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管理科学决策 > 正文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式现代化:到底新在哪里?路向何方?跟我来→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员共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03-08 17:14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管理科学 2023-03-08 19:28 发表于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管理科学 2023-03-08 21:32 发表于北京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统一思想认识 强化使命担当 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会上,来自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刘泽金代表、来自军委装备发展部的饶文敏代表、来自国防动员系统的王宏宇代表、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的唐林辉代表、来自陆军的宛金杨代表、来自海军的王亚茹代表依次发言,就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国家储备建设、边海防工作、全民国防教育等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认真听取每位代表的发言,不时同他们互动交流。在6位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围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出要求。他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习近平指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复杂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善于算大账、综合账、长远账,提高共建共用共享水平。要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提升国家储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习近平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这些年,各有关方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协力推进有关重大改革,取得不少重要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更好推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要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会前,习近平亲切接见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中央军委委员李尚福、刘振立、苗华、张升民参加会议。


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3-10 01:32 发表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梅常伟


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军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军委机关各部委、军委各直属机构、军委联指中心,在各战区、各军兵种,在军委各直属单位、武警部队,在出席全国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驻地,大家第一时间进行学习讨论,深刻感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立足强国复兴新的历史起点,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全面部署,政治分量、战略承载十分厚重,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聆听重要讲话 统一思想认识


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认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习主席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南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局局长陈义鹏说,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顺应时代大势,必将为强国强军伟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全国人大代表、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旅长王文华表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才能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转化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部战区空军副参谋长刘文力说:“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新时代十年的实践证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防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东部战区副司令员兼东部战区海军司令员王仲才表示,习主席站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时代高度,系统阐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定位、重点问题和方法路径,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我们将坚决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


强化使命担当 矢志强军打赢


全国人大代表、空降兵军政治委员陈德民表示,习主席重要讲话用前瞻思维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用创新思维破解瓶颈和“卡脖子”难题,用辩证思维优化政策制度机制,打通了国家综合实力转化为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关键路径。我们要坚决把使命扛在肩上,将习主席擘画的“目标图”、下达的“任务书”转化为强军打赢的“军令状”。


“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整体实力,国防动员系统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张立克说,对省军区而言,就是要发挥协调军地、面向三军的职能作用,贯彻战建备一体理念,统筹军地各方力量,协调推进战争潜力、动员能力、备战实力建设发展,做到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全国人大代表、信息工程大学政治委员梁晓婧对于习主席“深化科技协同创新”的指示要求感触很深。她说,要着眼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坚持实战牵引和体系构建,加强原始性基础理论研究,抓好重点实验室集群共建共享,打造高新技术“蓄水池”,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王雷说,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抓实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在边海防一线,官兵们深有感触地说,筑牢边海空防管控的铜墙铁壁,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战备力量与辖区资源相统筹,军地一体整体联动,军政一体多向发力,军民一体广域布势,把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推向深入。


狠抓工作落实 确保措施见效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确保军队建设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韦昌进说,要坚决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该执行的规划落地砸实,把该承担的任务高标准完成,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彭婉琴是一名来自火箭军基层部队的政治教导员。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增强官兵打仗本领,同时接续部队传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周胜刚认为,贯彻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军事科研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兴领域战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统筹等方面当好高端“智库”、提供决策咨询。


“我们将迅速组织全校深入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理解把握,重点领悟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发展引领和时代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胡钢锋说,要深入研究其标准要求、结构要素、运行机理等,让学习成果全面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为培养大国战将注入强劲动力。


“联勤保障部队与地方关联性强、耦合度高,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西宁联勤保障中心主任史树合表示,将加快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紧跟国家新兴领域发展,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部队司令员王春宁说,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科技赋能、体系建设、集约高效、创新驱动的理念,健全军地联动、需求对接、规划衔接的制度机制,加强执勤战备、网信体系、军事人才等重点领域建设,推动部队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广大官兵一致表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到底新在哪里?路向何方?跟我来→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07 03:30 发表于北京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

