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
丨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这次活动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述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述评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频度之密、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放眼百年党史都不多见。 在全党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紧扣这个根本问题,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次集中学习教育一脉相承、次第展开,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2013年6月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 ——2015年开始,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展深化; ——2016年开始,“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2019年5月底开始,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 ——2021年开始,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要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5次集中学习教育,每一次都是理论武装的重要课堂,每一次都是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每一次都是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 初心如磐,信念如山。党的各级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热潮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一座名为《信仰》的雕塑矗立,71位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庄严宣誓,神情坚毅、身姿挺拔。 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2013年6月,党的十八大以后第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的河北省,全程参加并指导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书记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诫党员干部警惕理想信念的动摇。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历次集中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在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中,强化宗旨意识,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在学习党史、叩问初心中感悟传承,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受到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自觉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把理想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场场集中学习教育中,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常态化学习形式并用,全党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科学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越学越觉得有信心,越学越觉得有力量,越学越觉得有方向。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让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就是5场理论武装、思想锤炼和党性锻炼。如今,广大党员、干部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我们坚信,“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纵观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政治建设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每一次都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又进一步夯实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全党开展学习教育指明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持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 在关键节点和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持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全党上下闻令而动,发挥组织严密优势,激发强大组织力、动员力、行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周密部署、广泛发动、层层深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观照现实,以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党史教学课”,为全党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根本遵循: ——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在福建阐释“学史明理”,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在广西强调“学史增信”,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青海解读“学史崇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西藏号召“学史力行”,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亲自推动下,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的行动方向、明确的实践导向在全党深入推进。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014年5月9日,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指导。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 那场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辣味十足,让在场的人至今刻骨铭心。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全党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坚持实事求是,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 此后历次集中学习教育中,各级党组织都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弘扬了优良传统,开出了党内政治生活新气象。 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固定一天过“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炉火”旺起来,党员党性锤炼的“熔炉”热起来。 “当时脸上火辣辣,事后心里热乎乎”,党员、干部接受到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醒了脑、提了神、补了课、充了电,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得到强化。 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中不断强化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从政治上看问题的意识普遍增强,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确保贯彻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体现了我们党深邃的历史智慧、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 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持续发力,并与常态化教育有效衔接,有力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我们党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有力动员。 今天,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记使命任务,步调一致向前进。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自觉。 进入新时代,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高度的历史自觉,认识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伟大社会革命相比,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特别是党风廉政上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突出问题,对照要求列问题清单,深刻查摆逐一修正;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瞄准部分党员理论不强、党性不强、身份淡化等问题,突出学习重点,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针对党长期执政形势下部分党员初心迷失、使命感弱化等问题,开展8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每一次都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变主题,每一次都有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部署要求,每一次都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行动。 “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 “不要试点,我们先干。我们就是试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开始。政治局委员每人至少学习三天,对照检查、交流谈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制度规定,每个环节一步不落。 重拳整治“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利剑直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都从严从实查摆问题,真刀真枪整改问题。群众感慨,“没想到中央决心这么大、出台的措施这么给力,没想到一些‘老大难’问题解决得这么快、变化这么立竿见影。”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持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我们党“当下改”与“长久立”双管齐下。 一方面,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用制度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针对学习教育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标出“红线”、划出“雷区”,坚决做到令出必行、令行禁止。 另一方面,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用制度机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争取形成一整套纯洁思想、纯洁组织、改进作风的制度机制体系,推动党内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始,人们发现,过去集中学习教育常用的“活动”二字隐去了。党中央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将其融入经常性学习教育之中,让“严实”成为终身习惯。 随后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中央专门召开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基本内容固定下来,使其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中办专门出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办出台《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并提出“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等6条要求。 有党史专家这样评价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靠信仰塑魂、以制度保障,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 步步深入的举措,既反映出管党治党的深层逻辑,也彰显了自我革命的坚决彻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感到,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态净化了,干事创业精气神提振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了; 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干部作风更实了,办事效率更高了,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了。 