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技管理策略 > 正文

5个“有利条件”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习近平揭示新时代中国“成功密码”

时间:2022-03-07 13: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5个“必由之路”!习近平揭示新时代中国“成功密码”共产党员 2022-03-07 12:0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中国的“两会时间”将向世界铺展怎样的发展新图景?

共产党员 2022-03-07 12:03

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中国发展新走向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的“两会时间”将向世界铺展怎样的发展新图景?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

  稳——应对下行压力 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这些目标是稳妥的,符合各方面预期,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分析,2021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5年前增长7%左右、10年前增长10.5%,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

  这是一个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字成为今年报告的高频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贯穿其中,形成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

  活——减税降费加力 助企业“焕发生机”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表述,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

  减负力度更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靶向性更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说,去年集团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享受逾5000万元税收优惠。今年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提前拿到退税,再叠加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意味着“双重利好”。“这给制造业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协同更高效——

  “今年减税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整体作用更为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政府工作报告还部署具体举措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宏观政策一定要协同,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刘尚希说。

  进——加速动能切换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进是稳的保障,没有持续的发展进取,就不会有稳的大局。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

  强源头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惠创新主体,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抓制造业攻坚,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有绿色含量。

  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部署,受到代表委员点赞。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资源型城市,我们将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府工作报告系统谋划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精准施策,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动力。

  暖——守牢民生底线 汇聚攻坚克难奋进力量

  “盼望生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希望能够拓宽收入渠道”……几天来,一份份网民给两会的留言,传递民生热点,反映百姓心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系列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持续改善民生,回应百姓新期待——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拓宽发展新空间——

  明确“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等;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等;“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说,一系列新举措着力解决百姓“身边事”“心头事”,凸显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彰显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

  新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5个“必由之路”!习近平揭示新时代中国“成功密码”

共产党员 2022-03-07 12:03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在同代表们交流时,习近平用5个“必由之路”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


  5方面内容,句句精辟,饱含深意。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里最新发布的这串数字让人振奋。


  放眼全局,方能体会中国这份“成绩单”的来之不易。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全球挑战层出不穷;观中国,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以完美之姿令世人赞叹……


  这一切有力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巍巍中国号巨轮才有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坚定自信和强大底气。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是其他方面优势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内蒙古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的这番话说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形势下,怎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样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答案只有一个——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深植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记”就是这条道路的生动注解。


  习近平深情地说:“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履职5年来,在会上,习近平为内蒙古地方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在会外,则亲赴一线调研指导,深深关切百姓生活。内蒙古各项事业更上层楼,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是“上下同欲者胜”的深刻体现,也是我们走在正确道路上的鲜活例证。


  “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特别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习近平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所在。


  “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习近平的这番话道出了内蒙古成功的根本,指引全国、启示未来。


  ▐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宝贵的经验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过程中,对内蒙古的很多长远谋划,无不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1年,强调“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2020年,提出“高效能治理”的命题;2019年,要求当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8年,要求当地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正如习近平所说,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论断。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标志,也是习近平今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的内容之一。


  “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


  “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非凡事业需要非凡担当。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百年大党立志千秋伟业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阐释的五个“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走好“必由之路”,是对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最好致敬,更是赢得未来、创造新的伟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