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管理科学决策 > 正文

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致贺信!人民日报: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

时间:2022-11-22 22:5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致贺信中国政府网 2022-11-21 22:04 发表于北京丨来源:新华社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

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致贺信

中国政府网 2022-11-21 22:04 发表于北京
来源:新华社

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基础科学发展,愿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当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主题为“基础科学推动发展中国家循证决策与可持续发展”,由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承办,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协办。


习近平对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中国政府网 2022-11-22 19:38 发表于北京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对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全力救治受伤人员 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1月21日16时许,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河南等地接连发生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十分深刻!要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善后等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临近年终岁尾,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任务较重,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根据习近平指示,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指导救援工作,河南省有关负责同志在现场指挥处置。目前,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和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将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

国家卫健委:  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1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近期,全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


米锋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和等待观望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不动摇、不走样,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以快制快开展疫情处置,准确划分风险区域,有序组织核酸检测,有效管控风险人群,严格规范隔离工作,确保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国家卫健委: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米锋表示,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该管住的要坚决管住,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保障好疫情处置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


国家卫健委: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整治力度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目前各地正在有力推动落实。胡翔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全国各地疫情形势如何?国家疾控局回应↓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在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部分地区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近期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自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加一倍。


二是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多个省份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有的省份疫情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


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广州、重庆等人口密集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人员聚集活动多,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传播力强的特点,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识别和追踪管理的难度,工厂、医院、学校、餐饮和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的多点位加速传播,容易造成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等防控力量不足和资源紧张情况,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处置的难度。


胡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国家卫健委:医院发热门诊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会上介绍,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要向社会公布。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鉴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一是要求医疗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对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停诊的医疗机构,通过本地媒体、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院内大屏等向市民发布公告。三是对于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开展环境消杀、人员排查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排除感染风险,快封快解,达到解封条件后向市民及时发布恢复诊疗信息。


郭燕红表示,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科学设置120等急救电话和便民服务渠道,确保患者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最大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的影响,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低风险区是什么概念?中疾控专家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做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评估数据以及风险研判证据。也就是说,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均能够快速隔离管控并及时转运的情况下,对于高风险区管控人员中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表明高风险区在社区的传播已经基本阻断。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管控,二十条优化措施由原来的7天调整为5天,以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低风险区指的是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除去高风险区以外的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对于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


低风险区的群众,要减少外出、不聚集、外出时要做好防护;主动配合区域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味觉嗅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腹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十大症状”以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及时排查病毒感染。同时,倡导低风险区群众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如果确需离开,离开所在城市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各地核酸检测怎么开展?高、低风险区怎么管?新文件看点聚焦!

新华社 2022-11-22 21:35 发表于北京

各地核酸检测怎么开展?高、低风险区如何分类管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文件看点聚焦


二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1日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4个文件,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不同地区怎么开展核酸检测?高、低风险区划定标准和管控方案是什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时有哪些自我管理要求?哪些人要进行居家健康监测?上述文件对此一一作出解答。


核酸检测怎么开展?早发现早处置


早发现是及时处置疫情的关键之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在常态化监测和区域核酸检测两方面对各地开展疫情监测工作作出指导。


在常态化监测方面,该办法要求重点机构和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可根据当地防控需要组织开展核酸抽检。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同时,医疗机构对所有发热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等开展核酸检测。


在区域核酸检测方面,该办法要求疫情处置过程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


根据该办法,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不同风险区域怎么管?实施分类管理措施


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不同风险区域划定的标准是什么?分别需要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精准划分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两类风险区,统筹各方面力量,实施分类管理措施。


该方案明确,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封控期间发现新的感染者,由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可将原封控区域全部或部分延长封控时间。


该方案明确,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外,所有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根据该方案,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造成的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无需划定风险区。


居家隔离怎么做?期间赋码管理


哪些人需要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有哪些自我管理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明确,管理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根据该指南,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居家隔离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其中,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根据该指南,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需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居家健康监测怎么做?非必要不外出


哪些人需要居家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有哪些管理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明确,适用对象为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根据该指南,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需根据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检测。



人民日报: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

人民网2022-11-22 11:4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发表于北京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入阐述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主张,呼吁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注入强劲动力。


会场外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为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引用印尼谚语,道出一个朴素真理: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倡导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我完全赞同。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中国注重从更加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的角度解决问题,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合作机制,倡导互利共赢,受到国际社会信赖。


“包容”,增加了发展的视角和权重,拓展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内涵,是“G20时间”中国声音的关键词之一。


“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


“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

从G20杭州峰会“包容”一词被正式纳入世界经济增长框架以来,中国多次在二十国集团这一重要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上强调“包容”的重要性,展现了推动各方聚焦发展议题、共促发展合作的一贯立场。


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一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共同推进这一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逾60国。全球发展倡议写入中国同东盟、中亚、非洲、拉美、太平洋岛国等合作文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任琳表示,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落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


“中国主张直面全球发展事业面临的挑战。为此,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站立时代潮头,中国声音坚定一如既往。


放眼全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霾不散。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只会割裂世界,阻碍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翟崑表示,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的主张正是对这些挑战的回应。任琳表示,中方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反对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坚定立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应当成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而非阻碍。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各国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在巴厘岛峰会上,中方表示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要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关切,提升多边合作机制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中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发展空间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各国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划线,才能战胜挑战、实现更大发展。”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认为,推动全球发展更具包容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说:“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是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的一盏希望明灯。”