一个历经百年苦难与辉煌的伟大政党,正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不断凝聚起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要始终牢记,我们的航船行驶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永远不要失去民心”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总书记访脱贫、问民生、看黄河、察生态,在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就是要检视我们党到底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要始终牢记,我们的航船行驶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永远不要失去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以身示范、率先垂范,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静心学习、深入调研、深刻启迪、扎实整改、总结升华,普遍反映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按照中央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抓好8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央15家成员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否解决、食品药品安不安全、环境污染有无改善、交通出行方不方便……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习近平总书记一言以蔽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本质上都是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的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焦裕禄“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抱负引发共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反省触及灵魂,“想发财别做官”的告诫振聋发聩,“公款姓公、公权为民”的逻辑深入人心…… 反“四风”,改作风,树新风,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党规严明规矩、树立规范、明确标准,切实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百年党史中启迪智慧、凝聚力量,不断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以实际行动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4年3月,在河南兰考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发人深省地提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 经历了一次次思想再动员、初心再觉醒、使命再升华,广大党员干部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只要我还干得动,我都永远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拔穷根我义不容辞”……时代强音回响在广袤原野; 数以千万计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计其数的基层党组织化身战斗堡垒,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铿锵承诺响彻神州大地; “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清洁取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老旧小区改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全党上下坚守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我不认识他们,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我认识他们胸前的徽章。” “只要有党员在行动,党旗在飘扬,我们就心中不慌。” “为什么老百姓衷心拥护党?因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朴实而真诚,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戴和信赖。 新的赶考之路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团结带领人民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只要我们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保持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
◆ 遵从顶层设计和分税制原则框架,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 要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妥善处理好相关财政利益关系,不断推进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
文/王振宇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各地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权责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划分不够规范、有的转移支付定位不清、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框架内,遵循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原则,理顺地方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及政府间收入划分关系等,逐步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为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清晰界定省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需清晰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其核心要义是达成财与政、事与财的相对均衡与匹配。
一是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中央要求根据公共服务受益范围及信息管理复杂程度,适度强化省级财政事权,明晰市县财政事权。
在需适度强化的省级财政事权方面,重点是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粮食安全、跨市县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防范和督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市县财政事权,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直接面对基层,划归基层政府管理更为便捷有效。
二是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责任。这既包括省市县各自财政事权对应的支出责任,也包括各级政府如何更好地分担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比如既要根据地方实际体现差异化负担,同时又要推进标准建设;比如确需委托下级履行的上级的财政事权,上级单位要足额安排资金,不得以考核评比、下达任务、要求配套资金等任何形式,变相转嫁支出责任。
其次是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已形成不同形式的共享税种体制,同一省域内多“上行下效、大同小异”,省际间则一般不具可比性。2020年我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量为10万亿元,省、市、县三级比重为19.5%:32.2%:48.3%。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复杂性多样性,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间非理性财税竞争,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建设。
针对此,中央要求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包括要按税种属性确定省市县收入;合理确定省市县收入分享比例,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
——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中央要求将那些“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高比例;将“税基较为稳定、地域属性明显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县级收入或由市县级分享较高比例等,同时提出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政府间收入的做法。
——规范省市县的收入分享方式。中央对各级政府在税收和非税收入方面进行了分享原则规范,同时提出省内同一税费收入在省与市、省与省直管县、市与所辖区、市与所辖县之间的归属和分享比例原则上应逐步统一。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逐步取消对各类区域的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政策;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
——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要求结合省级财政支出责任、区域间均衡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因素,合理确定省级收入分享比例。对于基层“三保”压力较大的地区以及区域间人均支出差距较大的地区,应逐步提高省级收入分享比例,增强省级统筹调控能力。
再次,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属于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次分配范畴,重在公平正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一般性转移支付重点向“老、少、边、欠”地区和重要功能区域倾斜,主要是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重在履行本级政府相应责任,其应与财权事权改革相衔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专项转移支付瞄准特定事项。
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横向、纵向财力格局,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均衡区域间财力需要,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结合政策需要和财力可能等,足额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合理控制专项转移支付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逐步退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相关领域。
三是科学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应与下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相衔接,同时充分考虑下级政府努力程度,强化绩效管理,适度体现激励约束。
第四,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机制。
经济社会在发展,省以下财政体制也会相应地适应性调整,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根据事务管理及执行方式、机构职能调整等客观实际,动态调整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财政自给率变化、保障标准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省以下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分担比例。二是结合省以下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分布和规模、财政收支均衡度等变化,适时稳步调整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三是根据省以下区域间均衡度等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
最后,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
省、市、县、乡构成当下地方政府的四个级次,考虑到其中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以及各类经济开发区、县变区、乡镇变街道等客观现实,省以下财政管理形式日益多元复杂,为此中央提出规范财政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是规范各类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要求加强开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二是因地制宜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潜力有限、财政较为困难的县,可加强省级对县级的财力支持。对由市级管理更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增强发展活力的县,适度强化市级的财政管理职责。三是推动乡财县管工作提质增效。调整优化乡镇财政职能,强化县级财政对乡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督,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四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持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省以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各负其责。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机制,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化解债务风险,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在顶层设计和分税制原则框架下,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妥善处理好相关财政利益关系,不断推进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发挥财政体制在改革发展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