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管理科学决策 > 正文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烽火新华!

时间:2021-11-11 22:5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新华社 11月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强调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在...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
新华社 11月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强调
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在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在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日上午,庆祝新华社建社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大会并讲话。他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家办社原则,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本色,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广泛传播党的主张,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用心描绘时代画卷,用力奏响时代强音,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会上,新华社负责人和离退休老同志、青年记者、外籍员工代表发言。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瑞金成立,1937年1月在延安改名为新华社。经过90年的发展,新华社现拥有国内外200多个分支机构,以15个语种为全球8000家用户提供新闻信息,覆盖世界一半以上人口。

附:习近平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值此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就要到了,我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
2021年11月6日

烽火中的新华社 | 献礼新华社90周年
新华社 11月6日

这栋青瓦灰墙的百年建筑,原为清朝末年财政学堂的大讲堂,1932年改建成为北平大学法学院图书馆。2011年,它有了新的名字——新华社历史陈列馆。

本周六(11月6日)晚21:25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为您倾情奉献献礼新华社成立90周年特别节目《烽火中的新华社》,新华社记者张扬带您重温新华社90年艰辛又辉煌的历程,聆听一代代新华人的记忆与梦想。

历经九十年风雨,新华通讯社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通讯社。要追寻她的历史,就要走进这座位于北京宣武门附近的新华社大院。这栋建筑一看就“不一般”,听张扬讲讲它的往事吧!

“一部半电台” 一段新闻史

在陈列馆里,珍藏着一部功率15瓦的收报机。打开这个外表普通的木箱子,可以看到黑色金属控制面板上,只有左右并列的两个旋钮。中国共产党就是利用这样简陋的设备,筚路蓝缕,开创了我们的红色通讯事业。

1930年底,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了一件非同寻常的战利品——仅能收报的“半部电台”。

这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为我们造”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诞生。就在同一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

一个月后的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同时担负通讯社发稿和出版报纸的任务。

为什么《红色中华》报有两版257期?
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决定,红中社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

会说话的“秘密武器”

1940年春,一架飞机从苏联阿拉木图进入新疆伊犁,国民党边防官检查时,发现乘客是身穿国民党中将军服的周恩来,所以没有仔细检查就放行了。然而,他却不知道,飞机上还有一件日后帮助延安边区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的关键设备。

这件周恩来亲自携带的关键物品,是我党的什么“秘密武器”呢?

问:这么大的广播发射机怎么掩人耳目运回国?
周恩来:拆了再运就行了。

↑ 这台大型设备是10千瓦的广播发射机,是周恩来在1940年从莫斯科共产国际争取到的。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

1940年12月30日清晨,随着播音员徐瑞璋的呼叫,新华社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这是我党第一个口语广播台,也是新华社第一次口语发布新闻,呼号是XNCR,X是国际电信联盟规定中国广播电台使用的代码。NCR分别是“新华广播电台”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XNCR意思就是新中国广播。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穿越弥漫的硝烟,划破民族解放的长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

1944年,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新形势,更好地对外介绍解放区的真实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主张,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指示新华社创建英文文字广播。

5月17日,英国友人林迈可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欢迎,中共中央任命他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通讯顾问。在林迈可的帮助下,周恩来从苏联带来的那台广播发射机经过修复调整后,又担负起英文文字广播的重任。1944年9月1日,定向美国旧金山,呼号为CSR DE XNCR的英文文字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940年12月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次年12月,延安台开办日语广播,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

薪火相传的政治本色

在延安,新华人以窑洞为起点,开始走向世界。

油画《关怀》是根据廖承志回忆录创作的。新华社刚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经常在夜里十一二点走到新华社,去了解当天抄收的国际国内消息,并对新华社的工作作出指示。

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多想”

1945年到1949年,是国共较量决战的时期,也是毛泽东一生中为新华社撰写新闻最多的时期。当时,范长江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带领新华社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前,中共中央作出重要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转战期间,毛泽东身边始终有两支队伍:一支“枪杆子”和一支“笔杆子”。跟随党中央纵队转战陕北的这支“笔杆子”队伍,是由新华社副总编辑范长江带领的一支工作队,总社大部分人员则在社长廖承志带领下东渡黄河,转移到太行山区的涉县。为保密起见,中央纵队对外称“三支队”,下辖四个大队,新华社工作队就是“四大队”,由编辑、翻译、电务和后勤等人员组成。

↑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一条线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线是通过新华社指导舆论。”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新华社肩负起中央党报、通讯社、广播电台三位一体的重任,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交付的宣传报道任务。

新华社记者活跃在全国各个战场,用手中的笔和照相机,及时地充分地报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记录人民英雄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和中国解放的不朽历史。