时间的镜头转移到2020年10月,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苦苦思索如何“振兴中华”,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如今,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

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如何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邃的哲学思维,牢牢把握大国战略主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从何而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主席提出,“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一些改革先驱者就此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此后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式现代化才真正有了发展的适宜土壤,中国对现代化探索的主导权才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世界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的宏大浪潮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走出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对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说。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始了工业化的步伐,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走在了世界前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由此开始了对现代化的探索,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寻求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但那时候的探索,从器物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再到文化现代化,都未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符合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中开创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从明确 “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到“小康之家”、“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新三步”的战略部署,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逐渐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自觉和文明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进一步总结说,进入新时代,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战略方面,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形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路径和战略规划,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实践方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位一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于西方式现代化的第一痛感就是坚船利炮,就是中国科技的落伍。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物质力量现代化,物质力量现代化才使得中国人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我国是超大规模国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达14.1亿,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现代化,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现代化成就,不仅成功破解了困扰中国百年的世纪发展难题,也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黄卫挺告诉《中国管理科学》记者。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带领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在现代化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过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条件下取得巨大成就,自然会对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打破了冷战结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给全世界人民植入的一个概念——除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其他的道路都行不通。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是能够走通的,对人类历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表示。

从“一穷二白”,到“当惊世界殊”,这是一条艰辛探索走过的道路。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喜平认为,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一直要把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认为社会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后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问题,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想到过,就是我们在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下,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而且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丰功伟业,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韩喜平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

洪向华分析说,可以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这3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变革意义: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起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凝聚起全体人民守正创新、前行不怠的民族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展示了光明前景。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0面红旗迎风招展,100声礼炮响彻云天。伴着隆隆的礼炮声,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阔步走向国旗杆,步履铿锵。脚下这条红色之路,是中国道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

由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而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武力与强权,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得不面对“要么全盘西方化,要么搭不上现代化列车”。

鄢一龙向《中国管理科学》记者分析说,西方式现代化植根于西方文明母体,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英格兰具有横亘一千年“现代性”长拱弧,这种历史考察本身就反讽式地说明了许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现代性”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西方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河流新的奔涌,而不是断流,现代西方文明的汇入,也只是拓展了中华文明的河道,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向世界平移扩散的过程,许多所谓的现代性不过是西方性。非西方国家的文明根基、国情条件和具体历史进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也会根本不同于西方,人类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共性基础上的,多元路径、多元目标的多元现代化过程。”鄢一龙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信,推动了人们从几个世纪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迷思中真正祛魅,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并非西方化,而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人间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最主要体现在它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而是在平等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要走向共同富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从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来讲,是和平发展的。”韩喜平告诉《中国管理科学》记者。

韩喜平进一步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朱安东从世界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说,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在生产力革命、科技革命和交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实现了资本主义从地域性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各个民族国家从按照自身内在逻辑发展,演变为在世界历史中发展。世界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阶段,第二个是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阶段向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阶段的转变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个历史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维系都离不开对于其他国家的侵夺。在资本主义早期,西方国家通过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装占领并统治和残酷抢掠落后国家,并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兴起,西欧国家相对衰落,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这些新生的民族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后开始寻找发展模式发展民族经济,进而巩固政治独立。其实说到底他们也在寻求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朱安东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与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特征,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本质。”秦宣表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把发展基点和发展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进行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建设,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洪向华告诉《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这种“新”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致力于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西方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现代化,为世界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示了“两个结合”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真理光芒。

——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致力于全人类共同发展、注重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实际行动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这5项特征既是优势也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黄卫挺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

