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管理科学决策 > 正文

学习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时间:2022-12-04 13: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学习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2022-12-04 17:25发表于北京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习近平

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40年来,现行宪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以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苦苦寻找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道路。一些政治势力试图按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对我国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良,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集中了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克服了一切旧宪法只代表少数人意志、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弊端,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5次对这部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这些修改,对于完善发展我国宪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党的依法治国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先后就全面依法治国、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等作出重大决策,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健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性安排,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在宪法修正案中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的宪法保障更加健全。着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宪法实施更加有效。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宪法监督水平稳步提高。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国两制”实践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事实表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勇于推进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创新,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深化了对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和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才能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只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四是必须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总括性、原则性、纲领性、方向性。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只有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决维护和贯彻宪法规定、原则、精神,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

五是必须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必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法规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宪法监督,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六是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七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宪法。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只有紧跟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遵循法治规律,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前提下,推动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永葆宪法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作用。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无法保证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定政治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决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

第二,把宪法实施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能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提高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能力,必须把宪法实施贯彻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部实践中,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把贯彻宪法法律落实到各级党委决策施策全过程,坚持依法决策、依法施策,守住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底线,确保决策施策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第三,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坚持依法立法,最根本的是坚持依宪立法,坚决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违背宪法规定、原则、精神的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要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要落实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发挥其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第四,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宪法得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要完善宪法相关规定直接实施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宪法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推进宪法监督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涉宪问题的关切。

第五,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必须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共同推进,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要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深化宪法宣誓、宪法纪念、国家象征和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网民等重点群体,抓宪法纪念、宪法宣誓、宪法教材建设等重点载体,抓学校、社区、媒体等重点阵地,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巩固中国宪法理论在我国法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有自信、有志气宣传中国宪法制度、宪法理论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有骨气、有底气同一切歪曲、抹黑、攻击中国宪法的错误言行作斗争。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说过:“我们现在要团结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宪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写的。”我们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学习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2022-12-04 17:25发表于北京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从1982到2022,40年沧海桑田,现行宪法承担着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的神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了法治根基。洪流奔涌40年,这部现行宪法时时都在捍卫着人民的权利,守护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建网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古人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多次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8年12月,习近平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附一: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2022-12-04 12:22发表于北京

来源:光明日报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等方面的阐述,丰富发展了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宪法内涵,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人权保障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推动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宪法通常记载了一国的悠久历史、民族的灿烂文化以及国家的重大变革和成就,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共同体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我国宪法序言开篇写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宪法序言回顾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史,记载了辛亥革命、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等中国伟大历史变革中发生的四件大事,记载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成就和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必将极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

1982年宪法序言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宪法内涵。二十大报告还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规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部分,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最能反映人民意愿,最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最能反映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最能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总结了我们党百年来为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的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深化了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对于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坚持人权的普惠性,让人民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科学总结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全面贯彻实施。

附二: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网2022-12-04 14:44发表于北京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从12月4日至10日是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宪法、学习宣传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年的深远历史意义,对于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扬人民民主,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现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深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年来的历程,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强调“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征程上,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要继续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更好发挥宪法的根本法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附三:

求是网: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求是网2022-12-03 09:48发表于北京

10年砥砺奋进,10年成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新时代1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10年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平均每一到两个月,总书记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讲方法、明路径、指方向、下决心,带领全党爬坡过坎、滚石上山……

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思想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开创历史新伟业。

附四: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与法治统一

中国网推荐2022-12-04 22:4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戴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2月4日是中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四十周年纪念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确认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为国家各项公权力活动提供了总体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宪法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以维护宪法权威与法治统一。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中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充分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切实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完善法律的立改废释机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推进各具体领域立法工作,是确保宪法付诸实施的重要方面。要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增强法律的明确性、可操作性与公信力,注重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以及公正、效能等法律价值之间的合理平衡。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利,积极扩大法律、法规及规章等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确保人民利益在各类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要切实维护法治的统一,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中规定的立法权限,各级国家机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等上位法相抵触,不得在没有上位法依据的情况下减损公民权利、增加公民义务。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妥善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激发社会活力。要充分贯彻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增强政府职权的明确性与公开性,确保公众对政府活动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要进一步推动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整合缩减各类执法事项,减少执法活动的职能错位、失位与越位,避免过度执法和执法扰民现象的出现。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与便利程度,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不断健全和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合宪性审查机制。中国2018年宪法修改中设置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职责。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涉及宪法问题的事先审查和咨询制度”。要将合宪性审查与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中的合法性审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内部审查与人大备案审查等各种审查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合法、不合宪的规定和举措及时加以清理。同时,各级党政机关也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宪法规定和宪法精神在各项具体活动中得到落实。

附五: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职责创新宪法实施 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2022-12-04 21:12发表于北京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

在2018年宪法修正案通过后,成立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承担宪法相关职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了宪法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履行宪法相关职能提供服务保障;通过完备的法律制度实施宪法;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等举措,创新宪法实施机制;开展合宪性审查工作;配合做好宪法宣传工作,讲好宪法故事……

本届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行宪法职责,创新宪法实施,努力把全面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丰富实施实践提高实施水平

宪法实施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对推动形成崇尚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和提高宪法实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取得显著成效和重要进展。

设立国家宪法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意识;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和国家标志制度;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和制定香港国安法,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和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针对辽宁拉票贿选案等情况和问题,根据宪法原则和精神,作出合宪性安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丰富宪法实施的实践,提高宪法实施水平,推动宪法实施发生了开创性、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2022年2月,贯彻落实宪法关于衔级制度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提出的议案,通过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衔级制度的决定,解决了建国以来在士兵衔级制度领域没有专门法律的问题,这是新时代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进一步加强宪法全面实施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相关负责人举例说。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制度化

合宪性审查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重要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宪性审查要坚持前、中、后的全过程审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合宪性审查工作,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则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妥善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宪法依据和宪法保障。

2020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对每一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都进行合宪性审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安排,实现审查对象全覆盖、审查主体全链条、审查程序全过程,不断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按照职责要求,具体承担对法律草案、决定决议草案等议案审议过程中合宪性、涉宪性问题研究,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定决议与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相一致。公开资料显示,在监察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民法典、关于推迟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和香港国安法,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和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等立法修法工作中,都有经过审查研究作出合宪性说明或者合宪性安排,着力提升合宪性审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情况。

例如,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时,针对各方面提出的“从一孩、二孩到三孩政策后,还是不是宪法规定的计划生育?”等问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法律案审议结果报告中就有关宪法问题专门作为一个问题予以说明,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提出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涉及宪法规定问题的研究意见,作为参阅文件印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宪法关于计划生育规定的制度内涵作出阐述说明。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积极回应了社会公众对涉宪性问题的关切,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顺利落地实施。

                   做好宣传工作讲好宪法故事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配合宪法宣传”是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法定职责,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不断创新宪法宣传教育的理念、载体、方式方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的指示要求,法工委宪法室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我国宪法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核心要义,推动探索宪法文创设计,先后组织开展了赴人民大会堂向参观群众志愿宣讲宪法、宪法历史文献资料展览、机关青年宪法学习沙龙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扎实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良好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