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人民网10-13 06:2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习近平: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 10月2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分别参观展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别参观展览。
下午3时45分许,习近平来到北京展览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共分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等12个展区。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全党全国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览重点展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研究、“天机”类脑芯片等基础前沿重大突破以及散裂中子源、“慧眼”卫星等科学装置。面向经济主战场,重点展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京华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展示中国空间站模型、火星车、“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集成电路装备、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国和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展示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以及“科技抗疫”“科技冬奥”的最新成果……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生动诠释着“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仔细观看,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询问有关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参观了展览。
坚定创新自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
科技日报 10月21日◎ 科技日报评论员
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这五年来的成绩,同时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次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殷切希望。
展览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呈现了我国“十三五”时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的累累硕果。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从九天之上的空间站,到五洋之下的深潜器,一件件大国重器,一套套高端装备,一个个前沿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焕发民族的创新自信。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几年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下,我们完全有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自信。
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国际战略博弈以百年未有之势向科技创新要方法,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必须加快,再加快。
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说到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人民网10-13 06:2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爱国、创新
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信念在攻坚克难中铸就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生活。但他清楚地知道,美国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祖国才是他的家园。为让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1955年9月,钱学森突破重重困难,登上了归国的航船。“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一生践行的信念。
一片丹心为报国。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国家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号召,像钱学森、王希季一样,许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爱国是最高的道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生动展示了我国科学家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他们的一生追求与祖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事业,因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倍显光辉。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创新就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在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陈景润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 2”,让人类距离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有一步之遥。世界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称赞道:“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行走。”
时光跨越几十载,爱国、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古基因组学是个新学科,为了紧跟国际前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直面挑战,组建起一支国际化团队。
她带领团队主导的研究,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的重要信息缺环,成为古DNA学科不可忽视的力量。
创新既是科研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到量子计算机,从汉字激光照排到载人航天,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上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无不说明我国具有强大的创新底蕴和实力。
创新意味着攻坚克难。过去,敢为天下先、勇闯“无人区”的实践,让我们收获了创新的自信和勇气,铸就了勇攀高峰的信念。如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科技工作者实干报国、奋斗圆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国情怀与科技强国实践相融合,坚持“四个面向”,勇于创新争先,科技工作者一定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在创新中建功立业,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求实、奉献
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品质在潜心研究中升华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是一个不断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的复杂过程,唯实唯真是立足之本。
钱三强做出原子三分裂的实验报告前,国际科学界普遍认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为两个碎片。1946年11月18日,钱三强领导研究小组提出原子核裂变可能一分为三。这一观点很快引起国际关注。紧接着,钱三强夫妇提出原子存在四分裂的可能性。
中国古生物学家张弥曼的老师、瑞典古生物学家雅尔维克曾断言:“总鳍鱼类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祖先。”这个结论一度被写进教科书。然而,张弥曼在还原“杨氏鱼”后发现:老师错了。她的较真,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这段“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科学史话,擦亮了“求实”这一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底色。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意味着坚持解放思想,不迷信学术权威。这既是科研的态度,也是潜心研究的高尚品格。屠呦呦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无数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不断筛选、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发现青蒿素。正是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追求,立德为先、诚信为本的底色,老一辈科学家脚踏实地,做出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卓越的品格随之升华。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科学是持之以恒的事业,只有静心笃志,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甘于奉献,才能创造出一流科研成果。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许多优秀科学家不畏困难、不慕虚荣,为科学事业舍身探索,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为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犹如一座座丰碑,令人敬仰。
邓稼先接受研制核弹重任后,他的名字连同身影都不复存在,直到1986年临终前,他的身份才被披露;黄旭华一“潜”30年,为研制核潜艇不得不亏欠亲情;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用生命开拓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事业……
当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加需要弘扬求实、奉献的精神,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论是从事基础研究,瞄准世界一流,还是从事应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都更加需要科学家们甘坐冷板凳,淡泊名利,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协同、育人
集智攻关、甘为人梯的自觉在接力奋斗中凝结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融合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趋势。
协同是我国科学界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就难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发展的奇迹。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试验,集中了26个部门、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智慧;标志着“中国植物学界终于站起来了”的《中国植物志》出版工作,前后4代科学家接力,由80多家单位、300多位作者,历时近50年完成;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工艺设计、保护性评价、动物模型、临床试验等多环节科研人员的紧密配合。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中国天眼”工程等,无一不是团队联合攻关,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
协同应坚持全球视野,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在嫦娥五号任务实施中,我国与欧空局、阿根廷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测控领域协同合作;中国空间站任务中,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首批科学实验项目。迎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更应顺势而为,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
1950年,华罗庚到中山大学做学术报告,慧眼识珠,发现了陆启铿。此后,华罗庚亲自致信多次协调,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陆启铿不负华罗庚的指导和期待,在多复变函数论研究上硕果频出:1958年至1959年间,华罗庚与陆启铿建立起了典型域上的调和函数理论。两位数学家相互成就的故事,书写了我国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和华罗庚一样,我国许多优秀科学家,既是科研事业开拓者,又是提携后学的领路人。站在三尺讲台,黄大年对求知若渴的青年才俊倾囊相授,为了让学生们做好研究,他自掏腰包,给班上24名同学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中科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卢永根,在罹患重症之际,捐出毕生积蓄,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科学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我国的科技事业才能活水涌流、基业长青。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民日报 10月2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别参观展览。
下午3时45分许,习近平来到北京展览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共分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等12个展区。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全党全国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览重点展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研究、“天机”类脑芯片等基础前沿重大突破以及散裂中子源、“慧眼”卫星等科学装置。面向经济主战场,重点展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京华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展示中国空间站模型、火星车、“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集成电路装备、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国和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展示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以及“科技抗疫”“科技冬奥”的最新成果……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生动诠释着“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仔细观看,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询问有关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参观了展览。