秦宣分析说,我们面临的具体挑战包括:基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怎样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庞大的人口转化成为人才资源;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怎样既抓住经济发展又抓住其他方面的发展,既注重公平又注重效率,既做好蛋糕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怎样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文明程度,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面,怎样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方面,如何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洪向华提醒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要注意外部环境风险。经济全球化正处于阶段性调整时期,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更为激烈,国际多边合作面临挑战,加剧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朱安东也提醒来自外部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由着我们轻松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必然会加剧对我们的打压,特别是随着其内部矛盾和危机的不断深化。

“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就区域发展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分化,东北、西北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言,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倍,这意味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地区、城乡、收入这三大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洪向华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

何虎生补充道,当前我国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核心技术上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加上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科技打压,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的点。洪向华也表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的解决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党仍要进行自我革命,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还没有完全根治问题。下一步这方面也会是一个挑战,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安东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黄卫挺表示,从今年以来的形势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均超市场预期,我国经济初步实现了“开门红”。他向《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开好局起好步工作,要从三方面入手: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货币、财政、产业、科技和社会等五大政策组合,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把握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当前和长远等六大关系,加快释放我国发展潜能和动力。

——要坚持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抓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五方面重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鄢一龙认为,今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核心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内国际两条线并行。他指出,国内的主线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复苏,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明确部署。“核心就是要提高全社会的信心和有效预期,推动经济进入扩张性的良性循环。”鄢一龙告诉《中国管理科学》记者,把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的关键。

“现在必须时刻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正处于新发展阶段,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思考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秦宣向《中国管理科学》记者强调,在经济发展上,最重要的是如何推动经济快速复苏;政治方面,如何利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文化建设方面,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在社会建设方面,可能要补短板,比如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止出现破坏生态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未来5年我国将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文化自信自强、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12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何虎生对《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对于如何把握开局,报告中也有明确提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这些都是把握开局的关键。”他说 。

洪向华指出,党的二十大不仅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也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主要着力点。例如在经济方面,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发展;紧紧扭转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规模即影响,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优势。而当前,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不管是推进过程还是实现结果,都将产生史诗级的影响。”黄卫挺向《中国管理科学》记者表示,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持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秦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为人民文明进步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全新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超过了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全新的机会。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它的成功向世界证明,后发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国已经证明是可能的。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只是西方现代化道路一条,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是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要原则等,这些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秦宣说。

何虎生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现代化标准,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对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现代化探索事业都有着典范意义。它表明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文化、历史等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朱安东向《中国管理科学》记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对于世界的控制,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选择非西方式的、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空间。如果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各方面的控制和影响会更严。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展现出新的灿烂的光芒。

鄢一龙告诉记者,中国不是“国强必霸”,而是“国强好仁”,没有输出战争动乱、输出苦难,而是为世界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现代化,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增长引擎。具体来说,中国制造为世界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中国建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中国投资则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也功不可没。“目前全人类面临的一大危机是全球公共品供给不足,而其中最大的不足是领导力的不足,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鄢一龙说,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绿色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力更生、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互利共赢、全人类共同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对世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洪向华分析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长至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提升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通胀飙升的重重压力下,以强大的经济韧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极大地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价值体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的道路,不仅牺牲了底层民众的利益,更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

洪向华告诉《中国管理科学》杂志记者,我国现代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推动大国间协调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和民众共享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底蕴。



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员共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3-08 07:50 发表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员共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


这是逐梦未来的新征程——

2022年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亿万人民共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这是满怀希望的再出发——

2023年初春三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乘势而上,

坚定信心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3月6日,启蛰时分,万物沐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亲切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时间,开启新的书写;发展,翻开新的华章。

更清晰的广阔前景,指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目标如灯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让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完整。

“蓝图已经绘就,如何铺展决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毅代表说,近年来,我们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展格局更大、后劲更足,营收从2020年的1200多亿元提高到去年的2200多亿元。

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开局之年,一系列部署指引发展方向。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短期看,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信心、引导预期;长期看,为实现2035年中长期增长目标创造条件,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委员说。

