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①人民日报评论11月24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中文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
习近平提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时代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阶段安排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①
人民日报评论11月24日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阐释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凝聚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力量。
——编 者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中国共产党走过波澜壮阔的100年,演出了威武雄壮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剧。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需要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我们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一百年的沧桑巨变,汇聚成历史的大江大河,记录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征程,记录着一个古老民族由苦难而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发展历程。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何其难能可贵;攻坚克难、知重负重,更显来之不易!打赢脱贫攻坚战,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在中国大地,铭刻于历史丰碑,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清晰映照了来时的路,有力昭示了未来的路。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就一定能继续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②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1月25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打头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以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旗帜鲜明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坚持党的领导在理论上有新认识,在实践中有新探索,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把牢中国前进方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一系列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从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时团结成新的钢铁长城,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历史已经证明,创造中国奇迹的核心密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必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③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1月26日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严的主基调,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阐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论述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宣示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坚定决心;“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强调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党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严起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就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④
11-29 13:3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航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上年同期……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展示了强劲的增长韧性,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经济体量继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日益完善……经济发展成果既表现为国家发展进步的宏大叙事,更体现为人们日益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开放以后,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同时,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为中国经济厚植基础、突破关键、赢得未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擘画出宏伟蓝图,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离不开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高质量发展”锚定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航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用“新发展格局”谋篇布局,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方向,为我们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注入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做好经济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未有穷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大幅跃升的经济实力为实现更高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新的伟大征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航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人民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⑤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1月30日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突出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便来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宣示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价值;“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会议达几十次之多,并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可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重大推动和引领作用。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到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沿江沿海到内陆沿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面前,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掷地有声的坚定承诺,更是念兹在兹的务实行动。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2月1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诞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特点。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决议征求意见稿反馈的1600余条意见和建议,决议稿初步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547处,反馈意见吸收率达24.6%。可以说,文件起草过程既是充分发扬民主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生动注脚。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从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到阐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从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到强调“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从明确“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重点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群团工作改革创新,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在新征程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2月2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一系列重要工作,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第一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对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思想理论上的集中体现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提高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从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必将取得更丰硕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⑧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2月3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守好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文化兴盛支撑国家强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⑨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07 10:57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社会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明显改进。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彰显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驰而不息抓好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向、擦亮了民生底色,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大考中彰显为民本色。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大战大考中,更能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之坚;在风雨来袭时,更能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诚。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推进社会建设不断发展,既顺应时代要求,也满足民心所盼。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今天,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翻开社会建设答卷,一项项实在的成就,折射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温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⑩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08 14:3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今天的中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正在舒展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懈探索,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力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惊叹的绿色答卷。今天,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洱海边“立此存照”,嘱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长江岸边实地察看,强调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汾河沿岸驻足凝望,要求“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在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聚焦绿水青山,用行动展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1)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09 21:50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引领全军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推动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实力日益增强,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确立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战略支撑。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党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历史结晶和根本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开辟出来的。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军队最高统帅,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提醒“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告诫“要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把部队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实现作风建设根本性好转”……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使命任务、奋斗目标、根本原则、战略布局、重要路径等重大问题,是人民军队的强军胜战之道,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狠抓全面从严治军,果断决策整肃人民军队政治纲纪,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政治建军作出部署,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全面加强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提出改革强军战略,领导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裁减现役员额三十万,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党提出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创新军事战略指导,调整优化军事战略布局,强化人民军队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功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构建,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国防动员更加高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我们一定能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
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2)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10 14:00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改革开放以后,党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指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求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指明维护国家安全的宗旨所在,明确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强调“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求全党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落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到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从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到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从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到开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面向未来,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我们就一定能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3)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13 09:21
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
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凸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指明“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就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中央人民政府依法设立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严厉打击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全面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推动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出台一系列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可以说,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实践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同心协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4)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15 14:30
习近平外交思想精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中国外交始终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篇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办成了不少大事要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我国外交工作卓有成效,开创了崭新局面。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意义的外交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服务民族复兴到促进人类进步,习近平外交思想辨析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精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为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树立了思想旗帜、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为破解人类面对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旗帜指引方向,实干铸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到运筹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深化政党交流合作;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到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面向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同舟共济,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