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管理科学决策 > 正文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

时间:2021-10-29 18:4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10月19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10月19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习近平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理论圆桌会」正确理解数字经济 促进更高水平发展
人民网 10-21 21:2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哪些?本期《理论圆桌会》推荐五篇文章,带您一起学习了解这一新的经济形态。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和研究员李晓华撰文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ICP/IP协议、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协议先后完成,互联网开启了快速商业化步伐,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服务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数字经济”概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进入移动化阶段,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成长。

文章表示,近年来,我国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成为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建有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4G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总量的一半以上,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上网费用持续降低,广大人民群众不但能用得上,而且能用得起互联网。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我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在用户规模、资本市场价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

文章强调,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决策部署。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云平台再造政务流程,“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据跨地域协同管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正在照进现实。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四十五位。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章指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如果说过去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问题,那么今后更大的突破在“通办”。前者是基础条件、物理变化,后者则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只有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站式审批”,才能把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转化为经济活力的激发、治理能力的提升。

促进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唐鸣、吕培亮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应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需进一步挖掘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相关精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是集中精力通过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新型数字产业,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服务经济等数字经济新形态、新模式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拓展实体经济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车联网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需多向度协同推进。不仅要搭建起硬件基础的四梁八柱,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既要给企业创新提供合理的试错空间,又要加强在宏观层面的引导和保障,为数字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来看,需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需加强统筹谋划,增强政策、制度和环境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助力;需注意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其他各领域的衔接与融合,使其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关键在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开放发展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从全球视角来观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态势,加强对外交流,实现与世界数字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要构建跨部门的数字经济产业管理机构,数字经济产业及其触角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及发展全过程,如何构建相关机构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引导和管理,是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各领域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对数字经济产业和企业的管理。

第四,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几大关系。一是新与旧的关系,新兴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就已经过时,相反,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产业数字化的规模逐步扩大,传统产业还会呈现出新的气象;二是实与虚的关系,应该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三是促进创新与完善监管的关系,创新是数字技术落地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但也要看到,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序引导和规范,因此在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也必不可少。

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诚、夏杰长表示,从时间上看,中国努力进入共同富裕的时代正好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相吻合,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嵌入和依托于数字经济发展。从目标来看,发展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目标高度契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普遍增长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均衡共享的发展方式,而数字经济的高技术特征和分享性特征,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均衡发展提供了共享机制,可以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他们总结,数字经济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分散化、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前三者突出了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后三者突出了经济增长的共享性。也即,数字经济可以带动均衡共享式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让数字经济实现“及人之老”

数字经济发展也伴随着老年人“数字鸿沟”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宁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教授盘和林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的解决方式,可以聚集全社会多主体的力量来共同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水平,享受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红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18.70%。“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他们表示,数字经济业态也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当前,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养老”模式,这提供了一系列可执行的案例。比如一些社会福利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老年看护应用设备,通过设置智能养老床位、无接触智能看护设备等实时监控老人的体动状态、心率等,及时根据数据提供相应的服务,显著降低看护风险,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指数。

人民日报社评论员系列文章如下: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①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这一进程中,无论是超过10亿的网民规模,还是动能澎湃的数字化浪潮;不管是数字鸿沟的缩小,还是数字治理的提速,都彰显着中国互联网的飞跃式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如何顺应趋势、应对挑战,怎样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探讨。
  ——编 者

服务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安防机器人齐上阵,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知识计算平台将各种形态知识赋能机器和人……今年以来,从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到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从中关村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相关的各类论坛会议发布一大批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新应用,不仅展现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气象万千,也折射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努力方向。

  智能大潮到来,数据是最好的“信号灯”。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保持9.7%的同比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3.7%和73.7%,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数字实践火热,场景是最好的“解说员”。柔性生产线可零延时切换生产线、实现多类产品“混产”;数字大棚里的自动化浇灌机集施肥、浇水于一体,还配备有采摘机器人;远程办公、问诊等线上服务新模式蓬勃兴起,智慧物流、远程操控矿山作业、无人港口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可以说,当前互联网发展已经来到全面渗透、跨界融合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大势,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构建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各地陆续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幅数字中国画卷加速展开。

  这背后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其中5G基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95%以上县城城区和35%乡镇镇区;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夯下基石。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5G、量子计算、高端芯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基础操作系统、卫星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推动数字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当此之际,我们需要准确识变,认清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科学应变,找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主动求变,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迈好这一步,就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产业,怎样破解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慢、质量不高的问题,怎么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难题……答好这些问题,需要激活新要素,探索数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安全流通和应用机制;培育新动能,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新治理,建立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建设新设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改革带动高水平融合,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既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又为14亿多中国人民创造更加便利、更高品质的生活。