更明确的特征优势,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提出九大本质要求以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些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认识,也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委员说。

“十年来,常州市经济总量增长一倍、PM2.5浓度下降一半,让我们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有信心。”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盛蕾代表说,新征程上将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描绘“水清岸绿、空气常新、净土丰饶、鱼水和谐”的常州新画卷。
 
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
  
今年春节,在保留原生态艺术特色基础上,引入现代美学理念及创作手法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一经上演一票难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我们正是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新需求的角度,让传统艺术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研究木卡姆艺术已有30多年,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团长地力下提·帕尔哈提代表说,今年就加大非遗保护力度等提出建议,让更多人关注、关心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委员这样描绘自己的梦想:
  
“我有一个旅游梦,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文明的人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相互往来,在旅行中欣赏美丽风景,体验美好生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信心和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树立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典范。
  
“新时代十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可以走出一条和西方不一样的、因地制宜的现代化之路。”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委员说,只有真正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尊重发展规律的道路,才能真正走通走顺,同时给予其他经济体以借鉴。
  
宏阔画卷,铺展万千气象。
  
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将带领人民在新征程上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天地。


筑牢根基,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灯光璀璨,暖意融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
  
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之道,更是首要任务。
  
从国际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委员说,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要看到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春日暖阳下,已经启用的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聚变堆项目园区一派繁忙景象。从空中俯瞰,这片基地状如“凤凰展翅”,寄托着人类点燃聚变之灯的清洁能源梦想。

  

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代表说,作为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坚定不移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力建设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科大硅谷”,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只有12年,但实现了飞跃发展,产出一批原创科研成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代表说,中国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委员说,人口规模巨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形成了庞大的国内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为形成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便利;在商品市场发展的同时,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目前已形成“多点支撑”产业格局。“我们将全力加速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代表说。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季美景风光好,步换景移是大湾……”在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农民大舞台上,村民们自导自演的快板——《乡村振兴写新篇》道出这个小山村从深度贫困村迈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巨大变化。
  
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委员说,现在入村旅游公路正在改扩建。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全村逐渐走出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农产品加工的特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路上,大伙儿有盼头更有劲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征程上,一系列新谋划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正是江南春好时,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的兰花基地幽香扑鼻,前来赏花、参观非遗花雕、学习押花工艺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身处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深感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代表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难点在农村,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焦点仍然在农村。”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代表说,不仅要推动生产发展,还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跟上时代步伐、共享发展成果。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亮出更多民生举措,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幅中国式现代化图景让人满怀期待。


聚势而为,

共赴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


大型塔吊挥舞巨臂、施工机械隆隆作响、工地园区热火朝天……江苏南通今年一季度已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99个、重点基建项目79个,以“奔跑”的姿态奋力开新局。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南通市市长吴新明代表说,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虽然前路有不少挑战,但南通正迎来新一轮黄金机遇期、站上跨越发展的新风口。“我们将以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放大优势、寻求突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
  
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雄辩证明:“两个确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之源,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所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代表说。

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释放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积极信号。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委员说,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优化环境,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让我们有信心轻装上阵,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万里之外的西非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一个个装载着大西洋生猛渔获的集装箱从这里出发,跨越大洋,靠岸福建马尾港。之后,经过加工的海产品便出现在全国各地及巴西、日本等国。
  
“50多年前和爷爷划着小舢板在海边捕鱼时,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能在非洲建起中国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的梦想照进现实。”福建省福州市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代表说,将把自身发展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新征程上,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只有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催人奋进。
  
前进道路上,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明天的中国奋斗成就梦想。我们满怀豪情,脚踏实地,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将用百倍的努力,助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委员坚定地说。
  
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我们相信,只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辛勤劳动,我们村一定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西藏巴青县江绵乡坡荣塘村党支部书记其德代表说,回去后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让全村群众生活得更好。
  
亿万中华儿女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汇聚成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历史洪流。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向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发!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