。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全面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组织编写出版《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阐释解读,深入基层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要推进“八五”普法,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好“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要坚持固本培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加快建立运行顺畅、平稳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面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更好发挥法治在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要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贯彻实施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加强宪法法律新闻宣传,精心策划宣传主题,积极改进宣传策略,充分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成功实践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新优势,提高互动和参与程度,注重年轻化表达,推出有“网感”的报道精品,讲出新时代中国法治实践的时代感、新鲜感,营造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
我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宪法具有根本性质的宗旨、原则和价值。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与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等重要原则,构建了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些都是我国宪法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系统有效的制度载体和运行机制。
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就是通过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推动和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则得到全面实施,推动和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在法律制度规范中贯彻和体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在立法修法工作过程中,必须贯彻和体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凝聚立法共识,发挥好立法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
司法部部长:唐一军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今年是“八五”普法启动实施年,司法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深刻内涵,阐释好宪法精神。
一要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准确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教育引导全社会深刻理解把握“十一个坚持”的精神实质,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
二要从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凝聚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努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厚植法治根基。
三要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彰显制度优势。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作为宣传重点,坚持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
四要从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宣传实效。突出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活动,紧扣主题主线,创新载体方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着力推动宪法贯彻实施,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自信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
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人民民主发展史。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和艰辛探索,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民主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植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这种民主形式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保证国体、政体以及其他一切治国理政活动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民主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刻把握并贯彻落实。
作为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党史和文献工作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把我们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重大成就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信,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宣传研究阐释,为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贺 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职责使命,确保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人民法院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形成正确实施宪法法律、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的生动实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立足法院职能服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人民法院要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配合立法部门做好立法工作,依法报告工作,丰富和发扬司法民主,主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立足司法促进共同富裕,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方方面面。
正确贯彻实施宪法法律,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人民法院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全面保障宪法实施,忠实执行和准确适用宪法法律。严格规范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制定实施,做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工作,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忠诚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
检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忠诚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更大检察贡献。
要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高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立法、监督调研,自觉接受人民检验,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要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要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转交案件。
要维护和捍卫宪法权威,保证宪法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要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融入检察实践,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更好维护执法司法公正。要在党内监督主导下,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以高质量法律监督助力人大监督。要紧紧围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主动做好司法解释工作。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检察工作各个方面和监督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持续办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等检察为民实事,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经常性组织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结合教育整顿发现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抓好检察队伍建设,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提升青少年宪法意识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教育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创新方法,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素养。
在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宪法法治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任务。要通过宪法教育,在青少年心中培养起尊崇宪法的意识,认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从而坚定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通过宪法教育,筑牢青少年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之基。
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组织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据此修订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将2018年新修改的宪法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推进全学科融入、多学科协同。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必修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重点内容;面向法学专业教师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全面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研究联盟,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学学科改革创新。
教育部连续8年组织宪法晨读活动,持续组织6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形成了学习宪法的热潮。加强与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等部门合作,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积极推动学校与法治实践部门加强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教育系统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训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贡献力量。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确认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区别于西方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民主的显著特征之一。我国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扬人民民主,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以我国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蚀影响,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论述,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协商、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服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律师,我自2013年履职以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依照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认真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房屋产权问题,我在2014年和2017年两次以代表建议形式,呼吁国家立法明确房屋产权期限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一锤定音,明确了关乎14亿多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带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获得感。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好制度,畅通了一线心声、一线实情的表达渠道。作为联系代表,我提出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履行宪法职责、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的意见建议得到了采纳。我将继续提出加大人大监督力度的建议。履职8年来,我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200多件议案和建议。我深刻体会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听取、积极采纳代表意见建议,改进相关工作,回应人民呼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根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融入法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也要在各个工作环节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应有作用,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