对党忠诚,是新华人的政治本色。

自成立之日起,新华人始终紧紧跟随党中央,发挥着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是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喉舌”“耳目”。

一代代新华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铸就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巍峨丰碑。

从当年的“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到今天的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紧紧跟随党中央走过了90个春秋,见证着不朽的光辉岁月。

今年的11月7日是新华社的90岁生日,明晚(11月6日),跟着我们探秘“国社”,重温硝烟战火中的新闻名篇,再看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往事。


新华社(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怎样继续成功。这次重要会议,将以对历史的回望、对实践的思考、对规律的把握,引领全党更好地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一)

“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4000余字的重要讲话,“复兴”二字出现了25次。

复兴,一个伟大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个百年大党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事业。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当年,面对孙中山先生拿出的画满铁路线的中国地图,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摇头说:“这个如同游戏拼图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不久前,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豪迈地宣布:“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

百年来,在世界东方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天翻地覆的巨变,有多少日新月异的进步,有多少震古烁今的史诗。回望中,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山河巨变,宏愿正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梦想照进现实,只因奋斗从未停歇,只因追梦永不止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幅历史长卷无比恢弘,一个历史逻辑分外鲜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民族复兴航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跨越关键一程,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驰而不息全面从严治党,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在变局中开拓新局;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敢于、善于进行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

从太空俯瞰,上海、嘉兴—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这条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轨迹,犹如一个巨大的字母C写在中华大地上。“C位是怎样炼成的?”历史的问答中,折射出一个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使近代一百多年饱受奴役和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辟出成功道路,使新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辨方位而正则”。踏上新征程,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代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重任。

(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讲政治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个重要试金石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把核心意识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

经历了抗疫斗争这堂“最强思政课”,有网友感言:“生而为中国人,深感中国这艘承载着14亿多人的大船,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掌舵领航,才能穿越风浪抵达胜利彼岸。”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迈不过去的沟坎,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四)

一组雕像,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巍然矗立,定格下这样的历史瞬间——长征路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思索前进的方向……

86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探索永不止步,征途永无止境。回望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到突破禁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奋进新征程,必须筑牢思想之基,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深刻指出的:“一个国家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我们党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深情地说。

人民幸福,是复兴伟业最温暖的底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一百年来,为了人民幸福,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不避千难万险、不辞千辛万苦,以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把人民看得有多重,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在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点燃亿万人民创业热情,形成“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阔景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智慧和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为这一伟大事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前进步伐。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如烈火,如激流,如惊雷,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的无穷伟力,是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共襄复兴大业,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六)

深圳南头半岛上,蛇口与前海分居东西两侧。历史在这里激荡:蛇口炸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前海见证着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实步伐。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今天,改革开放航船驶入了深水区,前方是更加壮阔的航程,也少不了惊涛骇浪。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更需用好“关键一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向前走,莫回头!”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墙上的六个大字,是历史的足音,更是向着未来的进军号。“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新征程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鼓起“闯”的勇气、释放“创”的活力、激发“拼”的劲头、保持“实”的干劲,不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黄浦江畔,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迎接四海宾朋,到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围,再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姿态开拓前进。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约三分之二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六成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盟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

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矗立在深圳前海石公园,宛如高张的风帆。从历史的风高浪急中闯出,向着未来的碧海长天驶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

(七)

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启记忆的闸门,给予人们深刻启迪。今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半个世纪过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依然回荡在人们耳边。它穿越时空,激荡共鸣,蕴含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就、中国担当、中国贡献的高度赞许。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华民族从未忘记对人类的责任担当。那是孙中山先生“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的历史宏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天下情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今日之中国,已是世界之中国。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要求我们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站在人类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是中国的坚定抉择;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中国的不懈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金钥匙”,回答时代之问,开启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之门。

新征程,再出发,世界大同的梦想在心中生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连接起中国与各国的价值纽带,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了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破解人类难题、创造光明未来指明了方向。两个“共同”,许下的是同一个承诺,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问世。奖牌造型源取玉璧,寓意五环同心,独有的“中国式浪漫”,彰显着温润优雅的文明气度,寄托着人类的共同梦想。让心与心相连,让梦与梦相通,迈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八)

“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

一个“铁”字,揭示了百年大党的制胜之道。历经世纪沧桑,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在复兴之路上接力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锻造了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

历史大潮奔涌向前,复兴伟业责重于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是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推进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建党百年之际,知乎上的一条问答引发网友关注。“这100年来,为什么那么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完成了?”有一个回答被纷纷点赞:“因为他们始终是革命者!”