与各国共同探寻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世界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并实现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国际社会应该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应该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姜跃春说。


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高水平开放展会……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表示,中国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到同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等6个伙伴国一道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从与多个国家一道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二十国集团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到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推进国际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与各国共同探寻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并愿同各国一起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任琳表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很多国家响应,将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佩里莫尼表示。

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共同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评论员:明时代之大势,行天下之大道

新华社2022-11-22 22:5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发表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明时代之大势,行天下之大道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恢宏篇章,是新时代中国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


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6天5夜,30多场活动,从运筹多边外交,到引领双边关系;从密切大国互动,到深化互利合作;从阐释中国之治,到回答世界之问……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发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强音,为促进亚太和世界繁荣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此访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外交舞台上的生动展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一场“峰会之峰会”聚焦全世界的目光。当地时间1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场会晤,正值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局面,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个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一向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


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持续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两位元首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细节预示着新的起点。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的会晤,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注入宝贵的正能量。


在这次举世瞩目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深刻剖析中美关系实质,强调应从把握世界大势的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摒弃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


回望风雨历程,元首外交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对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是在元首层面为稳控关系、避免冲突采取的最重大行动,有助于两国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美元首会晤开启‘架桥’努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会晤最终的结果超出预期”,国外媒体纷纷对会晤进行报道;“中美元首此次会晤是一个重要积极信号”,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认为,此次会晤为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增加了信心和希望。中美处理好彼此关系,就是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更能深刻认识到,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尽管前行的道路少不了艰难险阻,但只要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就一定能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二)

这是一份意蕴深厚的国礼。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将“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英文版赠给泰国总理巴育。厚重的礼物,讲述着中泰关系发展的生动故事,也折射出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体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广阔图景。


当前,亚太地区局势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流,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风险快速积聚,个别国家推行带有冷战色彩的“印太战略”,亚太合作经历严重外部干扰。


站在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习近平主席鉴往知来、辨明大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明深化亚太合作的前进方向,倡导走和平发展之路、开放包容之路、和衷共济之路,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建设和平稳定、共同富裕、清洁美丽、守望相助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无论是阐述新形势下推进亚太合作的六点思路,还是与印尼、泰国签署系列合作文件,都为亚太繁荣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因水结缘。汇聚千流的广袤太平洋,映照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增长带的辉煌历程,也见证着新时代中国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的智慧与担当。2013年以来,无论是在雁栖湖畔首提“亚太梦想”,还是在莫尔兹比港倡导“同舟共济”;无论是强调“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还是宣示“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习近平主席始终关注亚太发展,多次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为亚太地区深化合作、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印尼,随着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总统佐科发出“开始”的指令,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缓缓驶出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在泰国,习近平主席与各方一同播下布特拉加亚愿景的种子,期待培育出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携手同行,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加强合作,我们就一定能续写更加精彩的“亚太奇迹”。


(三)

“世界人口达到80亿。”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当天,联合国宣布了人类发展史上新里程碑的到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是人类思考对地球负起共同责任的时刻。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人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一次次警醒着人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等重要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呼吁各方深化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困局,又一次在历史转折关头指出了世界的前进方向。


面对人类发展重大挑战,呼吁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重温团结合作初心,倡导二十国集团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针对当前最紧迫的粮食、能源危机,提出畅通供应链,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的解决之策……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战略眼光的全球发展和治理方案,为时代之问提供中国答案,为国际社会带来宝贵信心。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倡议“为世界经济复苏指明方向。这是中国为G20、地区乃至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共渡难关、共创未来,需要思想的引领,更离不开行动的落实。“各国应该说到做到,多晒成绩单,而不是喊口号。”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推动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到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新时代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的理念。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中国所作的努力无可比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年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逾60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宣言,反映各方共识和主要合作成果,纳入中方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理念主张;法国、意大利等国领导人明确反对阵营对抗,主张加强多领域合作;南非、阿根廷、菲律宾等国期待更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无论是韩国、日本等隔海相望的近邻,还是智利、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远隔大洋的国家,都表达了与中方加强对话沟通、推进务实合作的强烈愿望。当个别国家热衷“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企图打造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合作的热潮再次有力证明,对话合作、互利共赢是人间正道和大势所趋,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不得人心、没有市场,历史大势终将浩荡前行!


(四)

“中国代表团下榻的酒店一直门庭若市……与习近平会面的领导人络绎不绝。”出访期间,一家西班牙媒体这样描述。繁忙的外交日程表,见证中国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更折射出各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从深入交流的双边会见,到纵横捭阖的多边外交,习近平主席向各方介绍党的二十大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确定的中心任务,重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阐述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给世界提供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带动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开诚布公的宣示,勾勒出中国发展的大势与走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开放合作的邀约,描绘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美好前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在深入交流互动中,各国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了更多的认同,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有了更多的期盼,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读懂中国。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洞悉时代潮流,在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勇毅前行,在备受瞩目的外交大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展现了光明磊落的大国领导人风范、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把握大势的深邃智慧、自信从容的勇毅担当、重情尚义的崇高品格,世界再次见证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新时代新征程上,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携手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