  星光不负赶路人。今天,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生产、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留下了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奋进足迹,也孕育着未来增长的巨大潜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②

坐在视频监控系统前,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查看辖区各个内涝点状况,及时做好应急调度工作;在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的居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等;通过社区“一网通”系统,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上传的违规存放煤气罐的线索,一举端掉多个“黑煤气”窝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种数字政府应用场景,折射着这样的趋势:基层治理精准化,便民便企服务智慧化。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云平台再造政务流程,“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据跨地域协同管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正在照进现实。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四十五位。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如果说过去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问题,那么今后更大的突破在“通办”。前者是基础条件、物理变化,后者则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只有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站式审批”,才能把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转化为经济活力的激发、治理能力的提升。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公共服务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趋势更加明显。比如上海推出的“随申码”,当人们出入公共场合时,它是“健康码”;乘坐地铁时,是“地铁码”;到医院看病时,可以当医保卡用……部门联动的“一网通办”持续走向纵深,新的应用场景还在应需开发。另一方面,政府治理方式获得极大拓展和创新,数字应用促进民生服务、企业发展、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更加高效。比如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实践证明,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治理转型,能够更好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需要抓住数据共享这个“牛鼻子”。放眼现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基层治理中“上面千条线”与“下面一根针”的高效精准对接,长三角覆盖41个城市、实现100多个事项同城化的“一网通办”,哪一项都离不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向未来,便民服务同城化的不断拓展,申报审批进度的进一步压缩,应急风险的感知、预测和防范,也都需要打通信息壁垒、消除部门阻隔。只有以改革创新打通“数据底座”,以制度完善加固协同共享,才能让政令一键到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屏掌控。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水平。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数据的爆发增长,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上拓眼界,在“思”上下功夫,在“用”上见实效,增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与此同时,多用“数字”之所能,也要多察“数字”之不能。社会上还存在跟不上数字时代步伐的群体,党员干部需要正视“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惠及更多群众。唯有如此,才能把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刀耕火种到声光化电,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制度体系和治理方式的变革。顺应数字文明的浪潮,不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优化数字社会环境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③

“浙里畅行”“浙里视听”“浙就业”“浙里好玩”……不久前,浙江省政务服务软件“浙里办”上线“数字社会专区”,用户随时随地能查看周边生活服务和社区、乡村服务;大到迎战台风“烟花”,小到治理“高空抛物”,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提升了超大城市社会精细治理能力。近年来,受益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优化数字社会环境”,为深入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提供了遵循。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智能小区……从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助残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服务迭代升级,数字生活新形态不断涌现,数字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数字技术改变着时代场景,也创造着未来生活。深入优化数字社会环境,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将有更充实的获得感。

  适应数字技术变革,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有助于扩展社会服务覆盖范围和用户群体,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比如,在教育领域,以慕课为代表的大量优质视频课件资源、在线答疑和互动社区,为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提供更多途径;再如,在医疗方面,远程诊疗、远程手术的出现,帮助更多患者及时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又如,在社会治理方面,随着网上听证、网络民意调查等方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日益成为民众公共参与的重要渠道,等等。可以说,数字社会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活力,也在优化服务供给、改进治理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动能。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层出不穷,挑战也接连不断。只有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社会新形态。一方面,涵养与虚拟网络相匹配的安全观念、道德规范、文明新风势在必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数字世界”也要遵纪守法。从直播短视频平台的价值导向,到在线教育课程的内容规范,再到网络论坛社区的风气引领,都需要推动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提高与智慧生活相适应的学习能力、治理水平、服务意识事不宜迟。数字社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数字鸿沟”。在扫码点餐、预约问诊、语音视频等生活场景中,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享受到数字红利,以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治理满足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是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作出相关部署,特别强调“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为数字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不少社交软件推出“关怀模式”,确保老年用户看得见、用得好;火车站专门设置“无健康码”通道,为手机没电、不会操作手机的旅客提供解决方案;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主体责任,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则,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上下齐心,左右协同,推动数字生活更丰富多彩、数字服务更有温度、数字治理更有精度,就能让数字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数字新科技、应用新场景、治理新理念……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一系列成果彰显了人们对数字社会的畅想和期待。展望未来,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我们必将迎来生活更加舒适、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具效能的数字社会。