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胜利的花环,往往用荆棘编织而成。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风险挑战,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征程上推进复兴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艰难险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独有英雄驱虎豹”的非凡气概、“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胆魄能力,方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九)

黄河入海口,海风吹拂,芦花摇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一路冲关夺隘、风涛万里,在这里汇入茫茫大海。“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大河奔腾,势不可挡,一如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如不可逆转的复兴伟业。

“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时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今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再赶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使命在肩。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9500多万名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14亿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00岁,祝您生日快乐!

瞿独伊,“七一勋章”获得者。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女儿。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走上长汀西门外一片草坪,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就义,时年36岁。
那一年,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只有14岁,她从《共青团真理报》上得知噩耗, 痛不欲生。
瞿独伊永远记得和蔼父亲的温暖点滴,甘洒热血的烈士,何尝不是舐犊情深的父亲?

1942年,瞿独伊与母亲杨之华回国途经新疆时,被当地军阀盛世才逮捕,深陷囹圄4年多。瞿独伊与同志们一道与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跟反动派要一直斗争” ,这是瞿独伊的答案,也是刻骨铭心的传承。

1949年10月1日,是瞿独伊“永生难忘”的一天,在父亲牺牲14年后,她见证了父辈们为之奋斗的“光明”。在开国大典上,瞿独伊通过广播用俄语向全世界播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1950年,瞿独伊和爱人李何赴莫斯科筹建新华社记者站。新华社莫斯科记者站 是新中国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瞿独伊和李何也是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穿越百年,记忆的波澜沉淀至平静,和共产党同龄的老人依然矍铄。
今天,记者节前夕,瞿独伊迎来了百岁生日。

丹心百年,从未改变。让我们为她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瞿老100岁,生日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在新华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 11月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牢记谆谆嘱托 续写时代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在新华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新华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华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对全社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新华人要不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厚望,不负人民和时代的重托,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为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不懈奋斗,更好地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定不移跟党走 旗帜鲜明讲政治

“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华社历史的回顾与充分肯定,让新华社办公厅调研室编辑李思阳倍感振奋:“新华社是我们党创办和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90载风云激荡,‘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每一位新华人的血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践行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职责。”

90载岁月如歌,有多少壮怀激烈,就有多少奉献牺牲。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150多名新华英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90年的漫漫征途中,新华社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壮丽的篇章。”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主任万京华说:“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新华人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工作作风,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红色气质历久弥新。

今天的新华社,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快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社国内部重点推出“第一观察”“鉴往知来”“图文故事”等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栏目,充分展现大党大国领袖领航掌舵的核心作用;围绕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庆祝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推出《关键抉择,必由之路》《人间正道是沧桑》《风雨无阻向前进》《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等一批精品力作。

回顾参与采写重大主题报道的过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主任张晓松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习近平总书记活动报道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作为重中之重,用心用情推出更多服务国家大局、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新闻作品,让党的主张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传遍新华社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分支机构,鼓舞着1万多名新华社干部职工。

新华社保育院院长王春花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铸魂育人主阵地作用,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他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让新华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坚守人民情怀 不负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坚守人民情怀”,正是新华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传承、取之不竭的精神养分和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

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这是新华社摄影部社会新闻采访室副主任邢广利常常思考的问题。“深入基层,才能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才能真正践行‘勿忘人民’的理念。”邢广利说:“有幸身处伟大时代,我将继续践行‘四力’,以‘一图胜千言’的新闻作品观照现实、感召人心。”

只有离百姓足够近,报道才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新闻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隽永。新华社的90年,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我和同事们用车轮和脚步丈量贵州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这个曾经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省份的沧桑巨变。”回忆起难忘的报道经历,新华社贵州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李惊亚深感,只有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融入生活,才能收获沾泥土、带露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精品力作。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社记者始终秉持这一优良传统,把党的声音传递到人民群众之中,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调查研究是传社之宝。”新华社记者王海洋表示,只有扎根基层、增强“四力”,围绕国家大局,反映群众关切,才能以手中之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更好地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的职责使命。

“从庄严雄壮的阅兵现场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红区’,每当我冲向新闻一线,就好像进入了一种‘通电’状态。”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记者肖艺九说,今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参与、见证并记录,要继续投身伟大时代的火热实践,为人民留影、为时代记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要求,引领新华人深入思考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路径。

新华社总编室全媒编辑中心姚竣译说,无论媒介环境、呈现方式如何变化,新华社始终坚持运用新锐技术和手段,创作有情怀有品质的正能量作品。“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融媒体的有效叙述方式,不断提升与互联网受众的共情共鸣,推出更多有深度、温度和力度的新闻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社推出《红色气质》《望北斗》《大道之行》《英雄之城》《2021,送你一张船票》等一大批情理交融的融媒产品,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形成良好品牌效应。

面对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对象化的新特点,新华社积极打造主流网红记者,将专业性阐释融入个性化表达,以“正能量”带动“大流量”。