构建数字合作格局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④

前不久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一系列合作成果令人瞩目。40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超600亿元;相关主管部门与30家“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单位、33家“未来工厂”建设试点企业签订任务书……实打实的合作成果、不断做大的合作蛋糕、稳步提升的合作能级,让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加速器”、各方互利共赢的“大平台”。

“合作”不仅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高频词,也是数字时代的内在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依托无远弗届的数字技术和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展开,社会合作扩大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某厂家发布智能医疗隔离舱的生产需求,40多个设计单位、160多家制造单位一起合作,仅两周时间就将成品送到武汉抗疫一线。再如,设在卢旺达的“带你到中国”展厅,通过“展厅看样、远程商谈、保税库出货”方式,即可快捷成交跨境订单。数字技术合作催生了大量合作新形态、打开了共赢新通道,推动全球分工体系演变和升级。

  习近平主席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提出“构建数字合作格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正迅速发展,但数字鸿沟正在加深。无论是消除数字壁垒、减少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还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合作增长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展现数字合作新作为。

  从根本上看,数字合作目的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正因如此,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必须推动数字经济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近年来,从搭建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种合作平台,到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中国行动表明,只要主动把握时代机遇、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就能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数字经济大潮澎湃,将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各国携手并进、未来可期。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数字合作枝繁叶茂的土壤。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改变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的趋势?如何才能减少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网络犯罪等现象?如何才能消除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全球公害?这是数字时代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也是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奉行零和博弈、搞赢者通吃那一套,只会让数字经济壁垒丛生;相互尊重信任、加强对话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才能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14项世界互联网领域领先科技成果,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入选其中。作为被联合国认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系统积极开展兼容与互操作,为众多国家提供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防灾减灾等解决方案。面向未来,加快构建数字合作新格局、推动数字经济不断迈向新台阶,就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⑤
人民日报评论部

如今的网络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企业安全,也关乎国家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
网络安全威胁是全天候、无间断的,只有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不断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

在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有工作人员向人们展示,一台普通扫地机器人是如何秒变窃听、偷窥工具的;剑指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截至6月已超过6500万,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在各种互联网技术论坛、会议上,网络安全是前沿科技成果聚焦的重点领域,也是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话题……信息化浪潮云奔潮涌,互联网技术释放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的问题。在便捷和风险共生的网络空间,守护网络安全永远都是“进行时”。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万物互联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风险互联,给人类社会、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比如,网络偷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侵害个人财产和隐私安全;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行为,给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如今的网络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企业安全,也关乎国家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建设数字中国,必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呼唤构建理念与技术的防火墙。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向纵深推进,数据要素向深度应用拓展,网络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不断呈现出新形式、新特点,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愈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比如,针对网络威胁的新特点,要转变“点对点”的传统防护方式,将安全防护前置并贯穿产品和技术的全流程,夯实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底座;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要加快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信息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才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既是技术命题,也是治理考题。近年来,针对数字安全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我国接连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已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到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字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与此同时,从持续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到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再到与国家安全机关等协同配合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各地各部门创新手段、汇聚合力,不断加大对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打击力度,有力维护了网络安全、保障了人们的数字权益。也应看到,网络安全威胁是全天候、无间断的,只有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不断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筑牢网络安全防线,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动作为,也需要全体网民广泛参与。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人。在这个庞大的信息社会、数字社会,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拥有者、使用者,同时也是数字安全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连续8年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正是为了更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筑起维护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身处互联网时代,共享数字社会便利的网民,既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互联网让全球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享机遇也要共迎挑战。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携起手来,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夯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基石,一定能让数字技术应用更好造福全人类。


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战略选择 | 评论员观察
李拯 人民日报评论 10月29日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仅是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源泉,更是为了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是一个“数字化”和“产业化”双向融合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在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精准地拾取物件;在智慧港口,无人驾驶的电动运输车行进有序;在千家万户,智能家居便利居民生活……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激荡着数字经济的蓬勃活力。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强调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高瞻远瞩的判断,图之深远的谋划,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擘画光明前景、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看,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来看,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因此,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仅是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源泉,更是为了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不仅是当前的时与势使然,更是主动把握未来、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手棋。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网民数量突破10亿,位居全球第一,这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强大需求支撑。进而言之,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生产要素,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奠定基础,而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数据挖掘和数据开发潜力巨大。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及产业上下游配套,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这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是一个“数字化”和“产业化”双向融合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一方面是数字产业化,推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是产业数字化,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产生化学反应,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发展数字经济,还需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监管举措,是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相关行业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今天,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就能从跟跑走向领跑、从追赶时代走向引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