新华社国际部推出的英文脱口秀节目“迪迩秀”,以地道英文口语、戏谑口吻对国际热点事件进行犀利点评,收获了海内外年轻粉丝的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加强对外传播,让我们的干劲更足了。”“迪迩秀”工作室主持人王迪迩说,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好新华社全球布局优势,加强国际传播创新,向世界展示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不惧山高水远,耕耘海角天涯。经过90年开拓创新,新华社以日均8000条的发稿量,服务全球8000家用户。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使命。”在伊拉克近4年的驻外工作经历让新华社巴格达分社首席记者张淼感到:“只有坚定立场、提高站位,报道才能更具全球视野,阐明中国观点。我将继续奋斗,传递和平之声,融通中外交流。”

今年以来,依托新华社对外部记者徐泽宇个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小快灵”的优势,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创新话语方式,以全媒体、小切口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纷繁复杂、充满挑战的国际新闻舆论场,我们更要传承先辈身上的红色基因,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社,为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贡献力量。”徐泽宇说。

九十载奋斗辉煌,新征程扬帆再启。全体新华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描绘时代画卷,用力奏响时代强音,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早日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贺信在新闻战线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11月7日

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勉励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正值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贺信中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全国新闻战线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守初心本色,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 赓续红色血脉

“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对新华社90年奋斗事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编辑记者,我们倍感振奋。”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汪晓东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热情讴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进行的伟大创造,不负党和人民的信赖和重托。

“红色是新华社最深沉的底色,忠诚是新华人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令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邹伟倍感荣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对党忠诚,勇毅担当党的‘喉舌’‘耳目’‘智库’职责使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加快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体会到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编辑部副主任李骏说,“我们要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台和党性原则,锤炼业务本领,持续深化提升‘头条工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要求,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引方向。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周迅说:“我们要坚守职责使命,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大力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满怀热情讴歌当代先进知识分子典型,继续发挥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服务大局,才能找准方向,方显使命担当。

“去年以来,经济日报推出重点栏目‘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记’,以《西宁赋绿》《西安聚变》《赣州示范》等全媒体报道展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图景。”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乔申颖说,我们要始终突出经济特色,着力引领形成正确看待中国经济问题的舆论共识。

坚守人民情怀 砥砺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到的‘坚守人民情怀’,既是对新华社的谆谆嘱托,也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热切期待。”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召唤,以历史映照未来,以妙笔著写社会进步,以镜头记录时代芳华,不断增强“四力”,在投身时代大潮中练就过硬本领、忠诚奉献人民。

陕西日报社通讯《杨叔的脱贫日记》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记者在调研中偶然发现脱贫户杨思笃的14本日记,从日记入手,讲述了杨思笃“我要脱贫”和帮扶干部真帮实干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就是要求我们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发声。”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说,“我们要守持初心本色、站稳人民立场,推出更多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办好百姓心中‘咱们的报纸’。”

“作为一名负责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我对新华社‘新华视点’‘民生直通车’等调查栏目印象深刻。”在温州晚报民生新闻中心负责人袁寿省看来,只有将采访镜头对准民生关切,以真挚情怀反映民生冷暖,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喜爱。

近年来,温州晚报创新打造《十八楼调查·雄音》《风尚·有样》等品牌栏目,取得不俗口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更加深入扎根人民,以新闻人的担当和坚守,讲好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故事。”袁寿省说。

因为离百姓足够近,报道就有了影响力;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新闻就有了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出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动漫、H5、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掌上产品”“指尖新闻”及便民服务资讯,打造“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平台。

上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张锋育说:“习近平总书记‘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我们把立足老区、扎根老区、服务老区作为增强‘四力’的落脚点,从老区人民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将新闻报道扎实写在祖国大地上。”

坚持守正创新 加快融合发展

一路风雨兼程,昔日“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已成为拥有国内外200多个分支机构、以15个语种为全球8000家用户服务的全媒体机构。

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华社提出的期望——“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也为新时代的新闻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开学第一课:致敬戍边英雄 激发爱国情怀》,受到民众欢迎。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主任张鸿海说:“我们打破传统部门分工,记者全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通过创新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南方都市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戎明昌表示,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深入实践,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把准时代脉搏,才能勇立潮头。胸怀世界未来,更能行稳致远。

今年6月,中国日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立,充分发挥报社资深外籍专家和国际友人作用,精心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生动讲述中国人民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受到海外受众广泛关注。

中国日报评论部主任邢志刚说:“作为外宣战线的主力军,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好外宣改革创新的主动仗,更好担负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全媒体传播人才,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

因党而生、为党而歌,党的新闻工作者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国新闻战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新征程,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